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舞蹈表演心理学》深入分析了世界三大表演理论,并提出了第四种表演理论——表现主义表演理论和四种舞蹈心理学表演理论等。同时,书中还运用这些理论探讨了舞蹈表演实践中的舞蹈感觉、舞蹈情感、舞蹈想象和舞蹈人格等问题,以及中西舞蹈艺术比较与发展的相辅相成问题。
《舞蹈表演心理学》对舞蹈表演、编导创作、舞蹈研究和教育教学乃至艺术各界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平心,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教授、舞蹈心理学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兼常务副主编12年。出版《舞蹈心理学》等学术专著多部,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负责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包括2011年获得国家级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科研项目“舞蹈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近年来,还应邀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江南大学、海南大学和海南琼台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做学术演讲多场。
所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多项,其中2004年获国家教育部“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论文省部级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省部级一等奖,教育部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2005年获北京市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暨北京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比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暨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评比国家级二等奖;2006年获文华艺术院校奖国家级二等奖;2009年获文华艺术院校奖国家级一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序篇:基础理论
第一章 舞蹈本质论
第一节 再现说与舞蹈本质
一、再现说:古典艺术与古典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再现说:古典芭蕾与戏剧舞蹈的本质
第二节 表现说与舞蹈本质
一、从浪漫主义运动谈起
二、移情说:浪漫主义的余波、表现主义的先声
三、表现说:表现主义的灵魂、现代主义的精髓
(一)表现主义美学
(二)表现主义音乐
四、表现主义:现代舞的灵魂
(一)表现主义舞蹈的诞生:从魏格曼到玛莎·格莱姆
(二)表现主义舞蹈的发展:现代芭蕾与心理芭蕾
第三节 现代主义与现代舞
一、现代主义的概念
二、现代舞是现代主义的产物
三、中国现代舞的发轫与中国舞蹈的表现性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舞蹈
一、后现代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
二、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基础
三、后现代主义舞蹈与新先锋派
第二章 舞蹈本体论
第一节 舞蹈本体论的概念与外延
一、舞蹈本体与身心关系
二、舞蹈本体与“知情意”:三位一体的篇章结构
三、舞蹈本体与“精气神”
四、舞蹈本体与“时空力”
(一)《舞蹈心理学》关于“时空力”的观点
(二)吕艺生教授关于“时空力”的思想与观点
第二节 舞蹈本体论与艺术本体论
一、艺术的两大本体:内容与形式
二、舞蹈本体与艺术本体的关系
三、舞蹈本体与本质的关系
第二编 表演理论篇
第三章 世界三大表演理论与舞蹈表演
第一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理论:第一种表演理论
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表演理论:古典主义表演理论
二、第一种表演理论的美学依据:再现说
第二节 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第二种表演理论
一、德国布莱希特的间离表演:理性主义表演理论
二、布莱希特表演理论的心理学依据:心理距离说
第三节 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理论:第三种表演理论
一、梅兰芳京剧表演的程式化和虚拟化:浪漫主义表演理论
……
第三编 舞蹈表演实践篇
第四编 舞蹈演员篇
后记
精彩书摘
上表是主编近年来在全国一些艺术院校和本院讲授《艺术心理学》和《舞蹈心理学》的内容和提纲,表中自下而上都标志着从再现到表现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其中本书还在世界三大表演理论体系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表演理论,即表现主义表演理论,并与表现主义美学和艺术类型相对应,包括现代舞表演、现代芭蕾表演、音乐剧和即兴舞表演等。
同时在上表中,形式主义美学主要是指古希腊早期毕达哥拉斯的美学端倪,它在横向上对应着象征型艺术类型、形式芭蕾、结合派中国古典舞和布莱希特表演理论。不过,在此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布莱希特的间离表演理论,也可以归人理性主义,它既有古典主义的特点,又有浪漫主义的特点。近代理性主义确是介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东西,正如康德和黑格尔开创的德国古典美学一样,它本身是属于理性主义的,但却拥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又如古典主义芭蕾即情节芭蕾,它本身就是直接起源于理性主义,并一直贯穿浪漫主义芭蕾始终,但它主要还是属于古典主义范畴的,并带有明显的模仿、叙事、写实和再现的特点。由此看来,上述各个流派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他们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西方古代艺术也并不都是模仿再现的,现时代的艺术也并不都是表现主义的,各种划分都是相对的,而且都是以其主流为主的。尤其是对于舞蹈艺术来说,既没有纯粹的再现,也没有纯粹的表现,只有倾向有所不同。
