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第2版)

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宗澤 等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15626
版次:2
商品編碼:11331562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9-01
頁數:96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第2版)》收入瞭機械設計工作中最常用的資料和標準,內容主要包括常用資料、數據、一般標準、機械基礎標準,以及機械工程常用材料,螺紋連接、鍵連接,焊、粘、鉚連接,過盈連接,軸、滑動軸承、滾動軸承、潤滑和密封、聯軸器、離閤器、彈簧、鏈傳動、帶傳動、齒輪傳動、蝸杆傳動、螺鏇傳動、減速器、電動機等。第2版對於以上內容進行瞭修訂,充實、更新瞭標準;根據需要和讀者的要求,新增瞭“起重機零部件”和“機架”兩章。此外,第2版充分利用光盤存儲,編入瞭大量的資料,使本手冊(紙製本)的內容擴充瞭一倍以上,而將基本內容編入紙製本,查用和攜帶方便。
  《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第2版)》可供機械設計技術人員和在機械類各專業從事畢業設計和專業設計的廣大師生使用。

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常用資料、數據和一般標準
1.1 計量單位和單位換算
1.1.1 法定計量單位
1.1.2 常用法定計量單位及其換算
1.2 常用數據
1.2.1 常用材料彈性模量及泊鬆比
1.2.2 常用材料的密度
1.2.3 常用材料的綫[膨]脹係數
1.2.4 常用材料熔點、熱導率及比熱容
1.2.5 常用材料極限強度的近似關係
1.2.6 材料硬度值對照
1.2.7 常用材料和物體的摩擦因數
1.2.8 滾動摩擦力臂
1.2.9 機械傳動和軸承的效率
1.3 一般標準和規範
1.3.1 標準尺寸
1.3.2 棱體的角度與錐度係列
1.3.3 圓錐的錐度與錐角係列
1.3.4 機器軸高
1.3.5 機器軸伸
1.3.6 中心孔
1.3.7 零件倒圓與倒角
1.3.8 圓形零件自由錶麵過渡圓角半徑和靜配閤連接軸用倒角
1.3.9 砂輪越程槽
1.3.10 插齒、滾齒退刀槽
1.3.11 刨削、插削越程槽
1.3.12 齒輪滾刀外徑尺寸
1.3.13 弧形槽端部半徑
1.3.14 T形槽和相應螺栓
1.3.15 燕尾槽
1.3.16 滾花
1.3.17 分度盤和標尺刻度
1.4 鑄件設計一般規範
1.4.1 鑄件最小壁厚和最小鑄孔尺寸
1.4.2 鑄造斜度
1.4.3 鑄造圓角半徑
1.4.4 鑄件壁厚的過渡與壁的連接形式及其尺寸
1.4.5 鑄件加強肋的尺寸
1.4.6 壓鑄件設計的基本參數
1.5 模鍛件設計一般規範
1.5.1 模鍛件的鍛造斜度和最小內外圓角半徑
1.5.2 模鍛件肋的高寬比和最小距離
1.5.3 模鍛件的凹腔和衝孔連皮尺寸
1.5.4 鍛件腹闆上衝孔的限製
1.6 衝壓件設計一般規範
1.6.1 衝裁件
1.6.2 彎麯件
1.6.3 拉延伸件
1.6.4 成形件
1.7 塑料件設計一般規範
G1.1 常用幾何體的體積、麵積及重心位置
G1.2 常用力學公式
G1.2.1 常用截麵的力學特性
G1.2.2 受靜載荷梁的支點反力、彎矩和變形計算公式
G1.2.3 常用零件的接觸應力和接觸變形計算公式

第2章 常用機械基礎標準
2.1 機械製圖
2.1.1 機械製圖基本標準
2.1.1.1 圖紙幅麵和格式
2.1.1.2 圖樣比例
2.1.1.3 標題欄和明細欄
2.1.1.4 圖綫
2.1.1.5 剖麵符號
2.1.2 常用零件的錶示法
2.1.2.1 螺紋及螺紋緊固件錶示法
2.1.2.2 花鍵錶示法
2.1.2.3 齒輪錶示法
2.1.2.4 滾動軸承錶示法
2.1.2.5 彈簧畫法
2.1.3 尺寸注法
2.1.4 圖樣簡化錶示法
2.1.5 機構運動簡圖畫法
2.2 極限與配閤
2.2.1 基本偏差與標準公差
2.2.1.1 基本偏差
2.2.1.2 標準公差
2.2.1.3 配閤
2.2.2 軸、孔的極限偏差
2.2.3 公差與配閤的選擇
2.2.3.1 基準製的選擇
2.2.3.2 公差等級的選擇
2.2.3.3 配閤的選擇
2.2.4 未注公差的綫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
2.2.5 圓錐公差
2.2.5.1 圓錐公差的項目及給定方法
2.2.5.2 圓錐公差的數值及選取
2.3 幾何公差的形狀、方嚮、位置和跳動公差
2.3.1 公差特徵項目的符號
2.3.2 形狀、方嚮、位置和跳動公差的圖樣標注
2.3.3 形狀、方嚮、位置、跳動公差值
2.3.3.1 形狀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值
2.3.3.2 幾何公差數值錶
2.4 錶麵結構的錶示法
2.4.1 錶麵粗糙度參數及其數值
2.4.2 錶麵結構的圖形符號、代號及其標注
2.4.3 選用錶麵粗糙度評定參數的參考圖錶

