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及銅閤金管材産品生産許可相關標準匯編

銅及銅閤金管材産品生産許可相關標準匯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標準齣版社第五編輯室 編
圖書標籤:
  • 銅管
  • 銅閤金管
  • 生産許可
  • 標準匯編
  • 管材
  • 工業標準
  • 材料
  • 製造
  • 質量控製
  • 認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51974
版次:1
商品編碼:10759241
包裝:平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09-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82
字數:126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製度是國傢實施的一項重要的行政許可製度。國務院於2005年6月29日第9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瞭《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管理條例》,並自200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此,生産許可工作走上瞭法製化、規範化和科學化的發展軌道。
為加強工業生産標準化工作,提高工業産品質量,並滿足廣大生産企業對工業生産許可證相關標準的迫切需要,我們根據國務院2007年10月下發的最新《實行生産許可證製度管理的産品目錄》及《銅及銅閤金管材産品生産許可證換(發)證實施細則》編輯齣版瞭本匯編。
本匯編依據《銅及銅閤金管材産品生産許可證換(發)證實施細則》收集瞭截至2009年1月底批準、發布的有色金屬國傢標準、行業標準共72項,其中國傢標準63項,有色行業標準9項。
本匯編係首次齣版發行,收入的標準均為現行有效。但是,由於客觀情況變化,各使用單位在參照執行時,應注意個彆標準的修訂情況。本匯編收集的標準的屬性巳在本目錄上標明(強製性或推薦性),年號用四位數字錶示。鑒於部分國傢標準是在國傢標準清理整頓前齣版的,現尚未修訂,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樣;讀者在使用這些國傢標準時,其屬性以目錄標明的為準(標準正文“引用標準”中標準的屬性請讀者注意查對)。由於所收錄標準的發布年代不盡相同,我們對標準中所涉及到的有關量和單位的錶示方法未做統一改動。
本匯編目錄中,凡標準名稱後用括號注明國傢標準“(原GB××××-××)”的行業標準,均由國傢標準轉換而來。這些標準因末另齣版行業標準文本(即僅給齣行業號,正文內容完全不變),故本匯編中正文部分仍為原國傢標準。
標準號中括號內的年代號,錶示在該年度確認瞭該項標準,但沒有重新齣版。
《銅及銅閤金管材産品生産許可相關標準匯編》可供與有色金屬行業相關的科研、生産、檢驗的技術人員和各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使用,也可供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目錄

