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Node.js

深入浅出Node.j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朴灵 著
图书标签:
  • Node
  • js
  • JavaScript
  • 后端开发
  • 服务器端
  • Web开发
  • 编程
  • 技术
  • 计算机
  • IT
  • 实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355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597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原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深入浅出Node.js》从不同的视角介绍了 Node 内在的特点和结构。由首章Node 介绍为索引,涉及Node 的各个方面,主要内容包含模块机制的揭示、异步I/O 实现原理的展现、异步编程的探讨、内存控制的介绍、二进制数据Buffer 的细节、Node 中的网络编程基础、Node 中的Web 开发、进程间的消息传递、Node 测试以及通过Node 构建产品需要的注意事项。附录介绍了Node 的安装、调试、编码规范和NPM 仓库等事宜。
  《深入浅出Node.js》适合想深入了解 Node 的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朴灵,真名田永强,文艺型码农,就职于阿里巴巴数据平台,工程师,Node.js布道者,写了多篇文章介绍Node.js的细节。活跃于CNode社区,是线下会议NodeParty的组织者和JSConf China(沪JS和京JS)的组织者之一。热爱开源,多个Node.js模块的作者。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ode.js让JavaScript在服务器端焕发生机,这是一本带着文艺调调的好看的技术书,书中详细阐述了Node.js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是前端工程师,这会是你迈向全端工程师的关键一步。
  ——玉伯,支付宝高级技术专家

  通过学习Node.js,你可以接触到新的开发模式与协作思想。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在软件开发领域获得广泛而又有深度的收获!所以,我很推荐这本书!
  ——庄表伟

  从未读过这么让人想一翻到底的Node.js技术读物,看完 “内存控制”这一章后,重新写代码的时候,仿佛都能看到V8是如何进行垃圾回收的。如果你还在纠结callback带来的}}}}}}}嵌套问题,那么推荐你阅读“异步编程”这一章,保证让你大开眼界。世界上本没有嵌套回调,写的人多了,也便有了}}}}}}}。JavaScript已经不仅仅是在浏览器上运行的玩具语言, 它正在通过Node.js进军所有领域。
  阅读本书,开启你人生的Node节点吧。
  ——Python发烧友,阿里巴巴数据平台技术专家

目录

第1章 Node简介
1.1  Node的诞生历程
1.2  Node的命名与起源
1.2.1  为什么是JavaScript
1.2.2  为什么叫Node
1.3  Node给JavaScript带来的意义
1.4  Node的特点
1.4.1  异步I/O
1.4.2  事件与回调函数
1.4.3  单线程
1.4.4  跨平台
1.5  Node的应用场景
1.5.1  I/O密集型
1.5.2  是否不擅长CPU密集型业务
1.5.3  与遗留系统和平共处
1.5.4  分布式应用
1.6  Node的使用者
1.7  参考资源

第2章 模块机制
2.1  CommonJS规范
2.1.1  CommonJS的出发点
2.1.2  CommonJS的模块规范
2.2  Node的模块实现
2.2.1  优先从缓存加载
2.2.2  路径分析和文件定位
2.2.3  模块编译
2.3  核心模块
2.3.1  JavaScript核心模块的编译过程
2.3.2  C/C++核心模块的编译过程
2.3.3  核心模块的引入流程
2.3.4  编写核心模块
2.4  C/C++扩展模块
2.4.1  前提条件
2.4.2  C/C++扩展模块的编写
2.4.3  C/C++扩展模块的编译
2.4.4  C/C++扩展模块的加载
2.5  模块调用栈
2.6  包与NPM
2.6.1  包结构
2.6.2  包描述文件与NPM
2.6.3  NPM常用功能
2.6.4  局域NPM
2.6.5  NPM潜在问题
2.7  前后端共用模块
2.7.1  模块的侧重点
2.7.2  AMD规范
2.7.3  CMD规范
2.7.4  兼容多种模块规范
2.8  总结
2.9  参考资源

