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伤寒论》第一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但十年过去,对《伤寒论》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成果亟待补充,故对该书进行修订。本版仍以刘渡舟教授据明代赵开美摹宋刻本《伤寒论》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蓝本,分上。下两篇编写。上篇十章,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分章论述。每证设原文,词解,提要,释义,选注,评述,治法,方药,方义,方论选,点评,临床应用,按语,现代研究等项阐述。下篇四章,分别为类证辨析,类方辨析,用药辨析。专題研究。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第2版)》在第一版基础上,对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栏目内容进行了筛选与补充,增补了部分专題研究,对第一版中存有争议或不规范之处进行了修订。力求内容准确。文辞精炼。符合学科的发展要求。《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第2版)》对《伤寒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挖掘,整理。研究,既有历代医家的精辟论述,又有当代新的研究成果,条分缕析,平正通达,全面。系统。深入地发掘《伤寒论》理论和实践资料,汲取历代研究精华,反映现代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当代伤寒学发展的高水平。《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第2版)》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高级临床中医师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上篇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一节 太阳病概论(1-11)
一、太阳病提纲(1)
二、太阳病的分类——中风、伤寒、温病(2、3、6)
三、辨太阳病传与不传(4、5)
四、辨太阳病病程的变化(8、10)
五、太阳病欲解时(9)
附:其他五经病欲解时(193、272、275、291、328)
六、外感病初起辨阴阳的要点(7)
七、辨寒热真假(11)
第二节 桂枝汤证(12、13)
第三节 桂枝汤证的兼证、变证及禁忌证(14-27)
一、桂枝汤证的兼证(14、18、20)
(一)桂枝加葛根汤证(14)
(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18)
(三)桂枝加附子汤证(20)
二、桂枝汤证的辨证(15、21、22、24、25、26)
三、坏病处理原則与桂枝汤禁忌证(16、17、19)
四、太阳病轻证(23、25、27)
第四节 桂枝汤证疑似证(28-30)
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28)
二、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29)
三、证象阳旦(30)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一节 葛根汤证及其辨证(31-34)
第二节 麻黄汤证(35-37)
第三节 麻黄汤证兼证(38-41)
一、大青龙汤证(38、39)
二、小青龙汤证(40、41)
第四节 解表发汗方的辨证选用(42-57、95)
一、辨宜用桂枝汤解外的脉证(42-45)
二、辨可不可发汗与小发汗(46-52)
(一)辨麻黄汤证与衄乃解(46、47)
(二)二阳并病与小发汗(48)
(三)辨可不可发汗(49-52)
三、桂枝汤的灵活应用(53、54、57、95)
四、表证衄血之辨(55、56)
第五节 太阳病汗吐下后的变证(58-74、76-82、162)
一、汗吐下后邪去正虚欲愈(58、59)
二、辨汗吐下后变证的虚寒与实热(60-70)
(一)虚寒变证的脉证、病机(60)
(二)干姜附子汤证(61)
(三)桂枝新加汤证(62)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63、162)
(五)桂枝甘草汤证(64)
(六)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65)
(七)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66)
(八)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67)
(九)芍药甘草附子汤证(68)
(十)茯苓四逆汤证(69)
(十一)误汗后的虚实辨证(70)
三、五苓散证(71-74)
四、栀子豉汤证(76-81)
五、真武汤证(82)
第六节 峻汗禁例(83-89)
第七节 表里先后辨(90-92)
第八节 小柴胡汤证(96-101)
第九节 小柴胡汤证的兼变证与疑似证(102、103、104、105、107、108、109)
一、小建中汤证(102)
二、大柴胡汤证(103)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104、105)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107)
五、肝邪乘脾肺证(108、109)
第十节 太阳病火逆变证(110-119)
第十一节 太阳病吐后变证(120-123)
第十二节 太阳蓄血证(106、124-127)
一、蓄血轻证(106)
二、蓄血重证(124-127)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一节 结胸与脏结的比较(128-130)
第二节 结胸证治(131-141)
一、大结胸证治(131-137)
(一)大结胸的病机与证治(131、134、135)
……
下篇
精彩书摘
少阴为病,从其标本,故其病理变化有寒化和热化两类。寒化证病机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主要表现为恶寒肢厥、下利清谷、呕吐心烦、精神疲惫、脉沉微细等;亦有阴寒太盛,格拒虚阳,而见身反不恶寒、面赤发热、烦躁等真寒假热证象者,证情更为严重。其热化证病机乃阴血不足、虚火上炎,症见心中烦、不得卧、咽干、咽痛、或下利口渴、舌红绛、脉细数等。总之,少阴病证情复杂,病势沉重,有阳虚,有阴亏,有阴阳俱虚,亦有阳虚兼表者,有阴伤化燥、水涸土燥者,因而其治法多样,大要不离扶阳与育阴二途,扶阳多用四逆之辈,育阴常施胶芍之属。其预后转归当视阳回或阴复之情况而定。
(六)厥阴病
厥阴风木,下连少阴寒水,上承心包相火,同时厥阴与脾胃,有木土相克关系,故厥阴病较为复杂,部分证候相当危重,多出现于外感病末期。厥阴病据其原文内容,可归纳为上热下寒、厥热胜复以及厥、利、呕、哕四大症状。厥阴病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提纲,实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候之纲要。其厥热胜复证,多是厥阴寒证中出现的阴阳争胜现象,临床上以手足冷(下利)与发热交替出现为特点,若厥利则示阴胜,发热则为阳复。从厥热出现时间的长短,来判断邪正之胜负及相互演变之趋势。如厥热相等,或热多于厥,是表示正能胜邪,主病退,为向愈之机;若厥多于热,则是邪胜正衰,主病进。但也有阳复太过、转而化热而为喉痹或下利脓血证。厥逆,为厥阴篇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病机乃阴阳气不相顺接。据其临床表现及成因不同,而有脏厥、蛔厥、寒厥、热厥、水厥、痰厥等类型。厥阴下利,有热利、寒利、寒热错杂下利等。厥阴呕哕,有虚寒、实热之别。简言之,厥阴病篇内容繁多,虚实错杂,旨在揭示辨证论治之精义,因而其治法无定律,贵在审证求因,灵活施治。
……
前言/序言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准时收到了,整个系列,潜心学习!
评分
☆☆☆☆☆
面略有瑕疵,而且刚刚落在整个书名位置,有失丛书大雅.
评分
☆☆☆☆☆
这书很好,慢慢学习
评分
☆☆☆☆☆
快递真的快,书是正版的质量不错。
评分
☆☆☆☆☆
中药炮制学这本书是中医药学高级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京东商城买!物美价廉!这次总算买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
是正品,字迹清楚,一直信赖京东!
评分
☆☆☆☆☆
是正版,印刷和纸张质量都很好
评分
☆☆☆☆☆
好书,最喜欢这一本了,哈哈哈哈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