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西情報思想史 |
| 作者 | 高金虎 吳曉曉 |
| 定價 | 50.00元 |
| 齣版社 | 金城齣版社 |
| ISBN | 9787515509242 |
| 齣版日期 | 2016-03-01 |
| 字數 | 320000 |
| 頁碼 | 376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在人類6000年情報史上,情報實踐隻有三次飛躍。 次飛躍發生在中國的春鞦戰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和“百傢爭鳴”局麵的形成,大量軍事理論著作應運而生,齣現瞭管子、孫子、吳起這樣的戰略傢和情報理論傢。 第二次飛躍發生在19世紀初的西方。拿破侖戰爭不僅蕩滌瞭歐洲落後的封建製度,也促成瞭資産階級軍事製度的建立和軍事學術的繁榮,誕生瞭若米尼和剋勞塞維茨這樣的理論大師,形成瞭世界情報思想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第三次飛躍發生在20世紀中葉。兩次世界大戰,數百場局部戰爭,無數次戰爭危機……變幻莫測的國際局勢為情報工作的發展提供瞭豐富的養分。有著數韆年曆史的情報工作在20世紀後半期走嚮瞭成熟。 本書選取十餘位有代錶性的情報人物,係統闡述其情報思想和實踐,揭示其對人類曆史的影響,探索中西情報思想發展的不同脈絡。 |
| 作者簡介 | |
| 高金虎,曆史學碩士,軍事學博士,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情報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情報史和情報理論的研究工作,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情報史》、《外國情報體製研究》、《美國戰略情報與決策體製研究》、《大失誤》等。 |
| 目錄 | |
| 導 論………………………………………………………………… 1 什麼是情報 …………………………………………………… 2 情報工作要素 ………………………………………………… 9 計與情報 ……………………………………………………… 13 研究狀況 ……………………………………………………… 14 主要內容 ……………………………………………………… 16 章 20 章 古代情報思想 ……………………………………… 20 節 孫子的情報思想 ……………………………………… 23 貫穿《孫子兵法》的情報認識論 …………………………… 25 先知:情況認識的重要性 …………………………………… 27 知彼:情報搜集手段的多樣性 ……………………………… 30 “稱勝”:戰略情報要素認識的完整性 ……………………… 32 “廟算”:情報評估的科學性 ………………………………… 38 知“道”:透過現象看本質 ………………………………… 40 詭道:情報謀略的微妙性 …………………………………… 41 反間:情報作戰的樞紐 ……………………………………… 44 評價 …………………………………………………………… 45 第二節 諸葛亮的情報思想 …………………………………… 47 先謀後勝:戰略計劃的基礎 ………………………………… 51 “善知”:偵察的內容和要求 ………………………………… 52 “識時務”:戰略評估典範 …………………………………… 56 “察情”:透過現象看本質 …………………………………… 58 “耳目”:偵察幕僚的地位作用 ……………………………… 59 評價 …………………………………………………………… 60 第三節 《李衛公問對》中的情報思想 ……………………… 61 知彼知己,兵傢大要 ………………………………………… 64 緻敵虛實,奇正相生 ………………………………………… 65 為將之道,先勝後戰 ………………………………………… 69 或以間成,或憑間敗,非仁義不可使間 …………………… 71 置驛以通斥候,多方搜集情報 ……………………………… 74 評價 …………………………………………………………… 75 第二章 77 第二章 近代情報思想 ……………………………………… 77 節 拿破侖的情報思想 …………………………………… 78 對情報的基本認識 …………………………………………… 79 專業性情報機構的創立者 …………………………………… 81 應通過多種手段搜集情報 …………………………………… 82 通過情報分析消除戰爭迷霧 ………………………………… 84 反情報是維護國內安全的盾牌 ……………………………… 86 情報謀略是力量倍增器 ……………………………………… 87 評價 …………………………………………………………… 89 第二節 剋勞塞維茨的情報思想 ……………………………… 90 戰爭計劃 ……………………………………………………… 92 戰略要素 ……………………………………………………… 94 對情報的認識 ………………………………………………… 98 情報的不確實性 …………………………………………… 101 情況認識的概然性 ………………………………………… 103 評價 ………………………………………………………… 106 第三章 108 第三章 現代情報思想 …………………………………… 108 節 丘吉爾的情報思想 ………………………………… 109 情報觀念 …………………………………………………… 111 高明的預警大師 …………………………………………… 116 現代英國情報體製的倡導者 …………………………… 121 對信號情報的倚重 ………………………………………… 124 通過隱蔽行動推進國傢利益 ……………………………… 126 “用謊言保衛真理”:丘吉爾的情報謀略 ………………… 136 做自己的情報官 …………………………………………… 143 評價 ……………………………………………………… 146 第二節 斯大林的情報思想 ………………………………… 147 對情報工作的認識 ………………………………………… 147 情報體製應高度集中 ……………………………………… 154 高度重視諜報工作 ………………………………………… 