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心经 中信出版社

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心经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蔡志忠
  • 漫画
  • 古籍
  • 心经
  • 佛教
  • 经典
  • 文化
  • 中信出版社
  • 国学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4026
商品编码:10871218143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学的启蒙书 ,“俗说经典”的常销书——自20世纪90年代出版以来,领衔在内地掀起“俗说经典”热潮;

★读者对象老少皆宜——通俗妙解文化古籍 ,生动展现经典魅力,将复杂深奥的经典浅显化地表达;

★品质高,选材广——跨越经典经史子集的分类,囊括数千年中国传统精华;

★整体性强——收录5辑37种40册,首次整体展现了蔡志忠漫画古籍全貌作品;

★独具辨识度和收藏价值的典藏设计——设计创新、印刷工艺考究,全面彰显了蔡志忠作品艺术感和想象力。


内容简介

1999年蔡志忠获得“荷兰克劳斯亲王奖”,表彰蔡志忠“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很好的再创造”。蔡志忠的漫画古籍作品《庄子说》《老子说》《漫画禅说》等100多部作品在4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量过4000万册,拥有大批读者群。内地20世纪90年代蔡志忠古籍漫画领衔掀起了“俗说经典”热潮,成为经典常销书;至今有不少读者从那时开始喜欢蔡志忠漫画古籍作品,视蔡志忠漫画古籍作品为“儿时记忆的国学启蒙书”。

中信出版社此次出版的“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共收录蔡志忠漫画古籍作品5辑37种40册,“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5辑为蔡志忠漫画儒家思想、漫画道家思想、漫画禅宗思想、漫画佛学思想、漫画中国经典;整体展现蔡志忠漫画古籍经典作品的全貌。加入古籍原文,辅助阅读;同时通过包装设计的创新、印制的考究开发出蔡志忠漫画作品新高度——富有艺术感和想象力,有辨识度和质感、可收藏和传承。

“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03辑“漫画禅宗思想”包括《漫画金刚经》《漫画心经》《漫画六祖坛经》等10种有关禅宗思想的图书。其中《漫画心经》蔡志忠先生以漫画形式对《心经》经典进行演绎,增加“学僧”形象、用问答帮助读者理解文本。《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以260字简明概括了大乘般若经的核心内容、大乘般若思想的精华与心要、佛陀“空”观智慧的精髓;是篇幅zui小、内涵丰富、被人持诵讲解zui多的大乘经典,对宗教、社会大众乃至中国文化影响至深。


作者简介

蔡志忠,著名漫画家、漫画界的“达芬奇”。1948年生,台北彰化人。开创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

4岁开始画漫画,15岁入行。1983年开始画四格漫画《大醉侠》《光头神探》和中国古籍漫画《庄子说》《老子说》等100多部作品,在4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量过4000万册。

1999年获得“荷兰克劳斯亲王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史无前li的再创造”。

29岁成立动漫公司,拍摄了《老夫子》《乌龙院》等14部动画电影,《老夫子》曾获1981年“金马奖zui佳卡通片奖”。爱好数学、物理、桥牌、动画、古铜佛像收集……曾获得150多个桥牌冠亚军,从1991年开始,已收集数千尊古铜佛像。

目前,仍积极活跃在动漫创作领域。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蔡先生的漫画原本就具有禅者的幽默,时时令人会心一笑。如今,佛陀、菩萨、阿罗汉……到了他的笔下,不论一语一默,或吟或唱,生动的表情,祥和的气质,无不令观者自然产生欢喜心。

--星云大师(佛学大师)


你们真应该切开他的脑袋,看看里面是什么结构,怎么可以一面物理、数学的逻辑那么好,一面又是禅宗、漫画,还兼具诗性与幽默。

--焦雄屏(电影学者、影评家、剧作家)


没过几天,我收到一本美丽的书,书名叫作《自然的箫声--庄子说》。在那个深夜里,我捧着一本漫画书,看见我心深爱的哲人--庄子的思想,经过漫画,成为了一本人人可读、可懂、可赏的图画故事,内心的激荡是无可言喻的。