第3章 异步I/O
3.1  为什么要异步I/O
3.1.1  用户体验
3.1.2  资源分配
3.2  异步I/O实现现状
3.2.1  异步I/O与非阻塞I/O
3.2.2  理想的非阻塞异步I/O
3.2.3  现实的异步I/O
3.3  Node的异步I/O
3.3.1  事件循环
3.3.2  观察者
3.3.3  请求对象
3.3.4  执行回调
3.3.5  小结
3.4  非I/O的异步API
3.4.1  定时器
3.4.2  process.nextTick()
3.4.3  setImmediate()
3.5  事件驱动与高性能服务器
3.6  总结
3.7  参考资源

第4章 异步编程
4.1  函数式编程
4.1.1  高阶函数
4.1.2  偏函数用法
4.2  异步编程的优势与难点
4.2.1  优势
4.2.2  难点
4.3  异步编程解决方案
4.3.1  事件发布/订阅模式
4.3.2  Promise/Deferred模式
4.3.3  流程控制库
4.4  异步并发控制
4.4.1  bagpipe的解决方案
4.4.2  async的解决方案
4.5  总结
4.6  参考资源

第5章 内存控制
5.1  V8的垃圾回收机制与内存限制
5.1.1  Node与V8
5.1.2  V8的内存限制
5.1.3  V8的对象分配
5.1.4  V8的垃圾回收机制
5.1.5  查看垃圾回收日志
5.2  高效使用内存
5.2.1  作用域
5.2.2  闭包
5.2.3  小结
5.3  内存指标
5.3.1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5.3.2  堆外内存
5.3.3  小结
5.4  内存泄漏
5.4.1  慎将内存当做缓存
5.4.2  关注队列状态
5.5  内存泄漏排查
5.5.1  node-heapdump
5.5.2  node-memwatch
5.5.3  小结
5.6  大内存应用
5.7  总结
5.8  参考资源

第6章  理解Buffer
6.1  Buffer结构
6.1.1  模块结构
6.1.2  Buffer对象
6.1.3  Buffer内存分配
6.2  Buffer的转换
6.2.1  字符串转Buffer
6.2.2  Buffer转字符串
6.2.3  Buffer不支持的编码类型
6.3  Buffer的拼接
6.3.1  乱码是如何产生的
6.3.2  setEncoding()与string_decoder()
6.3.3  正确拼接Buffer
6.4  Buffer与性能
6.5  总结
6.6  参考资源

第7章 网络编程
7.1  构建TCP服务
7.1.1  TCP
7.1.2  创建TCP服务器端
7.1.3  TCP服务的事件
7.2  构建UDP服务
7.2.1  创建UDP套接字
7.2.2  创建UDP服务器端
7.2.3  创建UDP客户端
7.2.4  UDP套接字事件
7.3  构建HTTP服务
7.3.1  HTTP
7.3.2  http模块
7.3.3  HTTP客户端
7.4  构建WebSocket服务
7.4.1  WebSocket握手
7.4.2  WebSocket数据传输
7.4.3  小结
7.5  网络服务与安全
7.5.1  TLS/SSL
7.5.2  TLS服务
7.5.3  HTTPS服务
7.6  总结
7.7  参考资源

第8章 构建Web应用
8.1  基础功能
8.1.1  请求方法
8.1.2  路径解析
8.1.3  查询字符串
8.1.4  Cookie
8.1.5  Session
8.1.6  缓存
8.1.7  Basic认证
8.2  数据上传
8.2.1  表单数据
8.2.2  其他格式
8.2.3  附件上传
8.2.4  数据上传与安全
8.3  路由解析
8.3.1  文件路径型
8.3.2  MVC
8.3.3  RESTful
8.4  中间件
8.4.1  异常处理
8.4.2  中间件与性能
8.4.3  小结
8.5  页面渲染
8.5.1  内容响应
8.5.2  视图渲染
8.5.3  模板
8.5.4  Bigpipe
8.6  总结
8.7  参考资源

第9章 玩转进程
9.1  服务模型的变迁
9.1.1  石器时代:同步
9.1.2  青铜时代:复制进程
9.1.3  白银时代:多线程
9.1.4  黄金时代:事件驱动
9.2  多进程架构
9.2.1  创建子进程
9.2.2  进程间通信
9.2.3  句柄传递
9.2.4  小结
9.3  集群稳定之路
9.3.1  进程事件
9.3.2  自动重启
9.3.3  负载均衡
9.3.4  状态共享
9.4  Cluster模块
9.4.1  Cluster工作原理
9.4.2  Cluster事件
9.5  总结
9.6  参考资源

