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萌绘本集:茗想集

至萌绘本集:茗想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暄茗 著
图书标签:
  • 绘本
  • 儿童
  • 萌系
  • 治愈
  • 插画
  • 茗茶
  • 生活
  • 可爱
  • 温暖
  • 原创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825081
版次:1
商品编码:1076472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6-01
页数:12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茗想集》作为梁暄茗的首本个人绘本作品集,《茗想集》收录经典少女可爱绘本《雪深山》、成熟转型之作《精灵倒影》、魔幻童话风《莴苣女孩》等3个绘本佳作,并收录有若干精彩原画插画。《雪深山》以知名写手凡提的成名之作《雪深山》为脚本,《精灵倒影》是曾在《最小说》上颇受欢迎的绘本《云的魔法师》的全新脚本演绎,《莴苣姑娘》则完美再现了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同名著作。

作者简介

梁暄茗,生日:19830615,嗜好:动漫,收集一切美丽的东西(如衣服、物品、人)。自我介绍: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为了画画。如果可以,希望能一直画到80岁(希望自己长寿)。属于对漫画极度热血的家伙,有点小执着,喜欢用简单的思维方式去想事情和处理事情,不愿用太多时间揣摩他人内心。小时候总觉得世界是一片美好的,长大后仍然愿意相信,觉得周围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相信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画出让人感动的画来。喜欢童话类的故事,所以绘画时都想表达这种氛围,平时偏爱看少儿频道的科幻电影和儿童电影,另外对漂亮可爱的搞怪公仔情有独钟,我想这也是培养创作题材的好方法。
作品及经历:
1997年《卡通王》的单幅擂台得奖
同年参加《卡通王》培训班,毕业时获三等奖
2001年《漫友)和《新干线》发表若干单幅作品
2002年9月《卡通王》发表《两只蚕》
12月发表《预言》短篇
2003年2月小说《长大的快感》插图
4月至9月《卡通王》连载《长大的快感》
2003年为<少年漫画》绘画过封底插画
2004年在《漫画家》上刊登彩色单幅
2004年12月《新干线》小说配插图若干
2004年在一家动画公司做动画角色设定以及分镜头
2005年《大的快感》连同续篇(共3本)一起出版
2005年绘制童话绘本《莴苣姑娘》
2005年10月开始为《STORYlOO》绘制插图
2007年在《最小说》上刊登《云的魔法师》绘本
在《可爱100》上刊登彩色漫画《雪深山》
2008年为网球王子系列同人书籍绘制封面
为《遗族》系列小说绘制封面
为《戒指》系列小说绘制封面
为台湾一些耽美小说绘制封面
2008年~2009年为名著系列图书绘制封面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迷离绚烂的色彩,少年落泪的云端、棉花似的雪……学贯中西的小魔女,欧陆风情的绘本里透着一丝东方式的轻俏与轻愁。
——青春鬼马系作家、《雪深山》脚本作者 凡提
认识暄茗好多年了,手绘时期就好惊艳。电脑上色后,技术更强大了。很少有CG画者可以把水彩的手绘质感处理的这么有层次,令我一直想按图索骥~~自然未窥得门径。
——著名实力派插画家 唐卡

