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翻阅这本书的目录和篇章结构,就能感受到编纂者在梳理这位古代学者思想体系时的匠心独运。从他早年的道家理论探索,到中期的涉及天文、历法等实用科学的论述,再到晚年对养生、修行境界的阐发,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便利了我们追踪学者思想演变的过程,避免了在浩瀚的古籍中迷失方向。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不同时期文本的分类和整理,那些看似零散的札记、书信和诗文,都被巧妙地整合进了更宏大的理论框架之下,使原本跳跃的思路变得连贯起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汇编,更是一种深刻的学术重构,为后学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去把握其思想的全貌与精髓。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我一直对唐代玄学与道教思想的融合深感兴趣,而这位学者的名字总是绕不开。市面上关于他的研究资料汗牛充栋,但往往流于片面,或是过于侧重某一方面的阐发。这本书的出现,似乎试图提供一个更为全面、更少“过度解读”的版本。我期待它能更忠实地呈现原始文本的语境,让读者能够绕过后世的层层附会,直接与那位唐代智者对话。这种对“原貌”的追求,是所有严肃研究的基础。如果它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随时可以查阅,以校正自己在理解古典文本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与错位。
评分阅读这种级别的古代文集,最大的挑战往往不在于文字的晦涩,而在于如何将那些跨越千年的观念与我们当下的认知体系进行有效的对接。我希望这本书中的导读或序言部分,能够提供一些现代学术界对该学者思想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基本共识,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文本的罗列上。理想的学术文库,应当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它应该在尊重历史文本独立性的同时,给予读者必要的“导航”,帮助我们理解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些思想是如何产生、又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与文化风貌。这种深度的背景分析,对于提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至关重要,否则读起来容易变成孤立的文字碎片。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拿到手中,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这对于研究古代思想和文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装帧上的字体选择和版式布局,都力求在保持古籍原貌的同时,兼顾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这一点做得非常成功。特别是那些需要仔细辨认的古文部分,排版上留出的空白和注释的对照,都显示出编辑团队的细致用心。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具体内容,但仅仅从书籍的外在来看,它已经成功地构建了一种仪式感,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对即将展开的知识旅程抱有极高的期待。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让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学术读物,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一本优秀的文集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主动探索欲。我注意到这套文库的注释体系非常庞大,这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注释的质量和覆盖面。它们是否仅仅停留在字词的释义上,还是深入到了典故的出处、相关联的其他文献的参照?对于那些涉及复杂术语和深奥哲理的地方,清晰且权威的注解是避免误读的最后防线。如果这些注释能够做到既专业又易懂,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它将不再是少数专家的私藏,而能真正成为推动更广泛群体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宝库的有力工具,具有更强的学术普及效应。
评分景震剑序
评分七 金石谱录
评分卷二 文
评分司马承祯(647—735)是唐代著名的高道,深受唐睿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统治者的推崇,在道门内外及道教史上颇具影响力。一代宗师司马承祯著述很丰富,除道教经书、经赞外,还涉及诗词文赋、碑序铭表、乐曲琴沦、医药本草等多方面。千百年来,从未编有专集流行,文献流传至今,亦多有散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司马承祯集》共分十三卷,辑释校勘了历代有关的道经、史书、丛书、方志、诗文集、笔记小说等多方面文献资料,为司马承祯作品集大成者。 目录 论司马承祯(代序) 卷一 诗 答宋之问 山居洗心 卷二 文 素琴传 卷三 经颂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并序 附录 卷四 疏文 请五岳别立斋祠所疏 卷五 图赞·铭文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 天地宫府图并序 上清含象剑鉴图序 上清含象鉴图并铭文 金龟绿地 景震剑序 景震剑图并铭文及符图 唐明皇御批并诗 进司马天师铸含象鉴表状 铸剑镜法并药 炼砂成银法 附录 卷六 服气精义论并序 附录 卷七 坐忘论并序 附录 卷八 碑文 《茅山贞白先生碑阴记》 卷九 佚文 司马承祯《表》 《灵墟颂》 《司马别记》 《后记》 佚言 二则 《阳台观内壁画事迹题目二卷状》 《修真秘旨》 九则 《服气精义方》 三则 《修真方》 《神仙秘旨》 《修真秘旨朝仪》 《饵松菊法》 《火龙经注》 五则 卷十 字存 司马承祯漆书《道德经》幢 司马承祯隶书《唐默仙中岳体玄先生太中大夫潘 师正碣文并序》碑并额 卷十一 司马承祯事迹辑略 一 诗、赋 二 敕、封、疏、批答、制文 三 史传 四 序、记、文 五 经传、记传、仙传、笔记、小说、著述 六 方志、山志 七 金石谱录 八 碑铭、碑碣 卷十二 外编 天隐子 附录 卷十三 表 一 司马承祯年表 二 司马承祯师承系统表 三 司马承祯著述表 后记
评分附录
评分卷六 服气精义论并序
评分素琴传
评分师正碣文并序》碑并额
评分附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