一、基礎標準
GB/T 5231—2001加工銅及銅閤金化學成分和産品形狀
GB/T 8888—2003重有色金屬加工産品的包裝、標誌、運輸和貯存
GB/T 16866—2006銅及銅閤金無縫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許偏差
二、試驗方法標準
GB/T 228—2002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
GB/T 230.1—2004 金屬洛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A、B、C、D、E、F、G、H、K、N、T標尺)
GB/T 230.2—2002金屬洛氏硬度試驗第2部分:硬度計(A、B、C、D、E、F、G、H、K、N、T標尺)的檢驗與校準
GB/T 230.3—2002 金屬洛氏硬度試驗第3部分:標準硬度塊(A、B、C、D、E、F、G、H、K、N、T標尺)的標定
GB/T 231.1—2002金屬布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 231.2—2002金屬布氏硬度試驗第2部分:硬度計的檢驗與校準
GB/T 241—2007金屬管液壓試驗方法
GB/T 242—2007金屬管擴口試驗方法
GB/T 244—2008金屬管彎麯試驗方法
GB/T 246—2007金屬管壓扁試驗方法
GB/T 5121.1—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部分:銅含量的測定
GB/T 5121.2—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部分:磷含量的測定
GB/T 5121.3—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3部分:鉛含量的測定
GB/T 5121.4—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4部分:碳、硫含量的測定
GB/T 5121.5—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5部分:鎳含量的測定
GB/T 5121.6—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6部分:鉍含量的測定
GB/T 5121.7—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7部分:砷含量的測定
GB/T 5121.8—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8部分:氧含量的測定
GB/T 5121.9—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9部分:鐵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0一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0部分:锡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1—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1部分:鋅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2—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2部分:銻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3—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3部分:鋁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4—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4部分:錳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5—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5部分:鈷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6—2008 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 第16部分:鉻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7—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7部分:鈹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8—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8部分:鎂含量的測定
GB/T 5121.19—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9部分:銀含量的測定
GB/T 5121.20—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0部分:鋯含量的測定
GB/T 5121.21—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1部分:鈦含量的測定
GB/T 5121.22—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2部分:鎘含量的測定
GB/T 5121.23—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3部分:矽含量的測定
GB/T 5121.24—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4部分:硒、碲含量的測定
GB/T 5121.25—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5部分:硼含量的測定
GB/T 5121.26—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6部分:汞含量的測定
GB/T 5121.27—2008銅及銅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7部分:電感耦閤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GB/T 5248—2008銅及銅閤金無縫管渦流探傷方法
GB/T 10567.1—1997 銅及銅閤金加工材殘餘應力檢驗方法 硝酸亞汞試驗法
GB/T 10567.2—2007銅及銅閤金加工材殘餘應力檢驗方法 氨薰試驗法
YS/T 335—1994電真空器件用無氧銅含氧量金相檢驗法(原YB 731—1970)
YS/T 336—1994銅、鎳及其閤金管材和棒材斷口檢驗法(原YB 732—1971)
YS/T 347—2004銅及銅閤金平均晶粒度測定方法
三、産品技術標準
GB/T 1527—2006銅及銅閤金拉製管
GB/T 1528—1997銅及銅閤金擠製管
GB/T 1531—1994銅及銅閤金毛細管
GB/T 8890—2007熱交換器用銅閤金無縫管
GB/T 8891—2000銅及銅閤金散熱扁管
GB/T 8892—2005壓力錶用銅閤金管
GB/T 8894—2007銅及銅閤金波導管
GB/T 11092—1989黃銅焊接管
GB/T 17791—2007空調與製冷設備用無縫銅管
GB/T 18033—2007無縫銅水管和銅氣管
YS/T 266—1994航空散熱管(原GB 8008—1987)
YS/T 267—1994拉杆天綫套管(原GB 8009—1987)
YS/T 440—2001 內螺紋銅管
四、原材料、半成品標準
GB/T 467—1997 陰極銅
GB/T 469—2005 鉛錠
GB/T 470一2008鋅錠
GB/T 728—1998 锡錠
GB/T 1196—2008重熔用鋁錠
GB/T 2774—2006金屬錳
GB/T 2881—2008工業矽
GB 4947—2003工業赤磷
GB/T 6516—1997 電解鎳
YS/T 68一-2004 砷
YS/T 72—2005鎘錠
YS/T 283—1994銅中間閤金錠(原GB 8736—1988)

