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整机装配实习

电子整机装配实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秉旭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装配实习
  • 电子整机
  • 实践教学
  • 电路
  • 电子制造
  • 实验指导
  • 技能培训
  • 维修
  • 实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7661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363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329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子整机装配实习》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类专业要求,并参考了有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及中级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标准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为8个模块。前7个模块分别讲述了常用电子材料、常用元器件、电子产品技术文件和安全文明生产、常用装配工具和仪器、焊接工艺、整机装配工艺、整机调试与检修等内容。模块八包含12个实训,学生可通过这12个实训提高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学生自学使用。

作者简介

白秉旭,男,1966年生,扬州大学本科毕业,无线电技术专业,学士学位。现为江宁职教中心电子专业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实训处副主任,电子产品维修技师。社会兼职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兼职教研员,江宁区教研室电子电工专业中心组组长,南京市电子教育学会会员,南京市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该同志曾获首届南京市职业学校十佳“双师型”教师,第三届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第三届、第四届江宁区职业教育“青年教学标兵”,还获两次江宁区优秀教师。该同志勇于创新实践,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多篇论文省市获奖,出版教材和教辅书籍达二十多本,有多项技术革新,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一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师。

目录

绪论
模块一 常用电子材料
项目一 线材
活动一 线材的分类
活动二 常用导线的主要参数
活动三 线材的选用
项目二 绝缘材料
活动一 绝缘材料的分类
活动二 绝缘材料的性能指标
活动三 常用绝缘材料的用途
项目三 磁性材料
活动一 磁性材料分类
活动二 磁性材料的用途
项目四 印刷电路板(PCB)
活动一 敷铜板
活动二 印刷电路板的特点及分类
活动三 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工艺
项目五 化学辅料
活动一 粘合剂
活动二 漆料
小结
模块二 常用元器件
项目一 无源元件
活动一 电阻元件
活动二 电容元件
活动三 电感元件
项目二 半导体器件
活动一 半导体分立器件
活动二 集成电路
项目三 其他常用器件
活动一 继电器
活动二 电声器件
活动三 开关和接插件
活动四 光电耦合器
小结
模块三 电子产品技术文件和安全文明生产
项目一 电子产品技术文件概述
项目二 设计文件
活动一 设计文件种类
活动二 设计文件的编制要求
活动三 电子整机设计文件简介
项目三 工艺文件
活动一 工艺文件的种类和作用
活动二 工艺文件的编制要求
活动三 工艺文件的格式
项目四 质量管理体系及强制认证
活动一 国际质量管理和保证标准认证(IS09000)
活动二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EMS)认证(IS014000)
活动三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
项目五 安全文明生产
活动一 安全生产
活动二 文明生产
小结
模块四 常用装配工具
模块五 焊接工艺
模块六 整机装配工艺
模块七 整机调试与检修
模块八 实践训练
附录

精彩书摘

模块二 常用元器件
项目一 无源元件
活动一 电阻元件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称为电阻。在电路中起电阻作用的元件称为电阻器,通常简称电阻。电阻器是组成电路的最基本元件之一。它在电路中用作分流和分压,以起到稳定和调节电流、电压的作用,有时也作为消耗电能的负载电阻。电阻器用文字符号R表示。
1.电阻器的分类
电阻器有多种分类方式。这里介绍最常用的两种。
(1)按制造电阻器的材料分类可分为碳质电阻器(如碳膜电阻器)、金属材料电阻器(如金属膜、氧化膜和金属线绕电阻器)和热敏材料电阻器(如正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等。
(2)按电阻器的结构形式分类可分为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两大类。可变电阻器通常又称为变阻器或电位器。
在家用电器设备中大量应用的是合成碳膜电阻器和金属线绕电阻器。此外,热敏电阻器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

