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6
第2版 序
第1版 序
工程力学总论
0.1 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0.2 工程力学的研究模型
0.3 工程力学课程的分析方法
第一篇 工程静力学
第1章 工程静力学基础
1.1 力和力矩
1.1.1 力的概念
1.1.2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效应与力的可传性
1.1.3 力对点之矩
1.1.4 力系的概念
1.1.5 合力矩定理
1.2 力偶及其性质
1.2.1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1.2.2 力偶的性质
1.2.3 力偶系及其合成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1 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
1.3.2 柔性约束
1.3.3 光滑面约束
1.3.4 光滑铰链约束
1.3.5 滑动轴承与推力轴承
1.4 平衡的概念
1.4.1 二力平衡与二力构件
1.4.2 不平行的三力平衡条件
1.4.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1.5 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1.5.1 受力分析概述
1.5.2 受力图绘制方法应用举例
1.6 结论与讨论
1.6.1 关于约束与约束力
1.6.2 关于受力分析
1.6.3 关于二力构件
1.6.4 关于工程静力学中某些原理的适用性
习题
第2章 力系的简化
2.1 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2.1.1 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2.1.2 等效的概念
2.1.3 简化的概念
2.2 力系简化的基础——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2.3 平面力系的简化
2.3.1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
2.3.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2.3.3 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
2.4 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
2.5 结论与讨论
2.5.1 关于力的矢量性质的讨论
2.5.2 关于平面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2.5.3 关于实际约束的讨论
习题
第3章 工程构件的静力学平衡问题
3.1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1.2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3.2 简单的刚体系统平衡问题
3.2.1 刚体系统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
3.2.2 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特点与解法
3.3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3.3.1 滑动摩擦定律
3.3.2 考虑摩擦时构件的平衡问题
3.4 结论与讨论
3.4.1 关于坐标系和力矩中心的选择
3.4.2 关于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3.4.3 关于求解刚体系统平衡问题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4.4 摩擦角与自锁的概念
3.4.5 空间力系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简述
习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第4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4.1 关于材料的基本假定
4.1.1 均匀连续性假定
4.1.2 各向同性假定
4.1.3 小变形假定
4.2 弹性杆件的外力与内力
4.2.1 外力
4.2.2 内力与内力分量
4.2.3 截面法
4.3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4.4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
4.4.1 正应力与切应力定义
4.4.2 正应力、切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4.5 正应变与切应变
4.6 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4.7 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
4.7.1 拉伸或压缩
4.7.2 剪切
4.7.3 扭转
4.7.4 平面弯曲
4.7.5 组合受力与变形
4.8 结论与讨论
4.8.1 关于工程静力学模型与材料力学模型
4.8.2 关于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4.8.3 关于工程静力学概念与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可用性与限制性
习题
第5章 杆件的内力图
5.1 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5.1.1 整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的概念
5.1.2 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外力的相依关系
5.1.3 控制面
5.1.4 杆件内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
5.1.5 截面法确定指定横截面上的内力分量
5.2 轴力图与扭矩图
5.2.1 轴力图
5.2.2 扭矩图
5.3 剪力图与弯矩图
5.3.1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5.3.2 载荷集度、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
5.3.3 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绘制
5.4 结论与讨论
5.4.1 几点重要结论
5.4.2 正确应用力系简化方法确定控制面上的内力分量
5.4.3 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的证明
习题
第6章 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
6.1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6.1.1 应力计算
6.1.2 变形计算
6.2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强度设计
6.2.1 强度设计准则、安全因数与许用应力
6.2.2 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6.2.3 强度设计准则应用举例
6.3 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
学性能
6.3.1 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6.3.2 韧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6.3.3 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6.3.4 强度失效概念与失效应力
