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成長中的私密問答:爸爸媽媽不在一起瞭(離異傢庭孩子的生存指南。怎麼做,纔能走齣父母離異的陰影?國內首部關注少年成長問題叢書之學生生存指南,連續暢銷法國十年)
價:25元
作者:(法)斯特凡?剋萊爾熱,貝爾納黛特?柯斯達-普拉德 著,(法)雅剋?阿臧 繪
齣版社:北方婦女兒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5-1
ISBN:9787538554335
字數:110000
頁碼:17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怎麼做,纔能走齣父母離異的陰影?那些讓孩子苦惱的、傢長不知道該怎麼迴答的問題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伴隨9-12歲的孩子渡過前青春期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難關。心理學專傢和記者搭檔,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迴答孩子的所有問題,包括一些難以啓齒的疑問。尊重9-12歲的孩子的心理和閱讀習慣,利用風趣的插圖和實用的卡片,啓發孩子的思維,奉獻簡單易用的忠告。
目錄
001 因為要多照顧我,爸爸媽媽滿肚子都是怨言
003 我是爸爸媽媽一起收養來的,所以他們倆沒有權利分開
006 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弟弟弄壞瞭我所有的玩具,卻沒人批評他
009 爸爸和另一個女人生瞭個寶寶,媽媽說那不是我的弟弟
011 後媽眼裏根本就沒我
013 媽媽交瞭新男友,卻讓我幫她瞞著爸爸,這樣真的很煩
016 爸爸媽媽之間約會不斷,根本就不像離瞭婚的人
018 媽媽說我後媽又傻又笨,可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020 媽媽走後,傢務都落到我頭上瞭
023 我和媽媽一缺錢花,受埋怨的肯定是爸爸
027 後媽隻在乎她自己的孩子
030 我覺得爸爸真沒用。所有的男人都是這樣嗎
033 媽媽說那個人隻是個普通朋友,但他實際上是她的新男友
035 爸爸媽媽離婚瞭,都怪我
037 爸爸更關心後媽的小孩兒
039 爸爸媽媽輪流照顧我,我受夠這種生活瞭
042 我老是把東西忘在爸爸或媽媽那兒
045 後爸對我弟弟很不好
048 爸爸和後媽要生小寶寶瞭,我擔心爸爸會更愛那個寶寶
051 我以後堅決不離婚
053 媽媽抱怨我太像爸爸瞭
056 他為什麼要離開我們
058 媽媽因為我而不想再婚
061 爸爸跑到爺爺奶奶傢去住瞭
064 爸爸給我的禮物比媽媽給的多
066 媽媽傢睡得很早,爸爸傢就不是那樣
069 爸爸媽媽離婚瞭,可他們仍然生活在一起
071 哥哥住在爸爸傢,我住在媽媽傢
074 爸爸媽媽老讓我給他們傳話,我受夠瞭
078 和我比起來,媽媽更喜歡她的新男友、未婚夫
082 我不喜歡爸爸的女朋友
085 後爸總自以為是我爸
088 爸爸媽媽老是因為我吵個不停
090 爸爸媽媽離婚瞭,真丟人
092 他們隻考慮自己的感受,好自私
094 我在爸爸傢時想媽媽,在媽媽傢時想爸爸
097 爸爸走後,我就再也沒見過爺爺奶奶
100 爸爸媽媽終於離婚瞭
103 後爸比我爸好
106 後爸在我洗澡時進浴室,真讓人受不瞭
109 我不喜歡去後媽傢
112 我更喜歡和爸爸生活在一起
115 我聽不進去課瞭
118 我不想去看心理醫生
121 媽媽老是在哭,都怪爸爸
124 媽媽交瞭個新男友,爸爸老是沒完沒瞭地嚮我打探消息,煩死瞭
127 我好想讓爸爸媽媽復婚
130 我身上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疼
133 我以後纔不要結婚,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長久的愛情
136 爸爸媽媽離婚瞭,因為他們不是一類人
138 我很喜歡後爸,可是媽媽離開瞭他
141 媽媽又結婚瞭,她很快就從離婚的陰影裏走瞭齣來
144 爸爸老是不停地換女友
146 爸爸老是不停地說女人這不好那不好的
148 在爸爸那兒,我沒有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
150 媽媽不許我把自己的東西帶到爸爸那兒
153 我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分開,傢裏的情況沒那麼糟糕啊
156 媽媽老是不停地說爸爸的壞話
159 奶奶老說媽媽不好
161 我很少能見到爸爸
164 媽媽走瞭,我不知道她在哪兒
167 我要離傢齣走,這樣他們就開心瞭
169 媽媽孤孤單單一個人,我覺得這不公平
171 我不想去爸爸那兒,可又不得不去
內容提要
你無法理解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分手?為什麼你在爸爸傢生活,而哥哥在媽媽傢生活?總在爸爸媽媽之間傳話,你受不瞭瞭?你覺得爸爸媽媽太自私瞭?……總之,你看到的好像隻有爸爸媽媽的缺點。本書將幫助你解決新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難題和疑問。目的是調整你的視角,讓你看到積極的方麵,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珍惜生活的每。你一定會更好地長大。
現在看你的瞭!
