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唐睿宗太极元年(712)正月初一,诞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东二里的南瑶湾。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文化世家。他的十三世祖晋代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是一位有很高文化修养的儒将,对儒家的史学经典《左传》十分爱好,史称有《左传》癖,曾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他的曾祖杜依艺,曾任巩县令。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为当时“文章四友”之一,官至膳部员外郎。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杜甫受其先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的影响很大,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陶和作诗的训练,立志继承先祖和祖父的“素业”,作为儒学大师和著名诗人的传人,他具有仁者的胸怀和诗人的气质。 杜甫自幼聪颖,“七龄思即壮,开口吟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杜甫幼年丧母,被寄养在洛阳仁风里二姑母家。他少年老成,苦读诗书,所从游皆当时名士,如李邕、王翰、崔尚、魏启心等。十九岁时,曾漫游郇瑕(今山西猗氏)。
作者简介
池建,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4月一2002年2月,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和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留学。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著作等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教学与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1991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三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1996年北京市高等院校学术带头人;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4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体育学术技术人才培养对象”;
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人;
2006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唐·韩愈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独为首。 ——宋·苏轼
★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一指杜甫一,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梁启超
目录
第一篇 结论
第一章 美国竞技体育系统构成
第二章 美国奥委会
第三章 单项体育协会
第四章 大学体育组织
第五章 中学体育组织
第二篇 中学竞技体育
第一章 章程与规定
第二章 全美高中协会联盟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全美高中协会联盟的服务
第三篇 大学竞技体育
第一章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宏观管理体制
第二章 美国大学竞技项目设置
第三章 美国大学的运动成绩与场地设施
第四章 美国大学竞体育的内部管理体制
第五章 体育竞赛财政状况
第六章 大学生运动员招募方法
第四篇 职业体育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美国职业体育联盟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美国职业体育联盟的形成机制
第四章 美国职业体育联盟的内部治理模式与绩效
第五章 美国职业体育联盟的经营策略与市场开发
第六章 美国职业体育联盟的竞赛制度
第七章 美国职业体育联盟的特殊制度
第八章 美国职业体育联盟发的新趋向
第九章 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篇 结语
第一章 美国竞技体育系统的优势
第二章 美国竞技体育系统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三章 单项休育协会
美国共有45个单项体育协会(National Gorerning Body,简称NGB)。其会员身份由美国奥委会确认。各单项协会负责美国各个运动项目在美国的开展,与美国奥委会一起组织参加奥运会、泛美运动会以及各类国际体育竞赛,在整个美国竞技体育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其权限和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在国家单项协会或残疾人协会中建立一套工作方法,来保证每四年一次的国际赛事、奥运会、泛美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的连续性。
B.建立一个书面程序,以协会委员会的认同为依据,为奥运会、泛美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队公平选择运动员、教练员、运动队的队长。在经委员会批准后,由奥委会的主席来颁布,并尽快通知相关人员。
C.为奥运会、泛美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的代表队选择适合的比赛时期和地点。
D.对奥运会、泛美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中由奥组委提名的教练员、队长和其他运动队官员进行任命。
E.为奥运会、泛美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的参赛队员推荐一个可行的训练计划。
F.建立一个为上述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划。
G.阐明并且提出一个为项目的发展、运动队准备、运动队选择和运动交流的费用等方面的预算。
H.推荐一个使用美国奥委会训练中心的实施纲要。
I.筛选和推荐运动员参与奥委会提供的就业工作计划。
J.为运动员推荐美国奥委会的医疗奖学金计划。
K.以书面的形式提名某人为奥委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
……
前言/序言
翻开现代奥运会的历史,美国在参加的25届奥运会中,有15届位居金牌榜第一,特别是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连续4届稳居奖牌榜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体育强国。
与其他国家一样,体育是美国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美国体育与其他地区相比却有很大的不同,脱胎于殖民地的美国,无论是当年的“五月花”,还是著名的黑人“解放运动”,都是以自由和推崇个人英雄为发展动力。在竞技体育战略选择上,同样构筑了一个具有美国特色的、以人为本、以学校为中心的竞技体育体系,该体系在“非职业”的奥运时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奥运会及其他体育赛事职业运动员合法化的进程,美国竞技体育体系中融入了职业体育的元素,以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为标志的美国职业运动员逐渐成为国际大型赛事美国代表队的中坚力量,像美国男篮“梦之队”就是以NBA职业球员为主要班底组成,他们把美国体育带到了世界巅峰。
与此对照,依托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以及政府的巨大投入,我国在竞技体育领域同样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已经步入竞技体育强国之列,但投入与产出失调、运动员再就业困境以及后备人才断层等一系列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一种政府里没有常设体育机构的社会管理性体育体制,一个以学校体育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何以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这些疑问一直是我重点关注和思考的课题,也成为我主要的研究领域。