我同时也在想:“为什么前人从来没有想到,中国看似艰深的哲学思想,可以通过漫画的管道,走向一条更通俗,更被人接受的路上去。”

就是蔡志忠的智慧,使一些视古人如畏途的这一代中国人,找到了他们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三 毛 (著名作家)


蔡志忠的内在感觉极为敏锐,具有创发性的新意念,他绘制的众多作品,技巧圆熟,趣味盎然。非但取材面广阔,而且都能够抓住作品的质点,凝聚他的意念;一部分作品,从文化生活、历史生活、超现实的灵幻生活中取材,却时时能考虑到时代和现实的需求,掌握多变中不变的人生至理,给人以可大可久的艺术感动;这种中正平和、温柔敦厚的表现,可以说高度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形成蔡志忠的创作境界和魅力。

多年来,漫画作者,以中国的传奇小说作为题材者比比皆是,问题是在于作品神髓的掌握和适度取舍上,这和漫画家本身的学识、素养有关;当然高度的呈现技巧,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必须两者配合,方能收得红花配绿叶的效果;我看过蔡志忠的很多作品,使我乐而忘年,仿佛又回到童年期的灯前,那个充满灵性、充满温馨的世界,能在他的笔下复活,我不禁为现代的中国儿童庆幸,它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深受浸淫的生命才能体悟吧。

--司马中原 (著名作家)


他永不脱稿。笔下的人物除大醉侠外,还有肥龙过江、光头神探。每个人物,原来他早画好了一千多个表情和姿势。构思好之后,加以描绘就是。他想得很快,有一天晚上他请我吃消夜,我迟到了,他在等我的短短一段时间里,已经想好九段题材,他每天晚上大约在凌晨四点之后才上床睡觉。

--李碧华 (著名作家、编剧)


从前,我颇为禅的公案与故事不能普传而感到遗憾,尤其是希望这些优美健康的生命风格能够使忙碌的人也能读到,甚至也能种在儿童的心田里。这个工作,恐怕是文字难以做到的,直到读到蔡志忠的漫画,才觉得这是使禅的故事流传的好方法。

--林清玄 (著名作家)


画庄子的寓言不能用写实的笔法--全成了俩老头的对话,毫无趣味。也不能用一笔一笔机械式的日本漫画,会令原文的主旨尽失。只有用蔡先生的固有笔法尤为适当。他善以工整而不写实的笔调画古装人物。那光头神探居然穿上了古装扮演了庄周,画中的大人物身体大,小人物身体小,也十分有趣。

--夏元瑜 (文化名人)


蔡志忠的漫画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因为他用自己的哲学,将艰涩的古籍,画成容易消化的漫画,深入浅出,老少皆宜,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功能。他的漫画,令看过的人会心一笑,他能够画出境界,能够影响知识分子。以前的知识分子根本不看漫画,这就是蔡志忠的魅力所在。

--王菊金 (金马奖zui佳导演)


许多人谈及中国文化时,大都承认一桩事实,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历代才智之士的著述,也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但是我们对于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却少有认识,少有理解,庄严的外表和艰深的内容,产生了吓阻的效果,拒绝接近,使我们无法由其中吸取智慧与教训。志忠由于感到漫画的亲和力,倾全力创作,帮助读者进入古代经典的大门,与智者坐而论道,实在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柴松林 (台湾著名政论家)


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似乎特别具有指点人生的意味;同时又在指点人生中,透露出艺术的美感与趣味。

--龚鹏程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


不同层次的人读蔡志忠的漫画,也都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可以在蔡志忠的漫画中找到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因为他的漫画是古人的智慧与个人才气的结合,我们在他的漫画中可以读到庄子、老子,也可以读到蔡志忠。

--王孝廉 (台湾神话学家)


小时候好背诗词,几乎每首蔡志忠画的诗词,都能有印象或朗朗上口,看到心爱的诗词被画成图像,先是一阵感动,“英雄所见略同”嘛!

