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

国际传播/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智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793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223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在日益全球化的当代,国际传播(信息的跨国界传播)业已成为人类信息传播的一种基本形态,同时也发展成为传播学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国际传播/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从国际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内涵出发,对国际传播的理论范式、发展历程、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及传播效果和效应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和深入系统的阐释,从而确立了国际传播学的学科自主性和学科完备性。本书内容丰富、观点独到、体例新颖,是一部时新的国际传播学教材,适合新闻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学习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李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任教;2003年至200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调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工作,后转入传播研究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出版有《文化外交》、《国际政治传播》、《全球传播学引论》和《中国国家形象》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国际传播的学科概说
第一节 国际传播的学科界定
一、国际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国际传播学的学科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 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一、从古代到现代的国际传播研究
二、国际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
三、中国(大陆)国际传播研究
第二章 国际传播的理论范式
第一节 国际传播的理论范式概述
一、从理论范式到国际传播的理论范式
二、国际传播理论范式的适用度
第二节 技术主义范式
一、传播技术决定论
二、发展传播理论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范式
一、信息自由流通理论
二、传媒依附理论
三、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四、传播世界化理论
五、数字(网络)神话理论
六、跨国公共领域理论
第四节 文化研究范式
一、文化研究理论:文化的再定义
二、从文本研究理论到受众研究理论
三、文化研究范式:对全球文化传播的解读
第三章 国际传播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古代国际传播
一、国际传播的发生
二、国际传播的早期发展
第二节 近现代国际传播(上)
一、书籍出现后的国际传播
二、报刊出现后的国际传播
三、印刷媒介时代国际传播体系的萌发
第三节 近现代国际传播(中)
一、电报、电话出现后的国际传播
二、广播出现后的国际传播
三、电子媒介时代前期国际传播体系的形成
第四节 近现代国际传播(下)
一、电视出现后的国际传播
二、电子媒介时代后期国际传播体系的拓展
第五节 当代国际传播
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出现后的国际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体系的扩散
第四章 国际传播的主体
第一节 国际传播主体的概说
一、国际传播主体的界定
二、国际传播主体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国家
一、国家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职能
二、国家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特点
三、国家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差异和变化
第三节 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发展历程
二、跨国公司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特点
三、跨国公司参与国际传播的形式
四、跨国传媒公司
第四节 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国际组织
一、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二、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五节 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个人
一、个人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产生与发展
二、个人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特点
第五章 国际传播的控制
第一节 国家对国际传播的控制
一、国家对越境信息控制的手段
二、国家对越境信息控制的模式
三、国家对越境信息控制的趋势
第二节 国际组织对国际传播的控制
一、作为国际传播控制主体的国际组织
二、国际组织对国际传播控制的手段
三、国际组织对国际传播控制的实施及其效果
第六章 国际传播的渠道
第一节 语言媒介的转换
一、语言媒介转换的国际传播意义
二、语言媒介转换的文化对接实质
第二节 技术媒介的融合
一、传播媒介的技术融合
二、传播媒介的产业融合
第七章 国际传播的内容
第一节 国际传播信息的种类
一、新闻类信息
二、广告类信息
三、娱乐类信息
四、知识类信息
第二节 国际传播信息的性质
一、各种信息形态的糅合
二、本土性内容与异域性内容的混杂
第八章 国际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一般意义上的国际传播受众
一、国际传播受众的特点
二、国际传播受众的分类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受众
一、国际受众地位的主体化
二、国际受众身份的多重化
第九章 国际传播的效果
第一节 一般意义上的国际传播效果
一、国际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二、国际传播效果的测评方法
