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开了间家庭旅馆

忍不住开了间家庭旅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游莉,骆莹莹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412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99323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谷声文艺贩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忍不住开了间家庭旅馆》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梦想书,也是一本告诉你梦想如何照进现实的指导书。
  理想的生活,就是开一间小店,养活自己。老别墅,小旅馆,在美的时光遇见全世界。
  10年前,因为理想,在厦门的一栋老别墅里,诞生了一间国际青年旅舍。它是“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英文版《中国》的推荐旅舍。它是厦门的文化地标。它和它的主人,成为了无数旅行者的美好记忆。
  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前秘书长兼执行总裁刘兆祥先生,诚恳推荐这本书,他说:
  在中国开办青年旅舍不容易,要贯彻它的精神和理念,不离不弃,就要有似堂吉诃德的疯子行径和毅力。多年来经营青年旅舍的酸甜苦辣,游莉在书中夫子自道。
  【关键词提示】
  青年旅舍,一个世纪前发源于德国的新型旅馆形态,现已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旅行住宿方式。提倡简朴而高素质的生活,自助及助人。在中国,已有超过220家青年旅舍。“住青旅”甚至已成为旅行方式的一种。
  游莉,经营福建省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已经10年。不扩张,也不沉迷。作为旅行控、老房子爱好者和环保推行者,正在尝试青年旅舍的多种形态。
  “文艺贩”系列,探索理想生活的养成读本。《忍不住开了间家庭旅馆》是“文艺贩”系列一本书。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做着世界上幸福的工作:开咖啡馆,开民宿,设立独立品牌,做独立杂志……没有朝九晚五的时间限定,没有老板脸色、办公室政治的烦恼。他们经营的那门生意,既为悦人,其实也为悦己。他们因此被人称为“文艺贩”:作为老板的他们,实在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范,而他们卖的东西,正是其他人梦想的文艺生活!“文艺贩”丛书就是讲述这样一群“文艺贩”创业史的书。
  
  

内容简介

  

  《忍不住开了间家庭旅馆》既是有传奇色彩的青年旅舍主人的故事,又是一本详细指导如何开旅馆的实践书。

  2004年,大学毕业不到3年的游莉,因为不安分的性格和对旅行深入骨髓的热爱,在厦门创办了福建省一家国际青年旅舍。从此,这个年轻的女孩开始了一段与家庭旅馆相伴的人生道路:她邂逅了一幢已有半世纪年岁的老别墅,她把老房子打造成一个充满艺术情调的旅行者之家,她将青年旅舍自由自立的文化带到厦门,她吸引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来旅馆体验,她代表国内青年旅舍从业者参与德国世界青旅聚会,她实践着青年旅舍回馈社会的承诺……

  听起来文艺范十足的生意,仅仅有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想就够了吗?经营家庭旅馆10年的游莉大声告诉你:NO!在书中,作者不仅分享了很多实际操作经验,包括开旅舍的预算、选址、成本核算、定价、装修、经营理念、员工管理等,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启发性,而且还深入讨论了自己对青年教育、环保等社会问题的理解。一个旅舍不只是旅途中歇脚的地方,更可以成为年轻人交流、自助、环保、创新精神的倡导者和执行者。

作者简介

  游莉,经营福建省一家国际青年旅舍10年。她的旅馆成为厦门文艺地标,并入选全球专业的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英文版《中国》推荐旅舍。多次代表中国青年旅舍优秀从业者,赴德国国际青年旅舍联盟考察。目前正与万科“良渚文化村”项目合作,成立中国一家社区型国际青年旅舍。

  骆莹莹,手艺人,伪户外青年,美好生活学习者。在海滨小城相夫教女,以草田为名在杂志介绍好玩之人有趣之书。

精彩书评

  在中国开办青年旅舍不容易,要贯彻它的精神和理念,不离不弃,就要有似堂吉诃德的疯子行径和毅力。多年来经营青年旅舍的酸甜苦辣,游莉在书中夫子自道。
  ——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前秘书长兼执行总裁刘兆祥先生

目录

第一章 旅馆主人的故事
01 / 旅行回来不安分
02 / 朝九晚五恐惧症
03 / 当梦想照进现实
04 / 有种浪漫主义叫“青年旅舍”
05 / 这里,可以是全世界
06 / 不设限的人生
07 / 搞定我的天使投资人——老爸
08 / 8 个月的无望找寻
09 /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10 / 与自己和解
11 / 理想生活进化论
12 / 旅行是最好的充电

