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专业团队
工业设计资深专家多年一线设计经验倾情奉献,根据教学特点精心编著
轻松入门
详细阐述软件的各项功能,准确剖析操作步骤,介绍应用知识和使用技巧
快速精通
海量实用案例和技巧,精选生产第—线的实例,让读者快速精通软件的使用方法
超值套餐
配有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视频,参考源文件近百个,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和网络专家答疑
内容简介
AutoCAD作为一款优秀的CAD图形设计软件,应用程度之广泛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同类软件。《CAD/CAM从入门到精通:AutoCAD 201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主要针对目前非常热门的AutoCAD辅助设计技术,讲解新版本AutoCAD2012中文版的使用方法。全书共18章,主要包括基本操作和绘图、编辑修改图形、层和块操作、尺寸标注、文字操作、块操作、表格和打印输出、精确绘图,以及进行三维绘图的方法,最后还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讲解了5个综合的图形绘制范例,从实用的角度介绍了AutoCAD 2012中文版的使用。另外,《CAD/CAM从入门到精通:AutoCAD 201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还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演示光盘,将案例制作过程制作为多媒体视频进行讲解,讲解形式活泼、方便、实用,便于读者学习使用。
《CAD/CAM从入门到精通:AutoCAD 201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内容广泛、通俗易懂、语言规范、实用性强,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AutoCAD 2012中文版的绘图方法与技巧,特别适合初、中级用户的学习,是广大读者快速掌握AutoCAD 2012中文版的实用指导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指导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初识AutoCAD 2012
1.1 AutoCAD 2012简介
1.2 AutoCAD 2012的安装方法
1.3 AutoCAD 2012的界面结构
1.3.1 标题栏
1.3.2 菜单栏
1.3.3 工具栏与工具选项卡
1.3.4 绘图窗口
1.3.5 命令行
1.3.6 状态栏
1.4 AutoCAD 2012的新增功能
1.5 图形文件的基本操作
1.5.1 创建新图形文件
1.5.2 打开已有的图形
1.5.3 保存图形
1.5.4 关闭图形文件
1.5.5 基本操作范例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AutoCAD 2012绘图基础
2.1 坐标系与坐标
2.1.1 坐标系统
2.1.2 坐标的表示方法
2.2 设置绘图环境
2.2.1 设置参数选项
2.2.2 鼠标的设置
2.2.3 更改图形窗口的颜色
2.2.4 设置绘图单位
2.2.5 设置图形界限
2.2.6 设置线型
2.3 视图控制
2.3.1 平移视图
2.3.2 缩放视图
2.3.3 命名视图
2.3.4 视图控制范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绘制基本的二维图形
3.1 绘制点
3.1.1 绘制点操作
3.1.2 绘制点范例
3.2 绘制线
3.2.1 绘制直线、射线、构造线操作
3.2.2 绘制线范例
3.3 绘制矩形
3.3.1 绘制矩形操作
3.3.2 绘制矩形范例
3.4 绘制多边形
3.4.1 绘制多边形操作
3.4.2 绘制多边形范例
3.5 绘制圆
3.5.1 绘制圆操作
3.5.2 绘制圆范例
3.6 绘制圆弧
3.6.1 绘制圆弧操作
3.6.2 绘制圆弧范例
3.7 绘制椭圆
3.7.1 绘制椭圆操作
3.7.2 绘制椭圆范例
3.8 绘制圆环
3.8.1 绘制圆环操作
3.8.2 绘制圆环范例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编辑图形
4.1 删除
4.2 复制
4.2.1 复制操作
……
第5章 绘制和编辑复杂图形
第6章 尺寸标注
第7章 建立和编辑文字
第8章 图层和特性编辑
第9章 精确绘图设置
第10章 块操作
第11章 表格、设计中心和工具选项
第12章 三维图形绘制基础
第13章 图形输出与打印
第14章 AutoCAD建筑制图范例
第15章 AutoCAD机械零件制图范例
第16章 机械装配制图范例
第17章 AutoCAD电气制图范例
第18章 AutoCAD三维制图范例
前言/序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来辅助进行产品或工程设计的技术。作为计算机的重要应用方面,CAD可加快产品的开发、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工程应用中,CAD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utoCAD 2012更是集图形处理之大成,代表了当今CAD软件的最新潮流和技术巅峰。
因此,掌握AutoCAD软件对设计绘图越来越重要。为了使读者尽快掌握AutoCAD 2012中文版的使用和设计方法,能够达到从软件使用入门到使用精通的程度,笔者集多年使用AutoCAD的设计经验,编写了本书,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从AutoCAD的基本操作、绘图、编辑到应用范例详细诠释了应用AutoCAD 2012中文版进行多种绘图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全书共分为18章,主要包括基本操作和绘图、编辑修改图形、层和块操作、尺寸标注、文字操作、块操作、表格和打印输出、精确绘图,以及AutoCAD 2012进行三维绘图的方法,最后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讲解了5个综合的图形绘制范例,从实用的角度介绍了AutoCAD2012中文版的使用。
笔者的CAX设计教研室长期从事AutoCAD的专业设计和教学,数年来承接了大量的项目设计,参与AutoCAD的教学和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就像一位专业设计师,将设计项目时的思路、流程、方法和技巧、操作步骤面对面地与读者交流。
