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画论经秦汉到西晋的萌芽,于东晋、南北朝蔚然独立,历唐、宋、元的繁荣,至明清二代,重在传承总结,集其大成。这一时期,文人画大盛,称为文人者,即便不长于书画实践,也大多知画懂画,故画论著述数量最丰,几占中国画论著作十之七八。《中国古代书学画论丛书》首期选择了十部画论,稍加注解,配发彩图,以助解读。这十部画论,论影响深远,则董其昌《画旨》力倡南北宗论,崇南抑北,观点鲜明,导引了其后三百年中国画的风格走向。论体系完备,则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十八章的篇幅,丰富的内容,成为传统中国绘画理论的集大成者。论精深高妙,恽寿平出身文化世家,又历明清鼎革,以少年追随父兄参加抗清斗争,后知时世难移,寄情书画,所作《南田画跋》文字隽永,意旨深奥,细细品味,意趣无穷。而同为题画之作,金农的《冬心题画记》则妙在情趣,灵性横溢,读来令人莞尔生笑。也是“扬州八怪”主将的郑燮,作画几乎无画不题,其《板桥题画》或诗或文,更为让人称绝的是,郑板桥以其八分半书题画,如乱石铺街,错落于毛竹之间,诗书画有机结合,别有佳趣;王原祁《雨窗漫笔》、盛大士《溪山卧游录》于画理的阐述、技法的传授颇有精义,钱社《松壶画忆》、周亮工《读画录》重在记录过眼书画,并时有精辟的品评。若总而言之,则以上诸方面,于各书均有体现,无非侧重不同,特点自在。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南北顿渐 一超直入
《画旨》卷上
《画旨》卷下
精彩书摘
南北顿渐 一超直入 毛建波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谥文敏,松江华亭人。他才华横溢,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精于理论研究,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又是中国美术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如清代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说董其昌在画坛上的功绩“犹文起八代之衰”,而近代徐悲鸿则说“董其昌、陈继儒才艺平平。吾尤恨董断送中国画二百余年,罪大恶极。”毁誉悬殊,难以想象。
董其昌的先祖籍贯河南开封,南宋时流落江南,定居松江。他的曾祖母是元代刑部尚书、著名画家高克恭的玄孙女,而父亲董汉儒是位屡试不第的秀才,家中只有“瘠田二十亩”而已,勉强维持。董其昌自小发奋,专心经史,学习八股文,希冀科举人仕,重辉门庭。17岁时董其昌参加松江府会考,因卷上书法不佳,黜为第二,此事对董其昌刺激颇大,并自此发奋钻研书法,走上艺术之路。同时,董其昌也结交丹青名士,学习绘画,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书法精进,山水画也渐入佳境。
万历十七年(1589),34岁的董其昌考中进士.并因文章、书法优异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宦生涯。1594年他曾任太子朱常洛的“讲官”,后历任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少卿、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礼部左侍郎等职位。1631年,董其昌出任正二品的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詹事府,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作为身居高位的画家,董其昌是十分得意的,曾自许:“《图画谱》载尚书能画者,宋时有燕肃、元有高克恭,在本朝余与鼎足。若宋迪、赵孟頫,则宰相中煊赫有名者。”
董其昌仕宦期间也屡受挫折,数遭风险,好在他总能化险为夷,数落数起,仕隐两兼。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董其昌不再是昔日的白衣寒士,他雄踞一方,拥有良田万顷、游船百艘、雕梁画栋数百间。1616年因纵容家中子弟横行不法,激起民愤,万余军民齐聚,放火焚烧了他的高墙大院,酿成震动江南的民变,史称为“民抄董宦”。
前言/序言
画旨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