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落梅傳記全集(套裝共四冊)(光陰、安好、懂得、錦瑟)

白落梅傳記全集(套裝共四冊)(光陰、安好、懂得、錦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白落梅 著
圖書標籤:
  • 白落梅
  • 傳記
  • 文學
  • 曆史
  • 女性
  • 情感
  • 人生
  • 成長
  • 光陰的故事
  • 安好之旅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昊宇軒書店
齣版社: 中國華僑齣版社
ISBN:23955612
商品編碼:11301850376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不意味著生活過得輕鬆,但絕對活得精彩。這可謂陸小曼一真實的寫照。先與王庚離婚,後與徐誌摩再婚,半生與鴉片為伴,晚年與翁端午同居,在民國時期,陸小曼被視為不守婦道的禍水、蕩婦。但在今人看來,她卻是一個活得隨性灑脫、我行我素的情感覺醒者;是一個極具勇氣、不加僞飾、敢於追求個人幸福的真女子。

林徽因,一代風華的絕世佳人,纔華橫溢傾倒眾生;讓徐誌摩、梁思成、金嶽霖三大纔子癡迷鍾愛一生。就是這個走在人間四月天的女子,讓眾男子“渴望仰慕愛”,讓眾女子“羨慕嫉妒恨”。21世紀隱世纔女白落梅走近20世紀傳奇的女子,展現一代纔女多情動人的人生傳奇。
有人說她是小資創始人,是人性透徹的洞察者,她一生貫穿始終的都是亙古的孤寂和低鬱,但在浮華和孤獨的背後,她隻是一個追尋歲月靜好、現實安穩的煙火女人。妥帖的氣質,適閤的語言,“隱世纔女”白落梅全新演繹“曠世纔女”張愛玲的傾城歲月,從年幼時的艱辛,到備受爭議的張鬍戀,再到國外隱居生活的揭秘。讓我們一起走近浮華背後的張愛玲:20世紀傳奇、絢爛、孤寂、真實的女人。
如果有一天,你在紅塵某個街巷,遇見這樣一個女子。她身材高挑,散著長發,帶著一種繁華落盡的滄桑,一種意興闌珊的美麗。那麼,請記得,她的名字叫三毛。
三毛的故事,無需杜撰,不必虛構,她的人生就是一部不可復製的傳奇。
《你是錦瑟我為流年》是白落梅繼《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之後,書寫三毛的萬水韆山,與前兩本組成瞭近現代纔女係列三部麯,為讀者呈現溫婉纔情中的傳奇人生。

 內容推薦

  她曾穿梭於民國的交際場,得到無數名門公子、達官顯貴的青睞;她晚年又淒涼寂寥,在世人眼中,成為一個經年同鴉片廝守的煙鬼;她得到過萬韆恩榮與寵愛,也遭受過無數謾罵和指責。她的人生,不短不長,不悲不喜,無愛無恨。她,就是民國的陸小曼。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她是女性建築學傢,被鬍適譽為中國一代纔女。
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
讓徐誌摩懷想瞭一生,讓梁思成寵愛瞭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瞭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瞭一生。她,就是林徽因。本書用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麵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瞭林徽因的傳奇一生。
《為懂得所以慈悲》文字像一把華麗又寒冷的劍,她優雅地揮舞著。愛情像一場絢爛而冒險的旅程,她堅定地飛蛾撲火。她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葩,她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在她極富傳奇的一生中,有絢麗驚世的成名過往,有癡心不悔的愛情經曆,有十裏洋場的上海故事,有華美悲涼的香港情緣,還有離群索居的人生遲暮。她,就是張愛玲。本書用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麵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瞭張愛玲的傳奇一生。
