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麦克尤恩作品:黑犬(中英双语版)》以其对视角转换技法的熟练运用,以及在叙事时间回放中进行的多层重构而闻名,生动地刻画了麦克尤恩的主题:我们固有的观念改变着我们看待、感受和铭记事物的方式。在《麦克尤恩作品:黑犬(中英双语版)》中,作者深入人物角色内心进行挖掘的创作手法起到了一贯的良好效果。《麦克尤恩作品:黑犬(中英双语版)》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倾向于纯粹的堕落与绝对的邪恶,以及一种危险的幸福的可能性;那两条如昏暗晨光中的黑色斑点般的恶狗,能以任何形式重新出现。
内容简介
你可知道丘吉尔将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忧郁症唤作“黑犬”?他曾坦言“我有一条陪伴我一生的黑犬”。胸中的阴郁、内心的折磨就像伺机发起进攻的黑狗一样,一有机会就咬住心口不放。而“恐怖伊恩”这一次狠狠揭开的却是整个时代的沮丧,唤起的是文明的心魔,揪住了人性的缺口——“如果一条狗代表了个人的抑郁,那么两条狗就是一种文化的抑郁,对文明而言,这是最为可怕的心态”。出没在长篇小说《麦克尤恩作品:黑犬(中英双语版)》中的凶狠而神秘的动物,比黑夜还要黑,目露红光,像正在燃烧的煤块,觊觎着奄奄一息的欧洲文明的残骸,吞噬着改革与信仰的道德底限,叼住了文明的死穴,企图颠倒善与恶的本质——典型的麦氏黑色,在幽灵黑犬作祟的舞台,暴力,真爱,邪恶,救赎,演绎了一则有关我们时代的惊悚寓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威尔特郡
第二部 柏林
第三部 马伊达内克,列-萨勒赛,圣莫里斯-纳瓦塞勒,1989年
第四部 圣莫里斯-纳瓦塞勒,1946年,1946年
译后记
精彩书摘
琼·崔曼的床头柜上有一张镶着镜框的照片,这张照片放在那里,令琼回忆起年轻美貌时的自己,同时也提醒着她的访客,照片中那位漂亮姑娘的脸庞,不像她丈夫的那样,没人能看出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张快照摄于1946年,是在他们结婚后的一两天里,也就是在去意大利和法国度蜜月的一周前拍摄的。
这对夫妇挽着胳膊,就在离大英博物馆入口不远的栏杆旁边。或许这是他们的午饭休息时间,因为他们都在附近工作,而且直到距出发几天前,他们才最终获准离职休假。他们斜倚着靠紧对方,看样子都格外惦记着不要被拍到相框外面去。他们对着相机露出笑脸,透出发自内心的欢悦。你不可能认错伯纳德。他的样貌一直没变,六英尺三英寸高,手脚都非常粗壮,下巴大得有些可笑,但看上去却仍显得和蔼友善,还有那头仿军人样式的发型,使他那对茶壶柄状的耳朵显得更加滑稽有趣。四十三年的光阴只给他留下了可以预见的岁月痕迹,而且这些变化都只发生在边缘地带——头发稀疏了点,眉毛更浓了,皮肤也更粗糙了些——然而,这个令人惊讶的怪老头,从1946年到1989年(这一年他拜托我带他去柏林),在本质上始终还是同一个伯纳德,那个手脚笨拙、容光满面的大个子男人。
然而,琼的面容就如她的人生一般,偏离了预定的发展轨道,而且,当有人进入她的私密房间时,也几乎不可能从这帧快照里预见到她这张绽出满面慈祥、笑容欢迎的老脸。照片里,二十五岁女子那美丽的圆脸蛋上浮现出快乐的微笑。她趋于散开的烫发依然太紧,显得太拘谨,一点也不适合她。春日的阳光照耀在她业已松散的发丝上。她上身穿一件带高垫肩的短夹克衫,下面搭一条很相配的百褶裙——这种低调的奢华体现了战后的“新貌”服饰风格。她穿的白衬衫带有V字形的宽松领口,领口朝下越来越窄,一直大胆地延伸到她的乳沟。衬衫衣领翻在夹克衫外边,这让她看上去清新活泼,带着战时招贴画里的姑娘们那种英国玫瑰般娇艳新鲜的气质。从1938年起,她就是阿默珊姆社会主义骑行俱乐部中的一员。她用一只胳膊把手提包拢向自己,另一只胳膊挽着丈夫。她依偎着他,头还没到他的肩膀高。
