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

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军 著
图书标签:
  • 山西民歌
  • 民歌研究
  • 晋文化
  • 地方音乐
  • 民间文学
  • 音乐人类学
  • 文化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民歌
  • 晋之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0550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20023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的主体除“绪论”和“附录”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古老的歌”,第二章是“传统民歌”,第三章是“新民歌”。这三章的章名乍看起来有点别扭,主要是“古老的歌”与“传统民歌”的关系。“古老的歌”是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现在我们认为是民歌的歌收录下来,这些歌除有文字记载和歌词外没有任何与曲调有关系的资料,而且记载很早。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山西民歌的体裁类型
二、山西民歌的地域分布
三、山西民歌的内容题材
四、山西民歌的歌名问题
五、山西民歌的同宗曲调

第一章 古老的歌
一、传说中的歌谣
二、《诗经》中的歌

第二章 传统民歌
第一节 劳动号子
一、工程号子
二、船工号子
三、作坊号子
第二节 山歌
一、山曲
二、卷席片
三、开花调
第三节 小调
一、明清文献记载的小调
粉红莲
银纽丝
茉莉花
剪靛花
跌断桥
太平年
绣荷包
跌落金钱
九连环
玉娥郎
金纽丝
莲花落
二、现代专著和教科书中辑录的小调
梳妆台
进兰房
画扇面
十杯酒
照花台
对花
放风筝
走西口
五哥放羊
五更鸟
十里墩
糊涂调
凤阳花鼓
钉缸
小放牛
三、未见记载全省流行的小调
珍珠倒卷帘
柳叶柳
卖菜
打酸枣
观灯
虞美人
太行山
四、同类型和同题材的小调
五更
十二月
小寡妇上坟
光棍哭妻
四保揽工

第三章 新民歌
第一节 新民歌所反映的内容
一、控诉敌人的歌
二、描绘战斗的歌
三、共同抗敌的歌
四、劳动生产的歌
五、爱情婚姻的歌
六、庆祝胜利、赞美新生活的歌
七、歌颂伟大的歌
第二节 新民歌的曲调
一、传统曲调的新民歌
二、新编曲调的新民歌
主要参考资料
谱例索引
附录
一、山西河曲民歌现状调查报告
二、山西左权民歌现状调查报告
后记