目录

雪深山
云境·精灵倒影
莴苣姑娘
后记

前言/序言


至萌绘本集:茗想集 内容简介 《至萌绘本集:茗想集》并非一本记录故事、描绘情节的绘本,而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交织,一场关于“茗”的沉思与感悟。它以一种极为独特的方式,邀请读者一同踏入一个充满东方韵味,又兼具现代细腻的艺术空间。这里的“茗”,不仅仅是茶,更是一种意境,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连接古今的文化符号。 这本绘本集,没有连贯的叙事线,没有鲜明的主人公。取而代之的,是数十幅独立却又相互呼应的精美画作,每一幅都如同一个独立的诗篇,等待着读者去品味、去解读。画面风格上,它融合了传统中国水墨的写意与留白之美,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插画的细腻笔触和柔和色彩,营造出一种既古典雅致,又不失温馨活泼的独特韵味。 绘者以“茗”为引,借由一杯茶的温度、一抹茶香的缭绕、一盏茶的光影,探索了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或许是一幅画,描绘的是一位素衣女子,在窗边静坐,手中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目光悠远,似在思索,又似在放空。画面中的光线处理极为考究,透过窗棂洒落的阳光,将茶杯、女子的发丝、桌面上的几片落叶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黄,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的安宁氛围。在这里,茶不仅仅是饮品,更是沉淀心绪,与自我对话的媒介。 又或许,另一幅画面展现的是茶馆的喧嚣一角。忙碌的茶博士,在烟雾缭绕中穿梭,端着茶盘,与客人交谈。但画面的焦点并非热闹,而是茶博士手中那倾泻而出的茶流,那瞬间凝固的弧线,饱含着制茶人的匠心与服务者的热情。背景中的人物被虚化处理,却能感受到他们脸上各异的神情,或惊喜,或满足,或淡然。这幅画歌颂的是生活中的平凡劳动,以及其中蕴含的温情与乐趣,而茶,则是这一切的催化剂,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茗想集”的“想”,并非仅仅是“思考”,更包含了“想象”和“渴望”。绘者似乎在用画笔搭建一个可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例如,一幅描绘茶园的画面,没有写实的种植场景,而是将茶树描绘得如同绿色的云朵般飘逸,远山如黛,近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和新茶的清香。画面中时不时点缀着几只悠闲的飞鸟,或是几只隐匿在茶丛中的小兔子。这一切都仿佛从茶的意境中生长出来,充满了诗意和生命力,让人忍不住去想象那片土地的美好,以及那杯茶的纯净来源。 还有一些画面,则更加抽象和概念化。或许是一团氤氲的茶雾,在画面中缓缓流动,变换着各种梦幻的色彩,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思绪和情感。色彩的运用在这个时候变得尤为重要,从温暖的琥珀色到宁静的湖蓝色,再到神秘的靛紫色,每一种色彩的叠加都唤醒了观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共鸣。这些画面,是对“茗”所代表的那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精神境界的具象化表达。 《至萌绘本集:茗想集》的“至萌”,并非指幼稚或卡通,而是指事物最本真、最纯粹、最动人的状态。这种“萌”,体现在细节之处:一片被精心烘焙的茶叶,在放大镜下展现出的细致纹理;一杯茶汤上,那一层薄薄的、晶莹剔透的泡沫;甚至是一个小小的茶宠,被赋予了生命般的灵动。这种“萌”,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捕捉,一种对生活质感的由衷热爱。 画中的意象也常常带着这种“至萌”的特质。例如,可能会有一只小猫,懒洋洋地趴在盛满热茶的茶碗边,它眯着眼睛,享受着茶的温暖,那副憨态可掬的样子,瞬间融化人心。又或者,是一群小小的、拟人化的茶叶精灵,在茶壶里欢快地跳跃,它们的表情生动有趣,仿佛在诉说着关于茶叶生长的古老故事。这些细节的处理,让画面充满生命力,也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纯粹的快乐。 本书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常常将东方传统的哲学思考融入到画面之中。比如,画面中可能会出现一个圆形的茶盘,盘中盛着一杯即将溢出的茶水。溢出的那一滴茶,在空中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弧线,这既是对“满则溢”的提醒,也是对生活中“物极必反”的哲学思考。在留白的运用上,绘者也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大片的留白,不是空虚,而是为了让画面中的主体更加突出,也为观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正如品茶时的“静”,在喧嚣的世界里,留出一方宁静,才能更好地体会事物的本质。 《至萌绘本集:茗想集》不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是致力于营造一种温润、细腻、引人入胜的观感体验。它像一位温和的朋友,静静地陪伴在你的身边,在你疲惫时,为你提供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在你迷茫时,为你点亮一盏思考的灯。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些洞察并非说教,而是通过视觉语言,以一种含蓄而又充满力量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它也许会描绘一个下雨的午后,窗户上凝结着水珠,屋内,一盏昏黄的灯光下,茶杯冒着热气,书页翻动。画面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仿佛时间也在此刻放慢了脚步。这种氛围,是对“慢生活”的诗意诠释,是对都市人内心深处对宁静与安逸的渴望的回应。 它也可能描绘的是一种“无用之美”。比如,一幅画,仅仅描绘的是几片被精心摆放的干枯树叶,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阴影。然而,通过精准的色彩和构图,这些本应被视为“无用”的物品,却散发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独特魅力,令人驻足。这种“无用之美”,正是“茗想集”想要传递的一种理念:在追求效率与功利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去发现和欣赏那些看似无用,却能滋养心灵的美好。 总而言之,《至萌绘本集:茗想集》是一本以“茗”为核心,以视觉艺术为载体的“生活哲学书”。它不讲述故事,却能引发无限的故事;它不强加观点,却能启迪深刻的思考。它是一次心灵的漫步,一次感官的盛宴,一场关于“茗”的,永无止境的寻味之旅。每一位翻开这本书的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茗想”,都能在那些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中,感受到一份来自东方美学的独特慰藉与启迪。它是一本可以反复品读,每次都会有新发现的书,一本能够真正“萌”动你心弦的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茗想集”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悠远的意境,仿佛能将人瞬间拉入一个宁静的午后,伴着氤氲的茶香,沉思于那些细碎而美好的时光。我收到这本书时,恰巧窗外正下着细雨,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封面素雅的绘图上,一种温暖而安逸的氛围便油然而生。迫不及待地翻开,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别样的视觉语言,不是那种铺天盖地的色彩轰炸,而是点到为止的线条勾勒,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种独特的韵味。故事的节奏很缓,就像品茗一样,需要细细咀嚼,慢慢体会。每一个画面都仿佛一个静止的镜头,但镜头背后却蕴含着无数的情感和想象。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关于“寻找遗失的色彩”的故事,作者用一种非常具象的方式描绘了那种迷失和重拾的喜悦,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最终的释然,都通过画面和文字的巧妙结合,直抵人心。读完后,我久久地盯着书页,脑海里回荡着那些温和的句子,心里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回味,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仿佛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瞬间,都被赋予了更深沉的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本,更像是一位老友,在不经意间,轻轻地触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评分

