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陈捷先教授1932年生于江苏江都,是国际著名清史学家、满学家、方志学家。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59年获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学位,后应邀到美国加入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计划研究,返台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历史系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1980年应聘为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客座教授,1990年荣获韩国圆光大学名誉博士学位。退休后任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台湾佛光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长期在台湾大学历史系担任清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退休后一面继续研究清史,一面受聘讲授清史。著有《满洲丛考》、《清史杂笔》(一至八辑)、《清史论集》、《清代台湾方志研究》、《东亚古方志学探论》、《努尔哈齐写真》、《皇太极写真》、《顺治写真》、《康熙写真》、《雍正写真》、《乾隆写真》、《慈禧写真》、《满文清实录研究》、《满文清本纪研究》、(Manchu Archival Materials)(满文档案资料概述),主编《努尔哈齐事典》、《宣统事典》等清十二朝事典,《蒋良骐及其(东华录)研究》,以及中英文论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章 通纪
第一节 从地下发掘看远古台湾
第二节 汉唐宋明时期有关台湾的文字记述
第三节 明郑台湾
第四节 清代台湾——一府三县时期
第五节 清代台湾——一府四县时期
第六节 清代台湾——二府八县时期
第七节 清代台湾——建省时期
第八节 台湾开发的历史启示
第二章 移民
第一节 台湾先住民的渊源
第二节 明郑时期台湾移民
第三节 清代台湾的移民政策与移民
第四节 台湾移民构成
第五节 台湾姓氏渊源
第六节 移民与土地开发
第三章 管理
第一节 府县建置
第二节 官制
第三节 理番
第四节 海防
第四章 经贸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手工业
第三节 赋税
第四节 货币
第五节 贸易
第五章 教育
第一节 教育政策
第二节 教育系统
第三节 科举制度
第六章 文化
第一节 书画
第二节 文学
第三节 民间戏剧
第四节 建筑
第五节 中医中药
第七章 民俗
第一节 台湾节令
第二节 婚嫁习俗
第三节 丧葬习俗
第四节 发型发饰
第八章 民间信仰
第一节 佛教
第二节 道教
第三节 基督教(天主教)
第九章 妈祖信仰
第一节 台湾妈祖的起源与传说
第二节 台湾的妈祖庙
第三节 台湾祭祀妈祖的活动
第十章 人物
第十一章 文献
第一节 郑氏家族与南明政权的相关文献
第二节 康熙统一台湾的相关文献
第三节 康熙统一至日据前台湾社会发展情况的相关文献
第四节 日本据台的相关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台湾行政区的规划,自雍正元年(1723年)分设四县二厅之后,除嘉庆年间增设噶玛兰厅之外,直到光绪元年(1875年),一百五十年间,未有更动,不过在这段期间,大陆到台湾的人口大增,山地的开发也一日千里,加上咸丰年间的对外开港,同治朝以来的牡丹社事件引起日军犯台,整个局势有了很大变化,因此当清廷派重臣沈葆桢到台湾办理防务时,沈氏提出治台的首要事务在“开山抚番”。他陆续上奏建议在南路“番”地增设恒春县,在东部再添卑南厅,清朝中央都照准设立。后来他又看到台北地区因为淡水通商,华洋杂处,情形复杂,乃上奏请准在台湾北部设立一府三县,以应付新时代局势。清廷颇以为然,就在光绪元年十二月准设台北府,其后在附郭设淡水县,裁淡水、噶玛兰二厅;新成立新竹县及宜兰县;又把以前的淡水厅东北土地,改设基隆厅;又分彰化县埔里“番”社为埔里社厅,这是台湾疆域的另一次新规划。
这次新规划除澎湖厅外,其它厅、县边界多又作调整或变更,使台湾进入了二府八县四厅时期,兹略述如下:
1.台湾府共领台湾、凤山、恒春、嘉义、彰化五县及埔里社、卑南、澎湖三厅。埔里社厅治在现在南投埔里镇,卑南厅治则在今台东县。2.台北府共辖淡水、宜兰、新竹三县及基隆一厅。府治设在现今台北市城中区旧称艋舺的地方,与淡水厅治在一处。其余二县一厅则分别设治于今日的宜兰、新竹与基隆。
沈葆桢还建议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未得清廷允准,皇帝只下令福建巡抚半年驻台,半年仍驻福州,事实上这件事为台湾建省铺了路,当然这也是牡丹社日军侵台一类事件影响的结果。
前言/序言
清代台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很好的介绍了清代的,非常详细和严谨。
