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企业法律与管理实务操作系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规政策实用全书(含地方规定)》帮助您及时、准确、有效的找到需要的法律依据及操作指引《企业法律与管理实务操作系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规政策实用全书(含地方规定)》为您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实用的法律政策及风险提示。
文本全面系统综合配套检索便捷操作性强。
全面法律指引:收录法律政策518个,含京沪苏浙粤等地方规定;
实用操作解读:附以导读和要点解读,关注HR重点、疑难问题;
HR风险全提示:人事风险管理全方略,争议防范处理深度分析。
内容简介
《企业法律与管理实务操作系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规政策实用全书(含地方规定)》由具备人力资源实战经验与劳动管理咨询背景的首席劳资问题专家、知名国际人力资源顾问、劳动法专业律师吴立宏领衔主编,高校学者、专业律师、资深HR、仲裁人员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员共同携手编著。《企业法律与管理实务操作系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规政策实用全书(含地方规定)》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块,共分17章。《企业法律与管理实务操作系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规政策实用全书(含地方规定)》收录了与HR日常人事管理工作紧密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是广大HR工作者、企业法务人员在人事管理、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益且必要的操作工具。
作者简介
吴立宏,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管理专家、高级企业管理顾问、资深入力资源管理者、大学客座教授、HR讲师。弘信华安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人事法务部主任、人事劳动争议网人事法务顾问、首席劳资问题专家、《人事法务顾问》总编。
曾多次参与政府机构劳动立法课题研究,并常年担任公司、机关等单位的法律顾问、人事顾问及人事法务顾问,具有丰富的人事劳动、裁员设计、知产商密、合同纠纷、股权激励、企业风险、高管管控等方面的法律实践经验,尤其擅长人事劳动问题管理及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的实务操作。
研究方向:劳动法学、经济法学、公司并购、股权激励、商务合同、员工关系、高管管控、招聘配置、绩效管理、薪酬设计。
代表作品:《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实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法律实务应用全书》《企业劳务派遣管理与法律实务操作应用全书》《改革政府》《共赢时代》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本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编排合理、收录全面,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在全面、系统收录劳动法规政策的同时,通过章节导读、脚注解答、理论分析、操作建议和运用提示等体例方式,给企业HR和法务工作者提供了具有实战性和操作性的人事法律应对策略与实务方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后 杨思斌
作为企业的法务管理者,经常要面对繁杂劳动人事问题,急需了解和掌握全国各地的相关劳动法规政策。本书综合收录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并采取对比分析的编撰方式,正好解决了企业人事风险综合管理的需要,值得参阅。
——北京科瑞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部长 姚晓莹
该书是作者多年来在人力资源和劳动法律领域通过实践积累下来的精华沉淀,具有极高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操作工具书。本人相信,本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实务应用全书》一起都将成为管理者的必备案头指导工具书!
——内蒙古圣鹿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企管总监 丁志强
目录
第一章 综合法律法规
第二章 劳动就业
第三章 劳动合同
第四章 特殊用工
第五章 劳动报酬
第六章 工时休假
第七章 职业培训
第八章 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保护
第九章 劳动安全
第十章 工会管理
第十一章 民主管理
第十二章 裁员管理
第十三章 社会保险
第十四章 住房公积金
第十五章 经济补偿
第十六章 劳动监察
第十七章 仲裁诉讼
精彩书摘
第十四条 居民初次就业前,应当到户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进行就业登记。
用人单位招用居民时,应当向劳动部门办理用工登记手续。
居民失业一个月后仍不能就业的,可以到户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劳动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初次就业的居民和失业居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及高等院校应当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毕(结)业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
第十六条 劳动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的应届普通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就业预备培训。
第十七条 劳动部门应当对失业居民进行再就业培训,失业居民应当参加培训。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员工上岗前,对其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劳动法规以及职业道德等培训。
从事技术性工种的员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四章就业保障与服务
第十九条 市、区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失业居民,扶持失业居民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实现就业。
第二十条 劳动部门应当设立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建立职业信息网络,为居民提供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十一 条用人单位招用员工,在符合岗位用工条件时,应当遵循先居民、后劳务工的原则。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拨款的社会团体及其所属机构需要招用员工的,应当通过劳动部门先招用居民,未能招到或招足居民的,招用单位可以自行招聘。
第二十二条 劳动部门应当优先推荐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居民就业。
第二十三条 政府投资的市政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和政府组织的活动,需要招用员工的,应当优先招用失业居民。
第二十四条 劳动部门优先推荐就业困难的失业居民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益劳动,由组织劳动的单位支付报酬,其失业救济金停发。
第二十五条 失业居民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劳动部门推荐的就业岗位或者公益劳动。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在录用员工时,不得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而歧视。
不同企业就业的居民,在劳动报酬、职业训练。体息(假)、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同等权利。
第二十七条 政府投资开发的住宅小区或者其他公共物业的商铺需要租售的,应当公开发布有关信息,在同等条件下,居民享有优先购买或者承租权。
第二十八条 市、区政府鼓励开发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适合深圳市户籍妇女就业的岗位和行业,促进妇女就业。
第二十九条 市、区政府对深圳市户籍的复员、退伍军人和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家属首次就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优先予以安置,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置复员、退伍军人及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家属就业。
