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傳(精)/中華名人傳

範仲淹傳(精)/中華名人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諸葛憶兵 編
圖書標籤:
  • 範仲淹
  • 嶽飛
  • 文天祥
  • 中華名人傳
  • 曆史人物
  • 傳記
  • 宋代
  • 政治傢
  • 文學傢
  • 名傢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木垛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83781
商品編碼:10401554496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2-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範仲淹傳(精)/中華名人傳
  • 作者:諸葛憶兵
  • 定價:23
  • 齣版社:中華書局
  • ISBN號:9787101083781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2-08-01
  • 印刷時間:2012-08-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32開
  • 包裝:精裝
  • 頁數:233
  • 字數:183韆字

編輯推薦語

《範仲淹傳》是《中華名人傳》係列之一,是由諸葛憶兵所著。 本書是範仲淹的傳記,由**教授諸葛憶兵撰寫。本書主要依據史料對範仲淹生活的時代、政治背景、個人官宦生涯、範仲淹的思想學說等對範仲淹的生平進行瞭全麵的概述,並對其思想進行瞭深度挖掘。

內容提要

《範仲淹傳》是《中華名人傳》係列之一,是由諸葛憶兵所著。
     《範仲淹傳》內容簡介:中國社會發展演變到宋代,齣現瞭重大轉型。
    人們的思想觀念,社會政治製度,都發生瞭巨大改變。範仲淹則成為這一轉 型期新型知識分子的傑齣代錶人物。
     古人評價曆史人物,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說。三者居其一 ,足以名垂後世,而本書傳主範仲淹,則在三個方麵皆有卓越成績。即使放 眼中國數韆年之曆史,亦實屬罕見。
     他齣將入相,功在當代;立言立德,彪炳韆鞦。他提齣以天下為己任, “先憂後樂”,這是他一生言行的*精煉總結,*是宋代知識分子新精神風 貌的*凝練概括與錶達。
    

作者簡介

諸葛憶兵,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宋代文史,主要著作有《宋代宰輔製度研究》、《宋代文史考論》等。

目錄

《中華名人傳叢書》齣版說明/1
引子/1
早年成長環境:隨母改嫁,曾姓硃/1
北宋政治環境:與士大夫治天下/10
初人仕途:下層官員範仲淹/21
丁憂居喪:應天府書院與《上執政書》/28
再人仕途:隻做瞭一年半的京官/35
任職言官:仁宗親政,先用後貶/39
貶知睦州:神仙境激發創作熱情/45
徙知蘇州:作瞭傢鄉父母官/52
三任京官:仁宗始終不能忘記範仲淹/57
貶謫饒州:三度被貶,文學創作的又一高峰/63
移守潤州:五十歲仍然自我勉勵/70
徙知越州:頻繁調職一“遷客”/75
西夏崛起:宋朝西北告急/80
主持郫延路:範仲淹初涉軍權/84
範韓攻守異同:範仲淹的軍事思想/92
主持環慶路:身在西北邊陲,心懷**大事/99
宋夏議和:燕然未勒歸無計/107
任職二府:迴京任參知政事/113
答手詔條陳:係統的政改意見/118
慶曆新政:政改全麵開花/127
新政流産:“人治”社會製度下,無法改變“人冶”問題/137
新政以外:知人善任與其他/145
朋黨之說:君子難敵“小人”進攻/154
和而不同:對“朋黨”謬論的有力反擊/159
再赴邊塞:一次不知歸路的遠行/168
範仲淹罷政:一件小事引發的政治清算運動/176
退居鄧州:求取罷兵南國去,滿樓蒼翠是平生/184
優遊百花洲:退居養病,賦詩抒情/189
《嶽陽樓記》: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精神境界的*高寫照/196
徙知杭州:遠離中央權力中心/203
設立義莊:創立八百年的慈善事業/210
徙知青州:留得夕陽無限時/216
手書《伯夷頌》:知識分子的楷模/221
因病去世:終老徐州/226
引用參考書目/231


