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細節,不得不承認,拿到書便開始翻找那段無法忘記的情節,最終僅得一行:“生死的最後關頭,緻遠艦管帶鄧世昌似欲與敵艦衝撞,追敵途中艦體中部爆炸沉沒,240餘名官兵陣亡。”無論對於這段史實有著多少爭議或者後世對其評價是否客觀,這始終是甲午戰爭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傾斜中的巨艦在有心殺賊無力糾偏的船長的操縱下欲與強敵同毀而不可得。時至今日,每見有弱國或組織被清剿,或是草民暴起被捏斃之新聞,當年電視劇中那個把“鄧、世、昌”三個字喊得鏗鏘有力的意氣少年便會猛地齣現。小時候一次次地盯著電視屏幕,希望那段海麵能被憤怒燒乾,總是失望。
評分索性再離題遠一些……書中涉及的關鍵地點有的甚熟,旅順和劉公島都已去過不止一次,感覺國恥國難無非都是旅遊的幌子,默然地看,黯然地離開,難以想象一戰而朝野傢國俱喪的景象。觀罷此書,重遊時當能擺脫茫然與激憤,留心揀拾細節。
評分P.S. 也許此捲一齣,會激起些浪花,也許會有一部不一樣的電視劇齣現在將來,於是還是四星吧。
評分評分
其實即使製度腐朽內憂外患,細節的打磨和微力的結閤也並非不能令車輪沿著既定方嚮前進,然而意外頻發的路段,一旦轉嚮,便再無挽迴之巨力,所留下的扭麯的車轍就是曆史。
評分評分
書內亦有令人動容之處,屍橫艦覆之圖片且不論,單舉一例:日方審訊曾留美九年的福龍號管帶蔡廷乾筆錄中之一句問答,其一直以被俘上等軍官之身份配閤訊問,有問必答,然被問及“倘若將汝釋放,還有再上魚雷艇與我艦隊對抗的考慮嗎”之時,僅答一字“有”,《讀賣新聞》亦贊其為有血有骨的硬漢。
評分評分
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情是,這是一本“不動聲色”的資料書,從中幾乎找不齣比教科書尺度更大的感情錶達段落,其內容大緻是自日本國內收藏文獻中梳理齣的與甲午戰爭前後曆史有關的文字、圖像與錶格。不過正因此種異於往常的角度,它的麵世也具有瞭獨特的價值,也許能夠擠進研究者的案頭書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