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儒勒·凡尔纳创作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因此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机器岛》既是一部介绍科学技术的小说,又是一本地理游记,充分体现出凡尔纳作品的三大特色:惊人的想象力与预见性、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
内容简介
《机器岛》的四位主人公是法国演奏家,他们凑巧来到一座由美国资本家出资建造的人工岛——标准岛。这座岛的外壳由钢铁组成,拥有两台千万马力推动机,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太平洋漫游。机器岛的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城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全都是大富豪,他们为追求安逸享乐的生活来此定居。四位法国演奏家对这座“世外桃源”流连忘返,但是岛上两大家族的对立使该岛阴云笼罩,航行途中又遭遇到海盗袭击,最终机器岛内外交困,分崩离析。《机器岛》生动幽默,妙趣横生,又能激发人们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因此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神秘岛》、《地心游记》等著名科幻小说。凡尔纳的小说充满了科学元素,他笔下的许多科幻事物在现在都成为了现实。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为了有名的发明家。庄金秋,女,浙江镇海人,1979年生。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法语系,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文学及法语教学,已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纂教材与参译作品数部。
内页插图
目录
译序
上部
第一章 四重奏
第二章 一首不和谐的奏鸣曲的威力
第三章 一位喋喋不休的导游
第四章 迷惑不解的“四重奏”
第五章 标准岛和十亿城
第六章 被“欺骗”的客人
第七章 向西航行
第八章 航行
第九章 三明治群岛
第十章 穿越赤道线
第十一章 马基斯群岛
第十二章 在波莫图群岛上的三个星期
第十三章 在塔希提群岛停泊
第十四章 持续的欢庆活动
下部
第一章 库克群岛
第二章 从一个群岛到另一个群岛
第三章 宫廷音乐会
第四章 英国的最后通牒
第五章 汤加一塔布岛的禁忌
第六章 一群猛兽
第七章 围猎猛兽
第八章 斐济群岛与斐济人
第九章 一起足以引起战争的事件
第十章 更换岛主
第十一章 进攻与防御
第十二章 左右舷决裂
第十三章 潘希纳对形势所下的结论
第十四章 结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一首不和谐的奏鸣曲的威力
深更半夜徒步前进,又不认识路,周围几乎都是荒野,一般这种地方强盗比旅客还要多,这无法不让人提心吊胆。“四重奏”目前遭遇的境况就是如此。法国人都很勇敢,这丝毫不容置疑,而四位法国音乐家当然会尽可能地表现出勇气。但是,勇敢与鲁莽之间有一条理智不能逾越的界线。无论如何,如果火车没有遭遇河水上涨引起的洪水,如果马车没有在距离弗莱夏尔五英里的地方翻车,我们的演奏家们是不会硬着头皮在这条危险的路上赶夜路的。希望他们不会再遇到什么倒霉的事情了。
此时大约是晚上八点,塞巴斯蒂安·佐恩和他的伙伴们按照车夫所指的方向朝海岸前进。小提琴家只拿着小提琴轻巧的皮质琴匣,一点也不妨碍走路,他们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所以睿智的弗拉斯科兰、乐天派潘希纳和理想主义者伊韦尔内一句牢骚话也没有。可是大提琴家的情况就不同了,笨重的大提琴琴匣如同衣柜一样压在了他的背上!加上他易怒的性格,就很容易让人明白为什么他会如此大动肝火了。他嘴里嘟嘟嚷嚷,把低声埋怨和唉声叹气都用“啊!”“哎呀!”“喔!”这些叹词发泄出来。