6.3.5 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6.4 结论与讨论
6.4.1 本章的主要结论
6.4.2 关于应力和变形公式的应用条件
6.4.3 关于加力点附近区域的
应力分布
6.4.4 关于应力集中的概念
6.4.5 拉伸和压缩超静定问题
简述
习题
第7章梁的强度问题
7.1 工程中的弯曲构件
7.2 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7.2.1 静矩、形心及其相互关系
7.2.2 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7.2.3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
7.2.4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
7.2.5 主轴与形心主轴、主惯性矩与形心主惯性矩
7.3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7.3.1 平面弯曲与纯弯曲的概念
7.3.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分析
7.3.3 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与推广
7.4 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7.5 梁的强度计算
7.5.1 梁的失效判据
7.5.2 梁的弯曲强度计算准则
7.5.3 梁的弯曲强度计算步骤
7.6 斜弯曲
7.7 弯矩与轴力同时作用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7.8 结论与讨论
7.8.1 关于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
7.8.2 弯曲切应力的概念
7.8.3 关于截面的惯性矩
7.8.4 提高梁强度的措施
习题
第8章 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8.1 基本概念
8.1.1 梁弯曲后的挠度曲线
8.1.2 梁的挠度与转角
8.1.3 梁的位移与约束密切相关
8.1.4 梁的位移分析的工程意义
8.2 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8.2.1 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
8.2.2 积分常数的确定、约束条件与连续条件
8.3 工程中的叠加法
8.3.1 叠加法应用于多个载荷作用的情形
8.3.2 叠加法应用于间断性分布载荷作用的情形
8.4 简单的超静定梁
8.4.1 求解超静定梁的基本方法
8.4.2 几种简单的超静定问题示例
8.5 梁的刚度设计
8.5.1 刚度设计准则
8.5.2 刚度设计举例
8.6 结论与讨论
8.6.1 关于变形和位移的相依关系
8.6.2 关于梁的连续光滑曲线
8.6.3 关于求解超静定问题的讨论
8.6.4 关于求解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讨论
8.6.5 提高刚度的途径
习题
第9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刚度设计
9.1 工程上传递功率的圆轴及其扭转变形
9.2 切应力互等定理
9.3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
9.3.1 变形协调方程
9.3.2 弹性范围内的切应力-切应变关系
9.3.3 静力学方程
9.3.4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表达式
9.4 承受扭转时圆轴的强度设计与刚度设计
9.4.1 扭转实验与扭转破坏现象
9.4.2 抗扭强度设计
9.4.3 抗扭刚度设计
9.5 结论与讨论
9.5.1 关于圆轴强度与刚度设计
9.5.2 矩形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
习题
第10章 复杂受力时构件的强度设计
10.1 基本概念
10.1.1 什么是应力状态,为什么要研究应力状态
10.1.2 应力状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10.1.3 建立复杂受力时失效判据的思路与方法
10.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任意方向面上应力的确定
10.2.1 方向角与应力分量的正负号约定
10.2.2 微元的局部平衡
10.2.3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
10.3 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
10.3.1 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
10.3.2 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10.3.3 面内最大切应力与一点的最大切应力
10.4 分析应力状态的应力圆方法
10.4.1 应力圆方程
10.4.2 应力圆的画法
10.4.3 应力圆的应用
10.5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变能密度
10.5.1 广义胡克定律
10.5.2 各向同性材料各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10.5.3 总应变能密度
10.5.4 体积改变能密度与畸变能密度
10.6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
10.6.1 最大拉应力准则
10.6.2 最大拉应变准则
10.6.3 最大切应力准则
10.6.4 畸变能密度准则
10.7 圆轴承受弯曲与扭转共同作用时的强度计算
10.7.1 计算简图
10.7.2 危险点及其应力状态
10.7.3 强度设计准则与设计公式
10.8 薄壁容器强度设计简述
10.8.1 环向应力与纵向应力
10.8.2 强度设计简述
10.9 结论与讨论
10.9.1 平衡方法是分析应力状态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10.9.2 正确应用广义胡克定律
10.9.3 应用强度设计准则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习题
第11章 压杆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11.1 弹性平衡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1.1.1 平衡位置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11.1.2 临界状态与临界载荷
11.1.3 三种类型压杆的不同临界状态
11.2 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欧拉临界力
11.2.1 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
11.2.2 其他刚性支承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通用公式
11.3 长细比的概念三类不同压杆的判断
11.3.1 长细比的定义与概念
11.3.2 三类不同压杆的区分
11.3.3 三类压杆的临界应力公式
11.3.4 临界应力总图与λp、λs值的确定
11.4 压杆的稳定性设计
11.4.1 压杆稳定性设计内容
11.4.2 安全因数法与稳定性设计准则
11.4.3 压杆稳定性设计过程
11.5 压杆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设计示例
11.6 结论与讨论
11.6.1 稳定性计算的重要性
11.6.2 影响压杆承载能力的因素
11.6.3 提高压杆承载能力的主要途径
11.6.4 稳定性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习题
第12章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介