第二章 旅馆主人的课堂
01 / 计划 / 一定要做的旅馆商业计划书
02 / 准备 / 没有几板斧你就别开旅馆
03 / 注册 / 青年旅舍的合法身份
04 / 选址 / 地段以及地段的“例外”
05 / 风格 / 旅馆主人的独立生活美学
06 / 装修 / 改造老房子没有那么容易
07 / 软装 /“二手文化”爱好者
08 / 定价 / 在环境与成本之间走钢索
09 / 员工 / 不爱旅行的服务员不是好服务员
10 / 员工管理 / 送给店长的新西兰打工之旅
11 / 理念 / 我的店里没有“上帝”
12 / 更新 / 旅馆的空间分配与自我更新
13 / 营销 / 再多的宣传抵不过一句好口碑
14 / 多元经营 / 咖啡吧里的美食福利
15 / 活动 / 青年旅舍只能住吗?
16 / 打造人气青年旅舍的3 个元素
17 / 青年旅舍的枕边书目
18 / 青年旅舍的电影推荐
19 / 青年旅舍的音乐清单

第三章 旅馆主人的长成
01 / 什么是国际青年旅舍?
02 / 刘兆祥先生的“样板”青年旅舍
03 / 有使命就有魅力
04 / 影响我一生的长辈
05 / 延续是最好的回报
06 / 开一家有使命感的青年旅舍
07 / 青年旅舍的“第三条道路”
08 / 家庭旅馆之我见
09 / 那些值得一住的旅馆
10 / 一个旅馆主人的长成

第四章 旅馆主人的碎碎念
01 / 那些年,我追过的老房子
02 / 南华路41 号
03 / 好房客、坏房客、怪房客
04 / 谢谢你们,陪我一起走过
05 / 天秤与双子的故事
06 / Mimo 带来的第二次成长