158 通過反情報維護蘇維埃政權的安全 ……………………… 161 “革命的聖物”:斯大林與“積極措施” ………………… 165 情報分析是情報人員的“危險猜測” …………………… 168 情報與決策脫節 …………………………………………… 174 評價 ………………………………………………………… 176 第三節 毛澤東的情報思想 ………………………………… 179 對情報的認識:“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 …… 180 戰爭預測:科學預見大師 ………………………………… 182 戰爭要素:決定戰爭的根本因素 ………………………… 184 情報搜集: 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 ………… 188 情況判斷:16 字要訣 …………………………………… 192 知彼知己:“把自己方麵的情況加上去” ………………… 195 實事求是:把握戰爭的概然性 …………………………… 196 評價 ………………………………………………………… 198 第四節 多諾萬的情報思想 ………………………………… 200 對戰略情報的認識 ………………………………………… 202 情報機構應協調管理 ……………………………………… 204 情報分析是情報工作的中心環節 ………………………… 209 嚮敵國的士氣和精神防綫發動心理攻勢 ………………… 213 評價 ………………………………………………………… 215 第四章 221 第四章 當代情報思想 …………………………………… 221 節 謝爾曼·肯特的情報思想 ………………………… 223 戰略情報的提齣及界定 …………………………………… 225 戰略情報分析與評估 ……………………………………… 228 情報體製建設的基本藍圖 ………………………………… 233 對情報與決策關係的初步探索 …………………………… 237 評價 ………………………………………………………… 241 第二節 艾倫·杜勒斯的情報思想 ………………………… 246 情報職能:“先導”“預警”“威懾” ……………………… 248 美國現代情報體製的奠基者 ……………………………… 250 “三心二意”的情報界首長 ……………………………… 253 情報搜集:諜報手段、公開資料、技術情報 …………… 254 諜報藝術:滲透、攻心 …………………………………… 259 反情報:防禦與進攻 ……………………………………… 261 隱蔽行動的鼓吹者與踐行者 ……………………………… 263 情報分析:理論上的巨人,實踐中的侏儒 ……………… 266 情報分析:並非純粹的科學 ……………………………… 270 對情報與決策關係的認識 ………………………………… 272 公開社會中的情報工作 …………………………………… 274 評價 ………………………………………………………… 278 第三節 史密斯的情報思想 ………………………………… 280 情報管理:保證情報機構高效運轉 ……………………… 281 情報協調:讓情報體係順暢運轉 ………………………… 285 《國傢情報評估》:規範化生産與專業化建設 …………… 294 隱蔽行動: 在規範和製約中良好發展 …………………… 297 評價 ………………………………………………………… 303 第四節 艾森豪威爾的情報思想 …………………………… 304 技術情報的倡導者 ………………………………………… 307 “司令官評估”:東西方兵學文化對接的典範 …………… 310 政策山機製:對情報– 決策關係的全新認識 …………… 312 評價 ………………………………………………………… 315 第五節 傑剋·戴維斯的情報分析理論 …………………… 321 對情報分析技巧的認識 …………………………………… 324 對戰略預警的認識 ………………………………………… 335 對機遇分析的認識 ………………………………………… 344 評價 ………………………………………………………… 354 參考書目 ……………………………………………………… 357 後 記 ………………………………………………………… 362 |
| 編輯推薦 | |
| 闡釋世界情報曆史三次飛躍 探索中西情報思想不同脈絡 窺探情報大師思想精華 |
| 文摘 | |
| 序言 | |
《現貨 中西情報思想史》這個書名,總讓我聯想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我想象著,作者就像一位嚴謹的史學傢,又像一位敏銳的觀察者,在浩瀚的文獻中穿梭,捕捉中西方情報思想發展的閃光點。也許,書中會從中國古代的兵法謀略講起,比如《孫子兵法》中對於“知彼知己”的強調,以及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製定戰略。然後,視角會轉嚮西方,或許會談到近代西方情報機構的興起,或者是在科學探索中,信息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是如何逐漸被認識到的。讓我特彆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將“中西”這兩條看似獨立的綫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展現齣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聯係、影響,甚至是碰撞。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超越簡單對比的敘述,能夠揭示情報思想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發芽,又如何相互啓發,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對情報的理解。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我對於曆史和智慧的更深層次的探索。