--李 昂 (台湾著名小说家)


目录

大家说

蔡志忠与漫画IV

自序 龙的传人应了解自己的文化VIII

序 漫话《漫画心经》XII

前 言

色与受、想、行、识 007

空 013

色与空 017

《心经》本文

《心经》的故事

工作时工作,休息时休息 042

各有特质 043

不问前生,只问今世 044

象牙佛珠 045

蚕与蜘蛛 046

过分要求 047

两只蛙 048

蝉与狐 049

银子与石头 050

不知足是病 052

恶魔的帮手 054

铁杵磨针喻 055

握在手上的才切实际 056

自知之明好量力 057

狐狸与葡萄园 058

每个人该有两个生日 060

野驴与家驴 061

捞过界的屠夫 062

驴叫和蝉鸣 064

蚊与牛 066

人生就是过程 067

何谓真『象』 069

小草的觉悟 072

水与咖啡 075

人生没有对错 077

道 079

刻意 082

小指的悲哀 085

佛与粪 088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089

蜕变自己 090

谈禅令人呕吐 091

“是”而非“有” 092

拥有与融入 093

蜕变 094

扮演自己的角色 095

尽情做自己 096

诞生自己 097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098

真空妙有 099

输与赢 100

人生的牢狱 101

鱼与鸟 102

大与小 103

前生今世 104

有与无 105

寂寞与唠叨 106

山不长脚,人长脚 107

自在地做一只都市的熊 109

真理看不见 111

两种观点 115

你拥有自己吗? 117

大、小、多、少 119

人生的意义 121

万物的本质 123

自省为先 125

云想衣裳花想容 126

轮回 127

失即是得 128

1的故事 129

用心若镜

 

 

前言/序言

出版说明:

首次整体展现了蔡氏漫画古籍全貌 彰显蔡氏艺术感和想象力的典藏设计

5辑×37种×40册 国学的启蒙书 “俗说经典”的经典符号

1999年蔡志忠先生获得“荷兰克劳斯亲王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shi无前例的再创造”。在此之前,他花数10年精力,主要致力于研读中国古籍和禅语漫画,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庄子说》《老子说》《漫画禅说》等100多部经典漫画,以高品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妙解古籍,跨越中国经典经史子集的分类界限,串联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创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据悉,作品已在4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量过4000万册,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大批的读者群。

蔡志忠古籍漫画在内地的传播可上溯到20世纪90年代,领衔掀起了“俗说经典”的热潮,成为了经典常销书。至今蔡志忠的粉丝中仍有不少是从那时开始熟悉并喜欢上其作品的。他们视蔡志忠的漫画古籍作品为“儿时记忆国学的启蒙书”,在今天的网络上还在发出“从小就喜欢看蔡志忠的漫画”、“真的好喜欢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不管是10年前还是现在”这样的呼声。

中信出版社此次出版的 “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共收录了蔡氏漫画古籍经典作品5辑37种40册,在内地首次整体展现蔡志忠漫画古籍经典作品全貌。对蔡氏漫画古籍经典作品的打造,力求设计出蔡氏作品的新高度——做适合大众阅读的、有辨识度的、有质感的、可以收藏的蔡志忠漫画古籍经典作品。加入古籍原文,辅助阅读;同时将蔡氏漫画古籍作品的艺术感、想象力通过包装设计的创新、印刷工艺的考究全面展现出来。

自 序 龙的传人应了解自己的文化

蔡志忠

是谁发明了文字?

是谁发明了书本?

这是智者和作家的事。

谁能将艰涩难懂的文字说清楚?