第3章 機械工程常用材料
3.1 一般知識
3.2 鋼鐵材料(黑色金屬)
3.2.1 鑄鐵牌號和性能
3.2.1.1 灰鑄鐵
3.2.1.2 球墨鑄鐵
3.2.1.3 高矽耐蝕鑄鐵件
3.2.1.4 耐熱鑄鐵件
3.2.2 鑄鋼
3.2.2.1 一般工程用鑄造碳鋼件
3.2.2.2 低閤金鑄鋼
3.2.2.3 工程結構用中、高強度不銹鋼鑄件
3.2.3 碳素結構鋼和低閤金結構鋼牌號和性能
3.2.3.1 碳素結構鋼
3.2.3.2 優質碳素結構鋼
3.2.3.3 低閤金高強度結構鋼
3.2.3.4 非調質鋼
3.2.4 閤金鋼
3.2.5 特殊用途鋼
3.2.5.1 滾動軸承鋼
3.2.5.2 彈簧鋼
3.2.5.3 工具鋼
3.2.6 鋼的型材、闆材、管材和綫材
3.2.6.1 熱軋圓鋼和方鋼
3.2.6.2 熱軋六角鋼和八角鋼
3.2.6.3 冷軋圓鋼、方鋼和六角鋼
3.2.6.4 鋼管
3.2.6.5 鋼闆和鋼帶
3.2.6.6 熱軋型鋼
3.2.6.7 鋼絲
3.3 非鐵金屬
3.3.1 銅和銅閤金
3.3.1.1 鑄造銅閤金
3.3.1.2 加工銅和銅閤金的主要特性和應用範圍
3.3.1.3 加工銅閤金的規格和力學性能
3.3.2 鋁和鋁閤金
3.3.2.1 鑄造鋁閤金
3.3.2.2 加工鋁閤金
3.4 非金屬材料
3.4.1 橡膠
3.4.1.1 常用橡膠的品種、性能和用途
3.4.1.2 工業用橡膠闆
3.4.1.3 石棉橡膠闆
3.4.1.4 橡膠管
3.4.2 塑料
3.4.2.1 常用塑料的特性和用途
3.4.2.2 常用塑料的性能數據
G3.1 鋼鐵牌號錶示方法
G3.1.1 生鐵牌號錶示方法
G3.1.2 碳素結構鋼和低閤金結構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3 優質碳素結構鋼和優質碳素彈簧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4 易切削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5 車輛車軸及機車車輛用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6 閤金結構鋼和閤金彈簧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7 非調質機械結構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8 工具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9 軸承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10 鋼軌鋼、冷鐓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11 不銹鋼和耐熱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12 焊接用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13 冷軋電工鋼牌號錶示方法
G3.1.14 電磁純鐵牌號錶示方法
G3.1.15 原料純鐵牌號錶示方法
G3.1.16 高電阻電熱閤金牌號錶示方法
G3.2 鋼鐵材料
G3.2.1 鑄鐵
G3.2.1.1 灰鑄鐵件
G3.2.1.2 球墨鑄鐵試件
G3.2.1.3 抗磨白口鑄鐵件
G3.2.1.4 可鍛鑄鐵件
G3.2.1.5 蠕墨鑄鐵
G3.2.2 鑄鋼
G3.2.2.1 不銹鑄鋼
G3.2.2.2 低閤金鑄鋼
G3.2.2.3 高錳鋼鑄件
G3.2.2.4 一般用途耐蝕鋼鑄件
G3.2.2.5 焊接結構用碳素鑄鋼
G3.2.2.6 一般用途耐熱鋼和閤金鑄件
G3.2.3 低閤金結構鋼牌號和性能
G3.2.3.1 耐候結構鋼
G3.2.3.2 高耐候結構鋼
G3.2.3.3 焊接結構用耐候鋼
G3.2.3.4 橋梁用結構鋼
G3.2.3.5 船體用結構鋼
G3.2.3.6 深衝壓用鋼
G3.2.3.7 冷鐓和冷擠壓用鋼
G3.2.4 保證淬透性結構鋼
G3.2.5 特殊用途鋼
G3.2.5.1 耐熱鋼、不銹鋼、耐酸鋼
G3.2.5.2 橋梁用結構鋼
G3.2.6 熱軋型鋼
G3.2.6.1 熱軋角鋼、工字鋼、槽鋼、L型鋼的尺寸、外形允許偏差
G3.2.6.2 熱軋H型鋼和剖分T型鋼
G3.2.7 通用冷彎開口型鋼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G3.2.8 冷拔異形鋼管
G3.2.9 花紋鋼闆
G3.2.10 鋼軌
G3.2.10.1 輕軌
G3.2.10.2 起重機鋼軌
G3.2.10.3 鐵路用熱軋鋼軌
G3.3 非鐵金屬
G3.3.1 銅和銅閤金
G3.3.1.1 加工銅及銅閤金的化學成分和産品形狀
G3.3.1.2 加工銅及銅閤金闆帶材外形尺寸及允許偏差
G3.3.1.3 銅及銅閤金綫材
G3.3.1.4 銅及銅閤金拉製棒
G3.3.1.5 無縫銅水管和銅氣管
G3.3.2 鋁和鋁閤金
G3.3.2.1 鋁閤金壓鑄件
G3.3.2.2 鋁及鋁閤金闆、帶材
G3.3.2.3 船用鋁閤金闆材
G3.3.2.4 一般工業用鋁及鋁閤金擠壓型材
G3.3.2.5 鋁及鋁閤金花紋闆
G3.3.3 鎂閤金
G3.3.3.1 鑄造鎂閤金
G3.3.3.2 壓鑄鎂閤金
G3.3.3.3 變形鎂及鎂閤金
G3.3.4 鈦及鈦閤金型材
G3.3.4.1 鈦及鈦閤金牌號和化學成份
G3.3.4.2 鈦及鈦閤金闆材
G3.3.4.3 鈦及鈦閤金絲材
G3.3.4.4 換熱器及冷凝器用鈦及鈦閤金管
G3.4 金屬廢料
G3.4.1 銅及銅閤金廢料
G3.4.1.1 分類
G3.4.1.2 要求
G3.4.1.3 試驗方法
G3.4.1.4 檢驗規則
G3.4.1.5 標誌
G3.4.1.6 包裝
G3.4.1.7 運輸和貯存
G3.4.1.8 質量證明書
G3.4.2 鋁及鋁閤金廢料
G3.4.2.1 廢鋁的分類與要求
G3.4.2.2 試驗方法
G3.4.3 鉛及鉛閤金廢料
G3.4.3.1 廢鉛的分類
G3.4.3.2 要求
G3.4.3.3 試驗方法
G3.4.3.4 包裝
G3.4.3.5 運輸和貯存
G3.4.3.6 質量證明書
G3.5 非金屬材料
G3.5.1 橡膠製品
G3.5.1.1 氣體焊接設備焊接、切割和類似作業用橡膠軟管
G3.5.1.2 鋼絲編織增強液壓型橡膠軟管及軟管組閤件
G3.5.1.3 織物增強液壓型橡膠軟管
G3.5.1.4 鋼絲纏繞增強外覆橡膠的液壓橡膠軟管
G3.5.1.5 液化石油氣(LPG)用橡膠軟管散裝輸送用
G3.5.2 塑料
G3.5.2.1 管材
G3.5.2.2 闆材
G3.5.2.3 棒材
G3.6 復閤材料
G3.6.1 常用復閤材料的分類和性能
G3.6.2 樹脂基復閤材料
G3.6.3 復閤鋼闆
G3.6.3.1 不銹鋼復閤鋼闆和鋼帶
G3.6.3.2 鈦鋼復閤鋼闆
G3.6.3.3 銅鋼復閤鋼闆

第4章 螺紋和螺紋連接
4.1 螺紋
4.1.1 普通螺紋
4.1.1.1 普通螺紋標記
4.1.1.2 普通螺紋基本尺寸
4.1.2 小螺紋
4.1.3 55°密封管螺紋
4.1.3.1 設計牙型
4.1.3.2 基本尺寸
4.1.3.3 連接形式
4.1.3.4 標記示例
4.1.4 60°密封管螺紋
4.1.4.1 設計牙型
4.1.4.2 連接形式
4.1.4.3 標記示例
4.1.4.4 圓錐管螺紋的基本尺寸
4.1.5 55°非密封管螺紋
4.1.5.1 設計牙型
4.1.5.2 基本尺寸
4.1.5.3 標記示例
4.1.6 梯形螺紋
4.1.7 鋸齒形(3°、30°)螺紋
4.2 螺紋緊固件的性能等級和常用材料
4.3 螺紋連接的標準元件
4.3.1 螺栓
4.3.2 螺柱
4.3.3 螺母
4.3.4 螺釘
4.3.4.1 機器螺釘
4.3.4.2 緊定螺釘
4.3.4.3 內六角螺釘
4.3.4.4 定位和軸位螺釘
4.3.4.5 不脫齣螺釘
4.3.4.6 吊環螺釘
4.3.4.7 滾花螺釘
4.3.5 自攻螺釘和木螺釘
4.3.5.1 自攻螺釘
4.3.5.2 自攻鎖緊螺釘
4.3.5.3 木螺釘
4.3.6 墊圈
4.3.6.1 平墊圈
4.3.6.2 彈性墊圈
4.3.6.3 止動墊圈
4.3.6.4 方斜墊圈
4.4 螺紋零件的結構要素
4.4.1 螺紋收尾、肩距、退刀槽、倒角
4.4.2 螺釘擰入深度和鑽孔深度
4.4.3 螺栓鑽孔直徑和沉孔尺寸
4.4.4 扳手空間
G4.1 螺紋
G4.1.1 螺紋分類
G4.1.1.1 概述
G4.1.1.2 分類示例
G4.1.2 螺紋術語
G4.1.2.1 概述
G4.1.2.2 常用術語
G4.1.3 普通螺紋的尺寸和公差
G4.1.4 小螺紋公差
G4.1.5 熱浸鍍鋅螺紋
G4.1.5.1 熱浸鍍鋅螺紋在內螺紋上容納鍍鋅層
G4.1.5.2 熱浸鍍鋅螺紋在外螺紋上容納鍍鋅層
G4.1.6 過渡配閤螺紋
G4.1.7 過盈配閤螺紋
G4.1.8 梯形螺紋公差
G4.1.8.1 公差帶的位置與基本偏差
G4.1.8.2 公差值大小及公差等級
G4.1.8.3 螺紋精度與公差帶選用
G4.1.8.4 多綫螺紋公差
G4.1.8.5 螺紋標記
G4.1.8.6 機床絲杠、螺母梯形螺紋的公差
G4.1.9 鋸齒形螺紋公差
G4.1.9.1 公差帶的位置和基本偏差
G4.1.9.2 螺紋公差等級、公差值和鏇閤長度
G4.1.9.3 鋸齒形螺紋標記
G4.1.1 0 統一螺紋
G4.1.1 0.1 牙型
G4.1.1 0.2 統一螺紋直徑與牙數係列
G4.1.1 0.3 統一螺紋的基本尺寸
G4.1.1 0.4 統一螺紋的公差
G4.1.1 0.5 統一螺紋的極限尺寸
G4.2 螺紋連接件性能
G4.2.1 螺栓性能
G4.2.2 螺母性能
G4.2.3 非鐵金屬螺釘、螺栓、螺柱和螺母性能
G4.3 緊固件産品
G4.3.1 螺栓
G4.3.2 螺母
G4.3.3 墊圈
G4.3.4 自攻螺釘
G4.3.5 緊固件組閤件
G4.4 螺栓、螺釘、雙頭螺柱強度計算
G4.4.1 螺栓組受力計算
G4.4.2 按強度計算螺栓尺寸
G4.4.3 德國工程師協會技術準則VDI
G4.4.3.1 VDI2230適用範圍
G4.4.3.2 有關VDI2230的條令、法令、管理規程
G4.4.3.3 VDI2230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5章軸轂連接和銷連接
5.1 鍵連接
5.1.1 鍵和鍵連接的類型、特點和應用
5.1.2 鍵的選擇和鍵連接的強度校核計算
5.1.3 鍵連接的尺寸係列、公差配閤和錶麵粗糙度
5.1.3.1 平鍵
5.1.3.2 半圓鍵
5.1.3.3 楔鍵
5.1.3.4 鍵和鍵槽的幾何公差、配閤及尺寸標注
5.1.3.5 切嚮鍵
5.2 花鍵連接
5.2.1 花鍵連接的強度校核計算(通用簡單算法)
5.2.2 矩形花鍵連接
5.2.2.1 矩形花鍵基本尺寸係列
5.2.2.2 矩形花鍵的公差與配閤
5.3 圓柱麵過盈連接計算
5.3.1 計算公式
5.3.2 配閤的選擇原則
5.3.3 配閤的選擇步驟
5.3.4 校核計算
5.3.5 包容件的外徑擴大量和被包容件的內徑縮小量的計算
5.3.6 過盈配閤計算常用數值
5.4 銷連接
5.4.1 銷連接的類型、特點和應用
5.4.2 銷的選擇和銷連接的強度計算
5.4.3 銷連接的標準元件
5.4.3.1 圓柱銷
5.4.3.2 圓錐銷
5.4.3.3 開口銷
5.4.3.4 銷軸
5.4.3.5 槽銷
G5.1 花鍵基本術語
G5.1.1 一般術語
G5.1.2 花鍵的種類
G5.1.3 齒廓
G5.1.4 基本參數
G5.1.5 誤差、公差及測量
G5.2 花鍵連接的強度計算
G5.2.1 通用簡單算法
G5.2.2 矩形花鍵承載能力計算(精確算法)
G5.3 漸開綫花鍵聯接
G5.3.1 漸開綫花鍵的模數
G5.3.2 漸開綫花鍵的基本尺寸計算
G5.3.3 漸開綫花鍵公差與配閤
G5.3.4 漸開綫花鍵參數標注與標記
G5.4 圓錐直齒漸開綫花鍵
G5.4.1 術語代號和定義
G5.4.2 幾何尺寸計算公式
G5.4.3 圓錐直齒漸開綫花鍵尺寸係列
G5.4.4 圓錐直齒漸開綫花鍵公差
G5.4.5 參數錶示示例
G5.5 脹套連接選用和設計
G5.5.1 脹套連接類型和選擇
G5.5.2 脹緊連接套設計
G5.6 圓錐過盈配閤的計算和選用
G5.6.1 圓錐過盈連接的特點、型式及用途
G5.6.2 計算用的主要符號、含義和單位
G5.6.3 計算基礎與假定條件
G5.6.4 計算公式
G5.6.5 圓錐過盈配閤的選用
G5.6.6 圓錐過盈連接校核計算
G5.6.7 設計計算例題
G5.6.8 結構設計
G5.6.8.1 結構要求
G5.6.8.2 對結閤麵的要求
G5.6.8.3 壓力油的選擇
G5.6.8.4 裝配和拆卸
G5.6.9 螺母壓緊的圓錐麵過盈連接
G5.7 型麵連接
G5.7.1 結構、特點和應用
G5.7.2 型麵連接的廓形和尺寸
G5.7.3 強度計算公式
G5.8 星盤連接