本书还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演示光盘,将案例制作过程制作为多媒体进行讲解,有从教多年的专业讲师全程多媒体语音视频跟踪教学,以面对面的形式讲解,便于读者学习使用。同时光盘中还提供了所有实例的源文件,以便读者练习使用。关于多媒体教学光盘的使用方法,读者可以参看光盘根目录下的光盘说明。另外,本书还提供了网络的免费技术支持,欢迎大家登录云杰漫步多媒体科技的网上技术论坛进行交流。论坛分为多个专业的设计版块可以为读者提供实时的软件技术支持,解答读者在使用本书及相关软件时遇到的问题,相信广大读者在论坛免费学习的知识一定会更多。
本书由云杰漫步科技CAX教研室编著,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张云杰、靳翔、尚蕾、张云静、郝利剑、贺安、贺秀亭、宋志刚、董闯、李海霞、焦淑娟、金宏平、周益斌、杨婷、马永健等,书中的设计实例均由云杰漫步多媒体科技公司CAX设计教研室设计制作,多媒体光盘由云杰漫步多媒体科技公司技术支持,同时要感谢出版社的编辑和老师们的大力协助。
由于编写人员的水平有限,因此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在此,编写人员对广大用户表示歉意,望广大用户不吝赐教,对书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指正。
CAD/CAM:开启数字制造新纪元 在日新月异的工业技术浪潮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已不再是陌生的概念,而是推动现代制造业革新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它们如同赋予设计者与制造者“智慧之眼”与“灵巧之手”的强大工具,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实体产品,将复杂的制造流程梳理得井井有条,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本书旨在为读者揭开CAD/CAM神秘的面纱,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深入浅出地解析这一颠覆性的技术体系,引导读者踏上掌握数字制造核心技术的探索之旅。 一、CAD:从二维草图到三维模型的飞跃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CAD/CAM体系的基石,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在CAD出现之前,设计师依赖纸笔进行二维图纸的绘制,耗时耗力,且修改起来尤为不便。CAD软件的出现,将设计过程从二维平面拓展到三维空间,赋予了设计者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精确度。 1. CAD的基础概念与发展历程: 二维CAD: 早期CAD系统主要专注于二维绘图,能够精确绘制点、线、圆、弧等基本几何元素,并能进行尺寸标注、图层管理、填充图案等操作。这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图纸的绘制效率和规范性,使得图纸的共享和修改变得更加容易。 三维CAD: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三维CAD技术应运而生。它允许用户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直接创建和编辑模型。三维建模技术主要分为两种: 实体建模 (Solid Modeling): 这种技术以“体素”为基本单位,能够精确表示对象的几何形状、拓扑关系以及物理属性(如质量、密度等)。实体模型在进行装配、分析、渲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现代CAD的主流。 曲面建模 (Surface Modeling): 主要用于创建复杂、自由形态的曲面,如汽车车身、飞机机翼、日用品外壳等。曲面建模技术在保证曲面连续性、光顺性以及造型美观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参数化设计 (Parametric Design): 这是现代CAD系统最核心的特征之一。参数化设计意味着模型的几何形状是由一系列尺寸、约束和公式定义的。用户可以通过修改这些参数来改变模型,而软件会自动更新相关的几何元素,从而实现高效的设计修改和衍生。这种“意图驱动”的设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装配建模 (Assembly Modeling): 允许用户将多个单独的零件模型组合起来,形成复杂的装配体。通过定义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如旋转、滑动、固定等),可以模拟真实世界的机械运动,进行干涉检查、运动仿真等分析,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工程图生成: CAD软件能够根据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工程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剖视图、细节图等,并自动添加尺寸标注、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信息,极大地减少了手动绘制工程图的工作量,并确保了图纸与模型的统一性。 工程分析与仿真: 许多高级CAD软件集成了有限元分析(FEA)、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等仿真模块,允许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就对产品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流体流动等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优化设计方案,减少物理样机的制作成本和试验时间。 数据管理与协同: 现代CAD系统越来越注重数据的管理和协同工作。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与CAD的集成,使得设计数据的版本控制、权限管理、信息共享、流程审批等变得更加高效和规范,为大型复杂项目的设计协同提供了有力支撑。 2. CAD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机械制造: CAD是机械零件设计、模具设计、产品装配、工艺规划的核心工具。从螺丝钉到精密仪器,CAD的身影无处不在。 建筑设计与工程 (AEC): CAD软件在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专业的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参数化建筑设计(BIM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更是将CAD提升到了新的维度,不仅包含几何信息,还融入了建筑的各项属性和生命周期信息。 电子电气: PCB(印刷电路板)设计、电路原理图绘制、元器件布局等都离不开CAD技术。 