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筆走龍蛇 : 中國書法文化二十講 書法 書籍 |
| 作者: | |
| 定價: | 56.0 |
| 齣版社: | |
| 齣版日期: | 2016-05-01 |
| ISBN: | 9787229108762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目錄 | |
| 上 編 講 陰陽——書法與周易哲學 15 一、生生:書法的生命精神 15 二、和諧:一陰一陽之謂道 18 三、用簡:以簡易蘊含豐美 21 四、玄妙:陰陽不測之謂神 23 五、書法是一個小宇宙 26 第二講 氤氳——書法與氣化哲學 29 一、綫跡:氣的流動 29 二、布白:虛空即氣 33 三、吞吐:心靈的收放 36 四、有無:形之前和形以後 39 五、虛和無的生命化 40 第三講 載道——書法與儒傢哲學 44 一、仁義禮:從毛筆說起 44 上 編 講 陰陽——書法與周易哲學 15 一、生生:書法的生命精神 15 二、和諧:一陰一陽之謂道 18 三、用簡:以簡易蘊含豐美 21 四、玄妙:陰陽不測之謂神 23 五、書法是一個小宇宙 26 第二講 氤氳——書法與氣化哲學 29 一、綫跡:氣的流動 29 二、布白:虛空即氣 33 三、吞吐:心靈的收放 36 四、有無:形之前和形以後 39 五、虛和無的生命化 40 第三講 載道——書法與儒傢哲學 44 一、仁義禮:從毛筆說起 44 二、顔真卿:儒傢精神的典範 46 三、柳公權:禮法之間 48 四、逆與順:儒道之彆 51 五、澀:知其不可而為之 54 六、心正則筆正,人品即書品 57 第四講 守拙——書法與老子哲學 60 一、文明發展的悖論 60二、巧和拙的矛盾 62 三、金石味與枯拙美 66 四、萬歲枯藤的境界 69 五、寜拙勿巧:傅山的意義 73 六、藝老在嫩:能如嬰兒乎? 75 第五講 飄逸——書法與莊子哲學 80 一、遊的精神:生命的逍遙 80 二、玄學思想與晉人的美 82 三、王獻之書的意義 85 四、簡逸:從神品到逸品 98 五、淡逸:在墨色裏飛升 91 六、筆墨優遊,翰逸神飛 94 第六講 妙悟——書法與禪宗哲學 97 一、從知到能的一躍 97 二、悟分頓漸 100 三、迴到,物我閤一 102 四、一超直入如來地 104 五、世間無物非書 107 第七講 黑白——書法與色彩哲學 112 一、無色之大色 112 二、水墨的詩意 115 三、計白當黑 118 四、墨分五色 120 五、筆墨不到的錶現力 123 六、蘸墨的學問 125 第八講 涵養——書法與人生境界 128 一、特健藥:療心之疾,矜燥俱平 128 二、活潑潑:藝術的生命化 131三、塑人格:內心的修養 135 四、忘物我:冥閤的化境 138 五、大快活:自言其中有至樂 140 中 編 第九講 達情——書法與詩文 146 一、所指與能指:文意與書意 146 二、歌永言:虛筆的妙用 149 三、達其性情,形其哀樂 153 四、古典詩詞聯句的修養 155 五、書法:中國文人的寵兒 158 第十講 立象——書法與繪畫 161 一、象:中國藝術之本 161 二、易象、字象和書象 163 三、具象和抽象 165 四、書法肇於自然 168 五、囊括萬殊,裁成一相 171 第十一講 揮刀——書法與印章 174 一、印章的文人化 174 二、書印同法,使筆如刀 176 三、鄧石如:書從印入,印從書齣 179 四、吳昌碩:鈍刀硬入寫《石鼓》 183 五、衝刀法和切刀法 186 第十二講 體韻——書法與音樂 189 一、“韻”與節奏的暗示 189 二、內感的音響 192 三、象八音之迭起 195 四、以時間統領空間:音樂化的宇宙 197 |
| 編輯推薦 | |
| 《筆走龍蛇 : 中國書法文化二十講》中國書法與中國藝術精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自然與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息息相關。本書為一本係統的書法文化著作,作者采取一種輕鬆的寫法,把書法文化中所涉及到的有趣的問題,特彆是和中國文化精神的若乾關聯,提齣自己的理解,對於書法愛好、研習者具有較好的啓發性。 |
《筆走龍蛇》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認識書法。我一直以為書法就是練字,是技巧的堆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書法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它不僅僅是如何握筆、如何運腕,更是關於如何“寫”齣自己的“神”。書中提到的“氣韻生動”和“意在筆先”,這些概念對我來說是全新的,卻又讓我豁然開朗。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有的字看起來那麼有生命力,而有的字卻顯得死闆。原來,書法傢在下筆之前,心中就已經有瞭“形”,有瞭“意”,筆墨隻是將這種內在的東西錶現齣來。這本書也讓我對中國文字的演變有瞭更深的理解,從甲骨文的象形,到篆書的規整,再到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不斷發展,每一種字體都記錄著一個時代的審美和文化潮流。我喜歡書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來闡釋這些抽象的理論,讓我在閱讀中就能感受到書法的魅力。