評分拿到這本《現貨 中西情報思想史》,我首先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仿佛捧著一部沉甸甸的曆史捲軸。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引人遐想的空間。“情報”二字,在當下這個信息時代,已然成為核心競爭力,而“思想史”則預示著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知識探索。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畫麵:或許是古代中國帝王將相如何運用謀略和眼綫搜集敵情,製定戰爭策略;又或者是西方近代科學革命時期,知識的傳播和交流如何促進瞭情報的積纍和分析。這本書的“中西”定位,更是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好奇。我想象著作者會如何對比和融閤東西方在情報觀念上的異同。是簡單地羅列事實,還是會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文化根源和社會土壤?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簡單迴顧,而是對情報思想發展脈絡的深刻剖析,以及不同文明在這一領域所展現齣的獨特智慧。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情報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人類認知和智慧演變的書,讓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評分《現貨 中西情報思想史》這個書名,本身就仿佛一個精心設計的引子,瞬間勾起瞭我探索的欲望。我腦海中浮現齣一條由遠及近的時間長河,河的兩岸,是迥異卻又相互影響的文明——東方與西方。我想象著,作者會如何從中國古代的政治傢和軍事傢們對於“信息”的早期認知入手,比如那些關於“耳目”、“奸細”的記載,又或者是在外交場閤中,如何通過微妙的言語和動作捕捉對方意圖的智慧。隨後,目光轉嚮西方,或許會深入探討古希臘羅馬的政治運作中,信息收集和傳播的機製,亦或是近代西方科學革命如何推動瞭信息記錄和分析的係統化。最讓我期待的是,作者如何描繪這兩條文明脈絡的交匯點,它們之間是怎樣的相互學習、藉鑒,又或者是怎樣的獨立發展,但最終都殊途同歸,指嚮瞭對情報價值的共同認知。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單單是關於“情報”本身,更是關於人類如何認識世界、理解他人、以及在復雜環境中做齣決策的智慧演變史。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實在讓我有些捉摸不透,讓我好奇心大起。《現貨 中西情報思想史》——光是這個名字,就勾起瞭我閱讀的欲望。我首先想到的是,“情報”這個詞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篩選、分析、利用信息,簡直是一門大學問。而“思想史”則讓我聯想到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們,他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對情報的認知和運用産生影響的。更何況,它還標榜著“中西”,這暗示著作者將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去梳理這兩大文明在情報思想上的發展脈絡。我會想象,或許書中會從古代中國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聊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信息傳播的變革;或許會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情報”的定義和價值判斷是否存在根本差異;又或許會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事件背後,情報分析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否將看似抽象的“思想”,落腳到具體的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讓我能夠更生動地理解情報思想的演變。這本書的題目,就像一張藏寶圖,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其中隱藏的知識寶藏。
評分初見《現貨 中西情報思想史》這個書名,便覺其內容定然不凡。我首先想到的,是“情報”二字在人類曆史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隱秘而關鍵的角色。從古代的烽火狼煙、飛鴿傳書,到近代的電報、密碼,再到如今的數字信息洪流,情報的形態和傳遞方式不斷演變,但其核心價值——瞭解對手、洞察先機——卻始終未變。而“思想史”三個字,則讓我意識到,這本書並非僅僅關注情報的工具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對支撐這些工具和技術的觀念、哲學、乃至倫理的反思。尤其,“中西”的結閤,更是極具吸引力。我腦海中閃過無數疑問:東方文明在情報運用上是否更加注重“道”與“術”的結閤,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西方文明又是否更側重於科學方法的引進和情報機構的專業化建設?這本書,或許能夠幫助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是如何看待信息、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以及這些觀念又如何影響瞭他們的曆史走嚮。我期待的,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盛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