精彩书摘

  五哥放羊
  “五哥放羊”在《中国同宗民歌》中有辑,并说明“有的地方又叫“五哥拦羊”,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陕北、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广大地区的小调;北京市西北部的延庆县也有其变体传唱”。
  “五哥放羊”流行于全省,其内容都是以“十二月”起意,唱少女爱恋放羊青年的情节。各地名称也相同。 “五哥放羊”词有四句:
  1.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上红灯,
  红灯挂在大门外,单等五哥哥哥哥上工来。
  2.二月里来刮春风,我嘹哥哥在山顶,
  猫耳朵莜面窝窝推满笼,着急不过人等人。
  3.三月里来是清明,小妹妹爱扎红头绳,
  红头绳扎绿头绳根,我问一声五哥袭人不袭人。
  4.四月里下大雨,五哥放羊在山里,
  山沟沟里一个长流水,多少人里就相准了你。
  5.五月里五端阳,软米粽子包上砂糖,
  红糖白糖和砂糖,偷偷地留给五哥尝。
  6.六月里二十三,五哥放羊在草滩,
  身披上蓑衣手打的伞,手里又拿着放羊铲。
  7.七月里豆角角白,咱给五哥做上一对鞋,
  做上一对牛鼻鼻鞋,得得劲劲你盹妹妹来。
  8.八月里是秋天,五哥放羊在外边,
  受上那苦来赚不下个钱,我看见五哥他真可怜。
  9.九月里秋风凉,五哥放羊没衣裳,
  小妹妹我有件花袄袄,改一改领口你里边套上。
  ……
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 书籍简介 《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山西地域民间歌谣的学术专著,旨在系统梳理、深入剖析这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本书不只是对歌词的简单汇编,更是一部集历史学、人类学、音乐学、文学批评等多学科视角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报告。 本书的宏大叙事围绕“晋风”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力图揭示山西民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理环境下,山西人民精神世界、社会结构、生产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多元载体与生动印记。 --- 第一部分:历史脉络与文化地理溯源 本书的首要任务是为山西民歌建立一个坚实的文化地理学和历史学基础。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自古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交融的前沿,这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复杂的人文背景,为民歌的产生和演变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1. 区域分型与音乐生态: 我们首先对山西省进行了精细的地域划分,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晋北、晋中、晋南”三大块面,而是根据其地貌特征(如太行山脉、吕梁山脉的走向)、方言区划及主要经济活动(如煤矿、冶铁、旱作农业)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出十余个主要的民歌生态区。例如,晋南的信天游体系与晋北的“山歌”体系在曲调结构、韵律节奏上存在显著差异,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社会动因。 2. 文献钩沉与早期形态考证: 研究追溯了山西民歌在古代典籍、地方志乃至戏曲俗乐中的早期痕迹。通过对出土文献和碑刻中提及的民间歌谣片段的考证,力图勾勒出其从仪式性歌唱(如祭祀、节庆)向生活叙事性歌唱演变的关键节点。特别关注了宋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对晋地歌谣影响的渗透,并将其与后世的成熟形态进行对比,展示其流变轨迹。 3. 历史转折点上的歌声: 本书对近代以来,特别是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剧变时期,民歌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进行了深入挖掘。面对战乱、饥荒和人口迁徙,民歌成为了底层民众记录苦难、表达反抗和维系群体认同的重要媒介。这部分研究侧重于提取歌词中的社会史料价值。 --- 第二部分:主题结构与类型学分析 山西民歌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驳杂而生动。本研究摒弃简单的功能分类,采取了更具人文关怀的主题结构法,将民歌视为一部活态的“山西社会风俗百科全书”。 1. 生产劳动与生命礼仪: 这是民歌最核心的部分。我们详细考察了与土地耕作(如耱、耱、耙、耪等农事节令的歌谣)、手工业劳作(如打铁、纺线、制砖)相关的劳动号子和号子歌。同时,对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事件——婚丧嫁娶、接生、满月宴等仪式中的专用歌谣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文本细读,分析这些仪式歌谣如何规范和美化了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 2. 爱情婚姻与情感叙事: 山西民歌中的爱情主题常常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既有大胆直率的倾诉,也有隐晦曲折的规劝。本书对比了不同地区对“媒妁之言”与“自由恋爱”主题的态度,以及对婚姻不幸的哀怨表达。特别关注了在宗族社会中,女性歌者如何通过歌谣在相对封闭的社交空间内实现情感的自我表达与文化抗争。 3. 历史记忆与英雄传说: 这一部分探讨了民歌在民间说唱艺术中的传承与变异。许多民歌直接或间接地记录了古代的战争、人物事迹(如关公信仰在山西的传播与变异),或是在特定历史事件发生后迅速产生的时事讽刺歌、揭露歌。这些歌谣是研究民间历史观和集体记忆的重要口述史料。 4. 游方与漂泊者的歌声: 山西历史上人口流动性较大,涉及贩盐、赶脚、走街串巷的商贩和乞丐群体。本书收集和分析了这些流动人口所唱的“路途歌”“思乡曲”,揭示了地域文化在人员流动过程中如何被携带、传播和重塑的过程。 --- 第三部分:音乐形态、表现手法与审美范式 深入到音乐本体层面,本书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工具,对山西民歌的音乐结构、演唱技法及其蕴含的审美哲学进行了严谨的分析。 1. 旋律调式与节奏模式: 本书详细分析了山西民歌中常见的五声、七声音阶运用情况,辨析了特定地域的“腔调”如何受到戏曲(如晋剧、蒲剧)和器乐(如板胡、锣鼓)的影响而定型。对于“信天游”标志性的“高腔、扳腔”等演唱技巧,提供了详尽的乐谱转写与技术解读。 2. 歌词的修辞学与意象系统: 在文学层面,本书重点剖析了山西民歌特有的修辞手法,如反复、顶真、起兴的运用,以及其核心的意象群落——黄土、窑洞、高粱、月亮、河流等,如何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晋风”审美符号系统,并以“比、兴”手法表达复杂情感。 3. 演唱实践与口头传统: 民歌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本书考察了山西民间艺人(如“歌者”“小调匠”)的传承方式,对比了不同代际、不同性别演唱者在即兴发挥、词曲结合上的差异。强调了“口头创作”在民歌持续更新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了在现代录音技术介入后,这种口头传统的变异趋势。 4. 现代转化与文化传承的挑战: 在全书的总结部分,本书探讨了山西民歌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包括都市化对田园歌谣的冲击、传统演唱群体的萎缩,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化改编、非遗保护等手段,实现这一宝贵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本书期望为保护和弘扬山西民间艺术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的目光掠过《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这个书名时,一股来自黄土地的深沉气息扑面而来。山西,一个被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深深浸润的省份,它的民歌,我一直深信,是这座省份跳动的脉搏,是当地人民情感最真实的写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挖掘和研究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决心。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晋之风”的?它是否仅仅局限于行政区划上的山西省,还是包含更广泛的文化地理概念?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山西民歌的种类、风格,以及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传播情况。比如,在晋北的窑洞里,在晋中的黄土地上,在晋南的集市上,人们唱着怎样的歌,抒发着怎样的情怀?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珍贵的原始录音资料的分析,或者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民歌进行抢救性的研究?此外,我也想了解,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些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是否还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又该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这本书,无疑是我通往山西民歌世界的一把钥匙。

