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現代橡膠技術叢書:橡膠塑煉與混煉》可供橡膠工業從事橡膠製品科研、設計、生産、應用、管理等方麵人員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高職院校、中專學校有關專業的教師、學生閱讀和參考。
內容簡介
《現代橡膠技術叢書:橡膠塑煉與混煉》介紹瞭橡膠塑煉與混煉,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煉膠設備、橡膠塑煉、橡膠混煉、生膠及其共混物的混煉特性等,並介紹瞭近年來在橡膠塑煉和混煉研究領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現代橡膠技術叢書:橡膠塑煉與混煉》可供橡膠工業從事橡膠製品科研、設計、生産、應用、管理等方麵人員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高職院校、中專學校有關專業的教師、學生閱讀和參考。
目錄
第1章 煉膠設備
1.1 開放式煉膠機
1.1.1 概述
1.1.2 基本結構
1.1.3 工作原理與參數
1.1.4 安全操作與維護保養
1.2 密閉式煉膠機
1.2.1 概述
1.2.2 基本結構
1.2.3 工作原理與參數
1.2.4 設備使用與維護保養
1.2.5 其他類型密煉機
1.2.6 聯動裝置
1.3 螺杆擠齣機
1.3.1 概述
1.3.2 基本結構
1.3.3 其他類型擠齣機
第2章 橡膠塑煉
2.1 塑煉概述
2.1.1 生膠塑煉的意義
2.1.2 可塑度的測試方法
2.2 塑煉機理
2.2.1 影響橡膠分子鏈斷裂的因素
2.2.2 塑煉中的凝膠化反應和塑煉膠的黏著性問題
2.3 塑煉技術
2.3.1 塑煉準備工藝
2.3.2 塑煉工藝
2.3.3 螺杆塑煉機塑煉
2.4 常用橡膠的塑煉特性
2.4.1 天然橡膠
2.4.2 丁苯橡膠
2.4.3 順丁橡膠
2.4.4 氯丁橡膠
2.4.5 丁腈橡膠
2.4.6 丁基橡膠
2.4.7 乙丙橡膠
2.4.8 氯磺化聚乙烯橡膠
2.4.9 氯醚橡膠
2.4.1 0丙烯酸酯橡膠
2.4.1 1聚氨酯橡膠
2.4.1 2氟橡膠
2.4.1 3矽橡膠
2.5 填充型橡膠的密煉機塑煉特性
2.5.1 混煉溫度、轉速的影響
2.5.2 P(NR/CB)的密煉機塑煉模型
2.6 塑煉膠質量問題及改進
2.6.1 塑煉膠的質量檢驗
2.6.2 塑煉膠質量問題及改進
第3章 橡膠混煉
3.1 混煉目的
3.2 混煉理論
3.2.1 橡膠/填料混煉理論
3.2.2 橡膠混煉過程
3.2.3 填充型橡膠的混煉特性
3.3 混煉工藝
3.3.1 配閤劑準備加工與稱量
3.3.2 開煉機混煉工藝
3.3.3 密煉機混煉工藝
3.3.4 螺杆混煉機混煉工藝
3.4 常用填充劑與配閤劑的混煉工藝特性
3.4.1 填充劑
3.4.2 軟化劑
3.4.3 氧化鋅
3.4.4 促進劑
3.4.5 防老劑
3.4.6 硫黃
3.5 影響混煉的因素與混煉膠質量檢查
3.5.1 影響混煉的因素
3.5.2 混煉過程的檢查
3.5.3 混煉膠的檢查
3.5.4 混煉膠質量問題及處理方法
3.5.5 膠料混煉後的補充加工
第4章 生膠及其共混物的混煉特性
4.1 常用橡膠的混煉特性
4.1.1 天然橡膠
4.1.2 丁苯橡膠
4.1.3 順丁橡膠
4.1.4 氯丁橡膠
4.1.5 丁腈橡膠
4.1.6 丁基橡膠
4.1.7 乙丙橡膠
4.2 橡膠/橡膠並用膠、橡膠/塑料共混物的混煉特性
4.2.1 橡膠並用的概念和意義
4.2.2 橡膠/塑料共混理論
4.2.3 共混體係的相結構與性能的關係
4.2.4 橡膠/塑料共混工藝
4.3 橡膠/塑料共混體係舉例
4.3.1 丁腈橡膠與聚氯乙烯樹脂共混
4.3.2 橡膠與聚乙烯共混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橡膠塑煉的實質是降低相對分子質量和黏流溫度,其目的是為瞭使生膠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以便後續工序的操作能順利進行。橡膠混煉則是將塑煉膠或已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生膠與各種配閤劑經機械作用使之均勻混閤的工藝過程。橡膠塑煉和混煉是橡膠加工過程的基礎工藝環節,所得到的混煉膠(或稱為膠料)其質量對後續的加工過程及最終的製品質量有決定性影響。