《竞技体育发展之路:走进美国》并非一本对美国竞技体育发展史进行流水账式梳理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一场多维度的文化透视,一次对人类激情与挑战的哲学探讨。本书旨在撕开美国竞技体育光鲜亮丽的表象,揭示其背后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以及驱动这个庞大产业运转的深层力量。 我们不去仅仅罗列那些耳熟能详的体育明星、传奇赛事或是里程碑式的改革。本书的关注点在于“为什么”。为什么美国能够孕育出如此强大的竞技体育文化?为什么体育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着如此独特的角色?为什么那些似乎无休止的商业运作和媒体传播,反而能激发出普通民众更深层次的热情与认同? 本书的叙述,并非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出发,而是选择了一条微观而深入的路径。我们将跟随镜头,走进那些塑造了美国竞技体育基因的角落。 第一部分:运动的起源与校园的基石——教育与体育的共生 很多人将美国竞技体育的起点归于那些闻名遐迩的职业联盟,但本书将带您回到更早的起点:美国的校园。从常春藤盟校的早期体育活动,到如今覆盖全美数千所大学的NCAA(美国大学体育协会)庞大体系,校园体育不仅仅是培养未来运动员的摇篮,更是美国社会价值观、社会阶层流动以及社群认同构建的重要场所。 我们将探究,在早期的美国,体育如何从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逐渐融入到教育体系中,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学校如何通过体育赛事来凝聚校友,塑造校园文化,甚至成为社区活动的中心? 随后,我们将深入剖析NCAA。这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大学体育的机构,它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本书将揭示NCAA在招生、奖学金发放、教练薪酬、电视转播权、周边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运作机制。我们将质疑,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学体育是否偏离了其最初的教育宗旨?学术与体育的界限在哪里?运动员的权益如何保障? 本书不会回避这些尖锐的问题。我们将通过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大学体育项目的观察,呈现出校园体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从拥有巨额转播合同、培养出无数NBA巨星的篮球强校,到专注于橄榄球、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的州立大学,再到那些坚持“体育服务于教育”理念的小型文理学院,每一处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挑战。 第二部分:职业化的洪流——商业、媒体与超级明星的诞生 从校园走向职业,是无数美国运动员的梦想,也是美国竞技体育最耀眼的篇章。本书将深入分析美国职业体育联盟(如NBA、NFL、MLB、NHL)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将考察这些联盟是如何从最初的松散组织,逐步成长为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商业实体。 我们将重点剖析“联盟”这一概念在美国体育中的独特意义。它不仅仅是球队的集合,更是一个集规则制定、市场推广、集体谈判、电视转播权分配、品牌塑造于一体的运作平台。本书将探讨,在联盟的框架下,球队、球员、老板、管理者、以及球迷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被重塑的。 本书将花大量篇幅分析体育商业化进程的驱动力。金钱从何而来?电视转播权协议、体育营销、广告赞助、周边产品销售,这些庞大的资金链如何支撑起高昂的运动员薪资、豪华的场馆建设以及惊人的市场推广费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媒体在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本书将审视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如今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是如何塑造公众对体育的认知,如何制造超级明星,如何将一场场比赛转化为全民关注的事件。我们将分析媒体的叙事方式、镜头语言、以及对体育赛事的解读,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情感和价值观。 同时,本书也将深入探讨“超级明星”现象。这些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运动员,如何在商业运作下,被打造成为跨越体育界的文化符号?他们的商业代言、慈善活动、个人品牌,与他们的运动成就如何相互作用,又如何影响着社会文化?我们将探究,在巨额财富和名利的背后,这些超级明星也面临着怎样的压力与挑战。 第三部分:文化与身份的熔炉——体育如何融入美国社会肌理 竞技体育在美国,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体育范畴,成为社会文化、身份认同、甚至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本书将从更广阔的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审视体育在美国社会中的多重角色。 我们将分析,体育如何成为不同族裔、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群体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在那些拥有独特体育文化的城市和地区,体育赛事如何成为凝聚社区、激发集体自豪感的催化剂?“我们的球队”不仅仅是一支队伍,更是一种归属感和身份的象征。 本书将探讨,体育如何反映和塑造美国的社会议题。从早期黑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抗争,到如今关于性别平等、LGBTQ+权益、运动员政治发声等议题的讨论,体育场始终是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我们将考察,体育明星和体育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中存在的争议与局限。 我们将审视“体育精神”在美国文化中的多重解读。是拼搏、公平竞争、团队合作?还是商业逐利、娱乐至死?本书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出体育精神在不同情境下的演变与冲突。 同时,本书也会关注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声音。例如,基层体育的发展、草根组织的努力、女性在体育领域的挑战与成就,以及非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等群体在体育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四部分:未来的挑战与演变——创新、科技与可持续性 美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这些未来的趋势。 我们将探讨科技如何深刻地改变着竞技体育。从运动表现分析、伤病预防、到赛场直播技术、虚拟现实体验,科技正在重塑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比赛观看体验,以及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 本书将关注新的体育项目和新兴的体育市场。电竞的崛起,以及新兴的职业体育联盟,是如何挑战传统体育的霸权? 同时,我们也将审视可持续性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将是未来体育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竞技体育发展之路:走进美国》并非一本简单介绍体育规则或历史事件的书。它是一次邀请,邀请您一同深入探究那个充满激情、竞争、商业与文化交织的美国竞技体育世界。它将带您看到那些赛场上的汗水、泪水,赛场下的算计、梦想,以及体育如何以它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并在这个星球上,留下它不可磨灭的印记。它希望引发您的思考: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体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并参与到这场永无止境的“竞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