第10章 测试
10.1  单元测试
10.1.1  单元测试的意义
10.1.2  单元测试介绍
10.1.3  工程化与自动化
10.1.4  小结
10.2  性能测试
10.2.1  基准测试
10.2.2  压力测试
10.2.3  基准测试驱动开发
10.2.4  测试数据与业务数据的转换
10.3  总结
10.4  参考资源

第11章 产品化
11.1  项目工程化
11.1.1  目录结构
11.1.2  构建工具
11.1.3  编码规范
11.1.4  代码审查
11.2  部署流程
11.2.1  部署环境
11.2.2  部署操作
11.3  性能
11.3.1  动静分离
11.3.2  启用缓存
11.3.3  多进程架构
11.3.4  读写分离
11.4  日志
11.4.1  访问日志
11.4.2  异常日志
11.4.3  日志与数据库
11.4.4  分割日志
11.4.5  小结
11.5  监控报警
11.5.1  监控
11.5.2  报警的实现
11.5.3  监控系统的稳定性
11.6  稳定性
11.7  异构共存
11.8  总结
11.9  参考资源

附录A  安装Node
A.1  Windows系统下的Node安装
A.2  Mac系统下Node的安装
A.3  Linux系统下Node的安装
A.4  总结
A.5  参考资源
附录B  调试Node
B.1  Debugger
B.2  Node Inspector
B.2.1  安装Node Inspector
B.2.2  错误堆栈
B.3  总结
附录C  Node编码规范
C.1  根源
C.2  编码规范
C.2.1  空格与格式
C.2.2  命名规范
C.2.3  比较操作
C.2.4  字面量
C.2.5  作用域
C.2.6  数组与对象
C.2.7  异步
C.2.8  类与模块
C.2.9  注解规范
C.3  最佳实践
C.3.1  冲突的解决原则
C.3.2  给编辑器设置检测工具
C.3.3  版本控制中的hook
C.3.4  持续集成
C.4  总结
C.5  参考资源
附录D  搭建局域NPM仓库
D.1  NPM仓库的安装
D.1.1  安装Erlang和CouchDB
D.1.2  搭建NPM仓库
D.2  高阶应用
D.2.1  镜像仓库
D.2.2  私有模块应用
D.2.3  纯私有仓库
D.3  总结
D.4  参考资源