评分
☆☆☆☆☆
很好的介绍了清代的,非常详细和严谨。
评分
☆☆☆☆☆
有助于了解当地历史。。
评分
☆☆☆☆☆
总的来说能明显看出韩寒年少可以使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些微娇柔做作,但绝对是好书,韩寒的代表作之一。 《三重门》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十年了,我才有机会读它,可见韩寒所说不假。我的确是由于父母很看重学习的缘故,过去很少读小说,像《三重门》这样被许多人称之为遗毒学生的书,自然是读不到。按理说我读了这本书后应成为韩寒的粉丝,因为过去我的处境和韩寒所批判的很相似。的确,我过去也反对我的父母不让我读小说,如今也这么认为,唯一的区别是我对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因而,我认为韩寒的《三重门》思想的确深刻,但还是有些偏颇。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确有问题。正如韩寒所说,高考取材制度让许多学习不行但能力出众或有其他天赋的同学淹没在人海之中。打个比方,如果我是菲尔普斯,甭说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会去几次,我只会把去游泳池的时间贡献给补课。如此看来,高考制度问题很大,但能否找出别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吗?我觉得不可能。我从韩寒的后记中感受到,韩寒是想让大家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去发展,而不是去全面发展从而全面平庸。可是,社会选择人才需要标准,需要比较,如何才能让这些在某一方面有建树同学去得到社会的认可呢?很难。打个比方,你说你业务能力强,想有一个业务能力大赛让你脱颖而出,可这很明显不现实。其一,让还未走向社会的同学去比拼业务能力,不妥,其二,人和人的业务能力又能差多少,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还不是要像考高考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而,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之所以高考有那么多的弊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太多,人人都想过好日子,住洋房,开宝马,怎么办?于是,高考这样的竞争机制就诞生了,高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只要你去努力,就会成功。唯一不好的是那些像韩寒一样的金子大部分都不能像韩寒一样发光。可这赖不到高考身上,这些人不发光的最大原因是没有找到“文化课学习”和“潜能开发”的平衡点,也就是说,这些人没有像韩寒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道路”。说到底,尽管高考制度有太多的弊端,但从中国的国情看,这个制度是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制度。 但是,好归好,缺点还是不少。正如韩寒在《三重门》中所抱怨的那样,如今的教育过于僵化。举个例子,曹禺的《雷雨》,这篇话剧其实怎么看都行,但老师和教参就是要让你死板的理解为社会的黑暗什么的,我就认为雷雨反应的是命运不可阻挡,不可战胜这一主题,但考试时如果这样答,肯定就错了。所以我觉得这样僵化的教育其实是禁锢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陷入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对我们思想的成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如今的教育官僚化,市场化,花钱进重点就像过去的男子进妓院一样稀松平常。最后再报怨一句,政府能不能像给官员配好车一样在教育的投入再多一点? 其实,我觉得《三重门》这本书适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门的权威,那些有免费好车的人,希望他们从中能得到一点毒害。学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门》,看了你们会更叛逆,会被遗毒,当然,如果非要看的话,还是先看看我这篇伪书评,得到免疫保护后,再去看《三重门》。
评分
☆☆☆☆☆
很满意。。。。。。。。。。。
评分
☆☆☆☆☆
很好的介绍了清代的,非常详细和严谨。
评分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
从政治、经济、社会各个角度介绍宝岛的情况,开卷有益。
评分
☆☆☆☆☆
有助于了解当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