复员、退伍军人首次就业安置前,要求参加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政府应当免费提供培训。
第三十条 非城镇户籍的烈士家属符合招工条件的,市、区政府应当安排其中一人就业。
用人单位应当优先招用本市烈士家属和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子女就业。
第三十一条 市、区政府应当为归侨、侨眷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用人单位招用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招用归侨、侨眷。
第三十二条 市、区政府应当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居民(以下简称残疾人)开办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特区实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具体比例和实施办法由市政府根据本市就业人口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数量另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减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保障居民的就业岗位。
……
前言/序言
深度解析:现代企业战略与运营管控体系构建 一本聚焦于宏观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重塑与全面风险控制的权威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着眼于某一特定职能模块(如人力资源、财务或法务)的工具书,而是将视野提升至整个企业运营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协同效率优化。我们深入探讨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从战略层面锚定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一个高效、敏捷且具备强大生命力的管理与运营管控框架。 第一部分:战略远见与组织变革的顶层设计 本部分旨在帮助决策层清晰界定企业的长期愿景、使命以及核心竞争力所在。我们摒弃空泛的理论叙述,转而提供一套系统的战略制定与执行评估体系。 1.1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选择与路径规划 市场生态位分析与竞争优势重塑: 详细解析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以及资源基础观(RBV)在当代数字化背景下的应用局限与拓展。重点探讨平台化战略、生态系统战略的构建逻辑和进入壁垒的建立方法。 增长模式的辨识与选择: 对比内生性增长、兼并收购(M&A)、战略联盟及合资合作等多种增长路径的优劣势,提供一套基于财务稳健性与战略协同性的决策框架。特别分析了如何通过组织能力评估来确保战略的“可落地性”。 战略执行的敏捷化管理: 介绍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框架在战略解码与层级对齐中的实战应用,强调“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战略调整机制,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战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2 组织架构的适应性重构与治理优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设计一个既能保证集权管控效率,又能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的组织形态。 从职能型向业务单元(BU)/事业部制的转型剖析: 深入分析组织结构调整的驱动因素、常见陷阱以及过渡期的资源配置策略。探讨如何平衡总部赋能与业务单元的自主权。 矩阵式管理的优化与效能提升: 针对矩阵管理中常见的“双重领导”冲突,提出了基于“责任矩阵(RACI/RAPID)”的权责清晰化工具,并结合跨部门项目制管理的实践经验,减少沟通成本与决策延误。 授权与控制的精妙平衡: 探讨如何科学界定授权层级与边界,避免“权责不对等”的治理风险。引入“契约式管理”理念,明确内部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与绩效承诺。 第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再造与运营效率提升 战略的落地最终要通过流程来实现。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消除“孤岛效应”,优化端到端的核心价值创造流程,并引入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以驱动持续改进。 2.1 端到端流程梳理与价值流映射(VSM) 识别核心价值流: 教授如何从客户需求视角出发,识别影响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营收的关键流程链条,如“从订单到收款(Order-to-Cash)”和“从需求到交付(Concept-to-Launch)”。 流程的精益化与标准化: 应用流程挖掘技术(Process Mining)辅助识别流程瓶颈与非增值活动。强调标准化流程在保障产品或服务一致性方面的基础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流程的动态优化机制,而非僵化的SOP。 2.2 供应链管理与协同效率的系统构建 在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已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数字化供应链的集成策略: 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IoT)、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重点分析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提升对库存优化和资金周转效率的影响。 供应商关系管理(SRM)的战略化: 将供应商从单纯的交易伙伴提升为共同创新的伙伴。介绍基于供应商绩效评估(KPI/KQI)的动态分级管理体系,以及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的设计。 第三部分:全面风险管控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成功的企业不仅要追求增长,更要懂得如何防御风险。本部分侧重于构建一个覆盖战略、运营、财务及合规等多维度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 3.1 综合风险管理(ERM)框架的落地实施 风险识别与量化评估: 教授如何构建“风险-情景-影响”分析矩阵,将定性的风险描述转化为可量化的财务或运营指标。区别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合规风险的内在联系。 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与优化: 系统介绍风险处理的“规避、降低、分担、接受”四种基本策略,并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来定制化应对方案。 3.2 稳健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运行监控 不同于仅关注财务报告合规的传统内控,本书强调业务流程嵌入式的、预防性的控制机制。 关键控制点的设计与嵌入: 针对高风险的业务环节(如采购审批、大额资金支付、合同签订),设计切实可行的授权矩阵、职责分离(Segregation of Duties, SoD)和复核机制。 技术赋能的内控审计与持续监控: 探讨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实时或周期性的穿透式监控,实现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警”的转变。 第四部分: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的战略导向 本部分关注如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员工可理解、可执行的日常行动,并通过科学的绩效和激励体系实现驱动。 平衡计分卡(BSC)的深度应用: 强调BSC作为连接战略与行动的桥梁作用,指导企业构建多维度(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的绩效指标体系。 差异化激励机制的设计: 探讨股权激励、期权、利润分享等长期激励工具的设计逻辑,确保激励机制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重点分析了如何设计能有效激发中高层管理人员主动性的激励组合拳。 目标读者: 企业高层管理者(CEO、COO、CFO)、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人、运营管理层、组织变革推动者、高级管理咨询顾问,以及所有致力于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与战略落地能力的专业人士。 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框架,帮助企业穿越周期波动,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它提供的是“如何把事做对并做正确的事”的管理哲学与方法论,而非针对特定法规或工具的细节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