精彩书摘

  1 Node简介
  Node应该是如今最火热的技术了,从本章开始,我们将逐步揭示它的诸多细节。
  1.1 Node的诞生历程
  NodelJ,3诞生历程如下所示。
  2009年3月,RyanDahl在其博客上宣布准备基于V8创建一个轻量级的Web务器并提供一套库。
  2009年5月,RyanDalai在GitHub上发布了最初的版本。
  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两届JSConfJ(会都安排了Node的讲座。
  2010年年底,Node获得硅谷云计算服务商Joyent公司的资助,其创始人Joyent公司全职负责Node的发展。
  2011年7月,Node在微软的支持下发布了其Windows版本。
  2011年1lYl,Node超越RubyonRails,成为GitHub上关注度最高的项目(随后被Bootstrap项目超越,目前仍居第二)。
  2012年1月底,RyanDahl在~Node架构设计满意的情况下,将掌门人的身份转交给IsaacZ.Schlueter,自己转向一些研究项目。IsaacZSchlueter是Node的包管理器NPM的作者,之后Node的版本发布和bug修复等工作由他接手。截至笔者执笔之曰(2013年7月13日),发布的Node稳定版为v0.10.13,非稳定版为v0.11.4,NPM的官方模块数达到34943个,模块的周下载量为1479万次。
  随后,Node的发布计划主要集中在性能提升上,在v0.14之后,正式发布vI.O版本。
  1.2 Node的命名与起源
  在Node的官方网站之外,N0dc具有很多别称:Nodejs、NodeJS、Node.is等。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遵循官方的说法,将会一直使用Node这个名字,但是在当前语境之外,为了与其余表示节点的技术或名词相区别,均可以带上is表明它是Node。在听到这些词汇时,应该意识到,它们说的是一码事。除了本书的封面和此处会用到N0dejs外,其余地方都会以Node作为正式称谓。
  Node名字的来由,其实跟它的起源是有密切关系的。
  1.2.1 为什么是JavaScript
  RvanDahl是一名资深的C/C++程序员,在创造出N0de之前,他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高性能we服务器进行的。经历过一些尝试和失败之后,他找到了设计高性能,WebH~务器的几个要点:事件驱动、非阻塞I/O。
  所以RvanDahl最初的目标是写一个基于事件驱动、非阻塞I/O的Web服务器,以达到更高的性能,提供Apache等服务器之外的选择。他提到,大多数人不设计一种更简单和更有效率的程序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用到了阻塞I/O的库。写作Node的时候,RyanDahl~评估过C、Lua、Haskell、Ruby等语言作为备选实现,结论为:C的开发门槛高,可以预见不会有太多的开发者能将它用于日常的业务开发,所以舍弃它;RyanDahl觉得自己还不足够玩转Haskell,所以舍弃它;Lua自身已经含有很多阻塞I/0库,为其构建非阻塞I/O库也不能改变人们继续使用阻塞I/0库的习惯,所以也舍弃它;而Ruby的虚拟机由于性能不好而落选。
  相比之下,JavaSCriptt:gC的开发门槛要低,比Lua的历史包袱要少。尽管服务器端JavaScript存在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后端部分一直没有市场,可以说历史包袱为零,为其导人非阻塞I/0库没有额外阻力。另外,JavaScript4览器中有广泛的事件驱动方面的应用,暗合RyanDahl喜好基于事件驱动的需求。当时,第二次浏览器大战也渐渐分出高下,Chrome浏览器的JavaSCript引擎V8摘得性能第一的桂冠,而EL其基于新BSD许可证发布,自然受到RyanDahl的欢迎。考虑到高性能、符合事件驱动、没有历史包袱这3个主要原因.JavaScript成N(Node~J实现语言。
  1.2.2 为什么叫Node
  起初,RyanDahl称他的项目为web.js,就是一个We服务器,但是项目的发展超过了他最初单纯开发一个Web服务器的想法,变成了构建网络应用的一个基础框架,这样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构建更多的东西,诸如服务器、客户端、命令行工具等。Node为一个强制不共享任何资源的单线程、单进程系统,包含十分适宜网络的库,为构建大型分布式应用程序提供基础设施,其目标也是成为一个构建快速、可伸缩的网络应用平台。它自身非常简单,通过通信协议来组织许多N0de,非常容易通过扩展来达成构建大型网络应用的目的。每一个Node进程都构成这个网络应用中的一个节点,这是它名字所含意义的真谛
  ……