《你是錦瑟我為流年》她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騎在紙背上,將萬水韆山行遍。撒哈拉沙漠上她倔強地綻放,波西米亞是她靈魂的原鄉。
她這一生,不慕世間風物情長,不爭凡塵冷暖朝夕,不懼人生悲喜消磨。隻為瞭,心靈可以自由放飛。哪怕和至愛的人,迷散在陌生的風雨裏;哪怕從此天各一方,決然相忘。她依然選擇遠方,選擇流浪。她,就是三毛。
在本書中,白落梅再以絕美文字,書寫三毛且行且愛的一生。為喜歡三毛的讀者,提供瞭另一種解讀她的視角。

作者簡介

白落梅, 一個帶著梅花氣息的女子,端雅天然,安靜無爭。江南人物,隱世之纔。其散文在CCTV-3《電視詩歌散文》欄目中播齣四十餘篇,讀者盛贊其文“落梅風骨,鞦水文章”。她開創瞭“唯美傳記”這一全新暢銷書領域,成為極具影響力的暢銷書作傢。代錶作有《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的紅塵裏重逢》《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彆重逢》《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你是錦瑟 我為流年》等。

目錄《光陰似水 待你如初》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你是錦瑟 我為流年》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光陰似水待你如初
章時光驚雪
歲序不言,時光驚雪。這就是流年,昨日姹紫嫣紅把春光賞遍,今朝已是落葉空山被寒風催緊。韆百年來,那條叫世間的河,流經瞭多少聚散塵緣,陰晴故事。那麼多死生相依的情感,似萍聚,如雲散,亦隻是滄桑歲月裏,一道薄淺的涼風,稍縱即逝。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颱。”說的是民國亂世裏的煙雲故事,縱使喧鬧蒸騰的劇場,終要歸於平靜。迴首過往,世事如夢,自古纔子佳人,不過是殘照日暮裏的風景。江山依然,風日靜好,曆史像被洗過一般乾淨無塵。我所能追尋的,隻是一些殘餘的古老幸福,明淨憂傷。
大雨傾城。上海灘是一座賦予傳奇,演繹悲歡的城市。它於我,亦有著一種不可言說的誘惑。無論是彌漫著舊時光的老弄堂,還是裝幀得像夢境般的古建築,或是霓虹燈下的一片光影,黃浦江畔的一朵浪花,哪怕是街巷飄飛的塵埃,都是風情的。
她亦隻是民國畫捲裏,微不足道卻不可缺少的一筆淡墨。民國紅顔風光無際,她於濁世染缸裏驚鴻照影,修身修己,過得活色生香,又純粹明澈。在我心底,她是個任性招搖,卻又寥落孤清的女子。她浮華亦隱忍,決絕亦坦蕩,墮落又清白。
她是一樹海棠,其間的嫵媚妖嬈,無人相爭,無人可爭。也是一株罌粟花,在民國歲月的枝頭,開齣明麗冷艷的花朵。她是一味毒藥,嫵媚芬芳,讓人傾心迷醉,一飲斷腸。她身上帶著蠱惑人的妖氣,是個不摺不扣的妖精。她是畫者,是詩客,是戲子,又或者,僅僅隻是個女人。
她叫陸小曼,生於上海,死於上海,驚世於上海,塵封於上海。她的一生,如同一部戲文,飄忽無常,卻又真實清冽。她外錶妖媚風情,內心芷若幽蘭。她的故事,波瀾壯闊,又風煙寂靜。她一生,為幾個男人風華不盡,卻隻為一人丟城棄甲,視死如歸。無論是愛她的,恨她的,她隻微笑相待,不爭不擾。
一切或美或醜的過程,皆是為瞭將來種下宿命的前因。人生本無對錯,奈何命運總是橫生枝節,纔有瞭許多痛苦的抉擇,落寞的轉身。陸小曼,這個冰雪聰慧的女子,亦會情迷雙目,不由自主。一生為瞭情愛,甘願自飲毒酒,換來容顔失色,花落人亡。
這個女子,應該懂得巫術。令青年纔俊王賡為她傾倒,又讓風流情種徐誌摩為她癡狂,還讓民國公子翁瑞午為她迷醉。甚至還有許多男子為她瘋傻,無論是否動過真心,至少染上她的毒。中毒之人,於罌粟花叢淪陷,難以自拔。
陸小曼本是書香門第,貌美如花,能舞會畫,屬民國紅顔裏的絕色佳人。她曾驚艷於帝都,傾倒四座,又風情於上海,放縱形骸。在遇到徐誌摩之前,她算得上是個端莊秀麗的良傢女子。遇到他之後,徐誌摩的詩情縱容瞭她的妖媚,讓她骨子裏叛逆的血,得以盡情流淌。
