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
评分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他的数学老师怀海德非常赏识他的才能,介绍他与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麦克塔戈和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穆尔相识。罗素于1893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而后在第四年转学哲学,并获得伦理科学学士学位。他对选择以哲学还是经济学为职业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撰写了一篇论述非欧氏几何学研究员资格论文,这篇成功的论文使他在三一学院获得为期六年的的研究员资格。至少在1930年代早期之前,他努力跟踪新物理学的发展。
评分治学的途径,大略有两路:或从“信”入,或由“疑”出。学者之中,思路清晰的人,走“信”的一路居多。因为他主“信”,存疑的东西便会在他的思路中被搁置甚至排除,去了枝枝蔓蔓,留下清晰的骨干,从而建构起一个严整方正的体系(我们可以参考罗素书中末二章谈黑格尔,黑格尔就是这个类型的)。不过,明晰加轻信,不是走向独断,就是流于浮薄。此一类型的人不适合写哲学入门书,因为他容易拿他信的那一套来吓人唬人(哲学这门学问本身就够吓人唬人的了,对初学者,我们需要一个为哲学“祛魅”的人),又由于他的知识建立在信仰之上,所以对于不属他那一门派的、他不“信”的学说,他不容易“进入”,说起来就难免浮于表面,“隔”上一层(“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哲学史,书店里触目皆是)。而罗素的明晰,不是来自轻信,来自怀疑:
评分英国哲人的厉害之处就是能把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种简单明了的是非问题,罗素更是其中佼佼者,难怪陈波老师将其推为史上最重要的八个逻辑学家之一。对科学和宗教的分歧,我和罗素的看法基本相同:各有各的领域,科学在价值领域之外。而罗素在伦理学领域则更进一步:善恶不包含真伪判断;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皆不属于科学实证的范畴。所以罗素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对分析哲学而言,世界本源这样的问题根本不算是科学问题。
评分6.1买的,凑了7张单买齐一套,内容和包装都太正了
评分评分
还没看,但包装都是好的,应该是正版,不过确实有点贵
评分京东自营,囤书待看。
评分布面封套,商务经典。就是性价比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