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收到,很不错,价格便宜,物流给力,品质没得说。
评分好看,不错,有用处的学习资料!不一般的人啊
评分还没有拆封!不过99元10件更多一些名家好书就完美了!
评分二者却有渊源。再看这书副标题:“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事”。一九四九,正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待毛泽东登高一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毛爱好诗词,人所共知,除去残缺亡佚之句,存世尚有近七十首诗词。1973年,时隔《贺新郎》初成五十年、爱妻开慧离世四十三年,毛重新修定《贺新郎》,将曾蕴藏无限心底波澜的“重感慨,泪如雨”删去,替上一句“人有病,天知否”。此时毛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一生如怒江汹涌,叱咤风云,这一句“人有病,天知否”若单解为儿女情长,或缅怀亡妻,未免牵强。老骥纵然志在千里,已入暮年。这一句病从何来,天又何指,今人已无法揣测,唯知其中杂陈五味,并举百态,蕴藉深远,意味难具言以述之。数十年后,陈君重拾此句为题,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南京大学教授高华在同名文章《人有病,天知否?》中试解题,“以吾观之,此‘病’似病又非病也,病者,有待改造的人性之痼疾,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也;非病者,精神,灵魂之痛也,对焉?错焉?” 对焉?错焉?主席原句之深意今已难考。然而陈君所指所感,犹有其书可以参照探讨。法无定法,历史之对错亦难为我辈一时可参透,然而,此书中所记种种遭际,暗合枯荣之常,正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陈君文字简洁朴素,多史料而少议论,然而“秉直笔”故力透纸背。既解后来学者寻觅史料无门之苦,又足作文坛中烈火烹油、风光无限者之戒。 作者自己已有言在先,本书所记是“文坛纪事”,是“记录中国知识分子的几声长长叹息”。何谓“知识分子”?《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知识分子”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而在本书中的“知识分子”概念应该缩小,因特指文坛中人,与一般知识分子还有不同,他们是“写文章的人”、“做学问的人”,是传统观念中的“书生”。倘谈至“书生”,则不得不提“孔颜人格”。无需讳言,儒家于中国之影响深远,“孔颜”上自汉,下至“五四”前,始终为中国“书生”之楷模,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出自《论语•述而篇》)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出自《论语•雍也篇》)也就无愧为中国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安贫乐道。其间不乏难耐凄凉、阳奉阴违、沽名钓誉之辈,然而即便力所难及,却仍要以此为遮羞布,甚至不遗余力鼓吹,可见“孔颜”入人心之深。腹中承载着这般文化底蕴的人们,必有一股“高士气”,这与爱国、组织、各色主义并无直接关系,不过因腹内那“累赘”的一点底蕴,本能地恪守自家操守,严谨地钻研自家学问,对政与权敬而远之。然而,在求同伐异的时代,恪守原则、拒绝盲目的代价是高昂的。正是“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于是,俞平伯留下铮铮风骨,被抄去了家、抄去了宝贵光阴。于是,沈从文失去灵秀笔墨,捧起了冷板凳,捧起了烤白薯。 耿直者贫而存风骨,质朴者屈而全人格。而另一些知识分子,在天地换了面目之际,凭了诗人的热情,文人的单纯,愿与天地同沐浴,洗涤蜕变。开始时畅快淋漓,豪气干云,欢快得蒙蔽了眼睛,却不见黑云压城,暴雨渐骤,交织成一片巨大的阴谋,待得惊醒,已经深陷其中不得自拔,不知路在何方,只得东跑西撞求一片晴朗。从“纤笔一支谁与似”到“毒草肥料”的丁玲,可怜风烛之年还须如履薄冰,言不由衷。郭小川诗冠国中,到头来苍茫大地中沉浮哪得自主,离世时一片愁云惨雾。老舍先生风光无限好,却敌不过一时间翻云覆雨之手,“呼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文以载道”,终被“道”毁,不知此“道”非彼“道”,寻一生“道”,最终竟无道可走。今人唯有祷祝人有病,天莫患疾。学者以治学为要,引钱先生一句话:“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
评分印刷精美,值得阅读,喜欢这样的传记
评分民国历史上的风雨丽人
评分书籍不错物流也很给力,不辍书卷,开卷有益,不断进步。
评分虽然市场上关于宋美龄的著作还是比较多的,但这本书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价格也很便宜。
评分正版书籍,值得收藏和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