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古文(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课程。
内容简介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古文(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紧密围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这一根本目的,分为上编、下编与附编三个部分。上编为阅读文选。选注先秦至清季的古文,凡四十篇。选文原则为内容与医药相关,文理丰富,医理明易,并顾及国版教材的传统篇目,以求具有连贯性。按体裁分为四个单元,同一单元的文章依时代先后排列。下编为基础知识。介绍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共八章。选材原则是不追求系统之绵密无遗,而致力于能切实有效地指导阅读理解。所用例句均出自于教材以及与医药相关的文章。上编每篇与下编每章后都设有阅读实战践,计四十八组。主要内容是指示每一篇章的阅读理解要点,并提供与所属篇章相关的阅读素材,注重检验词语注释、句读、今译、文意理解的能力。附编为”简繁字对照表“与”异体字整理表“。按汉语接音字母顺序排列,正字为简化字、正体字,括号内附字为繁体字、异体字,以便于读者查阅。
作者简介
段逸山,男,194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医古文、中医文献专家,曾连续担任全国统编教材《医古文》五版、六版、七版、八版以及卫生部“十一·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古籍校读法》、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医古文》等主编,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医药文化》杂志编委会主任,曾先后主持举办两届全国医古文高级师资培训班。段逸山教授从事医古文、中医文献教学研究工作40余年,至今仍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承担七年制、研究生的《中医古籍注释》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6获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奖”。目前主要从事中医药抄本研究,指导中医医史文献博士生与博士后5人。主要著作有《全元起本研究与辑复》、《中医文言修辞》、《素问通检》、《灵枢通检》等,发表文章百余篇。
目录
上编 总读文选
一、扁鹊传 《史记》
二、华佗传 《三国志》
三、皇甫谧传 《晋书》
四、钱仲阴传 刘跂
五、丹溪翁传 戴良
六、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 汪道昆
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
八、《伤寒论》序 张机
九、《新修本草》序 孔志约
十、《外台秘要》序 王焘
十一、《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王洋
十二、《铜人腧穴针炙图经》序 夏竦
十三、《本草纲目》原序 王世贞
十四、《类经》序 张介宾
十五、《串雅》序 赵学敏
十六、《温病条辨》叙 汪迁珍
十七、宝命全形论 《素问》
十八、养生论 嵇康
十九、极言 葛洪
二十、大医精诚 孙思邈
二十一、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张从正
二十二、诸医论 吕复
二十三、赠贾思诚序 宋濂
二十四、医俗亭记 吴宽
二十五、诸家得失策 杨济时
二十六、病家两要说 张介宾
二十七、不失人情论 李中梓
二十八、秋燥论 喻昌
二十九、元气存记亡论 徐大椿
三十、与薛寿鱼书 袁枚
三十一、医学源流 陈念祖
三十二、医案六则 许叔微等
三十三、药论五则 雷学等
三十四、《素问》注文四则 杨上善等
三十五、医书凡例三则 高保衡等
三十六、方论三则 罗美等
三十七、医书提要三则 纪昀等
三十八、医话四则 顾文恒等
三十九、《理瀹骈文》三则 吴尚先
四十、《素问》校高四则 俞樾等
下编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工具书
第二章 汉字
第三章 词义
第四章 注释
第五章 句读
第六章 今译
第七章 文意理解
第八章 古代文化知识
附编
一、简繁字对照表
二、异体字整理表
精彩书摘
(三)词语意义范围的转移
词语的古今意义所表示概念内涵不同,今义出现后,古义不再存在,古今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
走 《说文·走部》:“走,趋也。”段玉裁注:“《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今俗谓‘走’徐‘趋’疾者非。”段玉裁的意思是说,许慎把“走”解释为“趋”,“走”、“趋”不加分别,那是浑言,即笼统称说,而刘熙在《释名·释姿容》中认为“走”、“趋”二字有“疾趋”、“疾行”的区别,在速度上“走”快于“趋”,那是析言,即分析称说。不管浑言也好,析言也罢,“走”的古义相当于今义的“奔跑”。《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说十岁喜“走”,二十岁喜“趋”,三十岁喜“步”,以下讲四十岁喜“坐”,六十岁喜“卧”,随着人体的生长衰老,逐步趋于懒散,可见这一“走”字用的是“疾趋”即“奔跑”的古义。如今“走”的“奔跑”义在通语中消失,转移为“徐行”义,相当于古代的“步”。而“走”的古义“奔跑”与今义“徐行”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涕 《说文·水部》:“涕,泣也。”段玉裁注:“按‘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依段氏之说,“涕”的古义为目液,而不是鼻液。古代表示鼻液义一般用“泗”或“演”。如《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易·萃卦》:“赍咨涕演。”孔颖达疏:“自目出曰涕,自鼻出曰演。”《扁鹊传》“流涕长潸”的“涕”即是此义。大约汉代以后,目液又称“浪(汨)”,“涕”便同时有鼻液义。如《素问》中就有数例:《阴阳应象大论》“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宣明五气论》“肺为涕,肝为汨”,《评热病论》“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眼汨与鼻涕都是面窍的分泌物,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脚 《说文·肉部》:“脚,胫也。”段玉裁注:“膝下踝上曰陉。”可知“脚”的古义为小腿。《素问·水热穴论》:“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所交之处正是小腿。古代用“足”字表示现在的“脚”义。如《伤寒论,序》:“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后来“脚”由“小腿”义转移为“足”义。如《千金要方·论风毒状》:“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腔肿。”由“脚”而“腥”,则此“脚”当为“足”义。“脚”的原始义“小腿”与后起义“足”属人体相邻的部位,自然具有相当的联系。
……
前言/序言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中医药类专业用:医古文(新世纪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赞一个先吧,如果另一单快一点就更完美,刚赶上促销,半价,可惜货存有限,未能满足单位需要,还要要到附近实体店订另外几十本,有几本的边受到挤压
评分
☆☆☆☆☆
没有对比,所以不知真假,但印刷质量确实没得挑剔!
评分
☆☆☆☆☆
书很不错,就是上课用的教材,京东快递也飞快就到了。点赞
评分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已在看
评分
☆☆☆☆☆
是正版,内容很好,送货很快
评分
☆☆☆☆☆
感觉这一版挺好的啊,我学的不是这一版就买来看看
评分
☆☆☆☆☆
很不错!第二天就到了,速度很快!赞一个!好评哈
评分
☆☆☆☆☆
读书时用的是这个版本,习惯了再买一本。
评分
☆☆☆☆☆
这本书都是节选了一些史书记载的原文,要求自己断句理解。对于不是学医的来说没有辅导书真心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