夜色已经很深了。厚厚的云层在天空中移动着,有时被风撕扯出条条细缝。透过这些缝隙,显露出月亮若隐若现的身影。今晚正值从新月至上弦月间的月相。美丽的金发月神竟然无法取悦塞巴斯蒂安·佐恩,除了怪他的坏脾气和易怒的性格之外,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他挥动拳头冲着月亮吼叫:“嘿!瞧你那半边脸多令人讨厌!你到底来干什么?我真不知道还能有什么东西比你这张没熟透的瓜片脸更愚蠢的了,居然还在天上散步!”“还是让月亮正对着我们好。”弗拉斯科兰说。“为什么呢?”潘希纳问道。“因为那样我们看路会更清楚些。”“啊!纯洁的狄安娜,”伊韦尔内此时吟诵起诗句来,“啊!黑夜温柔的使者。啊!地球苍白的卫星。啊!迷人的恩底弥昂崇拜的偶像……”“你的诗念完了吗?”大提琴家恶狠狠地问道,“你们这些第一小提琴拉起来就没个完……”“大家继续向前走吧,”弗拉斯科兰发话了,“否则我们就要睡在美丽的星空下面了!”“那得有星星才行啊!而且还可能赶不上我们在圣地亚哥的音乐会了!”潘希纳提醒大家。
“真是个好点子!老天啊!”塞巴斯蒂安·佐恩一边嚷嚷着,一边摇晃着琴匣,匣子发出一阵抱怨的咯吱声。
“不过这个主意,我的老哥儿们,”潘希纳说,“那可是你想到的… …” “我的主意?”“当然喽!为什么我们不留在旧金山?我们在那里赢得了多少加利福尼亚人的青睐啊!”“我也再问一次,”大提琴家问道,“我们为什么要离开那里?” “因为是你要走啊!” “好,必须承认我是得到一个糟糕的灵感,如果……”“嘿!朋友们!”伊韦尔内边说边用手指着夜空中的一个点,那里一丝惨淡的月光为一片云朵镶上了微白色的花边。
“伊韦尔内,发生了什么事?” “你们看那片云彩的形状像不像一条龙,伸展着双翅,还拖着一条用巨人阿耳戈斯的百眼装点的孔雀尾巴!”显然佐恩没有伊纳楚斯女儿的守护者那种能把事物放大百倍的慧眼,因为他连路上一个很深的车辙坑都没看到,倒霉的他一脚便踩了下去。这让他摔了一大跤,趴在了地上。由于他还背着琴匣,此时他的样子活像一只在地上爬的大甲虫。
这下演奏家可发火了,也确实有他发火的原因,他冲着第一小提琴手一顿训斥,后者还在欣赏着天空中的怪物呢。“都是伊韦尔内害的,”佐恩断言,“如果我不是为了看他那条该死的龙……”“现在已经不是龙了,而是一只双耳尖底瓮!只要稍微发挥一些想象力,就能够发现赫柏女神正把它捧在手里斟美酒呢……”“当心这仙酒里还掺和着许多水呢!”潘希纳叫了起来,“你那充满魅力的青春女神要为我们冲个澡!”就在这一团糟的时刻,天空中的确往下撒雨点了。因而,明智的选择就是加快步伐,到弗莱夏尔找到安顿的地方。
大家把正在气头上的大提琴家扶了起来,他还在不停地抱怨着。乐于助人的弗拉斯科兰主动提出要帮佐恩背琴匣。起初,佐恩不同意——让他和他的乐器分开——这把根特和贝尔纳代尔制造的大提琴可以说是他生命的另一半,但他最后不得不做了让步,他那珍爱的另一半转到了乐于效劳的弗拉斯科兰背上,而后者则把自己轻巧的琴匣交换给了佐恩。
大家又上路了。顺顺利利走了两英里,没有发生值得一提的意外。天色越来越黑,眼看就要下雨了。几个大雨点稀稀拉拉地落了下来,这可以证明高空中的云层是暴雨的前兆。不过,伊韦尔内的美丽赫柏女神并没有用她的酒瓮继续向人间倾倒“美酒”,我们的四位夜行者有希望在到达弗莱夏尔时不会成为落汤鸡。
尽管没有了暴雨的威胁,还是要时刻谨慎小心别在这条漆黑的路上跌跤。这条路已经被冲刷得坑坑洼洼,不时还会出现急转弯。而路的两侧尽是宽宽的沟壑和黝黑的绝壁,从还不断听到急流的咆哮声。由于性格迥然不同,伊韦尔内感觉富于诗意的地方,弗拉斯科兰却往往认为必须多加小心。
同时,不得不担心的是在下加利福尼亚的道路上发生一些倒霉事,让旅客的安全受到威胁。四重奏的全部“武器”就只有三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这在发明科尔特手枪的国度里显然是不顶事的,而此时手枪的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完美了。如果塞巴斯蒂安·佐恩和他的同伴们是美国人,一定会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腰间的一种特制的口袋里插上这种手枪。地道的美国佬如果从旧金山乘坐火车到圣地亚哥,决不会不带上一支六发左轮手枪。但法国人却并不认为有此必要,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要带着武器出门。不过,这次他们可要后悔了。
潘希纳走在队伍的前头,眼光一直盯着路边的斜坡。当道路的左右两侧都很陡峭的时候,受到突然袭击的可能性不大。由于他的天性诙谐,“殿下”总想拿伙伴们开玩笑,算计着如何“吓唬”他们。比如,他会突然停下脚步,用充满恐惧的声音小声地说:“啊!那里……我看见什么了……准备开火!”
