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圖案不錯,印刷精細
評分相比安徽美術的那一套,中國書店的似乎印刷更精緻些。
評分悟陽子養性圖此畫畫前後兩座茅庵,內有一老者端坐蒲團之上,身著寬袍,雙手握於膝上,遙望天空,神態深沉。室內壁無一物,地上唯有一桌,上陳香爐及文房用具。庵後樹木掩隱,小溪環繞,古老的石橋橫臥,流露無窮古韻。畫右如鏡的湖水將畫麵的意境展開,杳無邊際,筆簡而意遠,既有強烈的真實感,又有深遠的意境。畫尾有作者自題:“蘇颱唐寅”行書款,鈐“唐白虎”硃文方印,畫首下角鈐“南京解元”硃文長印章唐寅此圖繪臨溪茅庵小院,一老者端坐庵中蒲團之上,頭戴方巾,身著寬袍,雙手抱膝仰望天空,似歌似嘯,神態沉著。室內儉樸,桌上陳列著香爐和文房用具,錶明瞭作者的身份和誌趣。庵後竹籬,院內遍植椿槐梧桐,迎門望溪,水天相連。意境安逸,人物刻畫傳神,山水畫法正處於個性成熟時期,應是其中年以後的作品。畫後附有文徵明正德九年行書《悟陽子詩敘》,可謂書畫雙絕。由此可知悟陽子姓顧,乃崇明人,具體姓名尚待稽考。是捲曾經李肇亨、梁清標收藏,後入清內府,《石渠寶笈續編》著錄。唐寅(1470一1523),明代畫傢,文學傢。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纔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齣身商販傢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齣獄後又投寜王硃宸濠幕下,但發現硃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迴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鬆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曆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綫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
評分書的圖案不錯,印刷精細
評分有《騎驢思歸圖》、《山路鬆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鞦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唐寅(yín)[1]生於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於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齣身商人傢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餘歲時傢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傢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寜王硃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餘,後察覺寜王圖謀不軌,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纔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睏頓,54歲即病逝。曆史上的唐伯虎盡管纔華齣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纔的畫傢,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錶露瞭他刻骨銘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隻當飄流在異鄉。”在紀念唐寅誕辰540周年時,楹聯傢陳誌歲《紀念唐寅》聯雲:“畫臻三昧境,夢覺六如身。”
評分相比安徽美術的那一套,中國書店的似乎印刷更精緻些。
評分印刷還是不錯的~
評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