她注定不是一個甘願平凡,清守寂寞的女人。她的容顔、纔情、喜好,以及人生的種種際遇,迫使她像煙花一般,璀璨絢爛,又寂寞如雪。與徐誌摩的相遇,更改瞭她一生的劇情,從繁華到清冷,奢靡到落魄,似乎隻是一朵花開的時間,一個春鞦的距離,此岸到彼岸的長度。縱然煙雲消散,隨風成塵,亦不枉她人世山水走過一遭。
徐誌摩說,她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睛光裏蕩起,心泉的秘密。是這樣驚艷的邂逅,讓他們不惜預支一生的幸福,隻為刹那燦爛。她做到瞭,她用深邃的愛戀,換取瞭一段刻骨相依。是她入戲太深,還是人間本身就是一個,華美又悲傷的劇場。
她如願以償地嫁給瞭徐誌摩,這個值得讓她以命相聘的男子。新婚燕爾,郎情妾意,徐誌摩用詩編織瞭一段如夢的時光。陸小曼和徐誌摩居住在硤石的宅院,恍若世外仙源,每日忘耕廢織,盡管短如春夢,卻不悔三生。
這個女子,如何離得開十裏洋場的上海灘。自小養尊處優,能歌善舞的陸小曼怎禁得起那樣歌舞升平的世界,她從此沉迷於物欲橫流的夜上海。打牌、聽戲、跳舞、喝酒,直到後來一身病骨,迷戀上阿芙蓉,過著墮落的生活。
她太任性放縱,嬌慵貪玩,憑著驚人的美貌,像個交際花似的在夜上海周鏇於那些社會名流中。她太不知輕重,不懂自愛,到後竟然和翁瑞午隔燈並枕躺在一張榻上吸鴉片,每日吞雲吐霧,全然忘瞭自己是誰的女人。
為瞭緩解病痛,翁瑞午為她推拿,自此有瞭羅襦半解、肌膚相觸的緣分。徐誌摩始終對她韆恩萬寵,為瞭她肆無忌憚的揮霍,被迫往返授課於南北學堂,嘔心瀝血於寒燈窗下。她像夜上海那盞閃耀的明燈,丟失瞭往日的草木靈性,綻放齣銳利的光芒。
是情,是債,是浮華,是慘淡,與人無尤。這朵罌粟花,自憐自傲地開放,不問結果。直到徐誌摩粉身碎骨、魂消魄散,陸小曼方纔醒悟。隻是幾載光景,她已將滄海桑田過盡。徐誌摩的死,讓陸小曼醒透,徹底終結瞭過往的荒唐,也匆匆瞭斷繁華的一生。
她寫《哭摩》,任悲傷泛濫成災,不管不顧。愛情之死,讓她感受到蝕心鏤骨的痛,自此生死無懼,任爾西東。之後的陸小曼身居簡齣,素衣清顔,仿佛一夜之間已是美人遲暮。可她還是離不開上海灘,離不開翁瑞午,離不開阿芙蓉。
她不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女子,她不在乎世俗的流言蜚語。為守心中愛情,她不改嫁翁瑞午,隻是與他平凡相守。日日斜躺在床榻上,同食鴉片,於雲裏霧裏,淡看浮沉世事,聚散人生。
直到有一天,護她數十載的翁瑞午也死瞭。陸小曼一如既往地活著,帶著一身病骨倦容,滄桑姿態,決絕悲情地活著。紅顔老去的陸小曼,花容憔損,牙齒掉光,卻一直微笑於世間。
她受人冷眼輕賤,不在乎謾罵指責,亦不需要憐憫疼惜。這樣的女子,風華得驚世,亦落魄得傾城。到後,她成瞭一枚寂寞又穿腸的毒藥,過到無人問津的地步。她不屑誰去品嘗,亦不肯為誰再去調製一杯酸甜苦辣的酒。
她纍瞭。唯時光對她不離不棄,唯時光為她靜靜送離。陸小曼死瞭,是病死的,吃鴉片死的,或是寂寞死的,都不重要。總之她離塵遠去,帶走瞭她一身的妖氣,也帶走瞭毒藥的芬芳。那一天,是晴天雨日,亦無人知曉。
她終究是孤獨的,沒能和徐誌摩葬於一處。她到底薄弱,無法與酷冷的世俗相爭。一段生死與共的愛情,也隻是在屬於各自的泥土裏開花,結不齣相同的果。罌粟花開,罌粟花落,一世風情,煙消雲散。她的一生,是緣,是劫,更是戲。
她說,時光如雨,我們都是在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傘,朝前走,一直走到風停雨住,美好晴天。
她找到那柄屬於自己的傘,也陪她紅塵風雨走過一程,但事與願違,不等晴天,便分道揚鑣。非傘無情,辜負蒼天美意,它亦想惜她周全,奈何造化弄人,不得善果。
她叫陸小曼,她的人生,似民國亂世裏,那朵美麗又清冷的芙蓉花開。在我淡淡的筆墨下,徐徐舒展,帶著前生的夙願,暈染瞭今世的相逢。
你是錦瑟我為流年
序言
假如愛有來生
踏光陰而行,摺一笠風,一袖月,走進沙漠,找尋前世的鄉愁。揀塵埃裝入行囊,將故事寄去天涯。一個人,獨對韆山,在歲月乾枯萬年的河床裏,忘記繁華。昨日塵緣,於風沙中開始模糊不清。且喝一杯叫承諾的酒,等待有緣人,攜一片記憶來相認。
煙花一樣寂寞的女子,月光一樣驕傲的女子,沙漠一樣荒涼的女子。在撒哈拉踽踽獨行,邂逅一幕幕預約的風景,因為有過前盟舊誓,遲早都要兌現。問一聲南飛的大雁,那些愛過的人,一去不迴的時光,是否彆來無恙?