……
前言/序言
《星海拾遗者》 一本关于探索、记忆与文明挽歌的史诗级科幻巨著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时间与空间如同被遗忘的河流,静静流淌。人类文明的足迹早已遍布银河的各个角落,但真正的秘密,依然潜藏在那些被星图遗漏的黑暗角落。 《星海拾遗者》讲述的,是一群被称为“引航者”的专业探险队的故事。他们不是为了殖民或征服,而是为了收集那些消逝的文明留下的最后回响——破碎的数据流、坍塌的巨型结构、以及那些被宇宙尘埃掩埋的智慧火花。 第一章:寂静的信标 故事伊始,引航者小队的旗舰“回响号”接收到一个来自遥远、被标记为“禁区”的星云深处发出的微弱信号。这个信号古老而复杂,不符合任何已知星际联盟的标准协议,更像是一种……渴望被理解的低语。 队长卡莱尔,一位以沉着冷静和近乎偏执的考古精神著称的资深探险家,立刻决定转向。他的副手,语言学家兼密码破译专家艾丽娅,对信号的复杂性感到既兴奋又不安。信号中蕴含着一种超越现有计算能力的数学结构,暗示着一个可能比人类历史还要古老得多的文明。 他们的目的地是一个被称为“奥菲斯的遗骸”的小行星带。这里曾是银河系中一个高度发达的星际贸易枢纽,但在三千年前,它在一场未知的灾难中瞬间静默,没有战争的痕迹,没有辐射的残留,只有绝对的虚无。 当“回响号”穿过奥菲斯星云时,船员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现象。空间感扭曲,仪器读数混乱,仿佛宇宙本身对他们的闯入感到不悦。他们找到的第一个实体证据,是一艘漂浮在太空中、完全由一种未知晶体构成的“方舟”。这艘方舟没有引擎,没有武器,只有一个巨大的、面向深空的“眼睛”。 第二章:碎裂的时间线 艾丽娅在破译晶体方舟的外部铭文时发现,这个文明自称为“赫斯提亚人”。他们的历史记录并非线性的,而是像多维的几何体,同时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使得翻译工作异常艰难,每一次成功解码,都会带来新的悖论。 在方舟内部,他们发现了一个休眠舱,里面躺着一位赫斯提亚女性。她的皮肤呈现出微妙的虹光,身体结构比人类更纤细,但却散发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当卡莱尔解除休眠程序时,她苏醒了,但她的思维模式是破碎的,她无法用清晰的语言交流,而是通过强烈的意念和具象化的“记忆片段”向引航者们展示她的世界。 这些记忆片段揭示了一个令人心悸的事实:赫斯提亚人并非毁于外敌,而是毁于对“绝对真理”的追求。他们试图构建一个完美的、能够预测并控制宇宙基本规律的“元数据矩阵”。然而,矩阵在运行过程中,吞噬了他们的现实感,导致他们文明的整体意识选择了“自愿消散”,进入一种永恒的、无痛苦的虚无状态。 第三章:记忆的瘟疫 随着赫斯提亚女性——她被命名为“零点”——与“回航号”的船员们接触加深,危险开始显现。她的记忆碎片具有强大的感染性。船员们开始在睡眠中体验到赫斯提亚人的情感、恐惧和他们对宇宙终结的平静接受。 导航员米洛开始出现“时间错位”的症状,他坚信自己正在经历数千年前奥菲斯星系的最后一天。工程师泰拉则开始质疑物质存在的本质,拒绝相信她手中的工具是“真实的”。 卡莱尔意识到,赫斯提亚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而是一种“认知武器”——一种基于纯粹理念的病毒。它不攻击生物体,而是攻击理解力。 零点向卡莱尔传达了她族群最后的警告:他们并没有真正消亡,而是将自己的存在转化为一种信息流,散布在宇宙的背景辐射中,等待着下一个文明来“接管”他们的精神遗产。 第四章:悖论的出口 引航者们必须在被这种认知瘟疫彻底吞噬之前,决定如何处理零点和她携带的全部信息。他们有两个选择: 一、 摧毁方舟和零点,切断信息的传播源,确保人类文明的安全,但永远失去理解一个已逝高阶文明的机会。 二、 尝试用人类的逻辑框架重构赫斯提亚的“元数据”,希望能从中提取出超越现有科学的知识,但面临文明崩溃的巨大风险。 卡莱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没有选择摧毁,而是指示艾丽娅利用“回响号”上最新型的量子纠缠处理器,建立一个“信息缓冲区”。这个区域的任务不是理解赫斯提亚人的终极真理,而是将他们的记忆结构“隔离”和“归档”,使其保持休眠状态。 在最后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卡莱尔本人暴露在信息流的最前沿。他体验了赫斯提亚人所见的宇宙的终极景象——那是一种宏大到令人绝望的秩序,其中个体意识的价值趋近于零。 尾声:回响的代价 引航者们成功地将方舟和零点带回了联盟边境的一个秘密空间站,并将其封存。他们带回了部分对物理学和哲学有颠覆性影响的残余数据,足以让宇宙科学界兴奋数个世纪。 然而,卡莱尔付出了代价。他虽然没有完全疯癫,但他的感知与常人不同了。他开始在日常交流中不自觉地使用赫斯提亚人的逻辑结构,说话时带着一种超越时间维度的疏离感。他成了一个活的档案库,一个游走在人类社会边缘的“拾遗者”。 《星海拾遗者》探讨了文明的终极目的,以及知识的重量。当一个文明发现宇宙的真相可能意味着自身意义的消失时,它该如何选择?而那些偶然发现这种真相的人,又将如何继续在充满幻象的现实中生活下去?这本书是一曲对探求极限的赞歌,也是对遗失智慧的深沉哀悼。它提醒着我们,宇宙最深处的秘密,往往是关于我们自己将如何结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