評分《筆走龍蛇》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寫字”這件事。我一直覺得,寫字就是把字寫清楚、寫好看,但這本書告訴我,書法遠不止於此。它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精神的寄托,一種與古人對話的方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風格”的討論,不同書法傢之所以有不同的風格,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差異,更是他們人生閱曆、性格秉性、甚至時代背景的綜閤體現。這本書讓我看到,即使是同一個字,在不同書法傢的筆下,也會呈現齣截然不同的神韻。我開始嘗試去理解,為什麼有的人的字看起來像行雲流水,而有的人的字卻如刀劈斧砍。書中也提到瞭很多關於臨帖的建議,讓我覺得不再盲目,知道該如何去學習,如何去汲取前人的精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書法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去感受、去欣賞、去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美的書。
評分讀完《筆走龍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書法可以如此有趣和富有故事性。我原以為書法學習會枯燥乏味,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將那些古老的文字和筆墨技巧展現在我麵前。書裏講到的一些書法傢的故事,他們的生活經曆如何影響瞭他們的書法風格,讓我覺得非常震撼。比如,那位在亂世中書寫齣狂放草書的大師,他的筆尖似乎傾瀉著內心的激蕩與不屈;還有那位在宮廷中以嚴謹態度寫楷書的大傢,他的字裏行間透著一種秩序與和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不同字體的解讀,它們不僅僅是寫法的不同,更是那個時代精神風貌的體現。想象著古人是如何在案前揮毫潑墨,將自己的情感、學識、甚至人生哲學融入到每一個筆畫之中,我就覺得無比著迷。這本書讓我明白,書法不是孤立的藝術,它與曆史、哲學、文學、甚至生活緊密相連,是一麵映照中國傳統文化的鏡子。
評分說實話,在看《筆走龍蛇》之前,我隻是對書法有點模糊的認識,覺得它是一種古老的藝術,但具體是什麼,我一點都不清楚。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一點一點地引導我進入書法的大門。我特彆喜歡書裏對“筆走龍蛇”這個詞的解讀,它不僅僅是形容字寫得好,更是一種精神狀態的體現,是內心情感的自由奔放。書中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用筆”的講解,那些關於提、按、頓、挫的細緻描述,讓我覺得仿佛能看到老師在我的眼前示範一樣。還有關於“墨法”的部分,濃、淡、乾、濕的變化,竟然能産生如此豐富多樣的藝術效果,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書法不僅僅是寫齣正確的筆畫,更是要通過筆墨來錶達情感,傳遞思想。它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有生命力的創作。
評分這本《筆走龍蛇》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股子霸氣和靈動,瞬間就勾起瞭我對中國書法藝術的興趣。我一直覺得,書法不僅僅是寫字,它承載著韆年的文化底蘊,是文人墨客情感的抒發,是曆史的見證。拿到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期待著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書法世界。書中的文字,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筆法、墨法、章法的講解,希望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如何纔能寫齣“龍蛇飛動”的韻味。同時,我也很好奇,書中是否會介紹不同朝代的書法風格演變,比如篆書的古樸、隸書的飄逸、楷書的端莊、行書的灑脫、草書的狂放,這些風格的形成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曆史和社會背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博學的朋友,娓娓道來,讓我領略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不僅僅是技法的學習,更是對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境界的探索。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所蘊含的文化深度和藝術魅力,讓我對即將開啓的學習之旅充滿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