前言/序言


《光影流转:摄影艺术的探索之旅》 内容简介 《光影流转:摄影艺术的探索之旅》是一本旨在为摄影爱好者、初学者以及对视觉叙事充满好奇心的读者精心打造的深度指南。本书并非聚焦于冰冷的电子设备组装,而是将视角投向了光影的奇妙舞蹈,以及如何运用相机这一神奇的工具,捕捉瞬间、讲述故事、传达情感,最终构建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力求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进阶,全面掌握摄影的精髓。 第一部分:理解光影——摄影的灵魂 摄影的本质,是对光的感知与驾驭。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光线在摄影中的核心作用,如同绘画中的色彩,光线是摄影师手中最基础、也最强大的画笔。 光的性格与质感: 我们将详细剖析不同光线的特性,如直射光的锐利与高对比度,它适合表现物体的轮廓与质感,但也可能产生刺眼的阴影;漫射光的柔和与均匀,能展现细腻的过渡,尤其适合拍摄人像和静物,避免强烈反差;侧光能勾勒出物体的三维形态,增强立体感,是表现纹理和肌理的利器;逆光则能制造出迷人的轮廓光和光晕,赋予画面梦幻般的氛围,同时也需要注意曝光的平衡;顺光的光线均匀柔和,适合记录事物的真实色彩和细节,但容易使画面显得平淡。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图解,让读者直观感受不同光线下的拍摄效果,并学习如何根据拍摄对象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主动寻找和利用最适合的光源。 自然光与人造光: 自然光是最普遍也最迷人的光源,从清晨的“黄金时段”(Golden Hour)温暖柔和的金黄光,到傍晚“蓝色时段”(Blue Hour)宁静深邃的蓝紫色调,再到正午的烈日和阴天的柔和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观察和预判自然光的变化,并灵活运用。同时,我们也关注人造光,从简单的台灯、窗户光,到更复杂的LED补光灯、柔光箱、反光板等专业照明设备,讲解其原理、用法以及如何将其与自然光结合,创造出更丰富的光影效果。我们将探讨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不同光源的色温差异,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白平衡来获得准确或富有创意的色彩表现。 光影的构图艺术: 光影不仅仅是照明,更是构图的重要元素。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光影来引导视线、塑造空间、制造戏剧性。明暗对比(Chiaroscuro)的运用,能瞬间提升画面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主体,营造氛围。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阴影来隐藏或暗示,如何利用高光来吸引注意力,如何利用光线的方向来赋予物体生命感。本书将包含许多经典光影构图的案例分析,例如利用剪影(Silhouette)来突出轮廓,利用逆光形成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增加神秘感,以及利用投射光(Projected Light)在物体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第二部分:相机的语言——驾驭工具,表达自我 相机是摄影师延伸的眼睛,掌握其功能是表达创意的基础。本部分将深入讲解相机的各项核心参数及其联动关系,让读者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 曝光铁三角:光圈、快门速度与ISO的和谐统一: 这三者是控制画面亮度的核心。光圈(Aperture)决定了进光量,同时也控制着景深(Depth of Field)。大光圈(数值小,如f/1.8)能带来浅景深,突出主体,虚化背景,适合人像和特写;小光圈(数值大,如f/16)能获得大景深,让画面从近景到远景都清晰,适合风光和合影。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控制着曝光时间,它不仅影响亮度,还能捕捉运动。高速快门(如1/1000秒)能凝固瞬间,捕捉飞溅的水珠或快速移动的物体;慢速快门(如1秒或更长)则能记录运动轨迹,制造丝滑的水流效果或星轨,但需要三脚架稳定。ISO(感光度)衡量了感光元件对光的敏感程度。低ISO(如100)画面纯净,噪点少;高ISO(如3200)在光线不足时能提高亮度,但会引入噪点(Noise),影响画质。本书将通过丰富的图示和实践练习,讲解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与配合,引导读者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和创作意图,找到最佳的曝光组合。 对焦的精准艺术: 清晰是摄影的基础,但“清晰”并非总是万能。我们将探讨自动对焦(Autofocus, AF)模式的各种选择,如单次对焦(AF-S)、连续对焦(AF-C)以及区域对焦,并讲解它们各自适用的场景。同时,手动对焦(Manual Focus, MF)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微距、低光照或需要精确控制焦点时。本书还将讲解焦点选择的策略,如何准确地将焦点对在主体上最关键的部位,例如人像摄影中的眼睛,以及如何利用景深来控制画面中的清晰范围。 白平衡与色彩的真实与表达: 色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将详细解析白平衡(White Balance, WB)的原理,理解不同光源的色温差异,并学习如何使用预设模式(如日光、阴天、钨丝灯)或自定义白平衡来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更重要的是,本书将鼓励读者挑战“准确”,学习如何运用色彩偏移来营造特定的情绪或风格,例如通过增加暖色调来表现温馨,或通过冷色调来营造宁静。 镜头语言:视角的选择与变形: 镜头是相机实现不同视觉效果的关键。我们将介绍焦距(Focal Length)对视角和成像的影响。广角镜头(短焦距)能容纳更广阔的场景,适合风光和建筑摄影,但也可能产生边缘畸变;标准镜头(中等焦距)接近人眼视角,自然真实;长焦镜头(长焦距)能拉近远处的景物,压缩空间,适合拍摄野生动物和舞台表演,但容易抖动。本书还将探讨定焦镜头(固定焦距)与变焦镜头(可调焦距)的优劣,以及景深控制在不同焦距下的表现。 第三部分:创意思维与实践——从拍摄到作品 技术是基础,创意是升华。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眼光和叙事能力。 构图的经典法则与打破常规: 我们将系统学习三分法(Rule of Thirds)、黄金分割(Golden Ratio)、对称(Symmetry)、引导线(Leading Lines)、框架(Framing)等经典的构图原则,理解它们为何有效,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创造和谐、均衡或富有张力的画面。同时,本书也强调,法则并非束缚,而应成为创新的基石。我们将鼓励读者在理解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 主题的提炼与故事的讲述: 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表达。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提炼拍摄主题,找到故事的核心,并通过影像来传达。我们将探讨人像摄影中如何捕捉人物的内在情感与个性;风光摄影中如何展现自然的壮丽与细腻;街头摄影中如何捕捉生活的真实瞬间与人文关怀;静物摄影中如何赋予平凡物体生命力。通过分析优秀摄影师的作品,学习他们是如何通过光影、构图、色彩以及对细节的捕捉来构建叙事。 后期处理的辅助与升华: 后期处理并非“欺骗”,而是对前期拍摄的补充与完善。本书将简要介绍RAW格式的优势,以及后期软件(如Adobe Lightroom, Photoshop等)在调整曝光、色彩、对比度、锐度,以及进行局部优化和创意合成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强调,后期处理应以服务于前期拍摄的创作意图为宗旨,避免过度修饰而失真。 持续学习与创作的动力: 摄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本书将鼓励读者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巩固所学,并分享一些持续学习的方法,如参加摄影课程、加入摄影社群、阅读摄影书籍和杂志、观摩优秀作品等。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拿起相机,自信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用光影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光影流转:摄影艺术的探索之旅》旨在成为您摄影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愿您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点燃对摄影的热情,掌握驾驭光影的技巧,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光影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是它极具实践导向性。书的封面上,那种专业、严谨的字体和排版,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对电子整机装配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即将面临一次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实习。我深知,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很难在岗位上立足。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装配流程指导,从最基础的工具使用,到复杂的电路板焊接和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清晰明了。我更期待书中能够针对不同种类的电子整机,例如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等,提供有针对性的装配技巧和注意事项。当然,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了解一些关于质量控制和检验的标准也非常重要,希望书中能有相关的介绍。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做”,更是“帮我思考”,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也能找到解决的思路。这本书无疑是我为即将到来的实习准备的“第一道菜”。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深蓝色的背景搭配一抹亮眼的橙色线条,给人一种专业而又充满活力的感觉。书名“电子整机装配实习”几个大字醒目地印在中央,字体清晰,一看就知道是关于技术实践类的书籍。我之所以对它产生兴趣,是因为我目前正在攻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学了不少,但一直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身边的同学也常常讨论,说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的流水线操作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鸿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提前了解电子整机的装配流程,熟悉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甚至对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有所预演。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电子产品的组装要点,比如手机、电脑、或者是一些家用电器,它们在结构和装配工艺上肯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安全操作的规范和注意事项,那就更好了,毕竟电子产品的生产环境对安全的要求很高。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图文并茂,有大量的实操图片,甚至是一些分解图,这样才能更直观地理解每一个步骤。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成为我实习前的一份宝贵参考资料,帮助我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评分