第6章 焊、粘、鉚連接
6.1 焊接概述
6.1.1 焊接方法
6.1.1.1 焊接方法介紹
6.1.1.2 焊接方法的選擇
6.1.2 焊接材料
6.1.2.1 焊條
6.1.2.2 熔化焊用焊絲
6.1.2.3 氣體保護焊用焊絲
6.1.2.4 藥芯焊絲
6.1.2.5 埋弧焊焊劑及其與焊絲的組閤
6.1.2.6 焊接材料的選擇
6.2 焊接結構設計
6.2.1 焊接結構的特點
6.2.2 采用焊接結構時應注意的問題
6.2.2.1 焊接接頭性能的不均勻
6.2.2.2 母材(被焊的材料)的焊接性
6.2.2.3 焊接應力和變形
6.2.2.4 應力集中
6.2.2.5 結構的剛度和吸振能力
6.2.2.6 焊接缺陷
6.2.3 焊接結構的設計原則
6.2.3.1 閤理選擇和利用材料
6.2.3.2 閤理設計結構的形式
6.2.3.3 減少焊接量
6.2.3.4 閤理布置焊縫
6.2.3.5 施工方便
6.2.3.6 有利於生産組織與管理
6.2.4 焊接接頭的形式及工作特性
6.2.4.1 電弧焊接頭
6.2.4.2 電阻焊接頭
6.2.5 焊接接頭的靜載強度計算
6.2.5.1 許用應力設計法
6.2.5.2 極限狀態設計法
6.2.6 焊接接頭的疲勞強度
6.2.6.1 焊接接頭的疲勞強度計算
6.2.6.2 提高焊接接頭疲勞強度的措施
6.3 典型焊接結構
6.3.1 減速器箱體的焊接結構
6.3.1.1 整體式箱體
6.3.1.2 剖分式箱體
6.3.2 鏇轉體的焊接結構
6.3.2.1 輪式鏇轉體
6.3.2.2 筒式鏇轉體
6.3.2.3 汽輪機、燃氣輪機轉子
G6.1 粘接
G6.1.1 粘閤劑的選擇
G6.1.1.1 粘閤劑的分類
G6.1.1.2 粘閤劑的選擇原則
G6.1.2 粘接接頭的設計
G6.1.2.1 粘接接頭的設計原則
G6.1.2.2 常用粘接接頭形式
G6.1.2.3 粘接接頭的尺寸確定
G6.1.2.4 粘接結構的強化措施
G6.2 鉚接
G6.2.1 鉚縫的設計
G6.2.1.1 確定鋼結構鉚縫的結構參數
G6.2.1.2 受拉(壓)構件的鉚接
G6.2.1.3 構件受力矩的鉚縫
G6.2.1.4 鉚釘材料和連接的許用應力
G6.2.2 鉚接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事項
G6.2.3 鉚釘
G6.2.4 盲鉚釘
G6.2.4.1 概述
G6.2.4.2 抽芯鉚釘的力學性能等級與材料組閤
G6.2.4.3 抽芯鉚釘力學性能
G6.2.4.4 抽芯鉚釘尺寸
G6.2.4.5 抽芯鉚釘連接計算公式
G6.2.5 鉚螺母

第7章 軸
7.1 概述
7.1.1 軸的類型、特點和用途
7.1.2 軸的材料、毛坯及處理
7.1.2.1 選用軸材料應考慮的因素
7.1.2.2 毛坯
7.1.2.3 軸的處理
7.2 直軸的結構設計
7.2.1 軸上零件的布置方案
7.2.2 軸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7.3 軸係零件的緊固件
G7.1 直軸設計計算
G7.1.1 軸的強度計算
G7.1.1.1 按扭轉強度條件計算
G7.1.1.2 按彎扭閤成強度條件計算
G7.1.1.3 按安全係數校核計算
G7.1.2 軸的剛度計算
G7.1.2.1 軸的彎麯變形計算
G7.1.2.2 軸的扭轉變形計算
G7.1.3 軸的設計計算舉例及設計計算程序
G7.1.4 軸的臨界轉速計算
G7.2 軟軸
G7.2.1 軟軸的類型、特點和用途
G7.2.2 軟軸的結構形式和規格
G7.2.2.1 鋼絲軟軸
G7.2.2.2 軟管
G7.2.3 軟軸接頭和軟管接頭
G7.2.4 鋼絲軟軸的選擇與使用
G7.3 麯軸
G7.3.1 麯軸的結構設計
G7.3.1.1 麯軸的結構類型和設計要求
G7.3.1.2 麯軸的組成及設計
G7.3.1.3 提高麯軸疲勞強度的措施
G7.3.2 麯軸的強度計算
G7.3.2.1 麯軸的失效形式
G7.3.2.2 麯軸的受力分析
G7.3.2.3 麯軸的強度計算
G7.3.3 麯軸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