这是漫画家的任务。

我15岁时,到台北当漫画家,出版了很多武侠漫画,长大之后自学动画,创办龙卡通动画公司,拍了无数动画广告和4部动画电影。

36岁那年,已经营了7年动画,拥有3栋房子、存款860万台币,从此只要不赌钱、不投资、不借别人钱、不替人担保,活到80我还有钱吃方便面。

我对自己说:“够了!这一生为钱做事的日子到此为止。从此我的生命不零售,将整个后半生批发给自己,我要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于是我结束动画公司,重拾漫画之笔画四格漫画,在台湾、香港,以及新、马的新闻媒体连载,同时我也进军日本,在《芳文社》、《双叶社》、《少年画报社》等四格漫画周刊连载。

1984年年底,我到东京出席《少年画报社》所举办的漫画家望年会。席间,有一位漫画家市川立夫跟我说:“以后你来东京别住饭店了,可以跟我一起住,大家分摊房租。”

跟日本漫画家一起住?光听起来就很有趣,我答应了,当场跟他要电话。

隔年四月,我做好准备前往日本,搭车到东京,在东池袋练马区樱花台,跟市川立夫一起合租一名叫芳叶庄的アパト(简陋合屋)。

有一天晚上,跟市川立夫聊天,我提到“庄周梦蝶”这美丽的故事。

市川立夫说:“好像柏拉图也有类似的故事。”

我一时猛然想到:何不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画成漫画呢?

刚好我随身正带着几本庄子、老子、墨子哲学思想,当下便停止聊天,开始研读庄子。

我发现我自己跟庄子很像,追求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凝神寂志,不把名利看在眼里。庄子首创以寓言方式谈哲学,里面有无数有趣的故事,非常适合用漫画表现。于是我很兴奋地开始动笔把庄子思想改编成漫画。

紧接着我又继续画老子、孔子、孙子兵法、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出版之后果然大受欢迎。

我自己知道受欢迎的原因不是我很有名,而是庄子、老子、孔子、孟子、孙子等至圣先贤们的思想,经由漫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古圣先贤的智慧,才是受欢迎的主因。

我们有幸生活于21世纪数码革命时代的今天,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上网聊天打发时间;也可以借助数码科技,大量吸收古今中外知识,使自己跃升为各个领域能力超强的精英。

全球单一市场的今天,只有两种无往不利的产品:一种是带动风潮流行、引领风骚、走在时代尖端。例如zui新科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巴黎时装;另一种是全球独yi无二的秘籍,而东方特有的文化思想正是有别于全球单一化的独门秘籍。

身为中国人,传承龙的血脉,当然有义务了解自己的文化思想,这也是过去十几年来央视《百家讲坛》广受欢迎的主因。

文化思想是一个民族的根,儒家、道家更是中国思想的根本。孔子、老子、孙子等先贤的言论成为2500年来人们生活行为的指导原则和恒久不变的普世价值。

如何在全球一片物欲狂潮下,不迷失自己?

我认为应该珍视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坚定自己的心志,站稳脚步走向未来,成为立足于世界的厉害角色。

我认为漫画是一种语言,漫画是一种表达手法,以幽默有趣的手法传达各种知识,让读者能轻易迈入经典大门,与古圣先贤并肩论道。

 