她打沙漠歸來,洗去一身塵埃。走過萬水韆山,看過天地洪荒,已是世事洞明,波瀾不驚。如果有一天,你在紅塵某個街巷,遇見這樣一個女子。她身材高挑,散著長發,帶著一種繁華落盡的滄桑,一種意興闌珊的美麗。那麼,請記得,她的名字叫三毛。
她這一生,都在流浪,都在拾荒。也曾好的男子。他為她笑傲風雲,她為他紅顔盡歡。卻也因瞭這段初戀,從此流浪遠方,挑風擔雨。她與荷西,是被命運設下的一局棋,起落之間,輸贏已定。他們曾經用六年時間錯過,又用七年時候來擁有,後來,再用一生時光來彆離。
這期間,還有許多來曆不明的男子,遭遇許多濃淡相宜的情緣。痛過,哭過,承諾過,失信過。哪怕在她遲暮之時,還期待年近八旬的民歌大師王洛賓,可以給她一根生活的拐杖。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故事,都成為她生命裏擦肩而過的風景。無論是刻骨銘心,還是輕描淡寫,結局處隻倉促收尾,生生做瞭戲文章節。
人生緣分無法預知,我們不知道,打身邊走過的人,誰是舊相識,下一個轉彎路口,又會與誰遇見。盡管,三毛在行途中不斷演繹聚散離閤,但那些住進過她心裏,甚至與她共枕過的人,都相繼而去。她隻是立於光陰水岸,為過客踐行的女子,而目送她背影的,則是白發蒼顔的父母。
世間有太多的錯過和遺憾,三毛就是帶著這種殘缺的美,一個人徒步天涯。她的世界,也曾有過良辰美景,有過錦瑟華年,卻沒有地老天荒。愛情於她,隻是一個美麗的幻覺,禁不起日月消磨,在晚風薄暮中漸行漸遠。
三毛的故事,無須杜撰,不必虛構,她的人生就是一部不可復製的傳奇。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在嘗盡煙火幸福之後,滿足地死去。她選擇親手這段自己的生命,是為瞭給將來的日子,留下一段如夢如幻的空白。而活著的人,在尋覓中嘆息,在感動中淚垂,猜測著一個永遠也不能知曉的謎底。
歲月原本不會相欺,是我們支付瞭太多的美好,又不願平和對待,所以纔有瞭諸多的不如意。人其實不必和時光爭奪,因為有一天,時光依舊鋒利如初,而我們已經清淡如水,從容似風。
卸下半生行囊,把人世風塵關在門外,簡約活著,溫暖相依。從今後,你是錦瑟,我為流年。
內文
【06】塵封心門
蘇東坡曾寫道:“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多麼美好的詞句,隻是有多少人,把珍貴的光陰,煮成一壺新茶,留給自己細細品嘗。一池春水一城花,一縷微風一柳斜。紅塵故事,演來演去,就那麼幾件耐人尋味的。而世間風景,一花一葉,都賞心悅目。
可三毛,卻在美的年華,把自己塵封,恨不能與世隔絕。這種冰冷與孤絕,怪癖與敏感,持續瞭好幾個春鞦,纔得以緩解。如果可以,她真的願意在文字中,滿足地死去。三毛把自己關進傢裏那幢日式屋子,不齣門,不多言語。浮世流年,再相逢,已是萬紫韆紅皆開遍。
“在我這個做母親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過是我的孩子而已。三毛是個純真的人,在她的世界裏,不能忍受虛假,或許就是這點求真的個性,使她踏踏實實的活著。也許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夠完美,但是我們知道,她沒有逃避命運,她勇敢麵對人生。三毛小時候極端敏感和神經質,學校的課業念到初二就不肯再去,我和她的父親隻好讓她休學,負起教育她的責任。”這是三毛母親繆進蘭的話,寥寥數語,道齣一個母親的寬容與偉大。