这张照片现在就挂在我们在朗格多克的家中的厨房里。我经常独自一人端详它。我的妻子詹妮,也就是琼的女儿,怀疑我本性难移,对我迷上了她的双亲感到生气。她花了很长时间才摆脱他们,而且她感到我的兴趣会将她拉回到父母身边,这一点没错。我把脸靠近照片,试图瞻望未来的生活、未来的面孔,以及在那次非凡的勇猛表现后所产生的忠贞决意。欢乐的微笑让她光滑的额头泛起了一道细小的皱纹,正好在她的眉心上方。这道皱纹后来成了琼那张老脸上最明显的特征:从鼻梁上隆起,垂直地把她的额头分成了两半。或许我只是在想象这微笑背后被隐藏在下巴褶皱里的艰辛,一种坚定的态度,观念的执着,一份对未来所抱有的科学的乐观。就在拍这张照片的那天早上,琼和伯纳德刚刚到位于格拉顿大街的英国共产党总部所在地,在那里签了字,加入了党组织。他们即将离开工作岗位,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党的忠诚,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忠诚心已经发生动摇。如今,党内对这场战争的定性依然没有统一结论——这到底是一次高尚正义、为自由解放而战的反法西斯战争,还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性侵略战争?——这种动摇让许多党员产生了怀疑,一些人还退出了党,而就是在这个时候,琼和伯纳德毅然加入了进去。
除了希望建立一个理智、公正、没有战争和阶级压迫的世界之外,他们还觉得,作为党员他们就可以与青春、活力、智慧、勇敢作伴相依。他们即将跨越英吉利海峡,奔赴混乱的北欧,虽然有人劝他们不要贸然前往,但他们仍执意要去尝试他们新的自由,无论那自由是指个人的还是地域上的。从加莱出发,他们将一路南行,去享受地中海的春天。那里的世界崭新而和平,法西斯主义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了资本主义末日危机的明证,温和的革命即将开始,更何况他们年轻,新婚,而且相爱。
虽然颇为苦闷,伯纳德仍保留着党籍,直到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时,他才觉得自己已经把退党的事拖得太久了。这种变心反映了一种众所周知的逻辑,代表了一段为整整一代人所共有的理想幻灭的历史。
而琼的党龄只有几个月,到她在蜜月途中经历的那次奠定本回忆录标题的遭遇为止。那次遭遇给她带来了剧变,令她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转世重生,那副面孔就是证明。一张圆脸蛋怎么会拉得如此之长?或许不是基因,而是生活,使她微笑时额头上现出的小小皱纹深深扎根,长成了一棵大树,一直延伸到她的发际线上?她自己的父母年老时并没有发生这样的怪事。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当她住在疗养院里的时候,她的脸和奥登老年时的面孔很像。或许,多年来地中海的阳光使她的面孔粗糙变形,长期的隐居与思索令她的皮肤扩张,然后又重叠堆到了一起。她的鼻子和下巴都随着脸部而拉长,然后仿佛又改变了主意,试图折回去,以弧线形式朝外生长。在她休息的时候,她的脸如斧凿一般轮廓鲜明,表情抑郁阴沉,仿佛是一个雕像,一张萨满教巫师为抵御恶灵而雕刻的面具。
……
前言/序言