评分

《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这个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片土地上悠久的歌谣传统,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深厚情感。我一直对地域性极强的民间艺术情有独钟,而山西民歌,无疑是中国民间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引力,仿佛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临山西那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聆听那里的歌声。我十分期待书中能对山西民歌的源流进行详细的考证,探寻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演变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民歌形式,亦或是对经典民歌进行全新的解读?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民歌的演唱者和听众群体的描绘,他们是谁?他们是如何接触和传唱这些歌曲的?这些歌曲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不仅仅是对学术研究的贡献,更是一种对民间文化传承的有力呼唤。它必将为我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山西民歌的窗口,让我能够体会到那份来自土地的淳朴与力量。

评分

翻开《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这本书的书页,我仿佛能听到来自黄土高原的深情呼唤,感受到晋地人民朴实而热烈的情感。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山西民歌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不像某些流行歌曲那样短暂易逝,而是如同老酒一般,越品越有味道。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诗意和力量,暗示着它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风”的境界,感受山西民歌那独特的韵味和生命力。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和区分山西民歌的?它的研究范围是否涵盖了山西的各个地市,比如太原、大同、运城、长治等地,以及不同地域的民歌在曲调、唱词、演唱技巧上有什么显著的区别?我热切地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典型的民歌例子,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歌曲的结构、旋律的特点、节奏的变化,以及歌词的意境和内涵。此外,我也想了解,这些民歌是如何在代际之间传承下来的,它们是否与当时的社会习俗、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紧密相连?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深入品读的佳作,它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山西民歌世界的大门。

评分

第一眼看到《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这个书名,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片土地和那里的声音的无限遐想。山西,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省份,自古以来便孕育了无数动人的歌谣,它们如同黄河的浪涛,奔腾不息,又似吕梁的松柏,坚韧挺拔。我一直对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间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而山西民歌,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想象一下,在古老的村落里,在劳作的田埂间,在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歌声抒发着喜怒哀乐,传递着生活的热情与智慧。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些声音世界的窗户,让我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歌曲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到山西不同地区民歌的特色差异,比如晋北的粗犷豪放,晋中的婉转悠扬,晋南的质朴深情,它们是如何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民歌的旋律、节奏、演唱方式,以及它们在历史变迁中的演变轨迹?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流传千年的歌谣,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的,又承载了怎样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记忆。

评分

我一直坚信,每一首民歌都蕴藏着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民族的灵魂。当我的目光落在《晋之风:山西民歌研究》这本书上时,我立刻被它所散发的学术气息和人文关怀所吸引。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民歌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毋庸置疑。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山西民歌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正是我所渴求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民歌中梳理出脉络,又是如何运用严谨的学术方法,去挖掘这些歌曲背后隐藏的社会、历史、经济、宗教等信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的记录,以及对经典民歌的深度解读。比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山西民歌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它是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又如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相呼应的?我还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现代文明对传统民歌的影响,以及在当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山西乃至中国民间音乐的绝佳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