《宋代士大夫的群體肖像:<中華名人傳>之精選》 本書簡介 《中華名人傳》係列旨在為讀者勾勒齣中國曆史上那些具有深遠影響的人物群像。本精選本聚焦於宋代這一文脈鼎盛、思想活躍的時代,通過多位代錶性人物的生平軌跡、思想蛻變及其對時代産生的漣漪效應,力求展現一個立體、鮮活的宋代士大夫階層的精神世界與社會實踐。我們深知,曆史的宏大敘事往往掩蓋瞭個體命運的復雜性與時代的內在張力,因此,本捲的編纂策略是“以點帶麵,由微觀入宏觀”,選取那些雖不一定為“獨孤求敗”式的絕世偉人,但其人生軌跡卻深刻摺射瞭宋代政治、文化、哲學思潮變遷的士人。 捲首語:風雅與砥礪的交織 宋代,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悖論的時代。它軍事上相對積弱,卻在文化、藝術、科技領域達到瞭古典時代的巔峰。士大夫群體,作為這個時代的精神主導力量,他們既是儒傢理想的堅定維護者,又是現實政治漩渦中的掙紮者。他們追求“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終極關懷,卻不得不麵對宦海浮沉、黨爭傾軋的殘酷現實。本書正是試圖捕捉這種“風雅與砥礪”並存的時代氣質。 第一部分:理學的興起與心性之辯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宋代理學——這一深刻影響瞭後世七百年中國思想格局的哲學體係的萌芽與發展。我們關注的並非僅是抽象的義理之辨,而是這些思想傢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結構中,將形而上學的思辨轉化為應對現實挑戰的工具。 我們將詳細梳理瞭那些在學術上開宗立派的先驅人物。他們的早年經曆往往充滿瞭對佛老思想的吸收與超越。例如,某位被收錄的學者,其青年時期對禪宗的深入體悟,如何反過來促使他對“格物緻知”的傳統儒傢命題進行瞭革命性的重構。書中細緻分析瞭“天理”、“心性”、“存天理,滅人欲”等核心概念的形成過程,展示瞭它們如何從書齋中的思辨,逐漸滲透到教育、選官乃至傢庭倫理之中。 我們不會迴避理學內部的張力。例如,早期的較為寬泛的理學思潮,與後期程硃理學在具體實踐上産生的僵化與保守,二者間的思想演變路徑被視為士人麵對時代變局的一種集體性應激反應。對這些思想傢的剖析,旨在揭示宋代知識分子如何試圖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背景下,為中華文明尋找到一個永恒不變的基石。 第二部分:邊疆危機與士人的擔當 宋代的曆史,很大程度上是被邊患所定義的。從開國之初的“歲幣”政策,到靖康之恥的國破傢亡,軍事壓力始終是懸在士大夫頭頂的達摩剋利斯之劍。本部分著重展現瞭在國傢存亡的關頭,不同派係的士人所展現齣的不同政治姿態與實踐。 我們選取瞭幾位在軍事和外交領域有著突齣貢獻(或重大失誤)的人物。這些人物的傳記,不僅僅是記錄他們簽訂條約或主持戰役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分析他們在決策背後的政治哲學基礎。一位倡導“守內虛之”的文臣,其內心的矛盾——是堅守儒傢仁義之名,還是順應現實的軍事考量?一位力主強硬的武將(或主戰文臣),其激昂的言辭背後,是否也隱藏著對國傢軍事力量的清醒認知? 本書細緻考證瞭宋代朝堂上關於“主戰”與“主和”的論辯,將這些辯論置於當時的財政狀況、兵源結構以及民族關係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這部分內容揭示瞭,在宋代,文臣集團對軍事和外交政策的深度乾預,既是儒傢“外行領導內行”的政治理想的體現,也是宋代重文抑武國策下的必然結果。他們的集體失誤與個體努力,共同構成瞭宋代曆史的沉重底色。 第三部分:藝術的升華與日常的詩意 如果說政治鬥爭和哲學思辨是士人精神的硬核,那麼詩詞、書法和園林藝術則是他們精神世界的柔性延伸。宋代文人將“生活即藝術”的理念推嚮瞭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部分將筆觸伸嚮那些以審美生活聞名於世的士人。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在政治上並無建樹,甚至屢遭貶謫,但他們在文學和藝術上的成就卻彪炳史冊。我們探討瞭詞這一文學體裁如何從民間的小令發展成為與詩並駕齊驅的“一代之文學”,以及這種轉變背後,士人對個體情感錶達的需求是如何被釋放的。 書中對“雅集”文化的描摹細緻入微,從點茶的器具講究,到插花的布局學問,再到屏風上所繪山水的寓意深遠,無不體現瞭文人對生活的精緻化、儀式化追求。這種對“美”的極端執著,可以被視為士人對殘酷現實的一種優雅的反抗——既然無法完全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便要在力所能及的“一方天地”中,構建一個完美和諧的精神疆域。這些藝術實踐,成為我們理解宋代士大夫“退一步的智慧”的關鍵入口。 結語:曆史的迴響 《中華名人傳》精選本收錄的這些宋代士人,他們或躬耕於田畝,或翱翔於廟堂,或隱逸於山水之間。他們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是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尋找自己位置的探索者。他們的故事,不僅僅是曆史事件的簡單復述,更是對中國知識分子精神氣質的深度挖掘。通過他們的軌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種深植於儒傢倫理、受製於時代政治、並最終以文化和藝術形式得到最終慰藉的復雜人格是如何塑造和定型的。 本書旨在提供一種細緻入微的洞察力,讓讀者能夠超越狹隘的功過評判,去理解在特定曆史條件下,一位傑齣的宋代士大夫所必須麵對的倫理睏境與曆史使命。他們的經驗,至今仍對我們如何處理個人抱負與社會責任的關係,提供著恒久的反思價值。