前言/序言

  2006年至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JavaScript的新闻,刚开始只是JavaScript引擎性能的提升,到后来发现很多是来自HTML5和Node创造的奇迹。如果只看表面,很容易让人感觉这又是一颗卫星。这种现象让人觉得不可信,所以出现了以下各种版本的误解。
  Node肯定是几个前端工程师在实验室里捣鼓出来的。
  为了后端而后端,有意思吗?
  怎么又发明了一门新语言?
  JavaScript承担的责任太重了。
  直觉上,JavaScript不应该运行在后端。
  前端工程师要逆袭了。
  一方面,大家看到JavaScript在各个地方放出异彩,其他语言的开发者既羡慕它的成果,又担心它对当前所从事的语言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人们还是有JavaScript只能做前端脚本的定势思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们缺乏历史观层次上的认知,所以会产生一些莫须有的惴惴不安。
  1995年,JavaScript随网景公司发布的Netscape Navigator 2.0发布,它最早命名为LiveScript,随后更名为JavaScript。它出自如今的Mozilla公司的CTO——Brendan Eich之手,其产生来源于网景公司发布的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需要一种脚本语言来协助浏览器做一些简单的动态操作。当时网景公司与Sun公司合作密切,不懂技术的管理层希望得到一个Java的脚本版语言,以期能像Java一样风靡。Brendan Eich原本进入网景公司是希望做Scheme语言的开发,但是却接到了一个不喜欢的任务,但迫于当时形势,不得不完成此事,于是JavaScript之父在10天的时间里仓促完成了JavaScript的设计,当时的项目代号是Mocha,名字叫LiveScript。
  这门语言除了看起来像Java外,本质与Java语言相去甚远,管理层期望的Java Script其实借鉴了C、Scheme、Self、Java的设计。尽管仓促,但是这门语言还是借鉴了其他语言的不少优点,如函数式、原型链继承等。处于Java阴影下的这门语言获得了它最终的名字:JavaScript。至今,仍然还有许多人分不清Java与JavaScript的关系,就像分不清雷锋与雷峰塔一样。
  虽然JavaScript的产生与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的需求有关系,但它并非只是设计出来用于浏览器前端的。早在1994年,网景公司就公布了其Netscape Enterprise Server中的一种服务器端脚本实现,它的名字叫LiveWire,是最早的服务器端JavaScript,甚至早于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公布。对于这门图灵完备的语言,网景早就开始尝试将它用在后端。
  随后,微软在第一次浏览器大战时,于1996年发布的IE 3.0中也包含了它的脚本语言:JScript。基于商标的原因,它叫JScript,但是与JavaScript兼容。在1997年年初,微软在它的服务器IIS 3.0中也包含了JScript,这就是我们在ASP中能使用的脚本语言。鉴于微软处处与网景针锋相对,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网景公司推进了JavaScript的标准化进程,于1996年11月将JavaScript递交给ECMA国际标准组织,在1997年7月公布了第一个版本,是为ECMA-262号标准,又称ECMAScript。
  可以看到,JavaScript一早就能运行在前后端,但风云变幻,在前后端各自的待遇却不尽相同。伴随着Java、PHP、.NET等服务器端技术的风靡,与前端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越来越重要相比,服务器端JavaScript逐渐式微。只剩下Rhino、SpiderMonkey用于工具。
  然而,这个世界是变化的。第一次浏览器大战落幕后的JavaScript的世界有些平静,但依然在萌生一些变化。Google对Ajax的应用让JavaScript变得越来越重要。Firefox的发布掀起了对IE的反攻,迎来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竞争令JavaScript的性能不断提升,Chrome的加入令它高潮迭出。CommonJS规范的提出,不断在完善JavaScript。ECMAScript标准的不断推进,令语言更加精炼简洁,不停地去芜存菁。
  浏览器端JavaScript在Web应用中盛行,甚至让人们忘掉了JavaScript可以在服务器端运行这码事。但是,服务器端JavaScript现在回来了,因为Node诞生了。Node的诞生离不开上述的历史契机,服务器端JavaScript在漫长的历史中长期停滞留下空白,但Node重新将这个领域激活。Ryan Dahl基于对高性能Web服务器的探索,无意间促成了服务器端JavaScript领域的焕然一新。Node凭借V8的高性能和异步I/O模型将JavaScript重新推向了一个高潮。现在,Node不仅满足JavaScript同时运行在前后端,而且性能还十分高效。与传统印象中的不同,它甚至可比于当前的高效脚本语言。
  奇妙的反应还在继续,前后端要跨语言开发的现状已经开始改变,因为语言堆栈的不同,开发者的分工也进行了细分:前端工程师和后端工程师。专业技能因为分工而精进,但也将技能变为专利,似乎前端工程师不能进行后端开发,后端工程师搞不定前端开发,犹如树立的墙。但Node的出现令这种分工的界限又开始模糊了。同时一些后端工程师也关注到Node,他们甚至不关心前后端语言是否一致,而是赤裸裸地表示对Node高性能的垂涎,如实时、高并发等。
  大量的前后端工程师加入了Node的开发阵营,GitHub上JavaScript是最活跃的开发语言,NPM社区第三方模块恐怖的增长速度和下载量都昭示着这个过程不可逆,在这里吼一声万能的NPM,总能找到你需要的解决方案。很多不断涌现的项目和创意都因为Node和前端开发能共用一种语言而独特。换言之,Node的本意是提供一个高性能的面向网络的执行平台,但无意间促成了JavaScript社区的繁荣,并进而形成强大的生态系统。
