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预控手册(混凝土桥涵分册)》以交通运输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为基础,
结合各地方的先进做法,遵循通用性、先进性、准确性与实用性原则进行编写。内容分混凝土通用工艺、工地建设和实体施
工三部分,针对各部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风险点分表现形式与危害、防控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图文并茂、文字简洁、
操作示范性强。
1 混凝土通用工艺
1.1 模板质量及安装
1.2 配合比设计
1.3 拌和
1.4 运输
1.5 浇筑、振捣
1.6 养护及成品保护
2 工地建设
2.1 项目部、监理驻地建设
2.2 工地试验室
3 施工设施
3.1 混凝土拌和站
3.2 钢筋加工场
3.3 预制梁场
4 原材料及产品
4.1 水泥、集料等
4.2 拌和用水
4.3 钢筋及钢筋加工
4.4 波纹管
4.5 产品
5 混凝土成品质量
5.1 混凝土裂缝
5.2 混凝土外观缺陷
5.3 混凝土强度
6 预应力施工
6.1 预应力钢筋安装
6.2 预应力张拉
7 基础与下部结构
7.1 灌注桩
7.2 立柱(墩身)
7.3 大体积混凝土
8 上部结构
8.1 梁的预制与现浇
8.2 梁的安装
8.3 铰缝、湿接头、湿接缝
8.4 支座安装
9 桥面、护栏和伸缩缝安装
9.1 桥面铺装
9.2 护栏施工
9.3 桥梁伸缩缝安装
10 通道及涵洞
10.1 通道(箱涵)施工
10.2 圆管涵施工
10.3 盖板涵施工
11 其他
11.1 结构物台背回填
11.2 浆砌片石、预制块防护、砌石砌筑
12 特殊季节施工
12.1 冬期施工
12.2 热期施工
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我,因为它直接点出了“质量风险预控”这个核心问题,而且强调了“高速公路工程”,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重要的领域。我从事的行业与此并非直接相关,但我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需要评估和管理各种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因此,我对这种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方法论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高速公路工程的生命周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类别,例如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等等,并详细阐述如何运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在项目初期就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预控模型、风险评估矩阵、或者决策树等工具,并且解释如何将这些工具应用于高速公路工程的实际场景。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强调预防性措施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事后补救。例如,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这些都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关于工程风险预控的全面而实用的框架,并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在其他行业同样适用的风险管理经验。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奔波于各地的高速公路上的司机,我对于公路的质量安全有着最直观的感受。那些坑坑洼洼、裂缝遍布的道路,不仅影响行车速度,更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有哪些环节是“重中之重”,哪些地方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被发现和解决的。比如,隧道的防水处理、桥梁的承载能力、边坡的稳定性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因素。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公路看起来很新,但没过几年就开始出现各种问题,而有些公路却能长久地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本书能否揭示一些“潜规则”或者说是一些被忽视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恰恰是影响公路质量的关键?我也很想知道,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如何去识别和举报公路质量问题,或者说,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参与到质量监督的环节中来?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思路,让我们普通人也能为建设更优质的高速公路出一份力?
评分当我看到“正版包邮”和“工业技术”这些字眼时,我知道这可能是一本内容扎实、信息可靠的书。我一直对工程领域的细节非常好奇,尤其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但背后却蕴含着巨大技术挑战的领域,比如高速公路。我常常会思考,一条高速公路是如何从无到有,又是如何保证其在各种恶劣天气和重载交通下依然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的。这本书的标题“质量风险预控手册”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的书籍,更像是一本操作指南。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经验和方法,来指导如何预防和控制高速公路工程中的质量风险。例如,在材料选择方面,不同种类的沥青、水泥、钢筋,它们的性能差异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书中是否会有详细的介绍?在施工工艺方面,有哪些关键的控制点,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样,将那些宝贵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某个项目的质量风险是如何被有效控制的,或者某个风险是如何演变成事故的,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对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有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第一反应是它是不是一本偏理论的学术专著。我平时对工程技术不太了解,但最近因为工作上需要接触一些交通运输相关的内容,所以才想着找些入门级的读物来学习。这本书的标题里提到了“工业技术”和“交通运输”,这让我觉得它可能涵盖了一些基础的原理和应用,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堆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高速公路工程中一些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比如混凝土的强度、沥青的性能、钢筋的连接等等。我不太清楚这些专业术语具体代表什么,但知道它们对公路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配上一些清晰的图表或者示意图,那就更好了,这样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更容易理解。另外,我比较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会讲解一些现代化的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保障工程质量。毕竟,现在科技发展很快,很多传统的检测方式可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比较全面的、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的认识,让我对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对我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标题也一目了然,正版包邮的字样让人觉得很放心。我一直对高速公路建设背后的技术细节充满好奇,尤其是质量控制方面。我常常在开车经过那些壮观的高速公路时,不禁会想,如此庞大的工程,是如何保证安全和耐用的呢?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高速公路项目的前期策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养护等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风险,以及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例如,在路基施工中,土壤的稳定性、排水设计是否合理,这些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又比如,在路面铺设环节,原材料的选择、混合料的比例、施工温度和压实度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日后的早期损坏。书中如果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一些典型的质量事故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理论知识,更能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预控的精髓,为建设更加安全、高效、耐久的交通网络贡献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