后记 给想要创业的年轻朋友的一封信









精彩书摘

  这里,可以是全世界
  2000年,我和同学一起去云南自助旅行。因为我有比较丰富的自助游经验,所以那次的“功课”很自然地由我来完成。上网查资料时,我发现云南住宿的地方很多,其中有一种住宿类型叫“青年旅舍”——那是我听都没听过的名词。它有一个蓝色的三角形logo(标志),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根据网页上的介绍,它专门为背包出行的年轻人提供住宿:有很多床位,价格便宜;入住的客人有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动手完成;环境干净、整洁;有一个能够让住客互相交流的空间。我对介绍上的这种旅舍充满好奇,决定体验一下,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同伴的认可。
  当年我们住的那家国际青旅叫“老谢车马店”,至今仍在经营。抵达丽江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我们在古城门口给老板老谢打了电话,他马上亲自来接我们。深夜里,我们拉着行李,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跟着他走过好多小巷,一直绕到一个院子里。“欢迎来到老谢车马店。”老谢说。院子里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我和同伴也无暇欣赏,赶紧安顿下来,消除一天的舟车劳顿。
  第二天早上,我才在这家旅舍细细转了一圈。这是一个典型的纳西族四合院民居,带着浓厚的少数民族风味,纳西族的历史镶嵌在凝固的音乐里,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时光缓缓流过。云南天高地广,蔚蓝的天空,挂着云丝,阳光非常好。院子里的茶几旁坐着一对银发的日本夫妻,约莫60 来岁,边喝茶边学中文,那幅画面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安宁。虽然是旅行,但他们展现出来的是生活,是他们所选择、所想要过的生活的样子。
  当视线从日本老夫妻身上移开,转到院子里的那棵大树下时,我马上笑喷了:树下拴了一头猪,一头彻头彻尾的家猪!天呐,老谢不养狗,不养猫,他养猪!问后才知道,原来,天真的他以为这是一头永远不会长大的宠物猪!据说,后来那头猪长得大到足以让人把它杀了来吃。当时的场面有一种违和的超现实感,让我在大笑不已的同时,感受到这家旅馆的魅力所在。
  在旅馆里慢慢转悠,我发现了更多店主老谢的痕迹。无论是墙上他自己拍的照片,或者旅馆里的摆设,包括那只让人捧腹大笑的猪,无一不展现出这家旅馆主人的个性和他曾经经历过的人生。老谢曾是媒体人,因工作关系被派到云南当记者,后来他留了下来,在这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开了一家青年旅舍。第一次,我从一个陌生人身上看到,当一个人选择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时,他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和生活状态,都让人羡慕不已。
  除了老谢的个人魅力,旅舍服务员和住客们的互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台的小姑娘都是云南本地的少数民族,二十出头,有些甚至比我还小,但是都非常淳朴,她们很热情地招待我,每次见面的时候都精神饱满地打招呼。我以前在酒店实习过,在酒店里,对待客人的标准是礼貌、友好,但是没有热情这一项,员工和客人之间是工作而非朋友关系。热情的纳西族姑娘,颠覆了我对住宿行业原有的理解,原来从业人员和客人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超越工作,成为朋友的。而且,从事服务行业一样可以真心开心。
  吃过午饭,在旅舍的公共区域里,我和那些和自己一样背着包出来旅行的人交换旅行经验,闲扯一路上的经历,分享旅行的信息,感觉非常棒,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决定创业时,我想到了第一次住青旅时的经历,想到了此后旅行路上每一家居住过的青旅,想到了在那里得到的每一次感动、热情和快乐。我要把这种感受带给更多人。我要开一家有游莉风格的青年旅舍。虽然它只是一家小旅馆,但在那里,可以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可以经历不曾经历的故事;虽然身处此地,但此地可以是台湾,可以是西藏,也可以是法国。
  它可以是全世界。It is anywhere.
  不设限的人生
  如果说,经营青年旅馆这10 年有什么让我奉为金科玉律,就是那句:人生是不设限的。这不就是句谁都会说、谁都明白、再简单不过的话吗?是的,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是我这么多年发自内心的感受。我们年轻时,时常鄙视、厌恶、不耐烦那些听起来“正确无比”“毫无破绽”、谁都能信手拈来的道理,但等到经历了挫折,真正脚踏实地去实践了许多事情之后,才发现这些朴素又简单的道理,确实具有无比巨大的能量。就好像经久不衰的设计,往往来自一种简洁的运用和适度的留白。
  而我,之所以把这句话当成金科玉律,别误会,并不是因为我的人生没有限制,可以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是美国漫画里的超级英雄,可以上天下地,搞定各种事情。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发觉人生中有太多可以限制自己的东西,我才认为:人生是不受限制的。
  当脑海里第一次出现“开一家青年旅舍”的念头时,我想到的并不是如何实现它,而是为它设置许多障碍,替它找各种不能实现的理由:“我从没有任何创业的经验,第一次创业就玩这么大,感觉不像是会成功的样子。”——“感觉”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就能成为限制我的理由。
  “我对开青年旅舍完全没有概念,要从何处下手?”——“没有经验”,这个理由看起来更正式一点儿。但谁一开始做事情就有一堆经验?经验都是从无到有的。
  “开一家青年旅舍耶,身边的朋友都没有几个人听过,这个想法到底具不具有可行性?”——别人没有听过的事情就不能做了?这个限制理由更冠冕堂皇一些。可是,如果人生只是不断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又有什么挑战和意义?
  ……
  你总能找到一百种不开始某件事的理由。而这些理由,不过都是借口。
  “你究竟在担心什么?你才24岁。失败了又能怎样,大不了就再找份工作回公司上班。所有你说的这些担心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想做这件事?”当时男友的一句话,醍醐灌顶,让我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内心。一旦下定决心,之前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障碍很轻易就被扫除了,我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艰难。虽然那之后的路走起来更不容易,可是,限制已经开始被打破。
  直到现在,比起当年,我已经强大许多,有经验许多,成熟许多,但仍有很多事情,可以轻易限制我。这种限制,有时候对别人来说,简直不可称其为困难。
  2012年,我和先生以及几个朋友一起去一家位于桂林偏远山区的青年旅舍考察。那家青旅有一个公益图书馆,是一个公益组织专门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创建的。我们一行人带着很多行李,包括要捐献给留守儿童的物品,前往目的地。从桂林市区驱车到车子不能再前行的地方,一共行驶了3个多小时,之后是一段需要步行1个多小时的山路。那条山路对擅长户外运动的人来说,并不难走,但对一般人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全部是梯田,蜿蜒而上,垂直海拔上升得也很快。下车时,已经是夜里8 点多,大雨滂沱,路上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戴着头灯或是打手电,我们还带着2 岁多的儿子Mimo。虽然我不用担心Mimo,他爸爸会搞定他进山的事情——我们用背篓背着他——但是因为我的腿2 年前曾经骨折过,伤愈后的腿真的没办法承受这么大的运动量,只能落在最后,慢慢地走。大家都在等我,雨又很大,所有人都湿透了。
  说实话,出发前知道要前往这样一个地方,我的心里七上八下。一直以来和运动有关的任何事情,对我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何况要夜行山路,还要带着孩子。“那边的天比较冷,小朋友会不会感冒?”“山路那么难走,我走不了怎么办?”……心里有好多好多的障碍。可是,我总不能告诉其他人,我因为这样一些听起来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打算放弃这次活动吧。也有点儿故意不给自己找借口,逼自己做不擅长的事情的那股劲儿在,我对自己说,不能因为有这样一些会限制自己的东西,就选择放弃,或者回避。
  最后,当然是走下来了,撑过去了。
  这十几年来,每一次觉得不可能的时候,只要做了,冲过去了,撑下去了,就会发现,能限制自己人生的东西又少了一项,身上又有一种自己不曾发现的可能。人生的版块就是在这种不设限中,越拓越大,直至看不到尽头。
  TIPS:你是否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想法影响?
  你是否想过,如果家庭旅馆经营失败,你会如何?
  ……

