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八万四千问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版次 1
印刷时间:2016-07-01 印次 1
ISBN:9787807097396
字数:字
页码: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编辑推荐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四年来首部作品
“佛法能够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
内容简介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四年来首部作品。“佛法能够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
宗萨仁波切在《八万四千问》前言中写道:“当我和中国朋友们吃饭或喝咖啡时,他们并没有把我当成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探究未知事物的愿望,引燃了很多场对话的火花。”
书中所论,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热心寻求智慧的中国人常遇到疑惑的地方。包括如何认识佛教、因果与轮回、佛法与日常生活、烦恼、爱情、关系、婚姻、我执、上师、活佛、传承、佛教与现代教育、佛教与艺术、佛教与社会等。宗萨仁波切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的语言为舟楫,帮助大家在这个物质主义空前强大的世界里弄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
这本小书,将为人们解答所有问题。
作者简介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当今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
全世界公认极具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
秉持不丹藏传佛教优良传承,倡导无宗派运动。
著作《正见》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另著有《人间是剧场》《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不是为了快乐》等多部著作。
曾导演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家与魔法师》。
建立“悉达多本愿佛学会”,全球设有十一处教学与修行中心;
创办“钦哲基金会”与“莲心基金会”两处公益机构;
发起“八万四千”公益计划,目标是将所有佛陀的教言翻译为现代语言,并免费与大众共享。
目录
001 认识佛教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023 关于因果与轮回
轮回中的事情只会暂时显得美好。
051 关于修心和修行
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077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
学修佛法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105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
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137乘
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163上师和传承
上师是医生,我们是病人,而佛法是药。
187活佛体制与转世
有时候我想我宁愿在城市的某个地方重生为妓女,这样可以避开精神物质主义的贪腐而利益众生。
203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229 关于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实上,在佛教里,死亡随时都在发生。
这本书带来的精神冲击是缓慢而深远的,不像某些畅销书读完后热度很快消退,它更像是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涟漪久久不散。我发现自己在阅读完后,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都变得更加从容了,那种急于辩解或自我辩护的冲动明显减弱了。这要归功于作者对于“心识运作模式”的精妙剖析。他没有将“心”描绘成一个需要被严格控制的对象,而是将其视为一个需要被理解和温柔对待的自然现象。全书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精准有力,几乎没有冗余的词句。它成功地做到了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不失文学的美感和可读性,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值得推荐的精神食粮之一。
评分这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佛法的书,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探险指南。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凡,将那些看似玄奥的哲理,阐述得清晰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能直接触摸到那些智慧的脉络。我特别喜欢他探讨“痛苦的本质”那几章,不是那种空泛的说教,而是切入生活最细微之处,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是如何构建和维系那些不必要的烦恼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日常的冲突和困境有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视角。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给予的,它真正做到了指引而非强迫,让人自愿地去探索内在的可能性。对于那些在现代生活中感到迷茫,寻求真正安宁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沙漠中的甘泉,值得反复咀嚼,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线性的、一本正经地从A讲到Z,而是像一个精心编织的网络,各个章节之间相互呼应,层层递进,又彼此独立。你可以随机翻开任何一页,都能获得即时的启示,但若按部就班地读下去,又能体会到更宏大、更系统的思想框架是如何构建起来的。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谈到“放下”这个主题时的处理方式。他没有用那种激进的、要求人立刻斩断一切的口吻,反而展现出一种极大的耐心和慈悲,理解了“放下”过程中的挣扎和反复。这种深刻的同理心,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无比的安全和被接纳,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去接受那些挑战固有认知的观点。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其精妙,读起来完全不像是在啃一本严肃的“佛理教材”,倒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老到的智者,在温暖的午后,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智慧。文字的质感非常独特,既有古老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语境下的亲切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举例论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它巧妙地消解了佛法可能带来的距离感。很多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某句话反复默念,思考它与我自身经验的连接点。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是我阅读体验中的一大亮点。它没有给我标准答案,但却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提出问题,如何更有耐心地观察自己和世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直接灌输道理来得有效和持久。
评分作为一名对东方哲学颇有涉猎的读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重新诠释经典概念时,展现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洞察力。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的智慧与当代人面临的复杂情感和伦理困境。很多我以为已经理解透彻的佛教术语,经过作者的重新阐释,立刻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书中的案例分析,现实得令人心惊,它们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我们身边正在上演的悲喜剧。这种极强的代入感,使得理论不再是漂浮的口号,而是具有落地力量的工具。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教导”,而是在被“邀请”,邀请进入一个更广阔、更少评判的理解空间。对于那些寻求务实解决方案而非仅仅是精神慰藉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