  本书目的
  目前,还没有一本书将Node自身结构介绍出来,大多停留在Node介绍或者框架、库的使用层面上,本书希望从不同的视角揭示Node自己内在的特点和结构。也许你已经用过Node进行相关的开发,在使用了Node带来的欣喜后,还能在阅读本书时,发出一句“哦,原来Node是这样的”,这就是本书的简单寄望。
  对于Node初学者,目前市面上也已经有Node相关的入门书,它们可以快速地领你进入Node开发之旅。在了解了这些基本过程后,想了解更多Node知识的好奇心,会领你来阅读本书的。
  阅读建议
  本书并非完全按照顺序递进式介绍,如第2章是从代码组织结构看待Node,第3章是从运行结构看Node,第4章则是从编程结构看Node,第5章则是Node中内存结构的揭示,第6章谈及的是Node中的数据在I/O流中的结构或状态,第7章是Node在网络服务角度的介绍,第8章是Node在HTTP上的展现,第9章讨论了Node的单机集群结构,第10章是从单元测试和性能测试的角度去关注Node,第11章虽然已经脱离了Node编码的范畴,但是站在产品化的角度看待Node,也会颇有收获。
  下面是各章的详细介绍。
  第1章:这一章简要介绍了Node,从中可以了解Node的发展历程及其带来的影响和价值。
  第2章:这一章介绍了Node的模块机制,从中可以了解到Node是如何实现CommonJS模块和包规范的。在这一章中,我们详细解释了模块在引用过程中的编译、加载规则。另外,我们还能读到更深度的关于Node自身源代码的组织架构。
  第3章:这一章展示了在Node中我们将异步I/O作为主要设计理念的原因。另外,还会介绍到异步I/O的详细实现过程。
  第4章:这一章主要介绍异步编程,其中有常见的异步编程问题介绍,也有详细的解决方案。在这一章中,我们可以接触到Promise、事件、高阶函数是如何进行流程控制的。
  第5章:这一章主要介绍了Node中的内存控制,主要内容有垃圾回收、内存限制、查看内存、内存泄漏、大内存应用等细节。
  第6章:这一章介绍了前端JavaScript里不能遇到的Buffer。由于Node中会涉及频繁的网络和磁盘I/O,处理字节流数据会是很常见的行为,这部分场景与纯粹的前端开发完全不同。
  第7章:这一章介绍了Node支持的TCP、UDP、HTTP编程,还附赠了WebSocket与TLS、HTTPS的介绍。
  第8章:这一章介绍了构建Web应用的过程中用到的大多数技术细节,如数据处理、路由、MVC、模板、RESTful等
  第9章:这一章介绍了Node的多进程技术,以及如何借助多进程的方式来提升应用的可用性和性能。
  第10章:这一章介绍了Node的单元测试和性能测试技巧。
  第11章:“行百里者半九十”,完成产品开发的代码编写后,才完成了项目的第一步。这一章介绍了将Node产品化所需要注意到的细节,如项目工程化、代码部署、日志、性能、监控报警、稳定性、异构共存等。
  附录A:详细介绍了Node的安装步骤。
  附录B:讨论了Node的调试技巧。
  附录C:探讨了团队实践或多人协作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编码规范问题,它可以很好地规避一些低级的、明显的错误。
  附录D:作为企业开发者,必须关注模块仓库的搭建管理。在这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搭建私有NPM来解决企业隐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探寻代码的艺术:语言、思维与创造的边界 在这本《探寻代码的艺术:语言、思维与创造的边界》中,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穿越编程世界深邃领域的旅程。本书并非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技术栈或框架,而是致力于从更宏观、更本质的层面,剖析构建软件的基石,以及驱动开发者创造力的高阶智慧。我们将深入探究那些跨越语言鸿沟、影响着我们思考方式、并最终塑造我们数字世界的普遍原则。 第一部分:编程语言的灵魂——抽象、结构与表达 我们首先会从编程语言本身的核心入手。不同的编程语言,无论是静态类型还是动态类型,命令式还是声明式,都有其独特的哲学和设计理念。本书将引导你理解这些语言的设计为何如此,它们如何通过抽象机制来管理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结构化的方式组织代码,使其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抽象的维度: 我们将探讨不同层级的抽象,从简单的变量和函数,到复杂的类、接口、模块,再到函数式编程中的高阶函数和范式。理解抽象的本质,意味着掌握化繁为简的力量,能够用更简洁、更具表达力的代码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我们将剖析多态、封装、继承等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并讨论它们在不同语言中的实现差异和优势。同时,也会深入研究函数式编程的纯粹性、不可变性以及声明式思维,了解如何通过组合和转换数据来构建强大的应用程序。 结构的力量: 代码结构远不止于代码块的缩进。我们将审视模块化、组件化、微服务等不同的架构模式,理解它们如何帮助团队协作,如何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我们会探讨设计模式的深层含义,不仅仅是“如何使用”,更是“为何如此”,理解它们是如何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解决常见问题的通用方案。例如,工厂模式如何解耦对象的创建,观察者模式如何实现低耦合的事件通知,单例模式如何确保资源的唯一性。 表达的艺术: 编程语言是一种表达工具,其优劣直接影响着代码的可读性和开发效率。我们将讨论语言设计的权衡,例如静态类型带来的编译时安全与动态类型带来的灵活性之间的取舍。我们会研究如何利用语言特性,例如元编程、反射、DSL(领域特定语言),来增强代码的表达能力,使其更接近于人类的自然语言和业务逻辑。例如,通过宏定义可以实现代码的自动生成,通过泛型可以编写更通用、更安全的函数和数据结构。 