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2版)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汤国安杨昕 著
图书标签:
  • ArcGIS
  • 空间分析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 实验教程
  • 第二版
  • 地图学
  • 遥感
  • 空间数据
  • 地理学
  • 软件操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8969
商品编码:1036863831
出版时间:2012-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汤国安 杨昕 著作 定  价:69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01日 页  数:579 装  帧:平装 ISBN:9787030338969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地理信息系统
1.1.1 基本概念
1.1.2 GIS系统构成
1.1.3 GIS功能与应用
1.1.4 GIS技术与发展
1.2 GIS空间分析
1.2.1 空间分析
1.2.2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
1.2.3 常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比较
1.3 ArcGIS 10概述
1.3.1 ArcGIS 10体系结构
1.3.2 ArcGIS 10软件特色
1.3.3 ArcGIS 10空间分析
第2章 ArGIS应用基础
第3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第4章 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第5章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第6章 GIS空间分析导论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附光盘第2版)》是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并分析总结了上一版教材的应用情况及ArcGIS 10软件新特点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书中主要介绍ArcGIS的应用基础、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以及地学分析实例。内容包括ArcGIS简介、ArcGIS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GIS空间分析导论、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空间分析建模,以及综合分析练习。《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附光盘第2版)》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与易读性的结合,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测绘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汤国安、杨昕负责全书的总体设计、组织、审校和定稿工等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现代测绘技术与实践:从数据采集到三维建模》的图书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2版)》中的任何具体主题或内容。 --- 现代测绘技术与实践:从数据采集到三维建模 导言:重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维度 在信息时代,地理空间数据已不再仅仅是地图的补充,而是驱动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生产要素。本书《现代测绘技术与实践:从数据采集到三维建模》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视角,探讨当代测绘工程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路线、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处理的完整生命周期。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高效、精确地获取真实世界的几何形态与属性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数字资产,尤其侧重于三维实景重建、沉浸式可视化以及高精度定位的应用。 本书的编写理念是连接理论与工业级应用,避免陷入特定商业软件的操作细节,而是聚焦于底层原理、数据标准和跨平台兼容性。它面向的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人员、从事不动产测绘的工程师,以及希望理解和运用最新空间数据采集方法的行业从业者。 第一部分:空间数据的高效捕获与源流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测绘系统中信息输入端的各种先进技术,强调数据获取的非接触性、实时性和全波段覆盖能力。 第一章:高精度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理论与动态定位 本章详细剖析了新一代GNSS系统的构成(包括但不限于GPS、北斗BDS、Galileo、GLONASS),重点讲解了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的数学模型。内容涵盖了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差分处理到实时动态(RTK)和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的原理。我们深入探讨了影响定位精度的关键误差源——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多路径效应——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软件算法进行有效削弱和改正,确保地面控制点和移动测量单元(MMU)的精度达到厘米级乃至毫米级要求。 第二章:航空与倾斜摄影测量原理 本章是关于空中遥感数据采集的核心章节。它细致阐述了倾斜摄影测量的成像几何原理,包括相机外部方位元素和内部参数的标定过程。内容覆盖了从无人机(UAV)航线规划、飞行参数设置,到影像的几何校正与正射纠正的全过程。特别关注了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立体像对的约束优化在构建初始稀疏点云中的作用。 第三章:激光雷达(LiDAR)扫描技术与点云数据结构 激光雷达作为三维建模的基石,其原理讲解是本部分的关键。本章详细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ALS)和地面激光雷达(TLS)的工作机制,包括脉冲飞行时间测量、回波信号的强度分析和多回波处理技术。重点讨论了点云数据的组织结构(如八叉树、K-D树),以及如何进行点云配准,以实现多站扫描数据的无缝融合,确保大规模场景下几何信息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二部分:从原始数据到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 数据采集完成后,如何有效地组织、处理和可视化这些海量数据,是构建实用系统的核心挑战。本部分聚焦于空间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优化与三维模型的生成。 第四章:点云数据的高效滤波与特征提取 原始采集的点云数据往往混杂着噪声、冗余信息以及无关目标(如植被、车辆)。本章教授如何运用统计学和几何分析方法对点云进行分类与滤波。内容包括:布料平面滤波(LAS地面点提取)的算法细节、基于法向量的特征边与角点提取技术,以及如何利用特征语义识别对点云数据进行初步的属性标记,为后续的精细化建模打下基础。 第五章:基于空三和点云的实景三维重建流程 本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阐述如何将倾斜摄影获取的影像数据,通过空三(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精确地重建出高密度的三维网格模型(Mesh)。详细描述了深度图的融合算法、纹理映射的优化策略,以及如何将点云数据与重建的三角网格进行几何信息的一致性校验。本章亦涵盖了BIM(建筑信息模型)与GIS数据融合的初步概念,强调模型的语义化构建。 第六章:三维可视化与沉浸式交互环境构建 构建了三维模型后,如何高效、流畅地进行展示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本章转向渲染技术与交互设计。内容涉及实时光线追踪基础、LOD(细节层次)管理在大型场景可视化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基于WebGL/WebGPU等现代图形接口构建基于浏览器的三维场景引擎。重点在于如何优化数据结构以支持大规模场景的快速加载与流畅漫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孪生”展示。 第三部分:空间数据的应用、管理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超越了单纯的建模过程,关注空间数据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框架、管理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 第七章:空间数据库架构与大数据管理 现代测绘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且维度复杂(点、线、面、体、时序)。本章探讨了三维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范式,如PostGIS的扩展功能、NoSQL数据库在处理非结构化点云数据方面的潜力。详细解析了OGC标准(如CityGML、3D Tiles)在数据互操作性中的核心作用,确保数据可以在不同平台和应用之间无缝迁移。 第八章:测绘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精度评估体系 任何工程的可靠性都依赖于严格的质量控制。本章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空间数据质量评估框架。内容包括:几何精度评估(均方根误差RMSE的计算与分析)、属性精度验证、以及数据完整性检查的方法论。强调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如自动驾驶、城市规划),对精度要求的差异化管理策略。 附录:跨平台集成与未来趋势展望 附录部分对当前测绘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进行了概述,包括人工智能在特征识别和自动建模中的应用,传感器融合技术在提高移动测量系统鲁棒性方面的进展,以及区块链技术在空间数据溯源与权属管理方面的潜在影响。 --- 本书特色: 强调原理而非特定工具: 深入解析底层算法和数学模型,使读者具备迁移能力。 流程化教学设计: 从原始传感器数据到最终的三维数字资产,遵循完整的工业级工作流。 聚焦前沿技术: 紧密结合LiDAR、GNSS-RTK/PPP以及三维可视化等热点领域。 实践导向: 结构设计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本书将是您在快速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领域中,建立坚实理论基础和掌握前沿实践技能的理想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有一定GIS基础的学习者,我购买这本书更多是希望能了解ArcGIS在空间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更高级的应用。我比较关注的是本书在模型构建、地理加权回归、以及与其他软件(如Python)的结合方面的阐述。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实验,能够帮助我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掌握更复杂的空间建模和数据挖掘技术。例如,能否讲解如何利用ArcGIS进行空间预测,或者如何构建自定义的空间分析工具。另外,如果书中包含一些关于大数据处理和云平台在空间分析中的应用的介绍,那就更符合我当前的学习需求了。目前只是对目录感到好奇,具体内容还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判断它是否能满足我的进阶学习目标。