《心经》:一部穿越时空的智慧之光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典中篇幅最短、但影响力却最为深远的一部。它以精炼的语言,浓缩了般若思想的精华,阐述了“照见五蕴皆空”的宇宙人生真谛,为无数迷茫的心灵指引了方向。数千年来,《心经》的智慧之光穿越时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众生,成为东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心经》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七世纪,由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中国,并翻译成汉文。自此,《心经》便在中国佛教界广为流传,并逐渐渗透到民间信仰和文化艺术之中。历代高僧大德对其进行注解阐释,使得《心经》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易于理解。从唐代的碑刻到宋代的抄本,从明清的木版印刷到近现代的各种版本,《心经》的传播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佛教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发展的历史。 《心经》的文本虽然简短,但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却难以估量。它不仅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一种对生命、对宇宙、对自我深刻洞察的哲学著作。千百年来,无数人在研读《心经》的过程中,体悟到人生无常,放下执念,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心经》的核心思想:照见五蕴皆空 《心经》开篇即点明主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句话是整部经文的纲领,也是理解《心经》的关键。 观自在菩萨: 象征着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自在”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等待被唤醒。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多”意为彼岸,合起来就是“究竟的智慧,到达智慧的彼岸”。“行深”则强调了对这种智慧的实践和体悟,需要深入、持久地修行。 照见五蕴皆空: 这是《心经》最核心的概念。“五蕴”是指构成我们身心世界的五种要素:色(物质)、受(感受)、想(思想)、行(意志)、识(意识)。《心经》告诉我们,这五蕴并非是真实、永恒存在的实体,而是因缘和合而生,相互依存,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我们能够“照见”它们是“空”的,即是看到了它们的虚幻性、无常性、无自性。 度一切苦厄: “苦厄”即是人生中的种种烦恼和痛苦。因为我们执着于这虚幻的五蕴,认为它们是真实的、永恒的,所以产生了各种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导致了无尽的痛苦。《心经》指出,一旦我们认识到五蕴皆空,便能放下执着,从而超越一切苦难。 从“空”到“无”的智慧演进 《心经》所说的“空”,并非是虚无、不存在,而是指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是因缘所生、相互依赖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两句经文是对“空”最经典的阐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物质现象(色)和“空”的本质是同一的,并没有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空”也并非脱离物质现象而独立存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物质现象的本质就是“空”,物质的显现正是“空”的体现。而“空”也并非是一种否定,它是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和基础。 这种“空”的观念,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地看待世界。当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因缘所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我们便不会对事物产生过分的执着和依恋。因为知道一切都会变化,所以不会因为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会因为失去而悲痛欲绝。 《心经》进一步阐述了“空”的智慧在各个层面的应用: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和它们所能感知到的事物(色声香味触法),也都是因缘和合的,没有独立的、恒常的自性。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整个的眼识到意识的十八界,也都是空性的。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众生因无明(愚痴)而造业,轮回受苦。《心经》指出,无明本身也是空性的,其尽头也并非是另一番实有的存在。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是佛教的四圣谛,是指导修行的方法。《心经》说明,这四圣谛本身也是空性的,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达到解脱。 无智亦无得: 究竟的智慧(般若)并非是一种可以获得、储存的实有之物,而是一种超越了获得和失落的境界。 《心经》的实践意义:超越生死,获得解脱 《心经》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导。通过对“空”的体悟,我们可以: 1. 放下执着,减少烦恼: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对得失、对名利、对感情、对自我等产生了强烈的执着。当认识到这些都是无常、虚幻时,就能逐渐放下,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2. 观照内心,保持平静: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心经》教导我们向内观照,认识到内心的平静是永恒的。当外界环境变化时,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稳定,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3. 慈悲为怀,利益众生: 认识到众生皆有佛性,并且都处于无明之中,从而生起无量的慈悲心。这种慈悲心并非是有条件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普度众生。 4. 超越生死,获得解脱: 《心经》最终的目标是带领我们超越生死的轮回,获得究竟的解脱。当彻底明了“空”的道理,便不再畏惧死亡,因为死亡只是生命形态的一种转变,而并非终结。 《心经》的普世价值 尽管《心经》源于佛教,但其蕴含的智慧却是普世的,具有超越宗教和文化的价值。 