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

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門羅 編,蔡受百 等 譯
圖書標籤:
  • 經濟思想史
  • 早期經濟學
  • 亞當·斯密
  • 經濟學史
  • 古典經濟學
  • 經濟學理論
  • 西方經濟史
  • 經濟學文獻
  • 思想史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72694
版次:1
商品編碼:10686110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1-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共分16個部分,分彆是亞裏士多德、色諾芬、托馬斯·阿奎那、尼科爾·奧雷斯姆、卡羅律斯·莫利諾斯等。

作者簡介

譯者:蔡受百等編者:(美國)A.E.門羅

目錄

編者序
一 亞裏士多德
政治學一倫理學
二 色諾芬
增加雅典國傢收入的方法
三 托馬斯·阿奎那
神學大全
四 尼科爾·奧雷斯姆
論貨幣的最初發明
五 卡羅律斯·莫利諾斯
論契約與高利貸
六 讓·博丹
對馬萊斯特羅特侈談物價高昂及其補救辦法的答復
七 安東尼奧·塞拉
略論可以使無礦之國金銀充裕的成因
八 托馬斯·孟
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
九 威廉·配第
賦稅論
十 菲利普·威廉·馮·霍尼剋
奧地利富強論
十一 理查德·坎蒂隆
商業性質概論
十二 費迪南多·加利亞尼
貨幣論
十三 大衛·休謨
政治論文
十四 弗朗斯瓦·魁奈
經濟錶
十五 安·羅伯爾·雅剋·杜爾哥
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十六 約翰·馮·尤斯蒂
財政學
中譯本後記
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 編纂與導讀:[此處可填入某位知名經濟史學傢的名字或“一個由資深學者組成的編輯委員會”] 齣版社:[此處可填入某知名學術齣版社的名稱] ISBN:[此處可填入一個示例性的ISBN] --- 內容概述與研究價值 本書並非對亞當·斯密《國富論》之前所有經濟思潮的簡單羅列,而是一部經過精心篩選、係統編排和深入導讀的前古典經濟學思想的精粹選集。它旨在填補傳統經濟學教科書中對“古典經濟學起源”這一階段敘述不足的空白,清晰地勾勒齣在斯密橫空齣世之前,關於財富、貿易、價值、貨幣和國傢乾預思想是如何在不同曆史語境下逐漸孕育、辯論和成型的。 本書的焦點集中在16世紀至18世紀中葉,這一時期是歐洲社會從重商主義走嚮自由貿易理念萌芽的關鍵過渡期。我們選取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文本,這些文本不僅反映瞭當時歐洲各國獨特的經濟實踐,更重要的是,它們揭示瞭早期思想傢們在麵對全球化早期形態、殖民擴張、國傢主權構建以及商業革命時所進行的深刻哲學和實踐反思。 捲目結構與核心主題 全書共分六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圍繞一個核心的經濟學議題展開,通過不同學派和思想傢的觀點進行對比和闡釋。 第一部分:中世紀晚期與重商主義的興起 (The Dawn of Mercantilism) 本部分聚焦於中世紀晚期(約13世紀至15世紀)的商業倫理與早期的國傢財富觀念。 焦點文獻選取: 選入中世紀經院哲學傢如托馬斯·阿奎那關於“公平價格”(Just Price)的論述片段,探討其對價值的道德約束。 重商主義的早期錶述: 重點收錄瞭西班牙的“純金主義”(Bullionism)代錶人物(如加斯帕·德·希爾瓦)的觀點,闡述瞭財富等同於貴金屬的樸素觀點。同時,對比性地引入瞭英國早期政策文件,展示瞭國傢如何通過齣口鼓勵和進口限製來積纍白銀的實際操作邏輯。 導讀重點: 分析重商主義作為一種“零和博弈”的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與君主專製體製之間的內在聯係。 第二部分:早期政治經濟學與國傢乾預的辯護 (Early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本部分是重商主義理論體係化和國傢權力強化的時期。 法國的重商主義(Colbertism): 重點收錄瞭讓-巴蒂斯特·柯爾貝爾(Jean-Baptiste Colbert)時期的一些官方指令和政策說明的節選,展示瞭國傢主導工業發展、精細化管理貿易平衡的具體案例。 英國的交易主義者 (The English Mercantilists): 深度解析瞭托馬斯·孟(Thomas Mun)的《英國得之於對外貿易者》(England's Treasure by Forraign Trade)的精要。本書將著重展示孟如何突破純粹的貴金屬觀,提齣瞭“貿易順差”是國傢財富的真正來源,並闡述瞭其對後世貿易理論的微妙影響,盡管他仍處於重商主義框架內。 研究價值: 通過對比法英兩國在重商主義實踐中的異同,揭示早期國傢乾預政策背後的地域性和曆史局限性。 第三部分:重農學派的誕生與土地的中心地位 (The Physiocrats: Land, Production, and Net Product) 本部分詳細介紹瞭法國經濟思想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重農學派的理論體係。 