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毓佩教授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用文学的形式普及数学,至今已是硕果累累。他十分擅长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情趣盎然,使读者在有趣的故事中接触数学,并从此喜欢上数学。他的“数学历险故事”,特色鲜明,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荒岛历险》为“数学历险故事典藏版”系列中的一册。
《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数学故事专辑:荒岛历险·数学历险故事(典藏版)》讲述了这么个故事:罗克要去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数比赛,可惜,飞机中途失事,罗克幸免于难,但是却落到了一个蛮荒孤岛上。罗克在逃生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幸好他有个非凡的数学头脑。于是罗克得救了!
作者简介
李毓佩教授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他十分擅长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读起来轻松自如。他提倡调动少年儿童的情感因素,让读者在愉悦中接触数学。李毓佩教授的作品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深受全国少年儿童的欢迎。
内页插图
目录
荒岛历险
铁蛋博士
精彩书摘
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每年举行一次,这可以说是一次世界级的小数学家的聚会和较量。
第一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1959年在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当时只有苏联、匈牙利等7个国家参加,到1981年已达21个国家,参赛国家逐年增多。1986年7月,在波兰的首都华沙举行了第27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首次派代表团正式参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3名同学获得一等奖,1名同学获得二等奖,1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团体总分名列第四。
今年,要举行第31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又派了一个实力强大的代表团参赛,决心夺取团体冠军。参赛同学都是由高中学生组成,可是在比赛的前3天,一名参赛学生突然病倒,病情很重,不能参加比赛了。主教练黄教授非常着急,给中国数学会发了急电,指名叫初二学生罗克急飞美国首都华盛顿参赛。
罗克何许人也?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什么会得到黄教授的青睐? 罗克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是千真万确的。他13岁,一米八。
的个头,细高挑,由于长高不长宽,显得身体比较单薄。他长有一对“招风耳”,对他瘦高的身材来说,这对耳朵十分显眼,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比杆多耳”,叫起来很像外国名字,实际意思是“比电线杆子多长两只耳朵”。拿这个外号去对照罗克其人,真是惟妙惟肖! 罗克偏爱数学,老师课上讲的代数、几何知识已满足不了他对数学的渴望。他自学数学,大量做题,真可谓“饭可一日不吃,数学题不可一日不做”。由于他刻苦攻读,外加名师指点,数学水平提高很快。他曾获全市初中数学竞赛第一名。他被特许参加全市高中奥林匹克数学比赛,又勇夺冠军。他的数学才能被黄教授看中,破例吸收他为“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预备队员。由于参赛的正式队员有病,国家队的主教练黄教授急令罗克速速飞往华盛顿。
罗克接到命令,赶忙收拾行装。数学会的负责人和罗克的父母把他送上飞机,他向送行的人匆匆挥手,心早已飞向了赛场。
大型客机在万米高空平稳地飞行。罗克无心向舷窗外眺望,心里总想着这次国际比赛。天渐渐黑了,吃罢空中小姐送来的点心和饮料,罗克眯着双眼,斜躺在座椅上似睡非睡。
突然,机身剧烈地抖动,罗克和其他乘客被这突如其来的抖动惊醒。飞机在急剧地下降,机长的声音从扩音器中传出: “各位乘客请注意:飞机突然出现了故障,已失去控制。我们正采取迫降的手段。但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请各位乘客系好安全带,听从我的指挥。” 飞机下降得越来越快,乘客们紧张极了,有的尖声哭叫,有的祈祷上帝,有的闭眼等死……罗克心里想的却只有一件事:不能及时赶到比赛地点怎么办? “轰”的一声巨响,眼前一片火光,罗克失去了知觉。
也不知过了多久,罗克闻到一股异香,香味十分强烈,一个劲儿往脑子里钻,使他不得不睁开双眼。