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它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是变化与无常,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活在每一个瞬间。 对自我的清醒认知: 它引导我们认识到“我”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从而帮助我们摆脱自我的局限。 对世界的客观理解: 它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相互依存性,破除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培养更加包容和和谐的心态。 对心灵的深度净化: 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心灵净化工具,帮助我们去除杂念,培养定力,获得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心经》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归内心、寻找平静的港湾。每天诵读《心经》,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含义,我们便能在喧嚣中找到一丝宁静,在迷茫中寻得一丝方向。 如何读懂《心经》? 读懂《心经》并非易事,它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持续的体悟。 反复诵读: 多次、虔诚地诵读经文,让文字深入人心。 理解字面含义: 了解经文中的每一个词汇和概念的本意。 深入研习注解: 阅读历代高僧大德的注解,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经文的深意。 结合自身体悟: 将经文的智慧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在实践中去体会和验证。 保持耐心与恒心: 智慧的开启需要时间和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修行。 《心经》是一部永恒的智慧之书,它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指引着无数众生走向觉悟与解脱。愿我们都能通过阅读和实践《心经》,获得内心的光明,照亮人生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总给我一种既敬畏又疏离的感觉。敬畏于其思想的博大精深,疏离于其文字的古奥难懂。《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心经》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隔阂,让我与古老智慧的距离瞬间拉近。蔡志忠先生以其炉火纯青的漫画技巧,将《心经》这部佛教的精髓之作,转化成了一幅幅充满禅意与趣味的画面。他的画风朴实而富有力量,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那些深邃的哲学道理,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他对“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解读。他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执着,以及最终领悟到其虚幻本质的过程。这种具象化的方式,让我瞬间理解了那些曾经令我困惑的佛学概念。书中的另一段,关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阐释,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笔下的人物,被眼睛看到的美色所诱惑,被耳朵听到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被鼻子闻到的香气所吸引,被舌头品尝的美味所牵绊,被身体的触碰所牵引,被内心的意念所驱使。这种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这些感官和意念所捆绑,从而生出种种烦恼。而当他描绘放下这些感知和执着时,人物脸上那种超然自得的表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内心的自由与平静。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部漫画书,更是一次关于人生智慧的启蒙。它用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传递给每一个渴望理解人生真谛的读者。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不应是尘封在故纸堆里的文物,而应该是能与当下生活发生连接,能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慰藉和智慧启迪的活态传承。《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心经》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佛教最核心的经典之一——《心经》,以最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呈现出来,这对我这个对佛学经典望而却步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蔡志忠先生的画风,简洁、朴实,却又充满了东方特有的韵味和智慧。他笔下的人物,虽然线条简单,但却能精准地传达出各种情绪和状态,从世俗的烦恼到内心的平静,都描绘得惟妙惟肖。他没有采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堆砌深奥的佛学理论,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最生动的画面,将《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核心观念,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场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解读。他画出了人们如何被眼睛看到的美色所诱惑,被耳朵听到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被鼻子闻到的香气所吸引,等等。然后,他引导读者思考,当这些感官不再是我们主宰一切的标准时,我们的内心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这种从日常经验出发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心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宗教教义,而是关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份古老的智慧,以一种现代人能够接受和喜爱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传播。它不仅让我对《心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评分