八岁那年,在一场车祸中,我失去了双亲,从那以后,我就对别人的父母格外在意。在青少年时代,我尤为如此,当时许多朋友纷纷丢弃自己的父母,而我形单影只,用别人用旧的东西,倒也活得十分自在。左邻右舍,略显沮丧的为人父母者比比皆是,对至少有那么一位十七岁的青年愿意留在身边,来分享他们的玩笑、建议、菜肴甚至金钱,他们可是连高兴都来不及。与此同时,我自己倒也算得上身为人父。那时,我的姐姐琼和一个名叫哈珀的男人结婚没多久,而这场婚姻正濒临瓦解。在这个不幸的家庭中,我所保护的对象和亲密伙伴就是我那三岁的外甥女莎莉,琼的独生女儿。大公寓里——琼已经继承了一半遗产,我的那一半则由他人托管——这对夫妇的争吵与和解如潮汐般汹涌澎湃,此起彼伏,把可怜的小莎莉冲到一边。自然而然地,我和这个被遗弃的孩子同病相怜,于是我们经常舒心地窝在一间俯瞰花园的大房间里,她玩玩具,我听唱片。而每当公寓彼端的某处风云变色、使得我们不想抛头露面的时候,我们就躲进一间小厨房里。
对我来说,照顾她是件好事,它使我保持了文明的品性,并让我远离自身的烦恼。直到二十年后,我才感到自己扎下根来,就像当年照顾莎莉时那样。最令我享受的时光是在琼和哈珀离开公寓外出的时候,特别是在夏天,我会读故事给莎莉听,直到她悠然入睡,然后我就坐在靠着敞开的落地窗的大写字桌前,开始做我的家庭作业,迎面的窗外飘着树木散发的清香和车辆带起的尘埃。那时,我正在埃尔金新月街上的比密西——一所喜欢自诩为“学院”的学校——念书,正在为高考苦读。当我停下手中的作业,回头朝身后望去时,我看见,在光线逐渐黯淡下来的房间里,莎莉仰面睡着,被单和玩具熊都掀到了膝盖下面,四肢完全展开,一副纯洁无邪、毫不设防的可爱姿势。在我眼里,这是她在自己那仁爱善良的小小世界中对我百分之百的信赖。一股狂野而令人痛苦的保护欲望激励着我,令我一阵心痛,而且我确信正是出于这种欲望,我后来才会生了四个孩子。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你一辈子都是孤儿身;照料孩子就是照料你自己的一种方式。
有时,出于愧疚或是与哈珀和解后余留的满心爱意,琼会突然闯进来,出现在我们面前。她会把莎莉抱到公寓里属于他们的那一边,柔声细语地逗她,拥抱她,给她做出种种毫无价值的承诺。每当这时,一种失去归属的空虚感就会如黑夜般袭上我的心头。我没有躲闪逃避,也没有像其他孩子们那样去靠电视排遣寂寞。我会遁入茫茫夜色,沿着拉德布罗克·格罗夫大街,前往目前对我最为热情的那户人家。二十五年过去了,当我重温往事时,在脑海里所浮现出来的,是那些用灰泥粉刷过的灰暗公寓,有些墙面已经斑驳脱落,有些却依然干净整洁,也许是在波伊斯广场吧。接着,前门打开了,一道强烈的黄色灯光照亮了站在阴影中的那个面色白净、已经身高六英尺、脚下趿拉着那双切尔西球靴的年轻人。哦,晚上好,兰利夫人。很抱歉来打扰您。请问托比在吗?托比多半正和他的一位女朋友混在一起,或者是和朋友们呆在酒吧里。于是我连称抱歉,开始沿着门廊台阶往回走,这时,兰利夫人把我叫了回来。“杰里米,你想不想进屋来坐坐?来吧,和我们这两个无聊的老东西喝上一杯。我知道汤姆看见你会很高兴的。”几下惯常的推却之后,这只六英尺高的布谷鸟还是进去了。他被领着穿过大厅,走进一间汗牛充栋的巨大书房,房里还装饰着叙利亚式匕首,一张萨满教巫师使用的面具,以及一根亚马逊吹管,里边装有头上浸满箭毒的飞镖。敞开的窗户旁,托比四十三岁的父亲正坐在台灯下,读着普鲁斯特或修昔底德或海涅的原作。他微笑着站起身来,向我伸出手掌。
“杰里米!见到你真高兴。一起来杯兑水的苏格兰威士忌吧。坐这儿来听听这个,告诉我你怎么想。
”他很热情地与我攀谈,找着与我的学科(法语,历史,英语,拉丁语)有关的话题。他把书往前翻了几页,翻到了《在少女们身旁》中的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回旋语句,而我呢,也同样希望能表现自己并被他接受,便直面这一挑战。他和蔼可亲,不时地给我做些纠正。后来我们可能还谈论起了斯科特一蒙克里夫,而兰利夫人则会端着三明治和茶水走进来。他们向我询问了莎莉的情况,也想知道在哈珀和琼,这对他们从未碰过面的夫妇之间,有什么最新的进展。