前言/序言

  作为一个小城青年,我带着羞怯与渴望,18 岁那年离开了家,来到了“大城市”——厦门。离家十几年中,竟然有9 年的生活是与国际青年旅舍有关的,而且这个关系还会持续下去,10 年、11 年、12 年……
  对于一个没有长性的双子座来说,在很年轻的时候怎么也不敢想象,有一份工作居然会做9 年,而且将来还会做更久。现在回头一想,9年一晃而过,如果不是出版公司找到我出这本书,可能我不会把这9年看成生活中的一个节点,去认真地回顾它。
  经常有想进入这个业态的朋友问我:“如果要开一家小旅馆,或者要开一家精品旅馆,应该怎么办?没有从业经验怎么办?”我在告诉他们一个基本概念和计算成本的公式之后,总是会想,是什么促使这么多人想从事这个行业?目前,中国的租房成本高涨,有些房东还会提前解约,在这种情况下,将来这个行业还会有前景吗?
  我是个笨人,花了很多时间,才算进入这个行业,摸着首尾,初晓门道。9 年下来,不敢说自己做得很好,但是有了自己的选择。现下,设计感好的旅馆、提供贴身又精良服务的旅馆比比皆是。大多数住客的视觉已经被满足,或者说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住客已经被过度满足。这是个视觉过剩的年代。所以,我想做的旅舍的重点不是放在设计的时尚和精美上,而会放在特别的入住体验上——环保设施和社会责任、示范功能。我觉得这个才是大多数年轻人现下没有太关注,一旦认可会在“属灵”方面和我们有共同归属感的关键点。我希望我的第二家、即将在杭州开业的新旅舍也不仅仅是一个旅舍,更是一个倡导环保生活的体验馆。
  9 年,这一路上很多人给了我有私或者是无私的帮助,感谢你们!
  不管什么工作,肯定都是荣耀与艰辛并存,记住艰辛,永远保持好奇心,前路总是会闪闪发光!

在线试读

第一章 旅馆主人的故事

从小我就是一个心里“长着草”的姑娘。

家乡龙岩,触目皆是青山绿水,广阔天地由得我乱跑乱跳。客家人其实重男轻女,所幸我生长在一个开放的家庭,既没有“轻”我,更给予我自由生长的空间。父亲对我既严格,又尊重,他从不强迫我做什么事,因此我也格外独立和有主见。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好gggggggggggggg