第二节 国际传播的宏观效果
一、传播态势不均衡化的表现
二、传播态势不均衡化的成因
三、传播态势不均衡化的前景
第十章 国际传播的效应
第一节 民族国家主权的弱化
一、国际传播冲击国家主权的地缘逻辑
二、国际传播瓦解国家主权的合法性建构
第二节 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
一、全球公民社会的建构
二、全球治理和全球民主政治的实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国际传播的学科概说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内涵和学科发展史。本章是国 际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纲要性说明,它阐述了国际传播学的研究 对象和内容、学科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国际传播的学科界定
  面对一门学科,首要的是厘清其研究界限,划定其所属范围, 从而明确它的学科内涵。研究国际传播学,首先要明确国际传播研 究的对象和内容,由此确定其作为一门传播学的学科内涵。
国际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传递活动从国家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无论是古代的外交活动 (如各国互派使节、首领会盟),还是古老的民间往来(如远洋贸易、海外传教、跨境移民、长途旅行、对外战争、航海探险),都是信息跨国交流、流动的形式。到后来,随着各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和不断深入,信息跨国界交流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人类信息传播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
  从一般意义上讲,上述信息的跨国传递或跨国交流就是信息的国际传播。在国内外学 术界,关于“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普遍地存在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在广义上,国际传播就是指人类信息跨越国家边界的交流和流动,即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国际传播是“一个国家以上的个人、群体或政府官员的跨越被承认的地理性政治边界的各种传播”。或者说,国际传播是“通过政府、组织、个人进行的跨越国界的信息传递过程”。由此,广义的国际传播涉及政府、组织、群体和个人等各种主体的跨国传播活动,囊括了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等诸多传播形态。可以说,一切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都是国际传播。正是从广义上说,国际传播即为国际交往或国际互动,它包括世界各国政府之间、人民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一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一切跨国间的相互关系———国际关系(广义上的)。概而言之,国际传播的首要特性是跨国性,它是一种跨越国界的人类传播的特殊形态。
  在狭义上,国际传播是指依靠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而不涉及跨 国间的人际传播或人际交流。 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或者说,国际传播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尤指以其他国家为对象的传播活动。可通过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但以大众传播为 主”。国际传播是“特定的国家或社会集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面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受众所进行的跨国传播或全球范围传播”。也就是说,狭义的国际传播就是指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即国际大众传播,其传播主体往往局限于国家政府。正是从狭义上说,国际传播主要表现为主权国家(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国际政治关系(狭义上的国际关系)。
  在国际传播学界,鉴于对国际传播概念持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学者们分别从 广义或狭义的角度来界定作为一门学科的国际传播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广义论者如国际传 播学者哈米德·莫拉纳(Hamid Mowlana),他把国际传播学定义为“包括通过个人、群体、政府和技术在两国、两种文化或多国、多种文化间传递价值观、态度、看法和信息的学术探索领域,同时也是对促进或抑制这类信息体系结构的研究”。基于此,他把人际间的跨国信息交流如国际旅游、国际会议、海外留学等都作为国际传播的内容,统统纳入到国际传播研究对象内。与之相对,狭义论者如国际传播学者罗伯特·福特纳(Robert S.Fortner),他把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人际交流如国际信件往来和国际长途电话交谈都排除在国际传播研究的范畴之外,只保留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大众传播。
  与世界国际传播学界相呼应,国内的国际传播学者同样或宽泛或严格地看待国际传播 研究的对象。有学者认为,现今交通发达,各国开放度增大,以旅游、移民、留学、访问、会议等形式过境人员日益增多,加之因特网的发展使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日益融为一体,国际传播的信息发送者中,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性社会组织)及个人的作用日益增强。无论其传播主体和传播渠道为何者,所有这些跨国信息传播形式都属于国际传播研究的范畴。与之相对,另外有(甚至更多)学者认为,“只有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国际互联网等能量巨大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国际传播才是国际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以人际传播方式进行的跨国交流活动涉及面过于广泛,而大众传播活动才是国际传播的主要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将人际传播囊括于国际传播研究之中,势必会造成研究主题的泛化、研究重心的偏离和研究成果的弱化。基于此,应该把国际传播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限定在以主权国家政府为根本的传播主体、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的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方面,即限定在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方面,或者说,大众传播中跨越国界的那一部分传播现象。国际传播学所研究的正是大众传播中这种特殊的传播现象与活动。