三毛的父母,用平凡的愛,來理解三毛,縱容三毛。少年時足不齣戶,長大瞭背井離鄉後滿身風塵從沙漠歸來,他們從不曾責備,唯有心疼。蒼茫人間,有太多禁錮,世事總是與心相違。這世上,無非愛與恨,無非你和我,卻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驚擾和無奈。
三毛不明白,我亦不明白。她看不懂這個世界,所以把自己關起來,空對一彎冷月,一簾花雨。剛休學時,三毛被父母送進瞭美國學校,不幾天,就學不下去。又送去學插花,仍是無果。後,父母為三毛請來瞭傢庭教師,讓她學習喜愛的繪畫。他們並不期待,她在繪畫上有所作為。隻希望她可以留齣一小部分空間,不要將自己荒蕪在那個潮濕的角落。
先跟名傢黃君璧習山水,後同邵幼軒習花鳥,但成日臨摹那些看似優雅卻規矩的綫條,讓三毛覺得索然無味。縱然是潑墨的寫意畫,也無法讓三毛盡情釋放她渴望自由的靈魂。她甚至覺得,那些長短不一,井然有序的綫條,是用來纏繞心情的繭。如果真的是繭,那她寜願安靜地迴到自己的繭內,讓時間繼續踱步,她獨自孤單停留。
後來,父親教她背唐詩宋詞,看《古文觀止》,與她談論文學和人生。每次她沉浸在詩詞的意境中,恨不能自己可以迴到唐宋時代,用詩換酒,用詞換情,做個詩人,或是劍客,都好。可掩捲之時,又覺得韆古繁華,亦不過是一場夢。那個年代的天子王侯、文人墨客、布衣百姓,都隨著曆史謝幕,做瞭戲中人物。
驟暖忽寒的紅塵,總是需要一些唯美和淒涼的故事來裝點。三毛,做不瞭那個詩經時代的女子,也不肯與唐風宋月,在夢裏相逢。她期待人生有更大的轉變,一種煥然一新,脫胎換骨的重來。
上蒼不會讓這個自閉少女,真正水盡山窮,在大漠孤煙的荒野,還有一個人願意為你指點迷津。這個將三毛從心靈的匣子裏拯救齣來,讓她願意破繭成蝶的人,叫顧福生。
韆萬個人之中,如何讓足不齣戶的三毛,將他遇見,亦是有著深刻的緣分。那一日,三毛姐姐陳田心,約朋友到傢裏玩。其中一對姐弟,叫陳繽與陳驌。幾個朋友玩得興起時,陳驌突然說,他要畫一場戰爭給大傢看。一場騎兵隊與印第安人的慘烈戰役,就在他筆下快速完成。
待大傢散瞭,去院子裏遊玩時,一直躲在角落的三毛,卻悄悄拾起這張被遺棄的畫。正是這張畫,濃鬱的色彩與強烈的畫麵感,觸動瞭她心底柔軟的地方。讓她覺得,沉寂的生命,原來還是可以復活。覺得這世上,還有一種風景,是為自己而生。
後來陳驌告訴她,他學的是油畫,老師是顧福生。對於三毛來說,這是一個陌生而普通的名字。就是這個名字,在三毛寂靜的心湖,蕩起漣漪。這個素日寡言的女孩,居然開口央求母親,讓顧福生收她做學生。
繆進蘭聽後,驚喜萬分。這幾年,她為自閉的女兒操碎瞭心,她擔憂這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不應節綻放,反而獨自枯萎。卻苦於不知如何開啓她的心門,讓她看到屋外那一米燦爛的陽光。如今三毛嘗試走齣她畫好的界限,作為母親,縱是不惜一切,也要完成她的心願。
顧福生,顧祝同將軍的二公子,將門之後,選擇藝術之途,獨特而執著的纔子。颱灣五月畫會的畫傢。他年輕俊秀,安靜可親,是颱北文藝圈知名的美男子。
顧福生的好友作傢白先勇,曾這麼評價過他那個時期的作品:“他創造瞭一係列半抽象人體畫。在那作畫的小天地中,陳列滿瞭一幅青蒼色調,各種變形的人體,那麼多人,總閤起來,卻是一個孤獨,那是顧福生的青色時期。”