至于中国舞蹈有关代表人问题,毫无疑问,中国现代舞及其表现主义舞蹈代表人当为吴晓邦先生(正如本书第一章所述,吴晓邦解放前在日本学的就是德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现代舞,回国后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表现主义的);而当前中国表现主义现代舞代表人应当首推北京舞蹈学院王玫教授。尽管王玫说她并不知道自己就是表现主义,其实在我看来,王玫不仅当属表现主义,而且她还是中国的心理表现主义者,仅凭其代表作《雷和雨》对人性深邃的洞悉和开掘,便当之无愧;当然,中国现代芭蕾代表人当为北京舞蹈学院肖苏华教授,其代表作是《梦红楼》;另外,由于广东省地处我国南方沿海与港澳接界,并始终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现代化应该引领现代舞,后现代舞蹈也应运而生,因此杨美琦当为中国后现代舞蹈的开山鼻祖。
……
前言/序言
《运动表现的巅峰秘籍:大脑、身体与激情的全方位协调》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探讨舞台上的翩跹舞姿,而是深入挖掘在任何竞技领域,从体育赛场到商业谈判,从学术研究到艺术创作,那些决定个人或团队能否突破极限、达到巅峰表现的内在驱动力与心理机制。我们拒绝浮光掠影的励志口号,致力于揭示那些支撑卓越表现的科学原理与实践策略,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成为“赢家”的心理密码。 第一部分:内在驱动力——点燃你的内在火焰 1. 目标设定与意义感:让奋斗有了方向与灵魂 SMART原则的精进: 超越“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有时限”,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宏大愿景转化为可执行的微小步骤,以及如何运用“挑战性”与“可信性”来平衡目标的高度与实现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深入分析目标与个人核心价值观的连接,让每一次努力都源于内心的强大驱动,而非外部的被迫。 意义感的力量: 为什么有些人能在逆境中越挫越勇?本章将揭示“意义感”在维持长期投入与克服困难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探讨如何从工作中、从挑战中、甚至从失败中发掘深层意义,理解“为什么”比“做什么”更能持久地激励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看到那些在看似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成就的人,是如何将日常工作转化为充满意义的使命。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博弈: 奖励与惩罚固然有效,但真正的持久动力源于内心。我们将深入剖析内在动机(如兴趣、好奇心、自主感、掌控感、成长感)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个体化的策略来激发和维持它们。我们将探讨如何辨别和减少对纯粹外在动机的依赖,使个人表现不再受制于即时奖赏。 2. 信念系统与自我效能感:构建强大的内在支撑 限制性信念的识别与重塑: 我们脑海中那些“我做不到”、“我不够好”的声音,往往是阻碍我们前进的最大障碍。本章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工具和技术,帮助读者识别并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限制性信念。我们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信念重构技术,以及如何通过正念和自我对话来建立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内在脚本。 自我效能感的力量: 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是取得成功的基石。我们将深入研究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表现提升。我们将探讨不同来源的自我效能感(如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生理和情绪状态),并提供具体方法来增强它们,例如通过分解任务、模拟练习、获得积极反馈等。 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我天生就是这样”还是“我可以学得更好”?本章将重点介绍卡罗尔·德威克(Carol Dweck)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并阐述其在面对挑战、接受批评和从失败中学习方面的核心优势。我们将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读者将固定型思维转化为成长型思维,从而拥抱学习、拥抱过程,最终实现潜能的无限可能。 第二部分:高效表现的策略——从想法到行动的落地 1. 专注力与心流的奥秘:进入“忘我”的巅峰状态 专注力的科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是稀缺的资源。本章将深入探讨专注力的生理学基础,以及影响专注力的内外因素。我们将介绍各种提升专注力的技巧,如番茄工作法、环境优化、干扰管理,以及如何通过正念练习来训练大脑的专注能力。 心流(Flow)的解锁: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状态,是表现最优越时的心理体验。我们将详细解析心流产生的条件(如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挑战与技能的平衡、全身心的投入),并提供具体方法来创造和进入心流。