第8章 滾動軸承
8.1 滾動軸承的代號
8.1.1 基本代號
8.1.2 前置代號
8.1.3 後置代號
8.2 滾動軸承的選用
8.2.1 滾動軸承的類型選擇
8.2.1.1 承載能力
8.2.1.2 安裝條件
8.2.1.3 速度特性
8.2.1.4 摩擦力矩
8.2.1.5 運轉精度
8.2.1.6 振動和噪聲
8.2.1.7 調心性能
8.2.1.8 經濟性
8.2.2 滾動軸承的精度選擇
8.2.3 滾動軸承的遊隙選擇
8.3 滾動軸承的計算
8.3.1 滾動軸承的失效形式
8.3.2 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
8.3.2.1 基本額定壽命
8.3.2.2 基本額定動載荷
8.3.2.3 當量動載荷
8.3.2.4 角接觸軸承的載荷計算
8.3.2.5 滾動軸承壽命計算公式
8.3.3 滾動軸承的靜載荷計算
8.3.3.1 基本額定靜載荷
8.3.3.2 當量靜載荷
8.3.3.3 靜載荷計算
8.4 滾動軸承的配閤
8.4.1 滾動軸承公差
8.4.2 滾動軸承的配閤選擇
8.5 滾動軸承的主要尺寸和性能
8.5.1 儀器儀錶軸承
8.5.2 深溝球軸承
8.5.3 圓柱滾子軸承
8.5.4 雙列圓柱滾子軸承
8.5.5 調心球軸承
8.5.6 調心滾子軸承
8.5.7 角接觸球軸承
8.5.8 圓錐滾子軸承
8.5.9 推力球軸承
8.5.1 0雙嚮推力球軸承
8.6 鋼球
G8.1 滾動軸承座
G8.2 緊定套和退卸套
G8.3 滾動軸承裝置的設計
G8.3.1 軸承的配置與支承結構
G8.3.1.1 兩固定端配置
G8.3.1.2 固定�燦味�配置
G8.3.1.3 兩端遊動配置
G8.3.2 軸承的軸嚮固定
G8.3.3 軸承的配閤
G8.3.3.1 滾動軸承公差
G8.3.3.2 滾動軸承的配閤選擇
G8.3.4 軸承的預緊
G8.3.4.1 軸嚮預緊與徑嚮預緊
G8.3.4.2 定位預緊與定壓預緊
G8.3.5 軸承的潤滑
G8.3.5.1 脂潤滑
G8.3.5.2 油潤滑
G8.3.5.3 固體潤滑
G8.3.6 軸承的密封
G8.3.7 軸承的安裝與拆卸

第9章 滑動軸承
9.1 混閤潤滑軸承
9.1.1 徑嚮滑動軸承座
9.1.1.1 滑動軸承座尺寸
9.1.1.2 滑動軸承座技術要求
9.1.2 金屬軸套與軸瓦
9.1.2.1 軸套
9.1.2.2 捲製軸套
9.1.2.3 軸瓦
9.1.2.4 墊圈
9.1.3 混閤潤滑軸承選用與驗算
9.1.3.1 徑嚮滑動軸承選用與驗算
9.1.3.2 平麵推力滑動軸承驗算
9.1.4 潤滑方式和潤滑劑的選擇
9.2 多孔質軸承(含油軸承)
9.2.1 多孔質軸承材料的性能
9.2.2 軸承形式與尺寸
9.2.3 參數選擇
9.2.4 潤滑
9.2.5 使用安裝
9.3 自潤滑軸承
9.3.1 軸承材料與性能
9.3.2 設計參數
9.3.3 承載能力
G9.1 其他多孔質軸承
G9.1.1 青銅石墨多孔質軸承
G9.1.2 鑄銅閤金多孔質軸承
G9.1.3 成長鑄鐵多孔質軸承
G9.1.4 塑料多孔質軸承
G9.2 固體潤滑軸承
G9.2.1 覆膜軸承
G9.2.1.1 覆有減摩塑料層的雙金屬軸套
G9.2.1.2 DU軸套承載能力驗算
G9.2.2 燒結軸承
G9.2.2.1 圓柱軸套
G9.2.2.2 翻邊軸套
G9.2.2.3 球麵軸套
G9.2.3 浸漬復閤軸承
G9.2.4 鑲嵌軸承
G9.3 關節軸承
G9.3.1 關節軸承的類型、結構與代號
G9.3.1.1 關節軸承的類型和結構形式
G9.3.1.2 關節軸承的代號
G9.3.2 各類關節軸承的規格
G9.3.2.1 嚮心關節軸承
G9.3.2.2 角接觸關節軸承
G9.3.2.3 推力關節軸承
G9.3.2.4 杆端關節軸承
G9.3.2.5 自潤滑杆端關節軸承
G9.3.2.6 自潤滑球頭杆端關節軸承
G9.3.2.7 關節軸承的安裝尺寸
G9.3.3 關節軸承的公差配閤
G9.3.3.1 關節軸承配閤選擇的基本原則
G9.3.3.2 軸承配閤錶麵粗糙度和幾何公差
G9.4 水潤滑熱固性塑料軸承
G9.4.1 應用場閤
G9.4.2 軸承規格
G9.4.3 設計要點
G9.5 液體動壓潤滑徑嚮軸承
G9.5.1 幾何關係
G9.5.2 軸承主要參數選擇
G9.5.2.1 寬徑比L/D
G9.5.2.2 相對間隙φ和有效相對間隙φeff
G9.5.2.3 潤滑油的粘度η
G9.5.3 工作特性參數與許用值
G9.5.3.1 雷諾數與層流條件
G9.5.3.2 軸承比壓
G9.5.3.3 承載能力
G9.5.3.4 摩擦功耗
G9.5.3.5 流量
G9.5.3.6 軸承熱平衡與潤滑劑有效溫度
G9.5.3.7 最小油膜厚度
G9.5.4 計算框圖
G9.5.5 算例

第10章 潤滑與密封
10.1 潤滑劑
10.1.1 液體潤滑劑
10.1.1.1 潤滑劑和有關産品(L類)的分類
10.1.1.2 工業潤滑油的粘度等級
10.1.1.3 常用潤滑油選擇
10.1.2 潤滑脂
10.1.3 固體潤滑劑
10.2 一般潤滑件
10.2.1 油杯
10.2.2 油標
10.2.3 油槍
10.2.4 潤滑泵
10.3 成形填料密封件
10.3.1 O型橡膠圈
10.3.2 氈圈密封
10.3.3 J型和U型無骨架橡膠密封
10.3.4 唇型密封圈
10.3.5 VD型橡膠密封圈
G10.1 潤滑方式
G10.1.1 手工加油(或脂)潤滑
G10.1.2 滴油潤滑
G10.1.3 飛濺潤滑
G10.1.4 油環與油鏈潤滑
G10.1.5 油繩與油墊潤滑
G10.1.6 油霧潤滑
G10.1.6.1 工作原理
G10.1.6.2 油霧潤滑係統的有關計算
G10.1.6.3 凝縮嘴的類型及主要參數確定
G10.1.7 集中潤滑
G10.1.8 壓力循環潤滑
G10.2 常用潤滑裝置
G10.3 潤滑劑的更換
G10.3.1 全損耗係統用油換油指標
G10.3.2 車用汽油機油換油指標
G10.3.3 汽車柴油機潤滑油換油指標
G10.3.4 拖拉機柴油機潤滑油換油指標
G10.3.5 普通車用齒輪油換油指標
G10.3.6 L�睭L液壓油換油指標
G10.4 墊片密封
G10.4.1 墊片的種類及特點
G10.4.2 墊片的選型
G10.4.3 高壓設備密封墊片的設計計算
G10.4.4 超高壓設備密封
G10.4.5 真空密封
G10.4.6 高溫、低溫條件下的密封
G10.4.7 常用的標準墊片
G10.5 活塞環
G10.5.1 金屬活塞環
G10.5.2 無油潤滑活塞環
G10.6 機械密封
G10.6.1 機械密封分類
G10.6.2 機械密封設計計算
G10.7 迷宮密封
G10.7.1 迷宮的氣體密封
G10.7.2 迷宮油封
G10.8 鐵磁流體密封
G10.8.1 鐵磁流體密封機理
G10.8.2 鐵磁流體密封的基本結構類型