汤姆·兰利是位外交官,在外办工作。他曾先后三次旅居国外,执行外交事务,回国后便常居白厅。
布兰达·兰利操持他们和和美美的一家,还教授大键琴和钢琴课程。就像比密西学院里我许多朋友的父母们一样,他们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充裕富足,在我这个收入中等、藏书全无的人看来,这简直是一种高雅理想的生活。
……照理来说,理性思维与感性领悟本就相互分离,在它们中间挑起对立并无道理,但这样讲却毫无作用。伯纳德和琼向我阐述的理念往往水火不容,难以并存。比如,伯纳德坚信,是人类的思想指引着人类生活的方向,而不是什么固有的天性或者宿命的缘故。
琼无法接受这一观点,在她看来,生命存在特定的目的,敞开自我去拥抱这一目的,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同时认可这两种观点是行不通的。在我眼里,相信一切,不作出任何选择,就等同于什么也不信。
我不能确定,我们这处于千年之交的文明,是因过于崇尚信仰还是过于缺乏信仰而遭致诅咒,也不知道到底是像伯纳德和琼这样的人,还是像我这样的人才造成了祸端。
但是,假如我不宣告我坚信真爱可以改变人生,可以救赎人生,那就有违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谨将这部回忆录献给我的妻子詹妮,还有我那仍被童年阴影所困扰的小外甥女莎莉,祝愿她也能找到这份真爱。
通过婚姻,我走进了一个分裂的家庭,这个家庭中的三个孩子出于自我保护,都在某种程度上背弃了自己的双亲。而我与岳父母过于亲近、有些夺人所爱的做法,给詹妮和她的弟弟们带来了某些不悦,对此我深表歉意。我曾有若干冒昧之举,其中最为冒昧的是将某些绝不该记载的交谈一一作了陈述。然而,由于我对他人,甚至对我自己表明我“上岗”的机会少而又少,故而几多轻率冒昧之举在所难免,绝有必要。我恳望琼的幽魂,还有伯纳德的幽魂——假如与他的一切信念相左,他个人意识的某些要素继续存在了下来——能够宽恕我。
麦克尤恩作品:黑犬(中英双语版) [Black Dog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评分
☆☆☆☆☆
超棒超棒超棒喜欢喜欢喜欢
评分
☆☆☆☆☆
不错 可以的 还行吧 哈哈哈
评分
☆☆☆☆☆
最近都好喜欢麦克尤恩的作品,这个中英本最好了,比买原版的划算多了,希望多出些伊恩的中英本,这就可以不用买原版的了,可以便宜好多了。哈哈哈哈。
评分
☆☆☆☆☆
值得收藏。伊恩•麦克尤恩,1948年6月21日出生于伦敦西南的小城爱德肖特(Aldershot)。父亲戴维•麦克尤恩出身于苏格兰劳工家庭,十分聪慧,可是在贫困的压力下,不得不在14岁离开学校自食其力。老麦克尤恩吃苦耐劳,毕生保留着淳朴的“格拉斯哥劳工阶层新教徒”的习惯。他在敦刻尔克战役中负伤,部队给了他上大学的机会,可是他拒绝了,此后一直以低级职业军官身份在海军服役,65岁退休。麦克尤恩的母亲罗丝•麦克尤恩(Rose McEwan)出生于爱尔兰血统的劳工家庭,同样是在14岁离开学校。在嫁给老麦克尤恩之前,她有过一次婚姻,前夫是泥瓦工欧内斯特•沃特(Ernest Wort),与前夫育有一子吉姆(Jim)和一女玛戈。
评分
☆☆☆☆☆