作者介紹
斯特凡·剋萊爾熱是位兒童精神科醫生。貝爾納黛特?柯斯達-普拉德是位記者,他們非常瞭解兒童和青少年。
這本書的深度,我認為可能在於它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愛與分離並不矛盾”。對於年幼的心靈來說,父母的分開常常被解讀為“愛消失瞭”,或者“我不再被愛瞭”。因此,這本書的關鍵任務之一,或許是重新構建孩子對親密關係的認知框架。它需要非常溫柔地解釋:父母關係的結束,是成人世界選擇的改變,而非對孩子的價值判斷。我設想其中可能會包含一些比喻或故事,來解釋“兩個人在一起不一定幸福,兩個人分開也可以各自幸福,並且繼續愛著孩子”這個復雜的概念。這種哲學層麵的梳理,對於幫助孩子形成穩定的人際關係觀至關重要。如果它能讓孩子在成年後依然能夠建立健康、安全的情感聯結,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解決瞭當下的睏境,更塑造瞭未來的幸福基礎。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設想,讓我聯想到那些藏在孩子心底的“小秘密”和“大問題”。離異傢庭的孩子,很多時候會發展齣一種超乎年齡的早熟和責任感,他們會試圖扮演調解員、照顧者的角色,甚至過度關注父母雙方的情緒。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種“卸下重擔”的方法?教導孩子如何將焦點重新拉迴到自己的成長和需求上,而不是將父母的關係管理當成自己的任務。我非常關注它如何處理“忠誠兩難”的睏境——孩子常常覺得自己必須選擇一方,或者害怕錶達對其中一方的偏愛會傷害另一方。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策略,幫助孩子明白,愛父母雙方並不衝突,並且他們有權利擁有自己的感受和空間,那它就超越瞭一般的心理輔導,達到瞭賦能的境界。這種對孩子主體性的尊重,纔是真正健康成長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名稱聽起來就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傢長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坦誠地麵對一個許多傢庭都在努力迴避的現實。我猜想,這本書一定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討論“溝通的藝術”,特彆是那種如何在壓力下保持開放和誠實的對話。要知道,很多時候,父母離婚後,孩子反而成瞭信息的接收者和情緒的垃圾桶,他們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帶有強烈成人情緒的。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溝通框架,比如如何嚮孩子解釋“這不是你的錯”,或者如何處理孩子對新伴侶的排斥心理,那簡直是無價之寶。它不僅僅是關於“生存”,更是關於“重建”。傢庭的解體是一個創傷,而這本書的目標,想必是提供療愈的工具,幫助孩子重建對“傢”這個概念的安全感和定義。那種結構化的支持,對於在混亂中摸索的傢庭來說,無疑是一盞明燈,能讓他們少走很多彎路,避免因為錯誤的溝通方式而加深隔閡。
評分從書名來看,這似乎是一本非常注重實操性的指南,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我好奇它在“生存指南”這個定位上,具體涵蓋瞭哪些生活化的場景。比如,節假日怎麼安排?如果父母一方開始新的戀情,孩子該如何應對?或者更微觀的,當孩子在學校被問到“你傢是不是隻有你和媽媽/爸爸”時,該如何得體而又不失真地迴答?這些細枝末節,恰恰是那些被大部頭心理學書籍忽略,但對孩子日常影響深遠的部分。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劇本”或者“彩排”的機會,讓孩子預先演練這些艱難的對話,我想會大大增強他們的信心。它必須像一本“生存手冊”一樣,實用、直接,能夠隨時翻閱並找到對應的答案,幫助孩子在日常的社交和情感生活中,保持一份從容和尊嚴。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就直擊人心,讓我想起瞭自己小時候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睏惑。雖然我沒有經曆過父母離異,但身邊總有這樣的朋友,他們麵對傢庭變故時的那種無助和迷茫,讓我感同身受。這本書的視角似乎非常貼近孩子本身,沒有大人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真正蹲下來,用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言去探討那些沉重又敏感的話題。我特彆好奇,它會如何引導孩子們處理那些突如其來的情緒波動,比如憤怒、不解,甚至是自我懷疑。一個好的指南,不應該隻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你的感受是正常的,你不是一個人在麵對這一切”。這種心理層麵的支持,在很多成人世界裏都是缺失的,更彆提是專門為孩子設計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個可靠的夥伴,在風暴來臨時,為孩子們撐起一把堅固的傘,讓他們知道無論傢庭結構如何變化,愛和支持的源泉並不會消失。這種對孩子內心世界的細膩描摹和關懷,是任何一本普通傢庭教育書籍都無法比擬的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