第11章 聯軸器、離閤器、製動器
11.1 聯軸器
11.1.1 聯軸器的類型與選擇
11.1.1.1 常用聯軸器性能
11.1.1.2 聯軸器的選擇計算
11.1.1.3 聯軸器軸孔和連接形式與尺寸
11.1.1.4 聯軸器軸孔型式與尺寸標記
11.1.2 剛性聯軸器
11.1.2.1 凸緣聯軸器
11.1.2.2 夾殼聯軸器
11.1.3 無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
11.1.3.1 鏈條聯軸器
11.1.3.2 滑塊聯軸器
11.1.3.3 齒式聯軸器
11.1.3.4 萬嚮聯軸器
11.1.4 金屬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
11.1.4.1 膜片聯軸器
11.1.4.2 蛇形彈簧聯軸器
11.1.5 非金屬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
11.1.5.1 彈性套柱銷聯軸器
11.1.5.2 彈性柱銷聯軸器
11.1.5.3 梅花形聯軸器
11.1.5.4 彈性柱銷齒式聯軸器
11.1.5.5 輪胎式聯軸器
11.1.5.6 徑嚮彈性柱銷聯軸器
11.1.5.7 鞍形塊彈性聯軸器
11.2 離閤器
11.2.1 離閤器的類型和性能
11.2.2 離閤器選用
11.2.2.1 離閤器的基本要求
11.2.2.2 離閤器形式與結構選擇
11.2.3 機械離閤器
11.2.3.1 摩擦離閤器
11.2.3.2 牙嵌離閤器
11.2.3.3 齒形離閤器
11.2.4 電磁離閤器
11.2.4.1 濕式多片電磁離閤器
11.2.4.2 摩擦片式(磁通二次過片)電磁離閤器設計程序
11.2.4.3 磁粉離閤器
G11.1 聯軸器
G11.1.1 概述
G11.1.1.1 聯軸器分類、常用聯軸器性能
G11.1.1.2 常用聯軸器術語
G11.1.1.3 撓性聯軸器平衡分類
G11.1.1.4 聯軸器選用計算
G11.1.2 剛性聯軸器
G11.1.2.1 徑嚮鍵凸緣聯軸器
G11.1.2.2 平行軸聯軸器
G11.1.3 無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
G11.1.3.1 齒式聯軸器
G11.1.3.2 萬嚮聯軸器
G11.1.3.3 球麵滾子聯軸器
G11.1.4 金屬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
G11.1.4.1 蛇形彈簧聯軸器
G11.1.4.2 簧片聯軸器
G11.1.4.3 撓性杆聯軸器
G11.1.4.4 波紋管聯軸器
G11.1.5 非金屬彈性元件撓性聯軸器
G11.1.5.1 彈性活銷聯軸器
G11.1.5.2 扇形塊彈性聯軸器
G11.1.5.3 彈性塊聯軸器
G11.1.5.4 H型彈性塊聯軸器
G11.1.5.5 多角形橡膠聯軸器
G11.1.5.6 芯型彈性聯軸器
G11.1.5.7 彈性環聯軸器
G11.2 離閤器
G11.2.1 概述
G11.2.1.1 離閤器的作用和分類
G11.2.1.2 常用離閤器術語
G11.2.2 氣動離閤器
G11.2.2.1 氣胎離閤器
G11.2.2.2 氣動雙錐體離閤器
G11.2.2.3 氣動盤式離閤器
G11.2.3 超越離閤器
G11.2.3.1 CKA型單嚮楔塊式超越離閤器
G11.2.3.2 CKB型單嚮楔塊式超越離閤器
G11.2.3.3 CKZ型單嚮楔塊式超越離閤器
G11.2.4 離心離閤器
G11.2.4.1 鋼砂式離心離閤器
G11.2.4.2 鋼球式離心離閤器
G11.2.5 安全離閤器
G11.3 製動器
G11.3.1 概述
G11.3.1.1 製動器分類、常用製動器性能
G11.3.1.2 常用製動器術語
G11.3.2 製動器選用
G11.3.2.1 製動器類型選擇
G11.3.2.2 起重機用製動器選用
G11.3.2.3 製動器選用計算
G11.3.2.4 製動器校核
G11.3.2.5 製動器發熱驗算
G11.3.3 塊式製動器
G11.3.3.1 塊式製動器連接尺寸
G11.3.3.2 製動輪
G11.3.3.3 製動瓦
G11.3.3.4 製動襯塊
G11.3.4 電力液壓塊式製動器
G11.3.4.1 YW型電力液壓塊式製動器
G11.3.4.2 YWZ5型電力液壓塊式製動器
G11.3.5 電磁塊式製動器
G11.3.5.1 MW型電磁塊式製動器
G11.3.5.2 JWZ型電磁塊式製動器
G11.3.6 電磁製動器
G11.3.6.1 磁粉製動器
G11.3.6.2 DZM2型電磁製動器
G11.3.6.3 電磁離閤製動器
G11.3.7 盤式製動器
G11.3.7.1 製動盤
G11.3.7.2 製動臂盤式製動器
G11.3.7.3 氣動盤式製動器
G11.3.7.4 鉗盤式製動器
G11.3.7.5 氣動鉗盤式製動器
G11.3.8 渦流製動器
G11.3.8.1 形式、基本參數和主要尺寸
G11.3.8.2 技術要求

第12章 彈簧
12.1 圓柱螺鏇彈簧
12.1.1 圓柱螺鏇彈簧尺寸係列
12.1.2 圓柱螺鏇壓縮彈簧
12.1.2.1 圓柱螺鏇壓縮彈簧的結構型式
12.1.2.2 圓柱螺鏇壓縮彈簧的設計計算
12.1.2.3 圓柱螺鏇壓縮彈簧的校核計算
12.1.2.4 典型工作圖
12.1.2.5 圓柱螺鏇壓縮彈簧的技術要求及檢驗
12.1.3 圓柱螺鏇拉伸彈簧
12.1.3.1 圓柱螺鏇拉伸彈簧的結構形式
12.1.3.2 圓柱螺鏇拉伸彈簧的設計計算
12.1.3.3 圓柱螺鏇拉伸彈簧的強度校核
12.1.3.4 典型工作圖
12.1.3.5 尺寸及載荷公差
12.1.4 圓柱螺鏇扭轉彈簧
12.1.4.1 圓柱螺鏇扭轉彈簧的結構形式
12.1.4.2 圓柱螺鏇扭轉彈簧的設計計算
12.2 平麵渦捲彈簧
12.2.1 平麵渦捲彈簧的類型、結構和特性
12.2.2 平麵渦捲彈簧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12.2.3 平麵渦捲彈簧的技術要求
12.3 碟形彈簧
12.3.1 碟形彈簧的類型和結構
12.3.2 碟形彈簧的尺寸係列
12.3.3 碟形彈簧的技術要求
12.3.4 碟形彈簧的典型工作圖
G12.1 平麵渦捲彈簧的設計
G12.1.1 非接觸型平麵渦捲彈簧(A型)的設計計算
G12.1.2 接觸型平麵渦捲彈簧(B型)的設計計算
G12.1.3 設計舉例
G12.2 碟形彈簧的設計計算
G12.2.1 單個碟形彈簧的計算
G12.2.2 組閤碟形彈簧的計算
G12.2.3 碟形彈簧的載荷分類和許用應力
G12.2.3.1 載荷分類
G12.2.3.2 靜載荷作用下碟形彈簧的許用應力
G12.2.3.3 變載荷作用下碟形彈簧的疲勞極限
G12.2.4 設計舉例

第13章 鏈傳動
13.1 鏈條的主要類型和應用特點
13.2 滾子鏈傳動
13.2.1 滾子鏈的基本參數和尺寸
13.2.2 滾子鏈傳動的設計
13.2.2.1 滾子鏈傳動選擇指導
13.2.2.2 滾子鏈傳動的設計計算
13.2.2.3 潤滑範圍選擇
13.2.2.4 滾子鏈的靜強度計算
13.2.2.5 額定功率和潤滑速度計算公式
13.2.2.6 滾子鏈的耐磨損工作能力計算
13.2.3 滾子鏈鏈輪
13.2.3.1 基本參數和主要尺寸
13.2.3.2 齒槽形狀
13.2.3.3 軸嚮齒廓
13.2.3.4 鏈輪公差
13.2.3.5 鏈輪材料及熱處理
13.2.3.6 鏈輪結構
13.2.4 滾子鏈傳動設計計算示例
13.2.5 鏈傳動的潤滑
13.2.5.1 潤滑劑的選擇
13.2.5.2 潤滑方式的選擇
G13.1 套筒鏈傳動
G13.1.1 套筒鏈的基本參數和尺寸
G13.1.2 套筒鏈附件
G13.1.3 鏈輪
G13.2 傳動及輸送用雙節距精密滾子鏈和鏈輪
G13.2.1 雙節距鏈的基本參數和尺寸
G13.2.2 雙節距鏈附件
G13.2.3 雙節距鏈的鏈輪
G13.2.3.1 直徑尺寸與齒形的參數
G13.2.3.2 單切齒和雙切齒
G13.2.3.3 雙節距鏈輪的主要尺寸計算公式
G13.2.3.4 鏈輪精度
G13.3 齒形鏈傳動
G13.3.1 齒形鏈的基本參數和尺寸
G13.3.2 鏈輪
G13.3.2.1 齒形尺寸
G13.3.2.2 鏈輪測量尺寸和公差
G13.3.2.3 鏈輪硬度
G13.3.3 齒形鏈傳遞功率計算
G13.3.3.1 工作能力計算
G13.3.3.2 齒形鏈的潤滑
G13.3.3.3 齒形鏈輪的安裝和對中
G13.4 鏈傳動的布置、張緊與潤滑
G13.4.1 鏈傳動的布置
G13.4.2 鏈傳動的張緊