麦克尤恩喜欢简•奥斯汀,据他自己说,《赎罪》中的乡村生活描写就是对奥斯汀的致敬。这本《黑犬》看起来仍是继续探讨简•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表现的主题——两种精神的比照。这本小说人物不多,故事简单,就是剖析了一对老夫妇——叙事者的岳父母——的婚姻。他们相爱,双方也非常了解,但因为一个重理智一个重情感无法沟通。分居两地对峙地生活,但又极忠于对方,从不掩饰对对方的态度(好的坏的)。 岳父伯纳德注重理智,他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长大后成了社会活动家和昆虫学家。他的思想严谨坚定,代表着理性教育的成功,但他理论至上,傲慢自大,不仅不带感情的看待一切,也让周围人无法流露感情。对他来说,人与昆虫标本没有多少区别,只要将其贴上标签摆放在架子上,就算完成了对他们的观察和分析。他憎恨凌乱更甚于不公。他理想中的生活来自于高效组织和管理,像军营一样整洁有序。他是真诚坦荡的绅士,但又常常让周围的人感到窒息。岳母琼是另一种人,她热情敏锐,生活认真,她的精神成长不是来自于某种思体系,而是一系列心灵感悟。她能把握精神的发展和扩张,探察到人心灵深处的意识。她既理解爱,也能理解悲伤和劳苦所积郁的深刻仇恨,她认为这两种力量在人的心中此消彼长,一旦爱有所缺失,践踏生命的残忍和可怕的邪恶就会喷涌而出(黑犬就是它的象征)。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家,妄自尊大的理性对此都将无能为力,理性发展的尽头常常是极端的冷酷,而且其强烈的压抑只会造成强烈的憎恨情绪,其爆发力和破坏性必将打碎一切。她对自己的智慧非常自信,难免有点骄傲固执,既爱又恨是她所有情感的本色。那时他们旅行到一个空荡的山谷,琼心情高兴不顾伯纳德的召唤,独自跑下山坡,来到一个U形小路,前面不远有一个小山村。就在这时她遇到了两条原为纳粹所养,战后遗留此地的凶恶的黑犬。在与黑犬对峙的惊险中,琼眼前出现恶灵的幻像,随后又在博斗中感受到上帝的力量。而且正是在这种力量的帮助下,她才克服了恐惧,奋力将这两条黑犬赶走,当然也受了伤。伯纳德直到黑犬跑掉以后才赶了上来。但是当琼向他描述其遭遇时,伯纳德却仅仅相信她与黑犬之间的斗争,丝毫不相信幽灵和上帝显现之类的说法。他单纯认为这是偶发的外部袭击,并认为琼对于邪灵的说辞绝对是夸张或幻想——这让琼感到非常屈辱。 从此以后,他们之间无论谈论什么话题,一谈就会映射到这次遭遇中产生的分岐。这两个倔强的老人再也无法好好相处。琼讽刺伯纳德是个目光短浅的政委,伯纳德则认为她是个愚蠢的神秘主义者。但他们仍互相欣赏又互相贬低,而且各自把改变对方作为自己精神成长的动力。他们分居两地,心底却希望最终与对方亲密无间地相处——就算浪费掉最好的时光也在所不息。琼去世之后,伯纳德才察觉到此生遭受到的重大损失,终于情不自禁地躲在无人处抽泣起来。
评分
☆☆☆☆☆
很好很实惠,我喜欢!!!
评分
☆☆☆☆☆
等了好久才收到,京东书还是很全的
评分
☆☆☆☆☆
然而,琼的面容就如她的人生一般,偏离了预定的发展轨道,而且,当有人进入她的私密房间时,也几乎不可能从这帧快照里预见到她这张绽出满面慈祥、笑容欢迎的老脸。照片里,二十五岁女子那美丽的圆脸蛋上浮现出快乐的微笑。她趋于散开的烫发依然太紧,显得太拘谨,一点也不适合她。春日的阳光照耀在她业已松散的发丝上。她上身穿一件带高垫肩的短夹克衫,下面搭一条很相配的百褶裙——这种低调的奢华体现了战后的“新貌”服饰风格。她穿的白衬衫带有V字形的宽松领口,领口朝下越来越窄,一直大胆地延伸到她的乳沟。衬衫衣领翻在夹克衫外边,这让她看上去清新活泼,带着战时招贴画里的姑娘们那种英国玫瑰般娇艳新鲜的气质。从1938年起,她就是阿默珊姆社会主义骑行俱乐部中的一员。她用一只胳膊把手提包拢向自己,另一只胳膊挽着丈夫。她依偎着他,头还没到他的肩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