罗克睁开眼睛一看,自己已经不在客机里了,而是在一间很大的茅草房子里,躺在一张藤床上。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罗克的旁边,拿着一株不知名的香草给他闻。老人见罗克睁开了双眼,高兴地拍打着双手,嘴里说着一种听不懂的语言。在这位老人的招呼下,一下子来了许多人,有年轻人、有老人、有妇女,也有小孩。他们的皮肤呈棕红色,不管男女一律穿着裙子。也许由于天气热,男子都赤裸着上身,身上刺着五颜六色的花纹。花纹形状奇特,有的像花,有的作鸟兽状,线条十分清晰。
罗克回想刚才发生的一切,明白是飞机失事了,是这些人救了自己,白发老人又用香草把自己熏醒。罗克想坐起来向老人致谢,可是稍一活动,身上就疼痛难忍,白发老人赶紧把他按倒在床上,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起来。
罗克开始在这个不知名的地方,在不知名的白发老人的照料下养伤。在养伤期间,罗克和白发老人通过手势了解到,飞机在下落过程中解体了,机上人员绝大部分掉进海里,下落不明,只有他一个人落到了这个岛上。
在白发老人的精心照料下,罗克的身体恢复得很快,他可以下床到外面走动了。茅草房外面是海滨,高大的椰子树、洁白的沙滩、蔚蓝色的大海,景色美极了。
罗克在白发老人陪伴下,沿着沙滩慢慢地散步。可是,每当罗克想起自己不能按期赶到华盛顿,参加第311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就十分焦急。
这时,一个拿着长矛的年轻人急匆匆跑了过来,对白发老人说了些什么,白发老人点点头,拉着罗克的手急匆匆地走了。
神秘的部族 自发老人拉着罗克来到一间很大的茅草屋前,门口有持长矛的士兵守卫。走进茅草屋,正中一排五把椅子,上坐五名强壮的男子,两旁站着持长矛的士兵,气氛十分严肃。
白发老人向坐着的五个人行了一个礼,然后退步走出屋子。
紧跟着,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先向五个人鞠了一个躬,回过身来,用英语和罗克对话。
年轻人用英语问:“罗克,你的伤好些了吗?” 听到年轻人叫自己的名字,罗克一愣,亏得罗克英语很好,一般对话不成问题。
罗克用英语回答:“噢,伤基本上好了。请问,你怎么知道我叫罗克?” 年轻人笑了笑说:“你从飞机上掉了下来,不省人事。我们从你的上衣口袋里找到了一张电报纸,知道你是中国人,叫罗克,是飞往华盛顿参加中学生国际数学竞赛的。”
……
探索未知的宇宙:太空探索与宇宙奥秘 一本带你领略浩瀚星河的科普读物 目标读者: 对宇宙、天文学、航天工程感兴趣的青少年及成人读者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星际旅行,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出发,逐步深入太阳系的奥秘,最终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系、黑洞、暗物质与暗能量。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知识,更穿插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历程,以及当代科学家们在宇宙前沿领域取得的突破性发现。 第一部分:仰望星空——地球与太阳系 1.1 我们身处的家园:地球 本章首先从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讲起,介绍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磁场的保护作用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独特地位。重点阐述月球的起源与潮汐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为读者建立一个坚实的宇宙坐标系。我们将探讨地球如何维持生命所需的宜居环境,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观测地球自身的运行规律,反推宇宙的宏大尺度。 1.2 太阳的秘密:我们的恒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也是我们获取能量的源泉。本章将详细解析太阳的结构(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深入探讨核聚变如何驱动太阳发光发热。同时,我们将介绍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影响,以及太阳系的边界——奥尔特云和柯伊伯带。 1.3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巡礼 我们将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对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进行一次详尽的“走访”。 类地行星: 水星的极端温差、金星的失控温室效应、火星的红色沙漠与寻找生命的痕迹、地球的生命奇迹。重点介绍水手号、维京号、好奇号等探测器在这些行星上取得的关键性发现。 气态巨行星: 木星的“大红斑”与磁场结构、土星迷人的光环系统及其组成、天王星的“侧躺”自转、海王星深邃的蓝色与剧烈的风暴。我们将探讨伽利略号、卡西尼号等任务如何揭示这些巨行星大气层的复杂性。 