第14章 帶傳動
14.1 傳動帶的種類及其選擇
14.2 V帶傳動
14.2.1 基準寬度製和有效寬度製
14.2.2 尺寸規格
14.2.3 V帶傳動的設計
14.2.4 帶輪
14.2.4.1 帶輪材料
14.2.4.2 帶輪的結構
14.2.4.3 帶輪的技術要求
14.2.4.4 V帶傳動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4.2.5 設計實例
14.3 聯組窄V帶(有效寬度製)傳動及其設計特點
14.3.1 尺寸規格
14.3.2 設計計算
14.3.3 帶輪
14.4 同步帶
14.4.1 同步帶的類型和標記
14.4.2 梯形同步帶的規格
14.4.3 梯形同步帶的性能
14.4.4 梯形齒同步帶設計計算
14.4.5 梯形齒帶輪
14.4.6 設計實例
G14.1 平帶傳動
G14.1.1 平帶的尺寸與公差
G14.1.2 膠帆布平帶傳動設計
G14.1.3 錦綸片復閤平帶
G14.1.3.1 規格
G14.1.3.2 設計計算
G14.1.4 高速帶傳動
G14.1.4.1 規格
G14.1.4.2 設計計算
G14.1.5 帶輪
G14.2 圓弧齒同步帶傳動設計
G14.2.1 規格
G14.2.2 選型和額定功率
G14.2.3 傳動設計計算
G14.2.4 帶輪
G14.3 多楔帶傳動
G14.3.1 規格
G14.3.2 設計計算
G14.3.3 設計實例
G14.3.4 帶輪
G14.4 汽車用傳動帶
G14.4.1 汽車V帶
G14.4.2 汽車同步帶
G14.4.2.1 規格
G14.4.2.2 帶輪
G14.4.3 汽車多楔帶
G14.5 工業用變速寬V帶
G14.6 農業機械用V帶
G14.6.1 變速(半寬)V帶和帶輪
G14.6.2 普通V帶
G14.6.3 雙麵V帶(六角帶)尺寸
G14.7 塔輪傳動
G14.8 半交叉傳動
G14.9 帶傳動的張緊
G14.9.1 張緊方法
G14.9.2 張緊力的控製
G14.9.2.1 V帶的預緊力
G14.9.2.2 平帶的預緊力
G14.9.2.3 同步帶的預緊力
G14.9.2.4 多楔帶的預緊力

第15章 齒輪傳動
15.1 漸開綫圓柱齒輪傳動
15.1.1 基本齒廓與模數係列
15.1.1.1 基本齒廓
15.1.1.2 模數係列
15.1.2 漸開綫圓柱齒輪的幾何尺寸
15.1.2.1 外嚙閤標準圓柱齒輪傳動幾何尺寸計算
15.1.2.2 外嚙閤變位圓柱齒輪傳動幾何尺寸計算
15.1.2.3 內嚙閤標準圓柱齒輪傳動幾何尺寸計算
15.1.2.4 內嚙閤變位圓柱齒輪傳動幾何尺寸計算
15.1.2.5 齒輪齒條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
15.1.3 漸開綫圓柱齒輪的測量尺寸
15.1.3.1 公法綫長度
15.1.3.2 分度圓弦齒厚
15.1.3.3 固定弦齒厚
15.1.3.4 量柱(球)測量距
15.1.4 漸開綫圓柱齒輪傳動的重閤度和齒輪齒條傳動的重閤度
15.1.5 變位齒輪的應用和變位係數的選擇
15.1.5.1 變位齒輪的功用和限製條件
15.1.5.2 變位齒輪的類型、比較與主要應用
15.1.5.3 變位係數的選擇
15.1.6 齒輪幾何計算用圖錶
15.1.7 齒輪的材料
15.1.7.1 齒輪常用材料及其力學性能
15.1.7.2 配對齒輪齒麵硬度組閤
15.1.8 漸開綫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
15.1.8.1 主要尺寸參數的初步確定
15.1.8.2 漸開綫圓柱齒輪抗疲勞承載能力校核計算
15.1.8.3 在不穩定載荷下工作的齒輪強度核算
15.1.8.4 齒輪靜強度校核計算
15.1.8.5 開式齒輪傳動強度計算和設計的特點
15.1.8.6 高速齒輪傳動強度計算和設計的特點
15.1.9 圓柱齒輪的結構
15.1.9.1 齒輪輪坯結構形式的選擇
15.1.9.2 齒輪結構通用數據
15.1.9.3 鍛造齒輪結構
15.1.9.4 鑄造齒輪結構
15.1.9.5 焊接齒輪結構
15.1.1 0齒輪傳動的潤滑
15.1.1 0.1 潤滑劑種類和潤滑方式的選擇
15.1.1 0.2 潤滑油種類和粘度的選擇
15.1.1 1漸開綫圓柱齒輪的精度
15.1.1 1.1 齒輪偏差的定義和代號
15.1.1 1.2 關於齒輪偏差各項術語的說明
15.1.1 1.3 齒輪精度等級及其選擇
15.1.1 1.4 齒輪偏差數值
15.2 漸開綫錐齒輪傳動
15.2.1 標準模數係列
15.2.2 直齒錐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
15.2.3 錐齒輪結構
15.2.4 錐齒輪精度選擇
15.2.5 齒輪副側隙
15.2.6 圖樣標注
15.2.7 錐齒輪公差和檢驗項目
15.2.8 錐齒輪精度數值
G15.1 齒輪測量幾何尺寸計算錶
G15.2 漸開綫圓柱齒輪的測量和精度
G15.2.1 齒輪檢驗
G15.2.2 齒輪坯的精度
G15.2.3 錶麵粗糙度
G15.2.4 軸中心距和軸綫平行度
G15.2.5 輪齒接觸斑點
G15.2.6 齒厚和側隙
G15.2.7 齒輪零件工作圖圖樣標注
G15.3 圓弧圓柱齒輪傳動
G15.3.1 圓弧齒輪的基本齒廓和模數係列
G15.3.1.1 單圓弧齒輪的基本齒廓
G15.3.1.2 雙圓弧齒輪的基本齒廓
G15.3.1.3 圓弧齒輪的模數係列
G15.3.2 圓弧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
G15.3.3 圓弧齒輪測量尺寸計算
G15.3.4 圓弧齒輪傳動主要參數的選擇
G15.3.5 圓弧齒輪承載能力計算
G15.3.5.1 圓弧齒輪承載能力計算公式
G15.3.5.2 計算公式中各參數和係數的確定
G15.3.6 圓弧圓柱齒輪的精度
G15.3.6.1 適用範圍
G15.3.6.2 定義和符號
G15.3.6.3 精度等級及其選擇
G15.3.6.4 齒坯要求
G15.3.6.5 齒輪和齒輪副的檢驗與公差
G15.3.6.6 齒輪副的側隙
G15.3.7 圓弧圓柱齒輪設計實例及零件工作圖
G15.4 錐齒輪主要參數的選擇
G15.4.1 麯綫齒錐齒輪的三種齒製
G15.4.1.1 弧齒錐齒輪與格利森製
G15.4.1.2 擺綫齒錐齒輪的兩種齒製
G15.4.2 錐齒輪的基本齒廓
G15.4.3 錐齒輪的大端分度圓直徑
G15.4.4 齒數、模數、齒寬和螺鏇角
G15.4.4.1 齒數
G15.4.4.2 模數
G15.4.4.3 齒寬
G15.4.4.4 螺鏇角
G15.4.5 錐齒輪的變位
G15.4.6 錐齒輪的作用力和螺鏇方嚮
G15.5 舊格利森製弧齒錐齒輪設計
G15.5.1 弧齒錐齒輪主要參數初算
G15.5.2 弧齒錐齒輪幾何參數計算
G15.5.3 弧齒錐齒輪的當量齒輪和重閤度
G15.6 ANSI/AGMA2005-D03的錐齒輪幾何設計
G15.6.1 直齒、零度齒和弧齒錐齒輪的變位
G15.6.2 齒高的收縮
G15.6.3 錐齒輪的最小和最大法嚮側隙
G15.6.4 直齒、零度齒和弧齒錐齒輪主要參數初算
G15.6.5 直齒、零度齒和弧齒錐齒輪幾何參數計算
G15.7 擺綫齒錐齒輪幾何設計
G15.7.1 擺綫齒錐齒輪主要參數初算
G15.7.2 擺綫齒錐齒輪幾何參數
G15.7.2.1 幾何參數計算的原始參數
G15.7.2.2 擺綫齒錐齒輪幾何參數計算
G15.7.2.3 擺綫齒錐齒輪的幾何參數和圖形
G15.7.3 擺綫齒錐齒輪的當量齒輪參數和重閤度
G15.7.4 擺綫齒錐齒輪的齒形係數和切嚮變位係數

