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学名著学语言,是掌握英语的很好方法。既可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又能享受文学之美,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这套精选的中英对照名著全译丛书,未改编改写、未删节削减,且配有专业注释、部分书中还添加了精美插图。
要学语言、读好书,当读名著原文。如习武者切磋交流,同高手过招方能渐明其间奥妙,若一味在低端徘徊,终难登堂入室。积年流传的名著,就是书中“高手”。
《世界名著典藏系列》丛书的英文版本,是根据外文原版书精心挑选而来;对应的中文译文以直译为主,以方便中英文对照学习,译文经反复推敲,对忠实理解原著极有助益;在涉及到重要文化习俗之处,添加了精当的注释,以解疑惑。
读过本套丛书的原文全译,相信你会得书之真意、语言之精髓。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初版于1776年3月,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第1卷,共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
第2卷,共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
第3卷,共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
第4卷,共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
第5卷,共3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发凡
部甲
篇一 论分功之效
篇二 论分功交易相因为用
篇三 论分功交易相为广狭
篇四 论泉币之始
篇五 论物有真值与市价异
篇六 论物价之析分
篇七 论经价时价之不同
篇八 释庸
篇九 释赢
篇十 论业异而庸赢不同之故
篇十一 释租
部乙 引论
篇一 论积贮分殊
篇二 论泉币
篇三 论人功有生利有不生利
篇四 论贯贷息债
篇五 论役财治生之不同
部丙
篇一 论进富自然之序
……
部丁
词语通译表
然有不可不辨者,庸之进退不关其群之贫富,而以国财增长之舒疾为差。故虽在至富之国,其力役之庸不必优,独勃兴之国方富之群,其庸率为最大。如徒以富厚言,则居今之时,吾英自优于北美。顾在美之庸,乃远过之。奴约郡中,常庸日三先令六便士,在此为二先令也。船匠日十先令六便士,益酒一升,值六便士,在此为六先令六便士也。木作砖工日八先令,在此为四先令六便士也。缝红诸工日五先令,在此为二先令十便士也。凡此之庸,皆大过于在英之同业者。闻其地他部,庸率皆不减奴约。且粮食诸物,在美者亦方英为廉,即有荒歉,不过出口者减耳,国中之奉固恒足也。合二者而并观之,则庸价既高,而泉币之易权又大,其庸率之所优,不但见诸其名而已。
故论北美既有之富厚,固不逮英,而其国方将之机,泉达火然,过英甚远。庸之丰啬,端视此耳。今夫觇国兴耗,莫著明于户口。不列颠三岛之中,洎夫欧洲诸国,五百年以来,郡邑户口,无自倍者,而北美诸部,则二十年或二十五年而已然。占垦之民,前者五十,转瞬成百,不止此数,往往有之。劳力之民,食报最厚,生子过多,在他所或为孥累,在此则为富厚之资。一子长成,克膺析负于其父母,与岁进百金同科,妇人少寡,挟四五儿者,在欧洲中户之民,再醮不易,在此则为奇货,争欲得之。人乐婚嫁,为利添丁。故北美男女,什九早合,其孳乳寝多,既如是矣,然尚以丁单为憾,盖户口之增疾矣,而母财之增尤疾,待辟之地尚多,求佣者常过于供,庸率之优尚未艾也。
……
说实话,我购买这套《国富论》的初衷,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历史和思想史的敬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很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所裹挟,追逐着最新的理论和概念。但总有一些经典,值得我们沉下心来,去探寻其思想的源头。亚当·斯密在两百多年前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分工”等概念,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这套书的“典藏系列”命名,本身就带着一种价值感,仿佛在暗示这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装帧设计方面,我个人觉得非常符合“典藏”二字的气质,内敛而不失大气,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作为一份礼物,都显得颇有分量。拿到书后,我特意翻阅了内页,纸质和印刷都相当考究,字迹清晰,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严复先生的译文,我虽然还没有开始细读,但仅凭之前的了解,就能预感到其翻译的精妙之处。中英对照的设计,更是让这套书的实用性大大提升,对于想要深入研究《国富论》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便利。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和思想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经典深度、并且具有收藏价值的图书。这套《国富论》恰好满足了我所有期待。它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的圣经,更是理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脉络的一本必读之书。选择这套“世界名著典藏系列”,是被其“中英对照全译本·严复译文卷”所吸引。严复先生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推崇的经典,他能够将复杂的西方哲学和经济学理论,用极其精妙的中文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同时,中英对照的形式,为我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可能,可以直接对照原文,体会斯密先生的原汁原味的思想。书的整体设计让我非常满意,装帧精美,选用高质量纸张,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从拿在手里的分量感,到翻开每一页的质感,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深入理解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感受其跨越时代的智慧。
评分这套《国富论》终于到手了,拿到手上沉甸甸的,外包装的设计很典雅,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我一直以来都对经济学理论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奠定现代经济学基石的经典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自然是绕不开的一座高峰。之前也尝试过阅读一些节选本或者介绍性的文字,但总觉得意犹未尽,缺乏一种“原汁原味”的深度。这套全译本,特别是附带了严复的经典译文,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严复先生的译文在中国学术界享有盛誉,他的翻译风格严谨而富有文采,相信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斯密原著的思想精髓。而且,中英对照的形式,对于我这种偶尔会涉及到英文原著参考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翻开第一册,纸张的质感很好,字体清晰,排版也比较舒适,阅读体验上是足够令人满意的。我计划先从严复的译文部分开始,逐步深入,遇到难点时再对照英文原文,希望这次能够真正地领略到斯密大师的经济思想魅力。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知识,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而《国富论》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本书的影响力无需多言,它不仅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更是理解现代社会运作逻辑的重要窗口。这套“世界名著典藏系列”的《国富论》,从名字上就透着一股厚重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我关注的是其“全译本”和“严复译文卷”的特点。严复先生的翻译,在中国近代思想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译文风格严谨、深刻,相信能帮助我更准确地把握斯密的原意。而“中英对照”的设计,则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维度,对于想深入理解原著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收到书后,我第一时间检查了包装和内页。包装很牢固,书的装帧也相当大气,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收藏级读物。纸张的厚度适中,印刷清晰,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我的《国富论》阅读之旅,希望通过这套书,能够获得更深刻的经济学认知。
评分最近迷上了啃经典名著,看到这套《国富论》的时候,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我之前读过很多经济学相关的普及读物,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不够过瘾。这次终于可以读到亚当·斯密的“原著”了,而且还是严复翻译的全译本,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严复先生的译文,我一直很推崇,他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够把一些复杂的西方概念,翻译得既准确又易于理解。再加上中英对照,这意味着我不仅可以享受严复先生精妙的中文表达,还可以随时对照英文原文,体会原著的细微之处。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几页。书的装帧很精美,非常有质感,拿在手里就知道是经过用心打磨的。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令人满意,作为一本要反复翻阅的经典,这样的配置非常重要。我尤其喜欢的是它“中英对照全译本”的特色,这让我感觉像是拥有了通往西方经济思想宝库的钥匙,随时可以开启一场思想的探索之旅。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快递好快
评分软精装,纸质好让人读的舒服
评分感觉纸质不是太好,整体还行,对纸质介意者慎拍。
评分帮朋友买的,中英文都有,对照着看
评分质量不错,价格实惠,是正品!!!!
评分终于买到了,很不错!我喜欢
评分包装不错,还没有开始阅读。
评分国富论严复的译本,一般人不可能看懂。买来当个资料保存还好。文言文的。
评分我最喜欢这种同一页面中英双语同时显示的书, 因为非常方便学习英语。京东快递一直很棒是我常在京东购买东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