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伤寒论》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被誉为“伤寒泰斗”、“经方大家”,日本汉方界更称其为“中国治伤寒第一人”,其学术成就为中医同仁所公认,在中医学界享有盛誉。刘老以振兴中医、培育桃李为己任,在繁忙的医疗、教学、科研之余,坚持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培养后学。刘老一生著述颇丰,曾出版中医学术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为传承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评分很好用,实际一样好。
评分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很好。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被誉为“伤寒泰斗”、“经方大家”,日本汉方界更称其为“中国治伤寒第一人”,其学术成就为中医同仁所公认,在中医学界享有盛誉。刘老以振兴中医、培育桃李为己任,在繁忙的医疗、教学、科研之余,坚持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培养后学。刘老一生著述颇丰,曾出版中医学术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为传承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评分讲伤寒,没有一人像刘老一样通俗易懂,读透了!
评分服务好,到货快
评分不错的购物
评分大师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继续努力学习。
评分他认为,背书有两大好处:第一,背书有益于明理识证。《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他指出“背”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而“识清”最终是为了临床上能够准确地辨证用药。第二,背书有益于日后进一步理解中医理论。由于经典著作文字简要,理论深奥,初学者难以一下子弄懂其全部义理,如果能够先将书中的内容熟记于心中,日久以后,随着所学知识的广泛与深入,尤其是随着临床知识的提高,对某些疑难问题就逐渐地有触类旁通之功,这可能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悟性”吧,这种“悟性”越多,其中医水平也就越高。刘渡舟曾说:“巧者人皆受之,若平时不下苦功先熟书于心中,则临证之时又有何巧之可言”?这对初学中医者来说,尤为重要。
评分刘渡舟(1917~2001),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伤寒论》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辽宁营口人。刘老16岁正式拜师学医,凡7年之久,博学强记,孜孜不倦,对中医四大经典及后世名家医著内容娴熟于心。出师后悬壶大连,每以奇方愈顽疾沉疴;又宽厚仁爱,待人诚恳,故备受患者称颂,医名噪起。1950年,考入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学习,学习西医基础知识及临床课程,毕业后在北京行医。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后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首批中医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曾连续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邀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名誉主编等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