  在人类信息传播全球化进程中,尤其是近年来在互联网络和个人媒体(媒介)的数字媒介技术支持下,信息跨国界传播的多主体、多渠道、多受众等多维度、多层面性日益显著,人际间、群际间的跨国信息传播现象日益普遍。由此,“在用数字化连接的全球中,穿越国界的数据流量其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向我们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国际传播空间———超越了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传播,而在全球范围之内融入了商业与商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本书倾向于从广义的角度定义国际传播概念,认定国际传播即为跨国传播(同时包含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并以此来界定国际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即: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是人类所有的跨国信息传播现象,包括其传播要素(环节)、结构、过程、特征、规律及其作用等诸多方面。鉴于国际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人类信息传播现象,国际传播学可以传播学研究为基础,借用传播学的分析框架确定其研究内容。但与此同时,基于国际传播不是人类一般性的传播活动,其传播主体自身复杂多样,加之从宏观上看,整体性(非一次性)的国际传播活动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历史效应(非效果),因此,在考察国际传播现象时,除了一般传播学所规定的经典“5W”模式即五种研究(或分析)外,我们还要对国际传播主体和国际传播效应进行专门的研究。这就形成了国际传播学七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即主体研究、控制研究、内容研究、渠道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和效应研究。这七种研究构成了国际传播学的本体部分。
国际传播学的学科内涵和外延
  国际传播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旦明确,接下来就可以确定作为一门学科的国际传播学 的内涵和外延。
  国际传播学首先应当属于传播学的学科范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现象的一门 社会科学。可以从不同研究角度对传播学进行学科分类。依据传播的方式,可分为自我(人内、内向)传播学、人际传播学、群体传播学、组织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等;依据传播的内容,可分为政治传播学、经济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宗教传播学、艺术传播学、科技传播学、军事传播学等;依据传播的渠道,可分为传统传播学与网络传播学;依据传播的范围,可分为国内(域内或境内)传播学与跨国传播学(包括国际传播学和全球传播学);还可以依据传播的文化属性,分为文化内(同文化)传播学与跨文化(文化间)传播学。在传播学的知识版图上,各学科支系(分支学科)纵横交错,彼此独立而又相互交叉和关联,共同构成传播学的整个学科体系。
  从最基本的学科分类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学是传播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学科支系,是 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际传播学同传播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人际传播 学、政治传播学、网络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学等)不是相互并立,它并不完全独立于其他分支学科,而是与其他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国际传播学几乎介入到其他所有的分支学科界域内,而其他的分支学科也几乎无一例外地触及国际传播学。譬如,国际传播学中往往包含人际传播学、政治传播学、网络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要素,而人际传播学、政治传播学、网络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学中也可能涉及国际传播学的成分。其中,跨文化传播学与国际传播学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亲缘度最高。虽然两者分别从语言文化边界与政治地理边界来立论,但从现实经验的层面上讲,基于现代民族国家一般具有各自的语言、文化背景,而语言和文化又往往以民族国家为单位载体,即民族国家与民族文化(共同体)一般构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构关系,跨文化传播活动和国际传播活动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解。跨文化传播的分析如果不考虑政治、经济因素,是不现实的;而国际传播研究如果不考虑文化和语言背景,也是难以理喻的。由此,国际传播学与跨文化传播学之间相互靠拢和重合的情形尤为明显。最终,就学科内涵而言,无论与传播学中的其他分支学科处于何种关系,国际传播学总归是一门特殊形态的传播学科。
  如果进一步从细分的学科分类上看,国际传播学则属于传播学中的跨国传播学 (transnational communication,相对于国内传播学),是跨国传播学的一种特殊形态,或者说,它是一门特殊形态的跨国传播学。在跨国传播学中,有两个学科分支即国际传播学和全球传播学(global communication),两者分别从主权政治(政治空间)与地理空间(物理空间)的角度来看待信息跨国界传播现象,前者视国界为政治边界,后者视国界为地理边界。由此,前者强化跨国信息传播的政治色彩,强调国内外传播的界限和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概念。在前者看来,在信息跨越国界的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发送者还是信息的接收者,都是有国籍的主权国家国民。跨国界的传播行为是一个穿越国家政治因素的传播行为。而后者淡化跨国信息传播的政治色彩,模糊国家主权概念和国内外传播的界限,国内传播与国外传播、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融为一体。在后者看来,跨国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都是世界公民。跨国界的传播行为纯粹是一个穿越地理意义上的边界的传播行为。