精彩書摘

一、基礎標準
重有色金屬加工産品的包裝、標誌、運輸和貯存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瞭重有色金屬加工産品的包裝、標誌、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於重有色金屬闆、帶、箔、管、棒、綫、粉、球、餅、環等加工産品。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 191包裝儲運圖示標誌
GB/T 4456包裝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T 10003普通型雙嚮拉伸聚丙烯薄膜
GB/T 13519聚乙烯熱收縮薄膜
GB/T 14188氣相防銹包裝材料選用通則
GB/T 16266包裝材料試驗方法接觸腐蝕
YB/T 025包裝用鋼帶
3 包裝
3.1 包裝方式
重有色金屬加工産品可選用以下包裝方式:箱、桶、袋、夾闆、托架、托盤、纏繞、捆紮等。
3.2 包裝通則
3.2.1 産品的包裝應能保證産品在運輸和貯存期間不緻鬆散、變形損壞和受潮腐蝕。
3.2.2 各類産品的包裝方法應按其相應産品標準的規定執行。當相應標準中無明確規定時,可按本標準的規定執行。
3.2.3 同一包裝單元的産品應是同一牌號、規格和狀態的産品。特殊情況下,當不同閤金牌號、規格和狀態的産品需裝入同一單元時,應分彆捆、包,並分彆標識明確,以保證産品不混淆、不損壞。
3.2.4 每包裝單元産品的重量和尺寸應符閤有關承運部門的規定。
3.2.5 用箱包裝時,産品應用防潮、防銹材料(如塑料薄膜、防潮紙、氣相防銹紙或復閤材料等)包嚴。必要時,應放置矽膠乾燥劑。
3.2.6 用箱或夾闆包裝時,同層內的産品不得搭接,箱或夾闆應用鋼帶打緊或用鐵絲擰緊。
3.2.7 使用各種材料捆紮包裝時,應捆紮牢固。
3.2.8 需方有特殊包裝要求時,可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包裝方法,並在閤同中注明。
3.3 包裝箱(包括夾闆、托架、托盤等,以下同)
3.3.1 包裝箱應具有足夠的強度,以防因其破壞而使産品受到損壞。
3.3.2 包裝箱可用木材、金屬材料或其他材料製成。
3.3.3 各種包裝箱應規範、平整、清潔、乾燥。
……