第二部分:思维的跃迁——逻辑、模式与算法的深度解析 理解了语言的骨架,我们便可以开始雕琢其灵魂——思维方式。编程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逻辑的推演、模式的识别和算法的优化。本部分将带领你超越表面的语法,去感受代码背后隐藏的思维模型。 逻辑的严谨: 从布尔逻辑到谓词逻辑,从状态机到有限自动机,我们将一步步深入理解逻辑在编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将学习如何构建清晰、无歧义的逻辑流程,如何通过断言和不变式来保证代码的正确性。我们将探讨不同的逻辑推理方法,例如归纳法和演绎法,以及它们在算法设计和程序验证中的应用。 模式的识别与复用: 软件开发中充满了重复出现的挑战,而设计模式就是这些挑战的成熟解决方案。我们将深入剖析各种经典设计模式的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实现细节,并展示如何将这些模式灵活地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从而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对设计模式进行分类,例如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并结合具体的代码示例来阐述其精髓。 算法的智慧: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我们将回顾基础的排序和搜索算法,并深入探讨更复杂的算法,例如图算法、动态规划、贪心算法等。本书将强调算法的效率分析,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优的算法。我们还将触及算法的优雅性,理解如何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来实现算法。例如,我们将详细分析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稳定性,并对比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劣。 第三部分:创造的边界——系统、架构与未来的探索 当语言的表达力与思维的严谨结合,我们便获得了创造的钥匙。本部分将带领我们跳出单一的程序,去审视整个软件系统的构建,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系统的构建: 现代软件系统往往是复杂的集合体。我们将探讨分布式系统、并发处理、内存管理、I/O模型等关键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构建稳定、高效、可扩展的系统。我们将深入分析多线程、多进程、协程等并发模型,以及锁、信号量、消息队列等同步机制,理解它们在处理高并发场景下的原理和应用。 架构的演进: 软件架构是系统的骨架,它决定了系统的长期健康。我们将回顾从单体应用到微服务架构的演变,探讨各种架构风格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对开发流程、团队协作和业务发展的深远影响。我们会关注事件驱动架构、CQRS(命令查询责任分离)等新兴架构模式,并分析它们在解决特定问题时的优势。 未来的探索: 技术浪潮滚滚向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软件开发的范式。本书将适时地展望这些前沿技术,并探讨它们将如何影响未来的编程方式和软件形态。我们将思考如何将更智能的工具融入开发流程,如何构建更具适应性和自主性的系统。 贯穿全书的理念: “深入”与“浅出”的平衡: 本书在保持技术深度的同时,力求以清晰易懂的方式进行阐述。我们会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图示,以及精炼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概念。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理论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大量的思考题和练习,鼓励读者动手实践。 持续学习的态度: 软件开发领域日新月异,持续学习是每一位开发者必备的素质。本书将激发读者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寻代码的艺术:语言、思维与创造的边界》是一本献给所有对软件开发充满热情,渴望超越技术表象,去理解其本质的读者的书籍。无论你是初入编程殿堂的新手,还是身经百战的资深开发者,相信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启发,拓展思维,并最终释放出你的无限创造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有一定JavaScript基础,但想要转战Node.js开发的开发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它没有从零开始讲解JavaScript语法,而是直接切入Node.js的核心概念和应用。作者在讲解Node.js的包管理器npm时,清晰地阐述了其作用、常用命令以及如何发布和管理自己的包,这对于构建和维护项目至关重要。书中对于Express等主流Web框架的介绍,也足够深入,不仅讲解了框架的基本使用,还涉及到了路由、中间件、模板引擎等高级特性,让我能够快速上手构建功能丰富的Web应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Node.js错误处理的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try-catch、Promise的catch方法以及事件驱动的错误处理机制,这些内容对于编写健壮的应用程序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帮助我快速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评分

