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答记者问(2016版精装本) 朱镕基

朱镕基答记者问(2016版精装本) 朱镕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镕基 著
图书标签:
  • 政治
  • 经济
  • 时事政治
  • 人物传记
  • 朱镕基
  • 改革开放
  • 中国政治
  • 回忆录
  • 21世纪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43385
商品编码:1070447402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朱镕基答记者问(2016版精装本)团购电话010-57994062 作者 朱镕基
定价 166.00元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143385 出版日期 2016-08-01
字数 362000 页码 457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朱镕基答记者问》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这些内容,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只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忠实地记录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粮食流通、财政税收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权,进行住房、医疗和文化体制改革等各项大政方针。继2009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平装本以来,社会反响非常热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现推出《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精装本内文照片用彩色印刷,同时附赠1998年至2002年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五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实况录像。

   作者简介

1947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并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

1951年至1952年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生产计划室副主任。

1952年至1958年在国家计委燃动局、综合局任组长,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国家计委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

1958年至1969年任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教员、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

1970年至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

1975年至1979年任石油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室主任。

1979年至1982年任国家经委燃动局处长、综合局副局长。

1982年至1983年任国家经委技改局局长,国家经委委员。

1983年至1985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1985年至1987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87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

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199210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93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936月至19956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19979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98年兼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19983月至20033月任国务院总理。

19984月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5月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

担任职务

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目录
一、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1998年3月19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1999年3月15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2000年3月15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2001年3月15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2002年3月15日)二、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接受德国《商报》记者柴德立兹采访(1993年5月6日)接受美国《商业周刊》记者采访(1994年1月15日)接受保加利亚《言论报》记者采访(1995年11月9日)接受乌拉圭《观察家报》记者沙东采访(1996年2月3 日)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康比德夫妇采访-(1999年4月2日)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董事长兼发行人帕金森采访(1999年4月2日)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1999年4月8日)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记者莱雷尔采访(1999年4月9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N)记者伍德拉夫采访(1999年4月13日)接受西班牙埃菲社社长贡萨洛采访(2000年6月21日)接受日本经济学家宫崎勇和日本广播协会(NHK)主持人国谷裕子采访(2000年9月21日)接受韩国中央日报社会长洪锡炫采访(2000年9月21日)接受日本记者代表联合采访(2000年10月8日)接受东京广播公司(TBS)采访(2000年10月14日)在东京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2000年10月16日)接受哈萨克通讯社记者采访(2001年8月30日)接受爱尔兰《爱尔兰时报》记者唐纳荷采访(2001年8月30日)接受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记者巴盖采访(2001年9月6日)接受德国电视一台等三家媒体记者联合采访(2001年10月22日)接受俄罗斯俄通社一塔斯社北京分社社长基里洛夫采访(2002年8月21日)三、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在香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的演讲和答问(1997年9月22日)在美国七团体晚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1999年4月9日)在美国中部委员会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1999年4月12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晚宴上的演讲和答问(1999年4月13日)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和答问(1999年4月14日)在菲律宾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1999年11月27 日)在“新加坡讲座”上的演讲和答问(1999年11月30日)在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的演讲和答问(2000年7月6日)在欧洲工业和雇主联合会与比利时雇主协会酒会上的演讲和答问(2000年7月11日)在巴基斯坦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2001年5月12日)在爱尔兰工商界早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2001年9月4日)在俄罗斯工商科技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2001年9月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2002年4月19日)在埃及开罗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和答问(2002年4月21日)在法国工商界欢迎会上的演讲和答问(2002年9月27日)四、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在英国谈中英关系等问题(1998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美国谈同顾毓先生见面的情况(1999年4月9日)在新加坡谈住房制度改革问题(1999年12月1日)在比利时谈中欧合作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2000年7月10日至12日)在日本谈中日合作等问题(2000年10月16日)在韩国谈打击国际犯罪和金融危机等问题(200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新加坡谈“10 3”、“10 1”和中国证券市场等问题(2000年11月23日至25日)在斯里兰卡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2001年5月18日)在泰国谈亚洲经济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等问题(2001年5月19日至21日)在爱尔兰谈中国经济等问题(2001年9月3日至4日)在文莱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等问题(2001年11月4日至6日)在孟加拉国谈中孟合作等问题(2002年1月11日至12日)在印度谈中印关系等问题(2002年1月14日至18日)在土耳其谈中土经贸关系等问题(2002年4月15日至18日)在埃及谈中国经济形势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问题(2002年4月20日至22日)在肯尼亚谈中肯合作和环境保护等问题(2002年4月24日至26日)在南非谈可持续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2002年8月31日至9月6日)在丹麦谈亚欧领导人会议等问题(2002年9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谈吸引海外人才等问题(2002年9月28日)在束埔寨谈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问题(2002年11月2日至3日)