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看到运动员、艺术家、工程师等如何在心流状态下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效率。 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 并非所有的“忙碌”都等于“高效”。本章将探讨更深层次的时间管理,即如何识别并优先处理高价值的任务。我们将介绍一些被广泛验证的效率提升方法,如“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四象限法则,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我们将强调“精力管理”与“时间管理”的协同作用,认识到身体和精神状态对效率的决定性影响。 2. 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化解障碍,驱动前进 情绪的理解与接纳: 情绪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本章将帮助读者理解情绪的本质,学习如何识别、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包括那些负面情绪。我们将介绍情绪调节的科学模型,并提供练习方法,如情绪日记、认知重评、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中的策略,帮助读者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压力源的识别与转化: 压力是双刃剑,适度的压力能激发潜能,过度的压力则会摧毁表现。我们将深入分析压力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并提供识别个体主要压力源的方法。本章将重点介绍压力应对的积极策略,如放松技巧(深呼吸、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体育锻炼、社交支持,以及如何将压力情境转化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韧性(Resilience)的培养: 韧性是指在面对挫折、困难和创伤后恢复并继续前进的能力。我们将探讨韧性的核心要素,包括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支持网络、以及乐观的态度。本书将提供具体的培养韧性的方法,帮助读者在逆境中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和生命力。 第三部分:协同与成长——构建持续进步的机制 1. 反馈的有效获取与运用:让批评成为成长的阶梯 有效反馈的原则: 我们将探讨什么样的反馈是真正有价值的,如何区别建设性批评和无效指责。本章将介绍获得反馈的最佳时机、渠道和方式,以及如何主动寻求反馈。 处理反馈的心理: 很多人对批评感到抗拒,甚至产生防御心理。我们将提供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读者以开放的心态接收反馈,并将其视为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将探讨如何从反馈中提炼出 actionable insights,并将其融入到行动计划中。 反馈循环的建立: 持续进步的关键在于不断地评估和调整。本章将介绍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循环,包括设定评估标准、定期进行自我评估、主动征求他人意见、以及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迭代优化。 2. 学习与反思的艺术:从经验中萃取智慧 主动学习的策略: 被动接受知识早已过时。我们将介绍主动学习的模型,包括预习、提问、实践、总结等环节,以及如何运用费曼学习法等高效学习技巧。 深度反思的实践: 反思是将经验转化为智慧的关键。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进行结构化的反思,例如记录日志、进行复盘、提炼经验教训。我们将强调反思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 持续学习的习惯: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如何通过阅读、参加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等多种途径,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保持竞争优势。 3.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激发集体智慧,创造更大价值 高效团队的心理动力: 探讨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沟通、协作模式如何影响整体表现。我们将介绍团队凝聚力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化解团队冲突,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 教练式领导力: 现代领导力并非发号施令,而是赋能和引导。本章将探讨教练式领导者的关键特质和沟通技巧,如何通过提问、倾听和反馈来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集体决策与创新: 如何集思广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们将介绍一些提升集体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如头脑风暴、德尔菲法等,以及如何营造支持创新和试错的组织氛围。 《运动表现的巅峰秘籍》是一本面向所有渴望在任何领域达到更高层次的读者的实用指南。它将帮助你理解驱动卓越表现的心理奥秘,掌握提升效率、管理情绪、克服挑战的科学方法,并最终建立起持续学习和成长的体系。无论你是运动员、管理者、学生、艺术家,还是任何一个希望发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人突破的人,这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伙伴。它将引领你踏上探索内心力量、实现巅峰表现的非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