航空航天: 飞机、航天器等复杂产品的设计,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关键部件,都高度依赖于高精度的三维CAD建模和仿真分析。 汽车工业: 汽车的内外造型、底盘设计、发动机零部件、整车装配等,都离不开CAD技术的支持。 工业产品设计: 消费电子产品、家具、家电等产品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都需要CAD进行建模、渲染和原型制作。 二、CAM:从数字模型到智能制造的桥梁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是CAD的自然延伸,它利用CAD创建的三维模型,通过软件的智能化处理,直接生成数控机床(CNC)能够识别和执行的加工指令(G代码),从而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精确化制造。CAM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 1. CAM的核心功能与流程: 刀具路径生成: 这是CAM软件的核心功能。基于CAD模型,CAM软件需要选择合适的刀具(如铣刀、钻头、车刀等),并根据预设的加工策略(如粗加工、精加工、清角、钻孔、攻丝等)计算出刀具在工件上的运动轨迹。 加工策略与优化: CAM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加工策略,以适应不同形状的工件和不同的加工要求。例如,在铣削加工中,有等高线铣削、等距螺旋铣削、轮廓铣削等多种策略。有效的加工策略选择和优化,能够显著缩短加工时间,提高表面质量,延长刀具寿命。 仿真与验证: 在生成G代码之前,CAM软件通常会提供加工仿真功能。通过三维动画模拟刀具与工件的加工过程,可以直观地检查刀具路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碰撞、越切、欠切等问题,以及预估加工时间和材料去除量。这极大地降低了实际加工中的风险。 后置处理器 (Post-Processor): 不同的数控机床和控制器拥有不同的指令集和通信协议。后置处理器是CAM软件与具体数控机床之间的“翻译官”,它将CAM软件生成的通用刀具路径数据,转换为特定机床能够识别和执行的G代码和M代码。选择或定制正确的后置处理器是CAM应用成功的关键。 多轴加工: 随着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三轴、四轴、五轴甚至更高级别的多轴加工已成为现实。CAM软件也提供了相应的功能来支持这些复杂的加工操作,能够生成更加复杂的刀具路径,加工出传统三轴机床难以实现的复杂曲面零件。 机器人编程: CAM技术也开始延伸到机器人领域,通过CAM软件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实现自动化焊接、喷涂、装配等任务。 增材制造 (3D打印): 尽管3D打印与传统的减材制造(CAM常用于)有所不同,但CAM中的切片、路径规划等思想也对其有借鉴意义,一些CAM软件也开始支持3D打印机的文件生成。 2. CAM在自动化生产中的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 CAM通过自动化刀具路径生成,省去了大量的手动编程时间,并能够通过优化加工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床性能,缩短加工周期。 保证加工精度: CAM生成的刀具路径是基于精确的CAD模型,消除了人为操作的误差,能够实现高度精确的加工,满足复杂零件的制造要求。 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减少试切时间、优化刀具使用、提高一次合格率,CAM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实现复杂形状加工: 对于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复杂曲面、内腔等形状,CAM技术能够通过多轴联动加工,将其精准地制造出来。 支持柔性制造: 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CAM软件能够快速响应设计变更,重新生成加工程序,支持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制造模式。 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CAM是连接设计与制造的纽带,是实现制造过程数字化的关键环节,为构建智能工厂、实现工业4.0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CAD/CAM集成:协同效应与未来展望 CAD与CAM的集成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CAD与CAM软件无缝集成时,设计人员和制造工程师可以更紧密地协同工作,设计意图能够更直接、准确地传递到制造环节,大大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周期。 设计即制造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集成化的CAD/CAM环境使得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就能考虑到可制造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加工难题。 协同设计与制造: 团队成员可以同时访问和编辑同一个模型,设计变更能够实时反映到CAM端,提高沟通效率和协作能力。 数据一致性: 设计数据和制造数据基于同一来源,保证了信息的一致性,减少了因数据传递错误而导致的生产问题。 工艺与设计的闭环反馈: CAM的加工结果和实际生产中的反馈信息可以被引入到CAD设计中,用于优化下一轮的设计,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 展望未来,CAD/CAM技术将继续朝着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将在刀具路径优化、加工参数选择、工艺规划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为设计评审、操作指导、远程协作带来革命性的体验。物联网(IoT)将使生产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为CAM的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撑。 掌握CAD/CAM技术,意味着掌握了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语言和工具。本书将引领读者一步步深入理解CAD/CAM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基础操作到高级应用,最终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强大的工具,在瞬息万变的工业领域中,塑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