阅读《漫画心经》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独特的体验,它远超了我对“漫画”二字的固有印象。我一直认为漫画是给孩子们看的轻松读物,但蔡志忠先生的作品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他用一种极其洗练、却又充满哲思的方式,将《心经》这部佛学经典的深邃内涵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饱含深意。他并没有将《心经》中的偈语生硬地罗列出来,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或者生活化的场景中。我特别欣赏他对“照见五蕴皆空”的漫画演绎,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五蕴”——色、受、想、行、识——描绘成包裹着我们的各种“外衣”或者“滤镜”,而“照见”的过程,便是看穿这些外在的表象,认识到它们的虚幻本质。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蔡志忠先生的独特之处。他让原本枯燥的佛教术语,变得活泼有趣,易于理解。而且,他并非是简单地将文字转化为图画,而是通过漫画的形式,赋予了经典新的生命和解读维度。例如,当讲解到“度一切苦厄”时,他笔下的人物,有的在为名利奔波,有的在为情爱纠缠,有的在为得失烦恼,而当他们最终悟到《心经》的道理,放下执念时,那种如释重负的表情,那种重获自由的神态,都通过漫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感同身受。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既保留了古籍的精髓,又以现代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实现了经典与时代的对话。它不是一种刻板的说教,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触碰到人生的智慧。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些经典古籍中的智慧。《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心经》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在此之前,对于《心经》这样源远流长的佛教经典,我总觉得它如同高山仰止,文字晦涩,内容深奥,常常望而却步。然而,蔡志忠先生的漫画解读,却以一种极其亲切、生动的方式,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智慧,化作了触手可及的感悟。他的画风简洁而富有神韵,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表情变化,充满了东方哲学特有的含蓄与意境。我特别欣赏他对《心经》中那些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比如,当他描绘“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时,他并不是直接引用佛经的原文,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展示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执着,以及最终领悟到其虚幻性的过程。这种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理论融入生活的处理方式,让原本晦涩难懂的佛法,变得易于理解,充满趣味。书中对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阐释,也让我印象深刻。他通过描绘一个人被感官所困扰,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从而产生种种烦恼的场景,然后再引导读者思考,当这些感官不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时,我们内心将获得怎样的自由。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心经》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更是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解决烦恼的人生指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将古老的智慧与当代人的生活紧密连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繁杂的信息和琐碎的生活淹没,渴望找到一种方式,能够让我们慢下来,去思考,去感悟。《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心经》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我一直以来都对佛教经典,尤其是《心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自身学识有限,总觉得难以窥探其深邃的智慧。直到我读了蔡志忠先生的漫画版本,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如此”的喜悦。蔡志忠先生的画风,简洁、朴实,却又充满了东方哲学特有的韵味和智慧。他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将《心经》中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和生活化的场景。他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或为名利所困,或为情爱所扰,或为得失而忧愁,这些都仿佛是我们自己的影子。然后,他通过漫画的形式,引导我们去观察这些烦恼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领悟《心经》的智慧,来摆脱这些痛苦,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我尤其喜欢他对“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解读。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展示了人们是如何被眼睛看到的美色所诱惑,被耳朵听到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被鼻子闻到的香气所吸引,等等。这种从日常生活出发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心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宗教教义,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运用的人生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古老的智慧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并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去品味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奢侈。而《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心经》这本书,就如同在喧嚣的都市中,为我开辟了一片宁静的精神空间。我一直对《心经》有所耳闻,但总觉得它过于深奥,难以窥探其真正的含义。直到我读了蔡志忠先生的漫画版本,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看似玄妙的佛法,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富有趣味。蔡志忠先生的画作,虽然简单,却极具力量。他用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解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时,他并没有使用复杂的哲学论述,而是通过描绘一个凡人对物质的贪恋,以及最终领悟到这些物质的虚幻本质,整个过程的转变,让人一目了然。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贪婪的商人,还是执着的信徒,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更重要的是,他将《心经》中的核心理念,如“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进行解读。他用生动的漫画,展示了人们是如何因为“五蕴”(色、受、想、行、识)而产生种种痛苦,以及如何通过“照见五蕴皆空”,摆脱这些痛苦,获得内心的解脱。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心经》并非是远离世俗的宗教教义,而是帮助我们解决人生烦恼的实用智慧。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古老的智慧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并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沉浸在传统文化中的爱好者,我一直对经典古籍怀有深深的敬意,但又时常苦于其文字的晦涩难懂,难以深入体会其中精妙的智慧。直到我偶然接触到蔡志忠先生的漫画古籍系列,尤其是那本《漫画心经》,我才真正体会到“温故而知新”的乐趣,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如何被重新点燃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漫画作品,更像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钥匙,它以一种极其亲切、幽默的方式,将《心经》这部佛教核心经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些简洁生动的线条和幽默的对白深深吸引。蔡志忠先生的画风朴实却极富表现力,他将《心经》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场景,比如将“色”比作我们眼睛看到的万事万物,将“空”比作它们本质的虚无,两者并非割裂,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种解读方式,使得原本高高在上、难以捉摸的佛学思想,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如同与一位慈祥的长者在闲谈,听他娓娓道来人生的大道理。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部分的阐释。他没有直接灌输理论,而是描绘了一个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被眼耳鼻舌身意所迷惑,被色声香味触法所牵绊,从而生出种种烦恼。然后,他再引导读者看到,当放下这些感知和执着时,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便油然而生。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让我不仅在理智上理解了《心经》的含义,更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仿佛也随之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文化和年代的隔阂,用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将几千年前的智慧传递给当代读者。它不仅仅是为佛教信徒准备的,更是为所有渴望理解人生、寻求内心平静的人们而作。每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感悟,仿佛在人生的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盏指路明灯。

