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扁鹊心书》三卷,宋·窦材集。卷上载“当明经络”、“须识扶阳”、“住世之法”、“大病宜灸”以及“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等,后附窦氏灸法五十条;卷中载伤寒等证治法共六十九条;卷下载“阴茎出脓”等证治法五十三条,后列“周身各穴”,包括巨阙至风府二十六穴。书末附“神方”一卷,为金液丹等九十四方,另附金线重楼治证、风气灵膏、汗斑神效方等。
窦氏认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主张大病须灸至数百壮,用穴于关元、中脘等外,特推重食窦穴,称为“命关”(其位置“对中脘、两乳三角取之”,即以乳头为标志,前下方平中脘,后方成三角处定为“命关”穴),以治各种“脾病”。全书以倡用灸法和丹药治病“以扶阳气”为其特色。其中杂有评论金元医家语,作为宋人的著作本不应有这些内容,胡氏参注中已有评析。王氏后记中特指出:“窦材生于宋之中叶,而书中有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之语;又钟乳粉方……制法见时珍《本草纲目》,何缘举元明人之书而及之?其为后人增益无疑,兼知是编非窦氏原本矣。”
目录
卷上
当明经络
须识扶阳
住世之法
大病宜灸
三世扁鹊
时医三错
忌用转下
禁戒寒凉
要知缓急
五等虚实
黄帝灸法
扁鹊灸法
附:窦材灸法
卷中
伤寒
伤寒四经见证
太阳见证
阳明见证
太阴见证
少阴见证
伤风伤寒
挟食冷物
中湿
阴毒
老人伤寒
阴阳换气
伤寒谵语
伤寒衄血
劳复
汗后大便下赤水或脓血
汗后发噫
肺伤寒
疽疮
喉痹
虚劳
中风
疠风
风狂
口眼歪斜
破伤风
洗头风
牙槽风
水肿
臌胀
……
卷下
神方
附:金线重楼治证
精彩书摘
忌用转下
《内经》并无转下之说,只言发散,又只言辛甘发散为阳。辛温之药达表则自然汗散,攻里则自然开通。据先生之论谓辛甘发散为阳,故表邪解而里自和,非辛甘能攻里也,后人当活看。非若寒苦之药,动人脏腑,泄人元气也。夫巴豆、硝黄之类能直穿脏腑,非大积大聚,元气壮实者,不敢轻用。今之庸医不问虚实,动辄便行转下,以泄六腑各气,转生他证。重则脾胃渐衰,不进饮食,肌肉消瘦而死。又俗云:春行夏补,至秋时须服通行药数剂,以泄夏月积热,此语甚讹。俗医惯将此数语印入耳目,夫《内经》四时调养生长收藏之道,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何等圆活,而愚人执守一说,不肯精求《灵》、《素》,良可慨也!夫热在内,自然从五脏六腑及大小便中泄出。若以凉药泄热,吾恐热气未去一分,而元气已衰九分。尝观服转药一剂,则有五七日饮食脾胃不能复旧。况乎三焦暖热,方能腐熟水谷,若一刻无火则肌肤冰冷,阳气脱尽而死矣。故《内经》只有沉寒痼冷之论,未有积热纯阳之说。纵然积热为病,一服转下便可解救。若阴寒为病,则四肢逆冷,死在须臾。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诸大热证,亦要论其大便如何。数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自是热证,然有一种面青脉急,或面黑脉微,手足厥冷者,又属阴证。此系无附之阳,必死之证,若治之早或有生者。今人于并无以上热证,而亦概用寒凉转下,必欲尽去其热,吾不知将以何为生气。夫人身无热则阳气尽矣。此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业医者不可以不察此弊也。
禁戒寒凉
夫四百八病,大约热者居多,寒者最少。无怪乎河间论火,丹溪之补阴也。但泥二子之书而不考究《内经》,堕于偏颇,害人特甚。盖热病属阳,阳邪易散易治,不死。冷病属阴,阴邪易伏,故令人不觉,久则变为虚寒,侵蚀脏腑而死。初起不觉之证,最能害人,往往轻忽之,而一变致死者不少。况人身之火多,亦是当然,天之六气,火居其二。今之庸医执壮火食气之说,《内经》壮火食气之说,犹炎暑盛而人气乏相火炽而真元伤,非凉药之治,亦非热药之谓,马元台不察此理,妄为注释,遗讹后学不浅。溺于滋阴苦寒之剂,殊不知邪之中人,元气盛则能当之,乃以凉药冰脱,反泄元气,是助贼害主也。夫凉药不知害了多少人,若元气稍虚者,无不被凉药冰败而死,脾胃有伤,焉望其生。如人饮热汤及炙煿之物,从龆至髦,断无损人之理。《内经》言膏粱之变,只发痈疽,况膏粱发疽者,百无一二。故知热之养人,时刻不可缺也。若以冷水饮人,不须三日,即为腹疼泄泻,脾虚胃败矣。故燧人立法,食必用火,万代苍生得以活命。俗医大用凉剂,譬于饮人冷水,阴害黎民,良可慨也。不见当今医家,祸及子孙甚至灭门绝后,皆学术不精之报也。医者观此切须猛省,误用凉药之害真实不爽,予见近代时医专用温平者,或延一息,终见陵替。专以寒凉攻伐,夭札人命者,诚未见其有后也。
要知缓急
夫病有浅深,治有缓急。体认病情,而用药缓急合当,乃医家第一要着。若急病而用缓药,是养杀人也。缓病而用急药,是逼杀人也。
……
前言/序言
扁鹊心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