用戶評價

評分

《範仲淹傳》是一部讓我對“先憂後樂”這四個字有瞭全新體悟的作品。範仲淹的人生,是一部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奮鬥史。他齣身貧寒,卻從小立下宏圖大誌,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傢的興衰緊密相連。書中對他早年讀書的艱辛,以及成年後在官場上的闖蕩,都有著細緻入微的描寫。他並非那種一帆風順的傳奇人物,而是經曆瞭多次挫摺、貶謫,但每一次跌倒,他都能憑藉過人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重新站起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邊疆將士的關心,以及在遭受非議時,依然堅持自己政治理想的風骨。書中所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曆史人物的生平,更是一種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品格:麵對睏境不屈服,心懷天下不自私。他的政治改革雖然未能完全成功,但他敢於革新、勇於擔當的精神,至今仍激勵著後人。讀完此書,我深刻感受到,真正的偉大,在於其內心的堅定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評分

翻開《範仲淹傳》,如同走進瞭一個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範仲淹的一生,不僅僅是官場的起伏,更是他內心深處傢國情懷的不斷升華。他的童年經曆,雖為貧睏所睏,卻磨礪瞭他堅毅的性格和遠大的誌嚮。那種“士當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並非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貫穿他一生行動的準則。在北宋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他以一介文人,卻敢於挑戰積弊已久的政治體製,力推“慶曆新政”,雖然這場改革最終未能成功,但他敢於直麵阻力,堅持改革初衷的勇氣,足以彪炳史冊。書中的許多細節,如他對邊疆將士的關懷,對百姓疾苦的體恤,對人纔的提拔,都展現瞭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仁愛之心。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傢,更是一位教育傢,他興辦的義學,為無數貧寒子弟提供瞭改變命運的機會。讀完此書,你會發現,範仲淹留給後世的,不僅僅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名句,更是一種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他的一生,是理想與現實交織的傳奇,是擔當與仁愛並存的典範。

評分

最近讀完《範仲淹傳》,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人生真是一場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悲壯史詩。自幼傢境貧寒,卻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這句名言可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他一生踐行的信條。讀到他屢試不第,卻依然堅持研讀,甚至在貧睏潦倒之時,以粥為食,仍苦讀古籍,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仿佛能穿透紙張,激勵人心。他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多次被貶謫,但他從不怨天尤人,反而更加勤懇地治理地方,興修水利,發展教育,改善民生。尤其是他在慶曆年間推行的“慶曆新政”,雖然觸動瞭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他敢於直麵改革的艱難,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這種勇氣和擔當,即便在今天看來,也令人肅然起敬。他並非完美的聖人,也曾有過仕途的挫摺和人生的遺憾,但正是這些真實的情感和經曆,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豐滿,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曆史人物的生平,更像是一堂關於傢國情懷、人生抱負、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生動教材。

評分

這本《範仲淹傳》讀來,最大的震撼來自於他那種深沉的傢國情懷,以及在逆境中從未妥協的堅韌。範仲淹的一生,可謂坎坷與輝煌交織。他年少時的貧寒經曆,並沒有打垮他,反而鍛造瞭他堅韌不拔的意誌和胸懷天下的抱負。書中詳盡地描繪瞭他如何從一個普通讀書人,一步步成長為能夠影響朝政的重臣。特彆是在他推行“慶曆新政”的那段時期,書中對當時的政治鬥爭、權力博弈的刻畫,讓我深刻體會到瞭改革之路的艱難與險阻。盡管新政最終失敗,範仲淹也因此遭受貶謫,但他並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治理地方,他提齣的“安貧樂道”的理念,以及在教育、興修水利等方麵的貢獻,都展現瞭他作為一位真正政治傢的胸懷和遠見。讀這本書,仿佛能看到一位偉大的靈魂,如何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如何在挑戰中堅持理想,這種精神力量,是任何時代都不可或缺的。

評分

《範仲淹傳》這部作品,著實讓我對中國古代的士大夫精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範仲淹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不斷求索、不斷奉獻的宏大敘事。他齣身寒門,卻有著與生俱來的高遠誌嚮,他沒有被物質的匱乏所限製,反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問和抱負的實現中。閱讀過程中,我尤其被他身上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所打動。在保守勢力強大的北宋朝廷,他試圖推行革新,雖最終受挫,但他從未因此放棄對國傢和百姓的責任。這種不畏艱難、勇於擔當的精神,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書中對範仲淹在地方為官時的描寫,更是生動細緻。他無論是治理水患,還是興辦教育,都充滿瞭人文關懷和長遠眼光。他的一係列舉措,不僅改善瞭當地的民生,更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治國經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曆史人物的生平事跡,更是在展現一種超越時代的人生價值和精神追求,讓我受益匪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