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拓本精华》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精选馆藏级宋拓本、明拓本,彩色精印,字口清晰,墨色沉稳。《泰山刻石》为《历代拓本精华》系列中的一本。泰山刻石为秦始皇、秦二世东巡泰山时所刻,均为李斯所书。现彩色影印出版经明代安国收藏的一百六十五字本。
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秦始皇东巡泰山,刻辞于石上。秦二世胡亥即位第1年,又刻诏书于同一石上。据传秦始皇辞和二世诏书均由李斯书。宋代大观二年(一一O八年)春,刘跛随乡人登临泰山,探访秦代刻石。时隔五年,刘跛再次登上泰山,宿于绝顶,查看并传拓泰山刻石。据其记述,这块刻石埋置土中,高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不等,皆有刻字。其中,有十二行字是始皇辞,有十行是秦二世诏。
在流传于世的泰山刻石拓本中,明代安国收藏的一百六十五字本珍贵。此本亦为颖上李介人和无锡华夏等人收藏过,后流入日本国。现藏于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泰山刻石」是存世秦代篆书之代表作,编者将其彩色印出,供读者鉴赏。
可惜,流到日本去了。
评分这个版本的字帖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版本的不同颜色有深浅。效果好象有一些差异。
评分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天下第一山”——泰山最早的刻石。嘉庆二十年(1815年),泰安旧尹蒋因培带领同邑柴兰皋在山顶玉女池中搜得残石2块,尚存10个字,遂将残碑嵌于岱顶东岳庙壁上。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东岳庙墙坍塌,泰安知县徐宗干“亟索残石于瓦砾中”,嘱道人刘传业将残石移到山下,嵌置在岱庙碑墙内,并写跋记其经过。光绪十六年(1890年),石被盗,县令毛大索十日,得石于城北门桥下,后重置于岱庙院内。宣统二年(1910年)知县俞庆澜为防刻石遭风雨剥蚀,在岱庙环咏亭造石屋一所,将秦泰山刻石及徐宗干的跋和自己写的序共3石嵌于石屋内,周围加铁栅栏保护。1928年迁于岱庙东御座内,修筑一座门式碑龛,将以上3石垒砌其中。建国后,于碑龛正面镶装玻璃保护。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
评分还是不错的书,便宜。
评分不错
评分这本没什么用,字都看不清笔画了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好书,挺满意,非常喜欢
评分是爱好书法朋友们很好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