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记:南京》与已经出版的《寻城记·杭州》、《寻城记·广州》、《寻城记·武汉》,和即将出版的《成都》、《重庆》一起,构成“城市家园读本”丛书。“寻城记”的意义在于“寻”,寻找那些已经淹没在城市中的历史痕迹。作者以城市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内在肌理为线索,对城市进行重新梳理,读完你会发现,你以为很熟悉的城市,原来如此陌生。这正是大多数读者的反馈:原来这座城市还有这么多我所不知道的!
一切的一切让你惊呼,这不是你认识的杭州。让我这个到过三次的人,否认自己去过这个地方。那些最远可以追溯到宋朝的古迹如今都被人遗忘了,还有人为残忍的破坏。临安只在梦里寻
——豆瓣网友唐朝大饼脸子 (上海)2012-11-25
作为一个杭州本地人居然还有那么地方没听说过的,实在应该好好的读读这本书并按书去寻找那渐渐被遗忘的历史。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把书上写的地方走一遍吗?
——豆瓣网友火柴2012-08-21 tags: 历史与记忆 中国
一座城就如一本书,不去读它,所知的永远只是书名。曾经的大武汉,我们在嘴上颂扬这段历史,却不曾亲近就在咫尺的纪念,只是如过客般生活在这座城市,任其历史的荣光一点点逝去而不自知。
——豆瓣网友不动明龙 (武汉)2012-11-03 tags: 武汉 城市 历史
作者像位细心的拾荒者,在面目全非的都市中一点点翻检历史的遗迹,小心清理掉覆盖在上面的尘土,让那珍贵的遗存重新浮现出来,而几千年的历史,也在这个过程中串联起来,勾绘出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 遍地皆是的旧城改造、拆迁下,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灰飞烟灭。谢谢作者作了这项工作,帮我们认识我们的城市。
——豆瓣网友原来如彼
书籍装订很不好一看就散了
评分这次的购书体验非常糟糕,书拿到手时已掉了好几页,根本无法翻页,翻一页就掉一页,书的装帧有很大缺陷,是胶装,装的很不牢固,根本无法固定住。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非常棒的书!寒假去南京玩就靠它了,特别喜欢考古历史文化读者!希望这个系列能出更多的城市!
评分成都——人们说它是悠闲逍遥之地 成都——其实埋藏了太多的沉重 儿时的记忆、长辈的述说、耳熟能详的故事,一座熟悉的陌生都市,一幅真实的人文地图,本书是一个闪光的路标,带你走进古蜀之都的街巷城堞……这本“印象派画家”写着“玩”的书,会带你感受成都人的闲适、成都人的自尊,成都人的夜生活……让你真切的体会到老谋子的那句话:“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评分南京,历10朝49帝2总统450年,王气之城,享盛世之荣耀,历乱世之悲情。《寻城记:南京》循着历史的蛛丝马迹,探遍现今或风光、或失落的胜迹与残景。帝王的眷顾既招福,也致祸,今夕宫殿的基座,明朝战火的温床,此时彼时,争夺的嘴脸,总是狰狞。从东晋到大明,数朝曾不可一世的宫城遗址展示了南京城历史上的风起云涌,也写满了各代“国祚不永”的无奈。明盛时的南京一度是一座几乎牢不可破的城池,宏大繁华。其开国群英的墓冢今已大多隐匿于山林中,鲜为人知。南京也曾为佛教圣地,与杭州皆有“四百八十寺”之说,可惜其佛迹大多已在各朝战乱间毁于兵燹。江南一地,不仅城市富庶昌盛,文化也呈百花齐放之势。千百年来文气墨香不断,一脉相承。魏晋风度,萧梁石刻,南唐词韵,清代有言,“天下英才,半数出自江南”。王公权贵,富豪商贾,文人才子,皆汇金陵,留下豪门雅苑、传奇轶事无数。时至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来去骤然,却也轰轰烈烈。洋务派设厂办学,试图力挽狂澜,但封建制度已无药可医,消亡在即。步入民国,孙中山先生以南京作为首都,一时间,古城跻身世界舞台。可南京城依然难逃多事之秋,安享太平的愿望,再成奢求。恶敌入侵,古老的南京惨遭屠戮,生灵涂炭,悲扫全城。民族危亡时,万众一心,破釜沉舟。如今,终从福祸轮回中奋出的南京,看透宠辱,不疾不徐,不乱不惊。作者像位细心的拾荒者,在面目全非的都市中一点点翻检历史的遗迹
评分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评分内容简介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