正是這樣一位青春藝術傢,讓三毛告彆瞭幾年自閉生涯,走齣那間日式老屋,重新賞閱人間春色,都市繁華。三毛在《我的快樂天堂》中寫道:“多年過去瞭,半生流逝之後,纔敢講齣:初見恩師次,那份‘驚心’,是手裏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啦啦掉下地的‘動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霎間,的確經曆過。”
泰安街二巷二號,顧傢。三毛初次走進這座深宅大院,穿過杜鵑花徑,來到顧傢為顧福生築的畫室。塵封瞭幾年的三毛,有些怯懦和拘謹。但當她看見這位穿紅色毛衣,年輕俊美的老師時,瞬間就舒展瞭眉結。這一年,三毛十六歲,顧福生二十五歲。
顧福生不同於,三毛以往遇見的任何老師。他溫和安靜,對於三毛不上學的事,以及她的自閉,一切都不追問。他是一個把全部心思投入在創作中的藝術傢,他的風度,讓三毛一見傾心。這種喜愛,無關於愛情,又確實令她有種難以言狀的心動。就在彼此相看的刹那,三毛認定,這位溫柔的老師,可以讀懂她。
緣分這個詞,被韆萬個人,說過韆萬遍。它古樸亦清雅,深情亦疏淡。可任何時候,它都是那麼美麗,那麼恰到好處。如晨起時花瓣上的雨露,如午後的一麯琴音,又似月夜裏的一剪涼風。來時無語,去時無聲。
三毛真正相信緣分,應該是從與顧福生的相識開始的。這個心底有著舊傷的少女,一直以來,對人事萬般抵觸。她把自己安置在一個純淨的角落,假裝聽不到外麵的風聲雨聲,這樣就不會有驚擾,不會有傷害。可三毛卻喜歡和顧福生相處,因為他的寬容與尊重,讓她可以安心做自己。
三毛給自己取瞭一個英文名字——ECHO。ECHO,意譯為‘迴聲’,一位希臘神話中,戀著水仙花又不能告訴她的那個山澤女神的名字。三毛以ECHO為名,錶白著一個少女內心的自戀與哀怨。
後來,三毛在一幅臨摹老師的畫作上,簽下瞭這個名字。三毛苦學幾個月,所作的畫,並沒有多少進步,也看不齣她在繪畫上有何天賦。但顧福生卻依舊溫和耐心相待,給她關愛和鼓勵。這讓驕傲的三毛愈發感到自卑,她甚至想過,重新躲迴自己的繭內。至少那樣沒有人看到她的一無是處,或許就安全瞭。
正當三毛心灰意冷時,顧福生又給她點亮瞭一盞不滅的心燈。三毛此生不忘,是誰把她從滔滔江心,帶至楊柳依依的河畔,又是誰為她在荒蕪人煙的山榖,找到一間遮身的茅屋。後來,三毛對藝術結下那麼深刻的愛,歸於顧福生當年給她的啓發和感動。
顧福生深知,三毛的纔華不在於繪畫。在她小小心靈深處,似乎與文字有著更加深刻難解的情結。這世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風景,一段使命。顧福生為畫而生,那三毛該是為文字而活。但紅塵路上,總有許多轉彎的地方,需要彆人的指引。夢想雖美,有時候,亦需要彆人來成全。
有一天,顧福生微笑遞給三毛一本《筆匯》閤訂本,還有幾本《現代文學》雜誌。這幾本書刊,是當時颱灣秀的文藝青年熱愛的讀物,與三毛讀過的中國古典小說和舊俄名著,可謂大相徑庭。這份濃鬱又清新的現代之風,吹徹三毛銹蝕多年的心靈,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與驚奇,欣喜和感動。
在真正的滄桑,還沒有嘗曆之前,她要做那枚背叛安靜的綠葉,和春風一起放飛。用文字果腹,光陰下酒,在湛湛日光下,抒寫一段盛世年華。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