评分

有一定参考意义。随便看看

评分

京东买书籍真方便,又比书店便宜多。

评分

看完了,影响不小

评分

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

身边很多人在看这本书,现在买来了我也在看。评价真的是一片叫好,我认识的人当中,有自讨腰包买了好几本送朋友的,有看书从头哭到尾的。   奇怪的是,很多人都说看完了,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作者柴静本人,而是她所描写的身边的那些人。 有人喜欢陈虻,大约也希望生活中有这样的长者指点一二。跟柴静合作的几位男女摄影和导演更是各有粉丝。   这么火红的第一女主角不被喜欢,反而是配角们纷纷抢镜,让我想到的简直就是《士兵突击》中的那个许三多。   还有人看到的是大事件,是并不那么遥远,跟我们切身相关的大事件——SARS事件,汶川地震,山西煤矿塌陷|、华南虎造假,大事件像舞台上的聚光灯,把主角照的熠熠生辉,这也就是对此书不那么喜欢的人所说的—— 柴静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不是记者。   不知道为什么,反正跟许三多不一样,我看到的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成长。这跟CCAV的宏大背景无关,跟著名记者的光环无关,跟那些传播率极高的新闻节目无关,我能看到的,是一位女性,从年轻气盛,到平淡如水。   她说二十出头的时候,采访黄永玉, 问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黄回答“寻常”。 二十多岁的柴静不明白,心想,这也叫哲学吗?。老人家说, “天上那么多高干子弟,七仙女为什么要下凡嫁董永? 因为她什么都有,只缺寻常。”   二十几岁,她听不懂。      在最初的不适应之后,她在SARS的报道中找到了勇往直前的胆气,也找到了记者引以为豪的“正义感”和“道德感”。   但是, 太用力了。   太用力并不是坏事,年轻的时候,自然是应该“跨马提刀入东京”,应该“一日看遍长安花”, 年轻的时候,快意恩仇是对的,热血沸腾是对的。   我想起自己十四五的时候,还拿刀割过手腕,呃- - - - 太痛,结果放弃了。但总觉得死是件诗意浪漫的事,活得窝窝囊囊才糟糕呢。看到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简直引为知己。   当然, 也并没有成名。   还有虚荣心,心里眼里老看着那个谁。 比我漂亮了也不行,比我成绩好了也不行。高中的时候强烈妒忌一个女生,人家长得也不行,成绩也普通,就语文特别强,没事作诗填个词什么的,让我气得牙痒痒,晚上打个手电也看全唐诗什么的,但是没那份文雅,一看就瞌睡,只好换成武侠小说。后来进大学了,还跟装没事地跟老同学打听她的近况。   好像都是这么过来的。   用力,咬着牙地用力,拼着命地用力。看见菜场里穿着睡衣,蓬乱着头发,还有眼屎的大妈就害怕,生怕以后变成她们那样。   太用力了,为赋新词强说愁。      所以我才喜欢这本书,喜欢中间往后的部分,喜欢那种慢慢松下来的活法。 SARS是2002年,柴静26岁。 汶川地震是2008年,柴静32岁。   汶川的报道是平静的,他们跟随普通的叶哥叶嫂回家,从废墟里挖出锅来,挖出土豆和白菜,做饭。镜头里几分钟都没人说话。 她说“我不想提问,也不想劝谁不难过”。 也许,如果是26岁的柴静,她会配上解说词“汶川人民仍然坚强地生活着”。   那不行,32岁的她已经知道,那个,太用力了。      因为出版社选的名字是《30岁前的每一天》,有朋友笑说你赶快写《40岁前的每一天》吧。   如果是40岁前的每一天,我猜想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那么用力地生活,但是认真地生活,每一天,每一天。做饭,吃饭,睡觉,起床。 天凉了加床被子,天热了买个新扇子,不需过分强求,但也不一味退让。 用点气力生活,但如果太累了就歇着。   市井人生,就过成那个样子。      这也不完全算是书评,不过是一点感受罢了。还是强烈推荐此书的。

评分

期待好久了 上周周六,闲来无事,上午上了一个上午网,想起好久没买书了,似乎我买书有点上瘾,一段时间不逛书店就周身不爽,难道男人逛书店就象女人逛商场似的上瘾?于是下楼吃了碗面,这段时间非常冷,还下这雨,到书店主要目的是买一大堆书,上次专程去买却被告知缺货,这次应该可以买到了吧。可是到一楼的查询处问,小姐却说昨天刚到的一批又卖完了!晕!为什么不多进点货,于是上京东挑选书。好了,废话不说。在我还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它是一本好书,很符合80后读者的口味。很难想象一本图书会被我看得像郭德纲的相声书一样,在地铁上都如饥似渴地手不释卷。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罕见的奇书,是人生的镜子,那么对于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令我感到了丝丝“找出心中所想”的意味,因为我不仅从中看出大论的味道,更是以一种看搞笑图书的心情在愉悦自己,事实上这本书确实不失幽默,在大论了一把之后确实愉悦了广大读者,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像一本幽默小说一样去看这本书,因为多年来这类书的泛滥使我对其十分不屑。一直想买这书,又觉得对它了解太少,买了这本书,非常好,喜欢作者的感慨,不光是看历史或者史诗书,这样的感觉是好,就是书中的字太小了点,不利于保护视力!等了我2个星期,快递送到了传达室也不来个电话,自己打京东客服查到的。书是正版。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

评分

书不错,继续看

评分

看了两遍了吧,觉得还是跟想象中有点区别,不过确实能更好的理解青年旅馆这个概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