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们渐渐失去的故乡,关于作者,李若瑄,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以放养姿态生长在云南边地小城,18岁离家求学,从此开始漂泊生活。现供职于知名杂志海外版,长期奔波各地,所见所闻愈多,愈怀念自己童年时代的小城生活,书写自己童年时代的小城故事。
评分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评分评分
写给我们渐渐失去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看到怎样的风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始终是回家的那条路……
评分评分
即 使先前我们并不想为地球担心,其现状也已迫使我们改变工作方式。当我们揭开金星、火星、以及银河系中围绕着恒星旋转的不计其数的行星的秘密之时,我们不得 不关注一下地球,扪心自问它是否还有能力继续承载生命并抵抗人类强加于其演化过程中的那些巨大的、远超自然变化的变化。人们经常向天文学家提出的问题之一 就是在那些新发现的遥远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照此逻辑,我们就会问:在地球这个我们唯一确定存在生命的星球上,生命还能生存多久?换句话说,人类会继续 存活下去吗?还能存活多长时间?
评分引发人们反思的著作,特别是官员、富豪要读
评分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评分即 使先前我们并不想为地球担心,其现状也已迫使我们改变工作方式。当我们揭开金星、火星、以及银河系中围绕着恒星旋转的不计其数的行星的秘密之时,我们不得 不关注一下地球,扪心自问它是否还有能力继续承载生命并抵抗人类强加于其演化过程中的那些巨大的、远超自然变化的变化。人们经常向天文学家提出的问题之一 就是在那些新发现的遥远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照此逻辑,我们就会问:在地球这个我们唯一确定存在生命的星球上,生命还能生存多久?换句话说,人类会继续 存活下去吗?还能存活多长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