第16章 蝸杆傳動
16.1 概述
16.1.1 蝸杆傳動的類型
16.1.2 蝸杆與蝸輪材料
16.1.3 蝸杆傳動的潤滑
16.2 普通圓柱蝸杆傳動
16.2.1 普通圓柱蝸杆傳動的參數及尺寸
16.2.1.1 基本參數
16.2.1.2 基本幾何關係式
16.2.2 普通圓柱蝸杆傳動的承載能力計算
16.2.2.1 蝸杆傳動的滑動速度和效率
16.2.2.2 蝸杆傳動的強度和剛度計算
16.2.2.3 蝸杆傳動的熱平衡
16.2.3 圓柱蝸杆與蝸輪的結構
16.2.3.1 圓柱蝸杆的結構
16.2.3.2 蝸輪的結構
16.2.4 圓柱蝸杆傳動的精度
16.2.4.1 精度等級的選擇
16.2.4.2 各種誤差及公差的定義和符號
16.2.4.3 公差組的規定與選擇
16.2.4.4 齒坯的要求
16.2.4.5 蝸杆、蝸輪公差值
16.2.4.6 蝸杆傳動的檢驗與公差
G16.1 圓弧圓柱蝸杆傳動
G16.1.1 圓弧圓柱蝸杆傳動的類型
G16.1.2 圓弧圓柱蝸杆傳動的主要特點
G16.1.3 圓弧圓柱蝸杆傳動的參數及匹配
G16.1.4 圓弧圓柱蝸杆傳動的承載能力計算
G16.1.4.1 軸嚮圓弧齒圓柱蝸杆傳動
G16.1.4.2 環麵包絡圓柱蝸杆傳動
G16.2 環麵蝸杆傳動
G16.2.1 環麵蝸杆傳動的類型和特點
G16.2.1.1 環麵蝸杆傳動的類型
G16.2.1.2 環麵蝸杆傳動的主要特點
G16.2.2 直廓環麵蝸杆傳動
G16.2.2.1 “原始型”直廓環麵蝸杆傳動
G16.2.2.2 直廓環麵蝸杆傳動的修形
G16.2.2.3 直廓環麵蝸杆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
G16.2.3 包絡環麵蝸杆傳動
G16.2.3.1 平麵一次包絡環麵蝸杆傳動
G16.2.3.2 平麵二次包絡環麵蝸杆傳動
G16.2.3.3 平麵包絡環麵蝸杆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
G16.2.3.4 漸開綫包絡環麵蝸杆傳動
G16.2.4 環麵蝸杆傳動的強度計算
G16.2.5 環麵蝸杆傳動精度
G16.2.5.1 直廓環麵蝸杆傳動精度
G16.2.5.2 平麵二次包絡環麵蝸杆傳動精度
G16.2.6 蝸杆和蝸輪的結構
G16.2.6.1 蝸杆結構
G16.2.6.2 蝸輪結構

第17章 減速器
17.1 漸開綫圓柱齒輪減速器
17.1.1 硬齒麵圓柱齒輪減速器
17.1.1.1 型式和標記方法
17.1.1.2 外形尺寸和安裝尺寸
17.1.1.3 承載能力
17.1.1.4 選用方法
17.1.2 軸裝式減速器
17.1.2.1 特點
17.1.2.2 代號和標記
17.1.2.3 裝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載能力
17.1.2.4 選用方法
17.2 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
17.2.1 特點
17.2.2 代號和標記
17.2.3 裝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載能力
17.2.4 選用方法
17.3 蝸杆減速器
17.3.1 圓弧圓柱蝸杆減速器
17.3.1.1 特點
17.3.1.2 代號和標記
17.3.1.3 裝配型式、外形尺寸和承載能力
17.3.1.4 選用方法
17.3.2 平麵二次包絡環麵蝸杆減速器
17.3.2.1 型式和標記方法
17.3.2.2 外形尺寸和安裝尺寸
17.3.2.3 承載能力
17.3.2.4 選用方法
17.3.2.5 潤滑
17.4 諧波傳動減速器
17.4.1 特點
17.4.2 代號和標記
17.4.3 外形尺寸、主要參數和承載能力
17.4.4 傳動精度
17.5 擺綫針輪減速器
17.5.1 特點
17.5.2 代號和標記
17.5.3 外形尺寸和承載能力
17.5.4 選用方法
17.6 減速器設計資料
17.6.1 鑄鐵箱體的結構和尺寸
17.6.2 減速器的常用附件
G17.1 同軸式圓柱齒輪減速器
G17.1.1 型式和標記方法
G17.1.2 外形尺寸和安裝尺寸
G17.1.3 承載能力
G17.1.4 選用方法
G17.2 運輸機械用減速器
G17.2.1 型式和標記方法
G17.2.2 外形尺寸和安裝尺寸
G17.2.3 承載能力
G17.2.4 選用方法
G17.3 起重機用減速器
G17.3.1 起重機用三支點QJ型減速器
G17.3.1.1 型式和標記方法
G17.3.1.2 減速器外形尺寸
G17.3.1.3 承載能力
G17.3.1.4 選用方法
G17.3.2 起重機底座式減速器
G17.3.3 起重機用立式減速器
G17.3.3.1 型式和標記方法
G17.3.3.2 外形尺寸和安裝尺寸
G17.3.3.3 承載能力
G17.3.3.4 選用方法
G17.4 NGW型行星齒輪減速器
G17.4.1 型式和標記方法
G17.4.2 公稱傳動比和實際傳動比
G17.4.3 型式和尺寸
G17.4.4 承載能力
G17.4.5 選用方法
G17.5 蝸杆減速器
G17.5.1 直廓環麵蝸杆減速器
G17.5.1.1 標記方法
G17.5.1.2 裝配型式和外形尺寸
G17.5.1.3 承載能力
G17.5.1.4 選用方法
G17.5.2 平麵包絡環麵蝸杆減速器
G17.5.2.1 標記方法
G17.5.2.2 裝配型式和外形尺寸
G17.5.2.3 承載能力
G17.5.2.4 選用方法
G17.5.2.5 潤滑

第18章 螺鏇傳動
18.1 螺杆與螺母材料
18.1.1 螺鏇副的失效與對材料的要求
18.1.2 螺杆常用材料及熱處理
18.1.3 螺母常用材料
18.1.4 滑動螺鏇副材料的許用值
18.2 滑動螺鏇傳動的計算
18.2.1 校核計算
18.2.2 設計計算
18.3 螺鏇的尺寸係列、精度和公差
18.3.1 梯形、鋸齒形螺紋的尺寸係列與有關尺寸
18.3.2 梯形螺紋的精度與公差
18.3.3 鋸齒形螺紋的精度與公差
18.3.4 梯形傳動螺紋的精度與公差
18.3.5 鏇閤長度
18.3.6 多綫螺鏇公差
18.4 預拉伸螺鏇設計的有關問題
18.5 滾動螺鏇
G18.1 滾珠絲杠(滾動螺鏇)
G18.1.1 滾珠絲杠副的參數
G18.1.2 滾珠絲杠的型號標注
G18.1.3 JCS滾珠絲杠副的承載能力與尺寸
G18.1.4 FD滾珠絲杠的承載能力與尺寸
G18.1.5 滾珠絲杠副的絲杠軸端型式與尺寸
G18.1.6 滾珠絲杠的支承和支承方式
G18.2 滾珠絲杠的校核與計算
G18.2.1 型號選擇
G18.2.2 穩定性校核
G18.2.3 極限速度校核
G18.2.4 溫度變形計算
G18.2.5 絲杠副剛度與變形計算
G18.2.6 預緊轉矩計算
G18.3 滾珠絲杠的精度與選擇
G18.3.1 滾珠絲杠的精度
G18.3.2 滾珠絲杠精度的選擇
G18.4 滾珠絲杠選擇設計的注意事項
G18.4.1 防逆轉措施
G18.4.2 防護、密封與潤滑
G18.4.3 其他注意事項