我对“茗想集”的初印象,来源于我一位非常挑剔的朋友的强烈推荐。她平时对绘本的要求极高,认为大部分市面上的作品都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所以当她在我面前郑重地提起这本书时,我便立刻被勾起了兴趣。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所吸引。硬壳封面,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精致的手工艺质感,这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界里实属难得。翻阅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并非是简单的儿童故事,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载体,用一种诗意的语言和极具表现力的画面,去探索一些关于成长、关于遗憾、关于爱与失落的普世主题。其中有一个单元,描绘了一个小男孩在梦境中与自己的影子玩耍的场景,影子时而乖巧,时而叛逆,仿佛是他内心不同侧面的具象化。这种隐喻的表达方式,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童年时那些懵懂而又纯粹的内心世界。作者在处理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细腻,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冲突,而是通过细微之处,一点点渗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其中,产生共鸣。看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被一种淡淡的治愈感所包裹,仿佛那些曾经被遗忘的情绪,都得到了温柔的安抚。

评分

“茗想集”给我带来的冲击,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绘本,可能会有一些温馨的场景和简单的哲理,但事实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线性的讲故事,而是通过一系列碎片化的画面和简短的文字,拼凑出一个个意象化的场景。这些场景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却有着一种微妙的情感连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故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的几个篇章,作者用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将时间的流逝、时间的记忆、时间的重量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比如,有一个画面,一个人坐在窗前,窗外的树叶在飞速地凋零,而他手中的茶却依旧滚烫,这种强烈的对比,瞬间就传达出一种时间带给人的沧桑感和无力感。这本书的绘画风格也极具辨识度,不是写实的,也不是完全抽象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既保留了具象的形态,又注入了抽象的情感色彩,让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解读的空间。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它不是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了无数个问题,引发你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生活里那些被忽略的诗意。

评分

“茗想集”带给我的体验,是一种在熟悉中发现陌生的奇妙感觉。它描绘的许多场景,比如街角的小咖啡馆,雨后的泥土气息,窗台上的一盆绿植,都是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景象,但作者却能从中挖掘出不为人知的诗意和深度。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明确的主人公,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通过一系列独立的“片段”来构成整体。这些片段就像一个个独立的“想法”,但它们又像是拥有某种看不见的线索,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情感氛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孤独”这个主题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它不是那种令人绝望的孤独,而是一种带着独立思考和自我宁静的孤独。书中有一个画面,一个人独自坐在高高的屋顶上,看着远处的星星,那一刻的宁静和辽阔,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一个安静的画廊里,静静地欣赏每一幅画作,并在画作的意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它没有强行灌输,而是邀请你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这种开放式的叙事,让这本书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茗想集”的。当时我正处于一个情绪比较低落的时期,感觉生活有些乏味和压抑。无意中翻到这本书,它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那种柔和的色彩和宁静的画面,仿佛在无声地安慰着我。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朴实,但又充满了智慧。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文字,去触及那些最根本的情感。例如,书中有一些关于“等待”的描绘,等待雨停,等待花开,等待一个人,等待一个答案。作者将这些等待的状态,用一种非常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感受到等待中那种既焦灼又充满希望的复杂心情。而画面则与之相得益彰,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故事性,即使没有文字的辅助,也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一个小女孩在海边堆沙堡,海浪一次次地将沙堡拍散,但她却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堆砌。这个画面,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让我觉得即使面对挫折,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本书就像一杯温热的牛奶,在寒冷的夜晚,缓缓地注入你的心田,带给你温暖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