   编辑推荐
《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附赠实况录像光盘)有三大亮点:*亮点是附赠朱镕基同志于1998—2002年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五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DVD实况录像光盘。第二大亮点是内文照片采用彩色印刷。此外,朱镕基同志将本书全部稿费捐赠给实事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保证贫困地区的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杯牛奶,吃上一个鸡蛋。读者购买本书相当于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营养餐。

   文摘

   序言

《思想的火炬:中国经济改革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的宏大叙事。它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人物的言谈,而是致力于梳理和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背后错综复杂的思想脉络、政策演变以及历史经验。我们试图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中国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从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经济体,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一部分:启程与破局——改革的初始探索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史册上,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启。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回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境与社会挑战。在那个历史关头,如何摆脱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燃眉之急。 我们不仅仅罗列政策的出台,更深入探究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如何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思想火花,如何在沉寂之后重新点燃,冲破思想的禁锢,为经济体制的变革扫清道路。我们将审视一系列初步的改革尝试,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它如何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对外开放的决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反复的权衡与审慎的考量。本部分将深入分析对外开放战略的制定过程,特别是设立经济特区的初衷与意义。这些“试验田”如何孕育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将中国经济推向世界舞台。我们将描绘出当时决策者们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中,如何凭借远见卓识和坚定决心,迈出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 第二部分:深化与转型——市场经济的渐进构建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转型时期。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一转型并非简单的“市场化”,而是伴随着一系列深刻的体制变革和观念的更新。 我们将重点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艰辛历程。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在保留国有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这是改革者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本部分将分析不同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策略,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影响。从“抓大放小”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每一次的尝试都充满了探索与试错。 价格改革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影响深远。本部分将详细分析价格双轨制的存在及其演变,以及最终价格机制的市场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我们将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改革的阵痛与民众的承受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离不开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本部分将关注中国法律体系如何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从合同法到公司法,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到知识产权保护法,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经济规则的逐步成熟。 第三部分:挑战与前行——应对全球化浪潮与经济结构调整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日益严峻。本部分将深入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将探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意义与影响。这一历史性的决策,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准入,也迫使中国经济在更高标准下进行自我调整。我们将分析入世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部分将关注中国如何从一个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逐步转向更加注重消费和创新的发展模式。我们将分析服务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以及它们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本部分将探讨中国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措施,来化解这些矛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部分:创新与未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经济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本部分将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 我们将分析创新在驱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从科技创新到制度创新,从人才培养到产学研结合,中国如何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将关注中国在人工智能、5G、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投入与突破。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本部分将探讨中国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能源结构的优化到污染治理,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金融的发展,这些都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我们也需要关注中国经济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如何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语 《思想的火炬:中国经济改革之路》并非仅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它呈现的是一个民族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如何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书写自身经济发展的壮丽篇章。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视角,去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相信,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未来趋势的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必将在新的征程上,继续点燃思想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朱镕基答记者问(2016版精装本)》的出现,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对历史的重温和对智慧的汲取。精装的装帧,让它在书架上显得尤为突出,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对那个充满变革年代的致敬。我还没有机会深入品读每一字每一句,但仅仅是手捧着它,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经济理论,更多的是一种实干家的魄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每一次翻开,都像是与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进行一次深刻的交流,听他娓娓道来那些艰难的决策和坚定的信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们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艰辛与辉煌。

评分

拿到《朱镕基答记者问(2016版精装本)》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虽然尚未深入阅读,但已能感受到其内容的丰富与分量。精装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其收藏价值,也让阅读体验更具仪式感。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史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朱镕基总理在关键时刻的决策思路和政策考量。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提问和回答的互动中,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我预感,这将是一次充满启发性的阅读旅程,它将帮助我构建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中国经济改革图景。

评分

《朱镕基答记者问(2016版精装本)》这本书,从它精美的外包装到书页的质感,都彰显着一种不凡的气质。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阅读里面的每一个字,但仅仅是触摸到它,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厚重历史感和深刻智慧。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档案,记录了一个时代重要的经济决策和领导者的思考。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去感受那份坦诚和担当,去学习那种解决难题的魄力和智慧。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以及改革开放所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道路。

评分

初次接触《朱镕基答记者问(2016版精装本)》,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看到了一位老友。这本书不仅是学习经济政策的宝典,更是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重要窗口。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都透露出一种经典和权威的气质。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畅销书,而是沉淀着深刻的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特别喜欢这种能够引发思考的读物,它不像有些书那样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问答的形式,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决策的艰难和政策制定的逻辑。我还在阅读的初步阶段,但已经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启发性。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史,或是对朱镕基总理的治国理念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直接和坦诚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这些年来的变化和进步。

评分

这次入手的是《朱镕基答记者问(2016版精装本)》,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十分用心,硬壳精装,纸张触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那种严谨务实的态度,就像朱镕基总理本人给人的印象一样。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他与记者的问答,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制定的政策以及背后的思考。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这精美的外壳和沉甸甸的质感,就足以让人对内容充满期待。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纪念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改革开放的激情。想到未来能够沉浸在其中,与一位卓越的领导者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内心充满了期待。这种对实体书的欣赏,是数字阅读无法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