因此,国际传播的首要特征是政治性,“它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由政治所规定的跨国界传播”。全球传播的首要特征则是地缘性,全球传播首先关乎的是人类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不受国家主权和政治边界的限制而自由地流动。由此,国“内”“外”传播融为一体而以整个地球为范围进行传播。“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称谓的‘国际传播’,其语义中已含有民族国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全球传播’则友好地涵盖了环绕地球的所有信息通道。”如果说,国际传播所指的信息跨国界传播是建立在确认和承认国家政治边界或国际界线的基础之上,它受国界的限制,那么,全球传播所指的信息跨国界传播则是建立在对国界的否认之上,它不以国界为界,没有国界限制,或者说,它超越了国界。换言之,国际传播“承认民族国家之间的地理边界”,而全球传播“并不承认”。因而,更为准确地说,“国际”传播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跨国界”传播,狭义上的跨国传播就是国际传播;全球传播则超越了跨国界传播的范畴,实质上是一种“超国界”传播(supranational communication)或“无国界”传播。正是从这种严格的意义上说,跨国传播只包含国际传播,而国际传播就是跨国传播,两者完全重合而可互换。概而言之,一般意义上的国际传播学就是跨国传播学;全球传播学则不属于跨国传播学的范畴。与此同时,鉴于国际传播更多的是一个政治传播概念,国际传播学主要属于政治传播学范畴,近似于“国际政治传播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mmunication);全球传播则更多的是一个空间传播概念,全球传播学主要属于地理传播学范畴,可谓“全球地理传播学”(global geographical communication)。当然,如前所述,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讲,“国际 传播学”与“全球传播学”都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跨国传播学范畴,同为跨国传播学的一种特殊形态,两者相互映照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换,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所指的都是跨越民族国家的地理界线的信息流”,差别只在于各自观照对象的角度不同(前者从政治的角度,后者从地理的角度)。由此观之,彼此分离、并立的两者可以重叠和重合,构成一体两面(一而二、二而一)的同一关系。
  作为一门特殊形态的传播学科即跨国传播学,国际传播学无疑属于传播学的学科范 畴。但是,如果跳出传播学的视域,从更为宏观的社会科学视角来看,国际传播学实际上同一门特殊形态的政治学科——国际关系学——有着天然的学缘关系。鉴于对传播的社会学理解——传播即为交往(互动),国际传播即为国际交往以及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国际关系。国际传播的本质是国际关系,而国际关系的表现是国际传播。在现实世界,两者本是一体,是一体两面的同一关系。同一种跨国界行为或国际行为,从信息流动的角度看,是国际传播活动,归属于国际传播学范畴;从社会结构或关系的角度看,则是国际交往活动(国际关系现象),要归属于国际关系学范畴。换而言之,国际传播是信息化的国际交往(国际关系),国际交往(国际关系)则是社会化的国际传播。“国际传播关系”、“国际信息体系”和“媒体外交”等国际现象就是两者相互沟通和融合的体现。“国际传播关系实际上是国家关系在传播领域的体现。”由此可见,“国际传播”与“国际交往(关系)”两个概念是相通的,既可以从国际传播的角度看待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现象,也可以从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待国际传播现象。一部国际传播史就是一部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广义上的)史。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说,分属于不同学科范畴的国际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实际上相互沟通、相互趋近,国际传播学是国际关系的信息化分析,国际关系学则是国际传播的社会学分析。因而可以说,国际传播学是被一门被重写(改铸)的国际关系学。

第二节 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像所有的社会科学一样,国际传播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进而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受到了 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影响。国际传播学是国际传播研究进入到成熟阶段,能够利用自身特 有的核心概念、范畴和理论范式深入、系统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结果。
一、从古代到现代的国际传播研究
  从现实层面上讲,人类信息跨国界流动的国际传播现象古已有之,几乎同国家的历史 一样古老。国家赖以持续存在的国际社会便是建立在各国人民利用符号和技术等各种媒介进行跨国界交流的基础上的。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信息跨国流动现象,人类就开始关注和思考这种特殊的传播活动,由此开启了国际传播研究的历程。
  最早的国际传播研究始于人类早期对跨国界传播现象的认识、反思和记载,在西方可 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在东方,可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人类早期的国际传播活动,尤其是关于同一地域内不同国家、地区之间非常时期的交战和平常时期的交往如使节交换、货物交易、文化交流(如传教)及旅行探险等方面的信息流动,东西方的古代文献中均有大量的记载和论述。譬如,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古代中国的《战国策》等历史文献中,都有相当多的对跨国信息传播现象的探究和分析,其中还不乏精辟的论断和严密的论证。
  在西方,近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传播研究肇始于15、16世纪,当时 国际传播/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国际传播/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国际传播/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国际传播/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国际传播/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系列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