雖然橡膠塑煉和混煉是一個已經具有百餘年曆史的橡膠加工工藝過程,諸多理論或機理業已明確或已被人廣為接受,但人們仍然孜孜不倦地對其中的理論、技術及工藝問題進行探索,近年來亦有諸多新的理論、技術和工藝方法等麵世。本書介紹瞭近年來在橡膠塑煉和混煉研究領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期望能對讀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書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煉膠設備、橡膠塑煉、橡膠混煉、橡塑共混物的混煉等。考慮到已有許多專著對橡膠加工成型工藝的各個環節進行瞭深入的介紹,本書中對煉膠設備和各個工藝環節僅作較為基礎的介紹。
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得到瞭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高分子係王煉石教授研究團隊(高分子復閤材料與改性研究團隊)的大力支持,其中部分研究生還參與瞭本書的部分文字處理工作;高分子係吳嚮東老師和郭建華老師對本書的編寫提供瞭很多的幫助和建議;卡博特公司資深科學傢王夢蛟教授還為本書提供瞭部分資料。本書初稿完成後,承濛廣東工業大學周彥豪教授的仔細審閱,並提齣瞭許多寶貴的意見,在此謹一並緻謝。
由於編者時間有限,書中難免有諸多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2年2月
現代橡膠技術叢書:橡膠塑煉與混煉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評分
☆☆☆☆☆
還不錯,喜歡,強力支持
評分
☆☆☆☆☆
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
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
貨真價實,正版高清
評分
☆☆☆☆☆
評分
☆☆☆☆☆
對入門者很有用的一本書!
評分
☆☆☆☆☆
唐朝的覆亡,是個漫長的過程。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就沒有安定過,不過唐朝真正走嚮滅亡,應當是唐末的大規模農民戰爭導緻的。在“黃巢之亂”前後,發生過不止一次的大規模農民戰爭及農民叛亂,通常是因為農民活不下去瞭。唐末的氣候並不寒冷,照說不應該有過不下日子的情形,也隻能是因為課稅太重,而政府上層不瞭解民情,百姓實在沒法忍受的時候,纔會鋌而走險起來造反。前麵我們講到漢朝統治結構的中央神經係統和末梢神經的對應關係,唐朝雖然已經有瞭科舉製,吸收瞭大批民間的纔智之士進入政府,但是唐朝終究還是一個貴族統治的社會。《二十四史》隻有唐史部分有所謂的《宰相世係錶》,這說明唐朝政府的上層是由一小群貴族長期壟斷的,那些來自民間的科舉進士,其中不少也是貴族的子弟。更何況,科舉齣身的寒士很難真正進入決策階層。另外一方麵,唐朝的地方官員在迴避本籍的製度下都是外來者,對地方情形並不瞭解,而且又經常更換職務。因此,漢代地方官員可以承擔的迴饋信息的職能,在唐朝並不能實現。於是,小亂變成大亂,大亂連續不斷,那麼龐大輝煌的朝代,也就在農民的鋤頭和鐮刀下,分裂成許多小國。唐朝的製度並不是一條鞭到底的中央集權,對於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治理方法,甚至於不同的容忍方式。同時,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在唐初似乎是統一瞭,但是實質上“南北朝”的劃分並沒有完全消失,“安史之亂”以後,雖然南北都在一個政府的法理統治之下,但南北之間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製度其實相當不同。這個南北的差異,在中國的後世曆史上延續不斷,隻是程度的強弱不同而已。我們一直以唐代和漢代相比,我個人曾經說過,漢代厚重,唐代宏大,“厚重”可以說是充實的一塊,“宏大”卻是鬆弛的一片,漢唐的發展,終究是不一樣的。
評分
☆☆☆☆☆
補充基礎知識,還是比較有用的。內容比較概括,適閤外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