核心文獻選粹: 大篇幅收錄瞭弗朗索瓦·魁奈(François Quesnay)的《經濟錶》(Tableau Économique)的原始圖示解釋和關鍵論述。本書特彆關注魁奈關於“淨産品”(Produit Net)的概念,這是對重商主義將財富等同於流通的直接挑戰。 維剋多·米拉波侯爵的貢獻: 引入米拉波對自然秩序(Ordre Naturel)和“看不見的手”的早期萌芽性論述,展示他們如何試圖建立一個基於農業生産的、更具係統性的經濟模型。 導讀關注點: 強調重農學派雖然將土地視為唯一財富來源,但其“再生産循環”的分析方法,預示瞭對國民經濟整體流動的首次科學嘗試。 第四部分:早期貨幣與價格理論的探討 (Early Theories of Money and Price Level) 本部分探討瞭在商品貿易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早期思想傢對貨幣(特彆是貴金屬)與物價波動的理解。 “數量論”的先驅: 選取瞭如大衛·休謨(David Hume)在《論貨幣》(Of Money)中的經典論述,特彆是他對貨幣數量與物價水平之間關係的早期洞察,以及他對貴金屬流入如何影響國內物價和貿易平衡的分析。 對通貨膨脹的早期憂慮: 考察瞭西班牙“價格革命”時期西班牙和意大利學者對貴金屬流入如何導緻物價上漲的觀察與辯論,這些討論是後來數量論的現實基礎。 第五部分:關於價值與勞動的雛形思考 (Precursors to Labor Theory of Value) 本部分關注那些在斯密之前,開始嘗試將經濟價值與生産投入(特彆是勞動)聯係起來的零星思想。 威廉·配第的量化嘗試: 集中展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在《賦稅論》和《政治算術》中的核心思想。本書將突齣他提齣的“勞動是財富的真正衡量標準”的早期錶述,以及他試圖用數學方法量化國傢資源的努力。 早期古典學派的鋪墊: 簡要引入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關於價值的觀點,特彆是他區分瞭“自然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努力,以及他對土地和勞動的雙重重視。 第六部分:早期自由貿易理念的萌芽 (Seeds of Free Trade) 本部分匯集瞭那些開始質疑重商主義總體框架,倡導更寬鬆市場環境的思想碎片。 對國傢壟斷的批判: 選取瞭反對東印度公司等特許壟斷的評論文章,展示瞭早期對自由進入和競爭的呼喚。 休謨的開放論點: 再次深入休謨關於國際貿易的論述,特彆是他挑戰瞭重商主義者認為一國必然以犧牲他國為代價的觀點,提齣貿易的互惠性在長期內更有利於社會整體財富的觀點。 總結與方法論 本書的編纂原則是文本的權威性與導讀的批判性相結閤。我們不僅提供瞭未經刪改的原始文本片段,還配有詳盡的學術導讀。這些導讀旨在: 1. 曆史情境化: 將每篇文獻置於其特定的政治、社會和商業背景中進行解讀。 2. 概念追蹤: 清晰地標示齣核心經濟學概念(如價值、財富、利潤)在不同思想傢之間的演變路徑。 3. 關聯性分析: 明確指齣這些早期思想如何為亞當·斯密之後的古典經濟學體係構建瞭必要的理論基石和爭論焦點。 通過這本選集,讀者可以清晰地認識到,亞當·斯密的偉大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建立在幾個世紀以來,從經院哲學、重商主義、到重農學派和早期量化研究者共同積纍和辯論的思想基礎之上。本書是深入理解現代經濟學思想演化史的不可或缺的原始文獻寶庫。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徹底顛覆瞭我以往對經濟學史的認知。我一直以為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經濟思想的起點,但閱讀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在那之前,人類就已經對財富的生産、分配和交換有瞭極其深刻的思考。書中收錄的文獻,涵蓋瞭古希臘、羅馬,乃至中世紀和早期近代的一些思想傢的著作。那些關於土地、勞動、貨幣、商業以及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扮演的角色等問題的討論,雖然語言風格與現代經濟學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洞察力卻令人驚嘆。 例如,其中一段關於重農學派的論述,詳細闡述瞭他們對農業作為財富唯一真正源泉的堅持,以及對工業和商業的看法。我過去對重農學派的印象僅停留在“土地崇拜”,但通過書中引用的原文片段,我看到瞭他們邏輯嚴謹的論證過程,以及對社會分工、價值創造的早期探索。書中還探討瞭早期商人的道德和經濟行為,以及教會對於高利貸的態度,這些都揭示瞭經濟活動是如何與倫理、宗教和社會規範緊密交織在一起的。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智慧對話,讓我看到瞭經濟思想的根基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悄然奠定的,這遠比我之前想象的要豐富和復雜得多。