12.1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时构件上的动载荷与动应力
12.2 旋转构件的动载荷与动应力
12.3 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概述
12.3.1 基本原理
12.3.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2.3.3 冲击动荷系数
12.4 疲劳失效特征与原因分析
12.4.1 交变应力的名词和术语
12.4.2 疲劳失效特征
12.4.3 疲劳极限与应力-寿命曲线
12.5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12.5.1 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因数
12.5.2 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因数
12.5.3 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表面质量因数
12.6 有限寿命设计与无限寿命设计
12.6.1 基本概念
12.6.2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简述
12.6.3 等幅对称应力循环下的工作安全因数
12.7 结论与讨论
12.7.1 不同情形下动荷系数具有不同的形式
12.7.2 运动物体突然制动时也会产生动应力
12.7.3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途径
习题
附录
附录A型钢规格表
附录B习题答案
附录C索引
参考文献
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2版)(附光盘)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2版)(附光盘)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书是不是全面暂无考究,就JD办事速效打满分
评分很好的书,实用啊
评分下次还会来,非常方便的购物
评分学习用书,给同事买的
评分讲的很详细 也很明了
评分帮别人买人的,同事说非常喜欢:..金正昆1.金正昆写的书,值得买,外事礼仪,当代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学者亚历山大·温特曾经说过一个国家,除了生存、独立与经济发展等三种基本的国家利益之外,还必须拥有第四种国家利益,即自尊,即其民族的集体自尊。他的此番论断,早已在国际交往中成为人们的共识。孔子有道礼者,敬人。所谓外事礼仪,即人们在其涉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尊,并用以尊重其交往对象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依照中国古代典籍素书的说法礼者,人之所履。不安于理,便多乖违之象,故以安礼结之。治身、治家、治智,舍此不可。所谓人同此心、事皆此理,当前人与人之间进行国内交往必须遵守礼仪规范,进行国际交往亦应有其礼仪规范可以遵循。现在所呈现给各位读者的这部礼仪金说Ⅶ,就是作者最新撰写的一部有关外事礼仪规范的谈话体专著。与礼仪金说Ⅰ、礼仪金说Ⅱ所介绍的普适性礼仪规范所略有不同的是,此部礼仪金说Ⅶ所着重介绍的是外事礼仪规范。进而言之,礼仪金说(外事礼仪)(金正昆所著)的具体特点有四其一,其适用对象,为作者国所从事各种涉外活动的具体工作人员。其二,其适用范围,为国与国之间所进行的各类具体的双边性、多边性国际交往。其三,其基本内容,为国际交往的一般性规则与当代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其四,其写作方法,则为跨方化研究与比较研究法。值得买,[]很好的一本书,随着近三十年来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化与加速,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具体。在这种形势之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外国去。昔日由于闭关锁国所造成的世界不了解中国、中国不了解世界的不正常局面,正在被迅速地改变。要是说中国的平民百姓现在可以堂堂正正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大实惠,丝毫也不过分。因为倒退三十年,人们还在为求得温饱而费尽心机,哪里还会有梦想环游世界的闲情逸致呢!而今却截然不同了改革开放使中国民富国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保持着和睦、友好的关系。曾几何时被视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名正言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令人刮目相看!现在,只要你是一位奉公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要你有正当充分的理由和一定的物质基础,那么你不但可以睁开眼睛看世界,而且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不受限制地前往世界上任何一个允许你入境的国家或地区观光、游览、访问、探亲、留学、工作、经商不过话说回来,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中国人虽然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不曾想象过自已有朝一日能够漫游世界。而更多的人对于办理出国手
评分质量好,送货速度快。范钦珊,蔡新的书,总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收获从来都是那么的多。,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2版)作为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一部分,在对第1版教材的读者返馈意见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加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在确保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删去了一些偏难、偏深的内容和习题,同时将疲劳强度一章扩展为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介。使其更加适用于开设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各专业,也可以作为专科、成人教育各专业的工程力学教材。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2版)从力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更注重基本概念,而不追求繁琐的理论推导与繁琐的数学运算。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难度有所下降,工程概念有所加强,引入了大量涉及广泛领域的工程实例及与工程有关的例题和习题。为了让学生更快、更牢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在概念、原理的叙述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一方面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与讨论另一方面通过较多的例题分析,加深学生对于基本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评分坐在桌边的年轻姑娘从书中抬起头。
评分“马丁,那个年轻的法国人。他不在这里干了,但今天早上他送来这封信。”
工程力学: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2版)(附光盘)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