前言/序言


冶金工程領域精選參考書目導覽 本導覽旨在為冶金工程領域的專業人士、科研人員及相關專業學生推薦一批高質量、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參考書目,這些書籍涵蓋瞭材料科學、金屬加工、熱處理、腐蝕與防護等多個關鍵分支,但不包含《銅及銅閤金管材産品生産許可相關標準匯編》的具體內容。 --- 一、 基礎理論與材料科學類 1. 《固體材料的物理性能》 本書深入探討瞭金屬及其閤金在宏觀和微觀層麵的物理特性。內容側重於晶體結構、缺陷理論、電子結構與能帶理論在解釋金屬導電性、熱學行為和磁學特性中的作用。詳細闡述瞭晶格振動、晶界擴散機製以及相變動力學,為理解材料的本徵性能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特彆闢章討論瞭不同應力狀態下材料的粘彈性響應和蠕變行為,這對高負荷應用環境下的材料選型至關重要。 2. 《金屬學原理與實踐(第三版)》 這是一本經典的金屬學教科書,係統梳理瞭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的相圖分析、熱力學基礎及其在實際生産中的應用。書中對鐵碳閤金(如鋼材)的組織演變、冷卻速度對微觀結構的影響進行瞭詳盡的數學建模和實驗驗證。此外,還涵蓋瞭非平衡結晶過程、偏析現象的控製方法,以及高熵閤金等前沿多組分閤金體係的最新研究進展。 3. 《材料的電子結構與性質》 本書將量子力學原理應用於金屬材料的性能預測。重點分析瞭費米麵結構、電子密度分布如何決定材料的電學、磁學特性。書中包含瞭先進的計算材料學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論(DFT)在預測閤金熱力學穩定性和計算點缺陷形成能方麵的應用實例,為理性設計新型功能材料提供瞭計算工具箱。 --- 二、 金屬加工與塑性變形類 4. 《塑性變形與金屬加工基礎》 本書聚焦於金屬在製造過程中發生的塑性流動行為。內容涵蓋瞭金屬的流變學特性、加工硬化機製以及各嚮異性形成的原因。詳細解析瞭鍛造、軋製、擠壓和拉拔等主要塑性加工工藝的力學模型。書中提供瞭多種有限元分析(FEA)在模擬復雜金屬成形過程中的應用案例,例如多嚮應力下的孔隙膨脹與斷裂判據。 5. 《金屬的連接技術:焊接、釺焊與粘接》 該書是關於金屬連接工藝的綜閤參考。在焊接部分,深入剖析瞭電弧焊、激光焊等主流工藝的熱影響區(HAZ)冶金變化、殘餘應力控製及焊縫的缺陷形成機理。針對釺焊技術,詳細對比瞭液相燒結和擴散連接的優缺點,並著重介紹瞭超聲波輔助連接技術在異種材料連接中的應用。 6. 《先進軋製工藝與質量控製》 本書專注於闆材和帶材的精密軋製技術。闡述瞭現代連續軋機、可逆軋機的工作原理及控製係統。內容涵蓋瞭張力控製、厚度公差的在綫監測與反饋,以及如何通過軋製工藝優化來控製闆材的幾何精度和錶麵質量。針對高強度鋼和超薄帶材的軋製,提供瞭專門的工藝窗口分析。 --- 三、 熱處理與錶麵工程類 7. 《現代金屬熱處理技術手冊》 這是一本實用的工程手冊,係統歸納瞭退火、正火、淬火和迴火等傳統熱處理工藝的精確參數設定。重點介紹瞭時效處理、相變工程學在鋁閤金和鈦閤金中的應用。書中詳細列舉瞭不同氣氛(如還原性、滲碳、滲氮氣氛)對材料錶麵化學成分和性能影響的案例研究。 8. 《金屬材料的錶麵改性與防護》 本書全麵覆蓋瞭提升材料錶麵耐磨損、耐腐蝕性能的多種技術。內容包括熱噴塗技術(HVOF、等離子噴塗)、離子注入、化學氣相沉積(CVD)和物理氣相沉積(PVD)膜層的製備工藝與結構錶徵。特彆強調瞭納米結構塗層在提高錶麵硬度和降低摩擦係數方麵的最新進展。 --- 四、 腐蝕與材料失效分析類 9. 《工業腐蝕與電化學防護》 該書是腐蝕科學領域的權威參考,深入講解瞭電化學腐蝕的理論基礎,包括Pourbaix圖的應用、點蝕和縫隙腐蝕的發生機理。書中詳細分析瞭酸洗、高氯化物環境對常見閤金的腐蝕行為,並係統介紹瞭陰極保護、犧牲陽極保護以及緩蝕劑的篩選與應用策略。 10. 《金屬材料的斷裂力學與失效分析》 本書將理論斷裂力學(如Griffith、Irwin理論)應用於實際工程失效案例分析。詳細解析瞭疲勞斷裂(低周疲勞、高周疲勞)、蠕變斷裂和脆性斷裂的特徵。通過大量的金相分析圖譜和掃描電鏡(SEM)照片,指導工程師如何快速準確地判定材料失效的根本原因,並提齣預防措施。 --- 總結 上述推薦的書籍,側重於冶金材料的基礎物理化學原理、先進的加工成形技術、精確的熱處理工藝控製,以及失效行為的科學評估。它們是理解和優化各類金屬材料(包括但不限於結構鋼、鋁、鈦、鎳基高溫閤金等)性能與生産過程的寶貴資源。

用戶評價

評分

從裝幀和印刷質量來看,這套書顯然是麵嚮機構用戶或專業圖書館采購的,紙張厚實,不易泛黃,便於長期保存和頻繁翻閱。內容上,它像是一個法律條文集,嚴肅、準確,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對於任何進行産品認證、招投標或者進行仲裁時,這都是一本無可替代的參考資料。我尤其欣賞它對標準修訂曆史的標記,雖然隻是簡短的腳注,但能讓使用者快速瞭解某個參數的演變過程,這對理解標準背後的行業邏輯很有幫助。然而,如果你是一位追求“數字化轉型”的讀者,可能會希望其中包含相關的電子數據庫訪問權限或者至少是可檢索的電子版文件。目前這種純紙質的匯編,在信息檢索效率上已經落後於時代瞭。它堅固耐用,信息可靠,但查閱起來需要花費不少體力來定位具體章節,更像是一個需要你用心去耕耘的知識寶庫,而不是一個即點即取的搜索引擎。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匯編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可以告彆到處搜集零散標準文件的日子瞭”。作為一名長期與不銹鋼和銅管打交道的采購經理,我深知一套完整、準確的標準文件集是多麼重要。這本書的排版清晰,用詞精準,特彆是關於熱處理工藝和無損檢測方法的部分,引用瞭最新的國傢標準編號和條文說明。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産品標誌和包裝要求的章節,這對於跨區域運輸和清關環節至關重要,避免瞭許多不必要的法律糾紛。不過,令人略感遺憾的是,書中對如何有效、經濟地實施這些標準提齣瞭具體的指導性建議非常少。它更像是一個權威的“字典”,告訴你“是什麼”,而不是“怎麼做”纔能做得更好、成本更低。例如,當一個標準要求特定的晶粒度時,書中隻給齣瞭判定標準,卻沒深入分析不同爐溫控製對達到該晶粒度的實際影響麯綫。它提供瞭基準綫,但沒提供攀登的階梯。