评分

这本书我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实验教程”这几个字。我一直认为,GIS空间分析的学习,实践操作是关键。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就很难真正掌握。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大量的、多样化的实验案例,覆盖GIS空间分析的各个主要方面,并且实验步骤清晰、易于理解。我尤其看重实验数据的可获得性,如果能提供配套的数据集,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我就可以跟着教程一步一步地做,避免在数据收集和准备阶段花费太多时间。我希望通过这些实验,能够熟练掌握ArcGIS的各项空间分析功能,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空间分析任务。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吸引点,希望它能包含一些比较新的功能或技术。

评分

我最近在准备一个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研究,需要运用到GIS的空间统计和模式分析功能。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觉得它可能会在这方面有所帮助。我翻了一下目录,看到了“空间自相关”、“聚类分析”等词汇,这正是我目前急需了解的内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能教会我如何在ArcGIS中实际操作,包括数据选取、工具使用、结果可视化以及对统计结果的准确解读。例如,了解如何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聚集性,以及如何量化这种聚集程度。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实验步骤和详细的操作截图,这样我才能更高效地学习。如果能有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空间统计模型,以及如何评估模型效果的建议,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大了。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只是粗略翻阅了一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开头。从初步的印象来看,它似乎涵盖了GIS空间分析领域相当广泛的内容。特别是看到了一些诸如“空间插值”、“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章节的标题,让我对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如何从海量地理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感到好奇,也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引导我掌握这些技能的教程。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从基础概念的讲解到具体实验的演示,似乎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希望它能在案例选择上贴近实际应用,比如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方面,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空间分析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不过,具体的内容细节,还需要我花时间去体会和消化,才能给出更确切的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找一本在某个特定空间分析技术上能有深入讲解的资料。我目前正在进行一个关于地表水流模拟的项目,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地形分析和水文模型应用。这本书的目录里虽然提到了“水文分析”这一章,但我还没看到具体的内容。我比较在意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足够详细的理论背景,解释不同水文分析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在ArcGIS软件中如何具体操作,包括数据准备、参数设置、结果解读等。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进阶的技巧,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教我“怎么做”,更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的空间分析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目前只能说,它给了我一个初步了解的框架,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评分

获取知识

评分

挺好的,是正版,为什么评价要大于10个字啊???好不就得了嘛!

评分

很好用,京东还是值得信赖的,送货员很负责,东西还不错,对得起这个价位。

评分

非常棒,绝对的正品。。。。。

评分

一般,能用,但不值这个钱!

评分

没怎么看,想出手了

评分

规划院工作需要用到GIS,然而有些应用没有包含。书收到后封面是烂的,相信店主发货时也可以注意到,一定程度上给这次购物体验打了折扣。

评分

一般,能用,但不值这个钱!

评分

很好!开启学霸模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