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实录》一书,完整和系统地按时间先后记载了中国军队在八年抗战中,浴血奋战所取得的十三次胜利战役(十三次大捷)和空海军抗战概述,这在抗战史书中尚属首例,在当时艰苦的中国抗战历程中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实录》还辑有蒋介石三次重要谈话和国民政府发表的重要文告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珍贵文献;另有蒋介石屡遭日机轰袭有惊无险和宋美龄对美外交等文,均有史料价值。作者蒋文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决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秉笔直书,史料翔实,有史有论,附有地图,有些内容,鲜为人知,值得阅读。
从“中国抗日战争实录”这个名字,我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认为,了解和铭记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客观、严谨的态度,为我们呈现这场战争的真实图景。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如何开展游击战争,如何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及如何团结和动员广大民众的详细叙述。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书中了解更多关于正面战场的信息,比如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和中期的一些重要战役,以及他们在装备和训练上的劣势下,是如何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的。这本书的“实录”二字,让我相信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定会参考大量的原始史料,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些历史事件的鲜活与真实,仿佛亲临其境。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惨烈、最伟大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洗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场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它为我们今天所带来的深刻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中国抗日战争实录”,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尘封的档案、泛黄的照片,以及在历史长河中被无数次提及却又难以完全触及的细节。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因为我一直对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充满了敬畏与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无声的记录者,将那些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英勇事迹、那些在后方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的身影,以及那些在绝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都一丝不苟地呈现出来。我尤其关注那些在战争早期,中国军队是如何以劣势装备与强大的日军进行殊死搏斗的,那些经典的战役,比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等,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当时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以及前线将士们面临的艰难抉择和非凡勇气。同时,我也想了解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在敌后战场开辟根据地,并与国民党军队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外敌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本身,更是关于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如何凝聚力量,如何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牺牲精神。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历史的肌理,让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充满血泪与光荣的岁月,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略带沧桑的书页所吸引,仿佛捧着一本承载着历史重量的古籍。翻开扉页,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探索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我一直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些关键节点和人物的故事特别感兴趣,比如像“七七事变”爆发的真实细节,当时各个政治派别的反应,以及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在抗战初期是如何协调合作的。同时,我也非常想了解在沦陷区,人民是如何在日军的铁蹄下生存下去,以及那些地下抵抗组织是如何开展斗争,尽管力量微薄,却依旧顽强不屈。这本书的标题“实录”二字,让我对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它能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当时的报刊杂志、政府文件、个人日记、以及幸存者的口述回忆等等,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历史画卷。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的深远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两军的对抗,更是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它塑造了今日中国的格局,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解读这些深层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非常期待,因为“中国抗日战争实录”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我一直对这段波澜壮阔、充满牺牲与抗争的岁月深感好奇,特别是想了解在国家危难之际,普通中国人民是如何挺身而出,又是如何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史料,那些鲜活的细节,能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战火纷飞的残酷,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那股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那些鲜为人知的小人物故事的描绘,比如那些默默无闻的士兵、在后方支援的妇女、以及在沦陷区坚持斗争的地下工作者。他们的故事往往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真实面貌,以及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尽的战役描述,不仅仅是宏观的战略部署,更能深入到战壕中的细节,那些简陋的武器,那些艰苦的行军,以及在前线将士们面临的生死考验。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客观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这段历史呈现在我面前,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我们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来之不易。
评分“中国抗日战争实录”这个书名,仿佛召唤起一段早已沉淀在历史深处的记忆,让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我一直以来都对那场持续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希望能通过一本详实的著作,去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深入分析,特别是他们在面对日军侵略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是如何随着战争的进程而演变的。同时,我也十分关注书中对日军侵华战略的解读,以及他们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侵略者的残暴本质。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叙事,更能触及到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比如他们的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以及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守家园的勇气。这本书的“实录”二字,让我对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寄予厚望,我希望能看到扎实的史料支撑,而不是空洞的论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能够帮助我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教科书,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以及它对中国现代史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评分叙述文字多但内容少,不生动,建议不要买。
评分叙述文字多但内容少,不生动,建议不要买。
评分四、读书要独立思考,注重观察,重视实践。读死书害人,要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要多思考、多观察,留心世事,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
评分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
评分也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整整活了一辈子,却没有读过一本书,因为他们不认识字,不会读,或者没有接触书的机会,无论如何这样的人生是令人遗憾的,苍白的。书是前人文化的结晶,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经验、知识与哲理,是人类的宝贵遗产。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品味高尚的人谈话,从中能领略到他的风采,感受到他的魅力,能使顿觉清爽,豁然开朗。读一本好书,能改变你的一生,引导你走向成功,但读书要讲究方法
评分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
评分,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中国抗日战争实录一书,完整和系统地按时间先后记载了中国军队在八年抗战中,浴血奋战所取得的十三次胜利战役(十三次大捷)和空海军抗战概述,这在抗战史书中尚属首例,在当时艰苦的中国抗战历程中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实录还辑有蒋介石三次重要谈话和国民政府发表的重要文告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珍贵文献另有蒋介石屡遭日机轰袭有惊无险和宋美龄对美外交等文,均有史料价值。作者蒋文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决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秉笔直书,史料翔实,有史有论,附有地图,有些内容,鲜为人知,值得阅读。,,1938年,在保卫武汉的外围战斗中,中国军队曾在赣北南浔线左侧的德安万家岭一带,歼灭日军106师团。取得重大胜利。1938年5月日军侵占徐州后,原拟西取郑州,沿平汉路南攻武汉,旋因我第战区军队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水淹敌14师团,致使豫东泛滥,遂改变进攻路线,沿长江两岸夹江西犯。赣北地处武汉外围,是西进武汉的门户,自然成为武汉会战的重要战场。在争夺赣北的战场上,日军投人的兵力有106、101、9、27共4个师团和1个加强旅团(即波田支队),还有数十架飞机、80多艘舰艇和海军陆战队,由华中派遣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后升大将)指挥。日军自1938年7月26日占领九江后,即锐意南下,企图侵占德安、南昌,折而向西夺取长沙,以切断粤汉路,对武汉形成大包围。为阻止日军西犯,保卫武汉,中国军事当局在赣北也积极布兵设防,计有第4、64、66、70、74、18、32、78、8、20等10多个军和预6、16、91等师及炮兵部队,统由第9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上将指挥。针对日寇的企图,薛岳即以有力之一部担任星子附近及濒鄱阳湖之警戒,将主力部队配置于南浔路附近地带,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并利用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厂址在今江西师范大学)修理破损飞机和组装进口飞机,使用南昌、吉安等机场轰炸长江日舰,配合陆上战斗。日军急于打开进攻武汉的通路,在赣北的三条战线上向第9战区部队发动进攻。在南浔线,7月27日敌106师团开始从九江南侵。在庐山北麓的狮子山,日军147联队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打击,第三大队长谷实中佐被击伤。30日,113联队进攻沙河,第二大队长田尻繁雄少佐战死。8月6日,攻金家山失败,113联队长田中圣道大佐战死,9日,145联队在马鞍山作战惨败,联队长市川洋造中佐及联队副官木山武雄、第一大队长获尾佐藏两少佐负伤。第三大队长内海畅生少佐战死。8月27日,113联队第二大队代大队长
评分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得到不同的感受,这与读者的心态与人品有关,当然也与书本身有关。一本好书确实能反映生活的五光十色。
评分四、读书要独立思考,注重观察,重视实践。读死书害人,要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要多思考、多观察,留心世事,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