評分

這本書的厚度著實讓人有些敬畏,這顯然是匯集瞭大量官方文件的結果。當我嘗試尋找關於特定“C17200鈹青銅管”的詳細製造參數時,發現書中更多是引用瞭GB/T和ASTM等體係的交叉對照錶,而非深入的工藝細節。這套書更像是圖書館裏必備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本可以讓你在午休時輕鬆閱讀的專業讀物。它對於理解“閤規性邊界”非常有幫助——你知道什麼操作是絕對不允許的,哪些性能指標是必須達到的紅綫。然而,對於那些尋求優化生産流程,比如如何減少拉拔過程中的廢品率,或者如何選擇更環保的脫脂劑以符閤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這部分內容更新得稍顯滯後),這本書的直接貢獻有限。它奠定的是行業的基礎磚石,但上層的建築設計,還得靠設計院和研發部門自己去構思和摸索。它很“重”,但也非常“實”,沉甸甸的,像是對過去幾十年行業規範的蓋棺定論。

評分

這本《銅及銅閤金管材産品生産許可相關標準匯編》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讓人一眼就能看齣它的專業性和嚴肅性。我原本期待裏麵能收錄一些關於新材料研發或者先進製造工藝的討論,畢竟現在技術迭代這麼快,但翻閱目錄後發現,內容還是主要聚焦在那些國傢標準和行業規範的羅列上。比如,對於不同牌號銅閤金的力學性能要求、尺寸公差的具體數值,以及檢驗批次的抽樣規則,這些信息確實是生産綫上不可或缺的“聖經”。然而,對於一個希望瞭解行業未來走嚮的讀者來說,這顯得有些枯燥。書中對管材應用領域,比如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係統或者高端醫療器械中的特殊要求,幾乎沒有展開論述,僅僅是引用瞭相關的標準編號。如果你是負責質控或者剛剛進入這個領域需要快速建立知識框架的工程師,這本書的實用性毋庸置疑,但如果你想從中挖掘齣提升産品競爭力的“秘籍”,可能需要去彆處尋找更具前瞻性的文獻瞭。它的價值在於確保閤規性,而非引領創新。

評分

我花瞭幾天時間,主要對比瞭書中收錄的關於“焊接性”評估的標準與我手頭一些國外供應商提供的技術資料。這部匯編在基礎力學性能和尺寸精度上的覆蓋麵是毋庸置疑的,幾乎囊括瞭所有常規工業用銅管的主要標準。但是,如果期望它能涵蓋那些麵嚮高端、小眾市場(比如真空設備用超高純度銅管)的特殊規定,那恐怕要失望瞭。比如,對於那些要求極低氣體析齣率的超淨管,標準的側重點往往在於潔淨度等級和包裝環境的控製,這些細微但至關重要的環節,在宏觀的標準羅列中往往被一帶而過,或者乾脆沒有單獨列齣細則。這本書的價值在於保證瞭“平均水平以上”産品的可靠性,但對於追求“極緻性能”的細分領域,讀者需要從更多前沿的學術期刊中去尋找靈感,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閤格的“體檢報告”,而非“巔峰狀態的訓練手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