评分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裹 Melt in the information flood, overwhelmed by the constant barrage of data. In such an environment, finding a quiet harbor for intellectual contemplation and spiritual nourishment is a rare and precious thing. This is precisely what the book "Cai Zhizhong's Comic Classics Collection: Comic Heart Sutra" has provided for me. Before encountering this masterpiece, I had a vague understanding of the Heart Sutra, a foundational Buddhist text, but its profound philosophical depths and the archaic language often made me hesitate to delve deeper. However, Cai Zhizhong's masterful use of comics has completely transformed my perception. His artistic style is deceptively simple yet incredibly expressive, capable of conveying a vast spectrum of human emotions and philosophical concepts with just a few strokes. I particularly admire his ability to translate abstract Buddhist doctrines into relatable, everyday scenarios. For instance, his depiction of "form is emptiness, emptiness is form" was not a dry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but rather a vivid illustration of a person's attachment to material possessions and the eventual realization of their impermanence. This approach makes complex ideas accessible and engaging, stripping away the intimidating layers of academic jargon. Furthermore, his interpretation of "no eye, ear, nose, tongue, body, mind; no form, sound, smell, taste, touch, phenomena" resonated deeply with me. He illustrated how individuals can become enslaved by their senses, swayed by external stimuli, leading to suffering. The subsequent depiction of liberation that comes from transcending these sensory attachments was incredibly powerful. It presented the Heart Sutra not as an esoteric religious text, but as a practical guide to achieving inner peace and freedom. The true brilliance of this book lies in its ability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ancient wisdom and contemporary understanding, making profound philosophical insights available to a wide audience through the universal language of comics. It has reignited my interes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ffered a refreshing perspective on timeless truths.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不应是尘封在故纸堆里的文物,而应该是能与当下生活发生连接,能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慰藉和智慧启迪的活态传承。《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心经》这本书,正是这样一部充满生命力的经典再创作。在我接触这本书之前,对于《心经》这样充满东方哲学智慧的经典,我常常觉得它高深莫测,难以企及。然而,蔡志忠先生以他独具匠心的漫画形式,将《心经》中的核心思想,用一种极其生动、幽默且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画风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东方艺术的深邃意境。他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的解读。他并没有直接引用佛经的原文,而是通过生动的小故事,将“五蕴”(色、受、想、行、识)比作一层层包裹着我们的“外衣”或者“滤镜”,而“照见”的过程,就是看穿这些外在的表象,认识到它们的虚幻本质。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使得原本枯燥的佛教术语,变得鲜活易懂,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书中对于“度一切苦厄”的阐释,也让我深受启发。他描绘了人们如何被名利、情感、得失所困扰,最终又如何通过领悟《心经》的智慧,放下执念,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种循循善诱的解读方式,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心经》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宗教教义,而是帮助我们解决人生烦恼的实用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古老的智慧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并从中获得启迪,实现经典与时代的对话。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式,能够让我更轻松地理解那些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心经》这本书,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在此之前,《心经》对我而言,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文字艰深,含义玄妙,总是望而却步。然而,蔡志忠先生以他独具匠心的漫画手法,将这部佛教核心经典,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和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的画风简洁明快,却又充满了东方哲学特有的韵味和智慧。他用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活化的场景。我尤其欣赏他对“五蕴皆空”的解读,他通过描绘人们被物质、情感、思想等种种“五蕴”所困扰,然后又通过“照见”这些“五蕴”的虚幻本质,从而获得解脱的过程。这种将抽象的哲学原理,通过具体的漫画故事来展现的方式,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心经》的精髓。书中对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阐释,也让我受益匪浅。他用非常生动的漫画,描绘了人们是如何被眼睛看到的美色所诱惑,被耳朵听到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被鼻子闻到的香气所吸引,等等。这种从日常生活出发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心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宗教教义,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运用的解决人生烦恼的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古老的智慧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并从中获得启迪,实现经典与时代的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