刚翻开这本书,一股浓厚的专业气息扑面而来。书名“电子整机装配实习”中的“装配”二字,就直接击中了我想了解电子产品是如何从零散的零件变成一个完整、可用设备的兴趣点。我本人并非科班出身,但一直对电子产品背后的制造过程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比较朴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更侧重于内容的呈现,这让我觉得它是一本扎实的技术类书籍。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方法、不同焊接技术的优劣以及在实际装配中的应用。同时,对于“整机”这个概念,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例如从简单的收音机到复杂的计算机主板,它们的装配流程和关键技术肯定有很大区别。另外,作为一个新手,我尤其关注安全操作规程和防静电措施,希望书中能够有足够的篇幅来阐述这些重要的内容。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进行精密的电子装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扎实、稳重的感觉,厚重的书脊暗示着内容的丰富程度。书名“电子整机装配实习”中的“实习”二字,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目前正在学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即将面临毕业实习,而电子整机的装配是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从元器件的识别、电路板的焊接、到整体结构的组装,都能够有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文字说明。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常见的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如果书中还能涉及到一些关于产品质量检测和性能测试的内容,那将对我帮助更大。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前掌握电子整机装配的基本技能,为我的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是它的分量。厚实的书页,扎实的装订,预示着这是一本内容详实的指导性读物。封面那种沉稳的风格,让我觉得它一定不是一本花哨的“快餐式”技术书籍,而是经过精心打磨、内容严谨的学术性或实用性著作。我对“电子整机装配”这个主题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实习”两个字,更是戳中了我的痛点。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技工,我渴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而装配无疑是电子产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讲解从元器件的识别、焊接,到电路板的贴装、调试,再到整机的结构安装、外观检查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常见故障的排查与维修”这方面的内容,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学会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和解决问题,是衡量一个装配人员能力的重要标准。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装配效率、提高产品良率的技巧,那就更具价值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是了解“怎么做”,更是希望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做得更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