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很實用,不錯書籍,值得夠買
評分不錯是正版,包裝保護也好
評分先伯治病各種劑型都用,不限於煎劑。如外傷瘀血,常用《良方集腋》的七厘散,用黃酒服用加外敷患處。他主張組方首在立法,法者不定之方,方者一定之法。同一法可從不同方劑中任選應用,或自組成方,但方既組成之後,必有一定之法方可。先伯推祟《傷寒》, 《金匱》,但主張要學其法。他說:「以鏡鑒人,不如以人鑒人。蓋鏡中影,祗自知無可比,而不如書中影,則使萬世之人皆知也。傷寒諸書,仲景之影也。以之作鑒,則離神而取影,鑒中之影,皆非真影矣。學醫者其鑒諸。」喻昌在其《尚論篇》中說:「舉三百九十七法,隸於大綱之下,然後仲景之書,始為全書。無論法之中更有法,即方之中,亦更有法。」喻氏以法概傷寒,先伯則推之以及他病,可謂善學者。他不主張拘泥古方,認為墨守成方,總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推崇張元素「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之論。他在用藥處方上注意脾胃,但又與東垣的專主溫補不同;看其處方,用藥的輕靈,又吸收瞭溫病學派的長處。伯父對於運氣學說,也認為不可拘泥。陳修園《醫學實在易》引張飛疇「運氣不足憑」說;「諺雲:不讀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所以,稍涉醫理者,動以司運為務。曷知『天元紀』等篇,本非《素問》原文。王氏取『陰陽大論』補入經中,後世以為古聖格言,孰敢非之,其實無關於醫道也。況論中明言,時有常位,而氣無必然。猶諄諄詳論者,不過窮究其理而已。縱使勝復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四時之化。百步之內,晴雨不同。韆裏之外,寒暄各異。豈可以一定之法而測非常之變耶?若熟之以資顧問則可,苟奉為治病之法,則執一不通矣。」先伯生前,從不侈談運氣,提到張飛疇的話「很通達」。 先伯雖不談運氣,卻頗重視季節用藥。如暑天傢中常備六一散,若有傷寒跡象,或頭暈,或不汗齣,用之頗效。若見心煩欲嘔,常加藿香葉,開水衝泡,待涼飲,沁浸心脾,若有心煩、心悸,加用殊砂,小便黃加鮮荷葉。先伯說山東的滑石好,色青白,稱桂府滑石,那時北京小學生練刻圖章亦用之。查張元素《醫學啓源》益元散項下:「桂府滑石二兩(6O剋)燒紅,甘草一兩(30剋)。右為極細末,每服三錢(9剋)。蜜少許,溫水調下,無蜜亦得。或飲冷者,新水亦得。或發汗,煎蔥白豆豉湯調,無時服。」此滑石與甘草的比例為二比一,而非六一之比。六一散又名益元散、天水散、太白散。劉河間《傷寒直格》言:「通治錶裏上下諸病,解中暑、傷寒,疫癘、飢飽勞損。」查《本草綱目》:「滑石,廣之桂林各邑及瑤峒中皆齣之,即古之始安也。白黑二種,功皆相似。山東蓬萊縣桂府村所齣者亦佳,故醫方有桂府滑石,與桂林者同稱也。」北京用者,色青白,係白滑石,或即綱目所說蓬萊所産者。 先伯對風寒感冒喜用蘇葉、蔥白、豆豉(蔥,山東者佳,豆豉,四川者佳)之類,檢閱徐靈胎《醫學源流論》捲下:「不能知醫之高下,藥之當否,不敢以身嘗試,則莫若擇平易輕淺,有益無損之方,以備酌用,小誤亦無害,對病有奇功,此則不止於中醫(指中等的醫生)矣。如偶感風寒,則用蔥白蘇葉湯取微汗,偶傷飲食,則用山楂、麥芽等湯消食,偶感暑氣,則用六一散廣藿香湯清暑,偶傷風熱,則用燈心竹葉湯清火;偶患腹瀉,則用陳茶佛手湯和腸胃。」先伯或受其影響。憶北京傢中經常備有炒黃黑的糊米,小兒傷食飲用。成人腹脹,常用砂仁一粒,以針穿其孔中,在火上燒焦,取下,紙包撚碎,去紙嚼服,甚效。又疰夏不思食,用荷葉粥(鮮荷葉去梗,洗淨,待米燒半熟,即置荷葉於其上,再煮,熟後粥色青綠清香)寬中解暑,妙用非常。考《本草綱目》,「粥」專列一項,計有四十四種。蓋粥能暢胃氣,生津液,推陳緻新,利膈益胃(如薏苡仁粥除濕熱,利腸胃,蓮子粉粥健脾胃,止瀉痢,薯蕷粥,補腎精,固腎氣等),但有荷葉燒飯而無荷葉粥。李東垣師承潔古在仲景枳術湯基礎上創製枳術丸,用荷葉裹燒飯為丸。
評分編者通過多年來對古今運氣著作的深入研究,並依據運氣理論實地考察過數十年的氣候、發病情況等,編著成《實用運氣學說:氣候與疾病防
評分好書值得認真學習。
評分就人體而言,外屬陽,內屬陰。單就人的軀乾而言,背部為陽,腹部為陰。就髒腑而言,髒屬陰,腑屬陽。即肝、心、脾、肺、腎五髒都屬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都屬陽。
評分【原文】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此皆陰陽錶裏,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評分【譯文】
評分【譯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