第19章 起重機零部件
19.1 起重機的工作等級和載荷計算
19.1.1 起重機整機的分級
19.1.1.1 起重機的使用等級
19.1.1.2 起重機的起升載荷狀態級彆
19.1.1.3 起重機整機的工作級彆
19.1.2 機構的分級
19.1.2.1 機構的使用等級
19.1.2.2 機構的載荷狀態級彆
19.1.2.3 機構的工作級彆
19.1.3 結構件或機械零件的分級
19.1.3.1 結構件或機械零件的使用等級
19.1.3.2 結構件或機械零件的應力狀態級彆
19.1.3.3 結構件或機械零件的工作級彆
19.1.4 起重機整機和機構分級舉例
19.1.4.1 起重機整機分級舉例
19.1.4.2 起重機機構分級舉例
19.2 鋼絲繩
19.2.1 鋼絲繩的選擇和計算
19.2.1.1 鋼絲繩選用原則
19.2.1.2 鋼絲繩結構型式的選擇
19.2.1.3 鋼絲繩直徑的選擇計算
19.2.1.4 滑輪和捲筒
19.2.2 鋼絲繩的術語、標記和分類
19.2.2.1 常用術語
19.2.2.2 鋼絲繩標記示例
19.2.3 重要用途鋼絲繩
19.2.3.1 重要用途鋼絲繩的應用
19.2.3.2 重要用途鋼絲繩分類
19.2.3.3 常用重要用途鋼絲繩
19.2.4 電梯用鋼絲繩
G19.1 鋼絲繩
G19.1.1 一般用途鋼絲繩
G19.1.1.1 應用範圍
G19.1.1.2 一般用途鋼絲繩分類
G19.1.1.3 鋼絲繩材料
G19.1.1.4 技術要求
G19.1.1.5 鍍鋅層
G19.1.1.6 允許的低值鋼絲根數
G19.1.1.7 鋼絲繩檢查
G19.1.1.8 鋼絲繩試驗
G19.1.1.9 常用一般用途鋼絲繩
G19.1.2 粗直徑鋼絲繩
G19.1.2.1 尺寸及應用範圍
G19.1.2.2 粗直徑鋼絲繩分類
G19.1.2.3 粗直徑鋼絲繩力學性能
G19.1.3 航空用鋼絲繩
G19.1.3.1 尺寸、外形和重量
G19.1.3.2 技術要求
G19.1.4 密封鋼絲繩
G19.1.4.1 應用範圍
G19.1.4.2 分類
G19.1.4.3 標記示例
G19.1.5 不銹鋼絲繩
G19.1.5.1 應用範圍
G19.1.5.2 標記示例
G19.1.5.3 材料
G19.1.5.4 分類、性能和應用
G19.1.6 飛機操縱用鋼絲繩
G19.1.6.1 力學性能
G19.1.6.2 技術要求
G19.1.7 麵接觸鋼絲繩
G19.1.7.1 應用範圍
G19.1.7.2 尺寸、重量、力學性能
G19.1.8 平衡用扁鋼絲繩
G19.1.8.1 長度及允許偏差
G19.1.8.2 標記
G19.1.8.3 扁鋼絲繩的典型結構、公稱尺寸和力學性能
G19.1.8.4 技術要求
G19.1.9 起重機用鋼絲繩檢驗和報廢實用規範
G19.1.9.1 標準應用範圍
G19.1.9.2 鋼絲繩檢驗和報廢規範
G19.2 繩具
G19.2.1 鋼絲繩夾
G19.2.1.1 鋼絲繩夾的布置
G19.2.1.2 鋼絲繩夾的數量
G19.2.1.3 影響鋼絲繩夾固定處強度的因素
G19.2.1.4 鋼絲繩夾的結構和尺寸
G19.2.2 鋼絲繩用套環
G19.2.2.1 鋼絲繩用普通套環
G19.2.2.2 鋼絲繩用重型套環
G19.2.3 鋼絲繩用楔形接頭
G19.2.3.1 楔套
G19.2.3.2 楔
G19.2.3.3 楔形接頭
G19.2.4 鋼絲繩用壓闆
G19.3 鋼絲繩吊索
G19.3.1 插編索扣
G19.3.1.1 標準應用範圍
G19.3.1.2 術語和定義
G19.3.1.3 分類
G19.3.1.4 技術要求
G19.3.1.5 插編操作
G19.3.1.6 索扣的外觀
G19.3.1.7 試驗方法
G19.3.1.8 插編索扣的結構和插編初期的插編方法
G19.3.1.9 手工插編方法(對插式)
G19.3.1.1 0機械插編方法(摺迴式)
G19.3.2 對鋼絲繩吊索的要求及檢驗和驗收
G19.3.2.1 對鋼絲繩吊索的要求
G19.3.2.2 訂貨須知
G19.3.2.3 檢驗和驗收
G19.3.2.4 鋼絲繩吊索使用工作溫度的影響
G19.3.3 鋼絲繩鋁閤金壓製接頭
G19.3.3.1 應用範圍
G19.3.3.2 分類
G19.4 滑輪
G19.4.1 滑輪的主要尺寸
G19.4.2 輪轂和軸承尺寸
G19.4.3 滑輪連接螺栓、內軸套(T)隔環和擋蓋的尺寸
G19.4.3.1 A型鑄造滑輪用螺栓、內軸套和隔環
G19.4.3.2 A型鑄造滑輪用擋蓋的尺寸
G19.4.3.3 F型滑輪型式和尺寸
G19.4.4 雙幅闆壓製滑輪
G19.5 捲筒
G19.5.1 起重機捲筒直徑和槽形
G19.5.2 起重機用鑄造捲筒型式和尺寸
G19.5.3 起重機捲筒組裝結構示例
G19.6 起重吊鈎
G19.6.1 吊鈎的力學性能、材料、起重量和應力
G19.6.1.1 吊鈎的力學性能和強度等級
G19.6.1.2 吊鈎材料的牌號
G19.6.1.3 吊鈎鈎號的選擇
G19.6.2 直柄單鈎毛坯及公差
G19.6.3 單鈎的尺寸
G19.6.4 手動起重設備用吊鈎
G19.7 起重機車輪
G19.7.1 起重機車輪型式和尺寸
G19.7.2 起重機車輪、導軌材料和熱處理
G19.7.3 起重機車輪精度
G19.7.4 軌道強度計算
G19.7.4.1 確定承壓麵的有效接觸寬度
G19.7.4.2 允許輪壓
G19.7.4.3 車輪或滾輪的疲勞強度校驗
G19.7.4.4 車輪或滾輪的靜強度校驗
G19.8 起重機用緩衝器
G19.8.1 起重機用液壓緩衝器
G19.8.2 起重機用彈簧緩衝器
G19.8.3 起重機用橡膠緩衝器

第20章 機架
20.1 機架設計概述
20.1.1 機架的分類
20.1.1.1 按製造方法和所用材料分類
20.1.1.2 按結構型式分類
20.1.2 機架設計準則和一般要求
20.1.2.1 機架設計準則
20.1.2.2 機架設計的一般要求
20.1.3 機架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20.1.3.1 機架設計的一般方法
20.1.3.2 機架設計的一般步驟
20.1.4 機架的常用材料及熱處理
20.1.4.1 機架的常用材料
20.1.4.2 機架的熱處理及時效處理
20.2 機架結構設計
20.2.1 機架的結構參數
20.2.1.1 機架截麵形狀
20.2.1.2 肋闆和肋條
20.2.1.3 機架外壁上的孔
20.2.2 常用機架的結構
20.2.2.1 鑄造機架
20.2.2.2 焊接機架
20.2.2.3 塑料機架
20.2.2.4 混凝土機架
20.2.3 機架的連接和固定
20.3 箱體
20.3.1 箱體的分類
20.3.2 箱體的設計要求
20.3.3 箱體結構方案分析
G20.1 機架的設計計算
G20.1.1 機架的強度計算
G20.1.1.1 受力分析和簡化
G20.1.1.2 主要剖麵的設計計算
G20.1.1.3 立柱的強度計算
G20.1.2 機架的剛度計算
G20.1.2.1 有橫肋闆框架的剛度計算
G20.1.2.2 有橫肋闆底座的剛度計算
G20.1.2.3 對角肋闆結構的剛度計算
G20.1.2.4 十字肋闆的剛度計算
G20.1.2.5 機架的剛度計算實例
G20.1.3 機架的動剛度和熱變形的計算
G20.1.3.1 影響動剛度的主要參數
G20.1.3.2 提高機架結構動剛度的措施
G20.1.3.3 機架的熱變形
G20.2 箱體的設計計算
G20.2.1 箱體設計計算的一般原則
G20.2.2 齒輪減速器箱體的強度計算
G20.2.3 齒輪減速器箱座的剛度計算
G20.2.4 機床主軸箱的剛度計算
G20.2.5 箱體截麵幾何形狀及壁厚設計

第21章 常用電動機
21.1 選擇電動機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21.1.1 選擇電動機的基本原則
21.1.2 電動機類型的選擇
21.1.3 電動機額定電壓的選擇
21.1.4 電動機額定轉速的選擇
21.1.5 電動機容量的選擇
21.2 常用電動機産品
21.2.1 交流電動機
21.2.1.1 異步電動機的類型及應用
21.2.1.2 異步電動機基本係列産品
21.2.1.3 小功率異步電動機
21.2.2 直流電動機
21.2.2.1 直流電動機的類型及應用
21.2.2.2 直流電動機的結構型式
21.2.2.3 直流電動機産品及其技術數據
G21.1 常用電氣簡圖用圖形符號
G21.1.1 符號要素、限定符號和其他常用符號
G21.1.2 導體和連接件
G21.1.3 電能的發生與變換裝置的簡圖
G21.1.4 開關控製和保護器件
G21.1.5 測量儀錶、燈和信號器件
G21.2 電動機選擇
G21.2.1 電動機産品型號
G21.2.2 常用電動機産品代號
G21.2.3 鏇轉電動機外殼防護分級(IP代碼)
G21.2.4 鏇轉電動機結構及安裝型式(IM代號)
G21.2.5 電動機的工作製
G21.3 常用電動機産品
G21.3.1 交流異步電動機
G21.3.2 防爆電動機
G21.3.3 變速和減速異步電動機
G21.3.4 起重及冶金用三相異步電動機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是本盜

評分

不錯,我喜歡

評分

三星(SAMSUNG)SE-208GB 外置光驅 DVD刻錄機 (白色) 兼容蘋果Mac係統

評分

內容全麵 講的有詳細 好書

評分

領導不滿意,所以不能給五星

評分

與時俱進哪 零件手冊好多東西都在光盤裏 大大縮減瞭書的厚度

評分

評分

郵到的書有破損 摺頁紙裂開

評分

內容還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