矮行星与其他天体: 冥王星、谷神星等矮行星的发现历史与科学意义,以及小行星带、彗星的组成和轨道特征,理解太阳系形成的“残余物”如何诉说创世之初的故事。 第二部分:飞向深空——人类的航天史诗 2.1 梦想的开端:早期火箭技术与太空竞赛 本章回顾了人类对天空的渴望如何转化为工程实践。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理论基础,到戈达德的液体燃料火箭试验,再到二战后火箭技术的发展,最终聚焦于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重点描述了斯普特尼克一号的升空、加加林的首次环绕地球飞行,以及阿波罗计划的宏伟目标。 2.2 登月壮举与载人航天的高潮 我们将细致重现阿波罗11号登月的历史瞬间,分析“土星五号”的工程奇迹,以及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的科学印记。随后,我们将转向近地轨道的长期驻留——从“天空实验室”到和平号空间站,最终聚焦于国际空间站(ISS)的建造、运行模式及其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科学实验成果。 2.3 自动探测器的开拓之路:深空探索 本部分详细介绍了无人探测器在太阳系中的巡游任务。 行星际使者: 水手号、旅行者号(Voyager 1 & 2)如何穿越外太阳系,并向我们传回关于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无价数据,以及“旅行者号”如何进入星际空间。 火星探秘: 从“海盗号”到“毅力号”,火星探测任务如何一步步揭示火星历史上的水资源和潜在的生命印记。 专业任务: 朱诺号对木星的深入剖析、卡西尼号对土星系统的长期观测、新视野号对冥王星及其周边天体的“初吻”。 第三部分:宇宙的边疆——恒星、星系与宇宙学 3.1 恒星的诞生、生命与死亡 本章讲解恒星的生命周期。从分子云中的引力坍缩开始,介绍主序星的稳定阶段、红巨星的膨胀,以及恒星最终的归宿:白矮星、中子星,以及壮观的超新星爆发。特别深入探讨恒星内部的核合成过程,解释为什么我们都是“星尘”的构成。 3.2 银河系的结构与邻居 我们将目光从单个恒星投向数十亿颗恒星构成的星系。详细描述银河系的结构(旋臂、核球、暗物质晕),介绍如何通过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等手段绘制出我们看不见的银河系内部景象。随后,介绍本星系群的邻居,如仙女座星系(M31)的引力相互作用,以及本星系群的未来命运。 3.3 极端天体:黑洞与引力波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本章解释史瓦西半径、事件视界等核心概念,区分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深入讨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如何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并重点介绍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如何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新纪元。 3.4 宇宙的宏大叙事:大爆炸与暗物质 本章触及现代宇宙学的最前沿。介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作为“宇宙婴儿时期的照片”的重要性,阐述大爆炸理论的核心证据。随后,探讨宇宙学中两大未解之谜:暗物质(我们看不见却知道其引力效应的天体物质)和暗能量(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 第四部分:展望未来——人类的星际梦想 4.1 寻找地外生命:宜居带与系外行星 介绍系外行星的发现方法(凌星法、多普勒法),回顾开普勒望远镜和TESS任务的辉煌成就。讨论“宜居带”的概念,以及科学家们如何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以期发现生命的生物标记。 4.2 太空探索的下一个十年 展望未来几十年的人类航天计划,包括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在红外波段对早期宇宙的观测、阿尔忒弥斯计划重返月球,以及载人登陆火星的挑战与技术准备。探讨星际旅行(如突破摄星计划)的可能性与障碍。 本书特色: 丰富的插图与图表: 配备大量由专业机构提供的、高清晰度的天文图像、探测器模型图和宇宙结构示意图,增强视觉冲击力。 科学与故事的融合: 在介绍科学原理的同时,穿插了著名天文学家和航天工程师的生平故事,使复杂的知识更具人情味和可读性。 前沿知识更新: 确保内容涵盖近五年内宇宙学和行星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紧跟科学进展的步伐。 思维训练: 鼓励读者运用科学思维,理解观测数据如何转化为理论模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会成为一名遨游于宇宙间的探索者,理解人类在浩瀚时空中的位置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