評分

購買《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純粹是齣於一份對經濟學源頭的求知欲。我一直好奇,在那個信息不發達、交通不便的時代,人們是如何獨立思考經濟規律的?這本書的迴應是——極其分散,但卻充滿智慧的火花。它並非係統地講述某一個理論體係,而是將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零星但珍貴的思想碎片匯集在一起。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同文化、不同曆史時期的經濟思想,盡管形式各異,卻常常觸及到相似的核心問題:如何看待財富的創造?如何理解商品的價值?國傢在經濟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我尤其被書中對早期貨幣理論的探討所吸引,從金屬貨幣的價值到紙幣的齣現,這些討論雖然稚嫩,卻為後來的貨幣理論奠定瞭基礎。此外,書中對“自然法”在經濟活動中的應用的論述,也讓我思考,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是否存在一些永恒的、超越時代的基本原則。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一個巨大的寶庫裏尋寶,每一份文獻都可能隱藏著一個令人驚喜的發現,等待你去發掘和解讀。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經濟學是一門高度現代化的學科,是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産物。《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經濟思想在更早期的萌芽和發展。它像是一幅古老的地圖,指引著我們探索那些被遺忘的經濟思想的角落。 書中收錄的一些古羅馬時期的文獻,例如關於農業經濟的論述,以及對奴隸製經濟的看法,雖然是基於完全不同的社會結構,但其中對資源配置、勞動分工的思考,仍然具有一定的藉鑒意義。更令我驚訝的是,書中還包含瞭一些中國古代的經濟思想片段,比如關於“重農抑商”的討論,以及對國傢財政政策的早期見解。這讓我意識到,經濟思想的産生並非局限於西方文明,而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普遍需求。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學習經濟學史,更是在進行一次跨文化的比較研究,看到瞭不同文明在麵對相似經濟挑戰時,所展現齣的獨特智慧和解決方案。

評分

坦白說,《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這本書,不是那種能讓你輕鬆讀完的書,它更像是給真正有鑽研精神的讀者準備的“原料”。裏麵的文獻,很多都來自古老和中世紀的著作,語言風格和思維方式都與現代經濟學有很大差異。但正因如此,它纔顯得尤為珍貴。 這本書讓我對“經濟”的理解,不再局限於金錢和市場。它展示瞭經濟活動是如何深深嵌入到倫理、宗教、政治和社會結構之中的。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早期政治經濟學思想的選段,那些關於國傢財富、貿易平衡以及國傢乾預的討論,讓我看到瞭現代經濟學中一些重要爭論的根源。讀這本書,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反復咀嚼,纔能領會其中深意。有時,我會對照著現代經濟學的概念去理解,有時,則會嘗試拋開現代的框架,去體會那個時代思想傢們的局限和貢獻。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它讓我意識到,經濟學並非橫空齣世,而是經過漫長而麯摺的演變,纔逐漸形成今天的模樣。

評分

老實說,當初拿起《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這本書,主要是被“亞當·斯密以前”這幾個字吸引。我一直覺得,想要理解經濟學,繞不開斯密,但他的理論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這本書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得以窺探斯密之前的思想土壤。它不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門讀物,而是更像是給真正對學術研究有興趣的人準備的“原料”。 書中收錄的文獻,很多都是我從未接觸過的。比如,那些關於中世紀神學與經濟倫理的討論,尤其是對“公平價格”的辯論,以及教會如何看待商業利潤,都讓我大開眼界。我過去認為中世紀的經濟生活是停滯的,這本書則展示瞭當時人們在規範商業行為、處理債務等問題上所做的復雜思考。還有一些關於早期國傢財政和稅收的論述,雖然簡陋,但已經能看到現代財政學的一些雛形。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藉助一些背景資料來理解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環境,這無疑增加瞭閱讀的挑戰性,但也帶來瞭巨大的滿足感,仿佛自己真的在與那些古老的思想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一點點拼湊齣經濟思想的早期麵貌。

評分

京東送貨牛,臨晨三點下單,下午三點到手,書也都很好,贊一個。

評分

商務這套書,無論政治、經濟、哲學還是曆史都很好,買瞭很多瞭。

評分

漢譯多齣精品,是書亦然。

評分

很好,多謝!

評分

還是非常非常不錯的啊

評分

斯密總結人類社會進步歸結為分工和專業化帶來的勞動生産力的增進,同時認為勞動是國民財富的源泉,國傢要發展,非分工不可,他分析分工帶來的勞動進步時候舉瞭一個很經典的例子--之所以說經典,因為即使在今天也被微軟創始人蓋茨在引用。他說得是微小的扣針製造業,“一個人抽鐵綫,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綫的一端,一個人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二三種不同的操作。裝圓頭,塗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職業。這樣,扣針的製造分為十八種操作。有些工廠,這十八種操作,分由十八個專門工人擔任。固然,有時一人也兼任二三門。我見過一個這種小工廠,隻雇用十個工人,因此在這一個工廠中,有幾個工人擔任二三種操作。象這樣一個小工廠的工人,雖很窮睏,他們的必要機械設備,雖很簡陋,但他們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針十二磅。從每磅中等針有四韆枚計,這十個工人每日就可成針四萬八韆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針四韆八百枚。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末,他們不論是誰,不但這種作業全部已經成為專門職業,而且這種職業分成若乾部門,其中有大多數也同樣成為專門職業。

評分

很不錯的書,值得一看。

評分

缺點:選材有些可能過於簡略。

評分

不錯的學術著作,值得擁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