作为一名对后端技术充满热情,但又希望技术学习过程不枯燥的读者,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极大的满足感。作者在讲解Node.js的事件驱动模型时,巧妙地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能够轻松理解异步非阻塞I/O的强大之处。书中对于Stream API的介绍,让我明白了如何高效地处理大数据,这在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中都非常有价值。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WebSockets的讲解,让我了解了如何实现实时通信,这在开发即时聊天、在线游戏等应用时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涉及到数据库的集成、API的设计、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大大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Node.js在更广泛的后端开发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用他的人生阅历和技术智慧,为我打开了Node.js世界的大门,让我收获良多。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气,封面的设计也很有艺术感,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一定很扎实。我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舒服,油墨的印制也很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书中大量的图示和代码示例,更是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概念变得生动易懂,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边学边动手实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某个复杂概念时,能够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逐步深入,而不是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作者的引导下,一步步理解并掌握核心要点。书中的排版也做得非常人性化,段落分明,重点突出,阅读起来流畅自如,不会让人产生迷失感。整体而言,这本书在细节之处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让人感觉是一本真正为读者着想的优质技术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作者在介绍Node.js的诞生背景和核心特性时,并没有止步于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优势。对于像我这样追求深度理解的读者,这样的内容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书中对于Node.js的模块化机制、文件I/O操作、网络通信等核心模块的讲解,都做到了细致入微,几乎涵盖了开发者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所有重要方面。我特别赞赏作者在讲解回调函数地狱问题时,引入Promise和Async/Await的解决方案,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原本棘手的技术难题变得迎刃而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代码片段,并且对每一行代码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代码的执行逻辑和预期结果。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教程,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构建扎实Node.js开发基础的“内功心法”宝典。

评分

我一直对后端开发充满好奇,但又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入门指引。偶然间听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读完之后,我只能说,我的选择太对了!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Node.js的方方面面都剖析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异步编程、事件循环,还是模块化、Promise、Async/Await,这些概念在书中都被解释得清晰明了,仿佛在你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图景。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贴近实际开发场景的案例,让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作者还深入讲解了如何使用Node.js构建高性能的Web应用,以及如何进行性能优化和调试,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希望提升自身开发能力的人来说,价值巨大。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细致地指导我一步步走上Node.js开发的道路。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 或者随便写写! 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 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 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 希望店家能再接再厉, 做得更大更强!

评分

这本书不错,图片文字很清晰,缺点就是基本就是介绍那个软件,专业知识不多。

评分

洋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材,是用来做菜的,可以爆炒,也可以凉调,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它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睡前将洋葱塞耳朵,可以很好的减少耳屎的堆积。

评分

需要一本介绍底层的书来重新认识node

评分

书籍很不错,包装很结实,618优惠的价格买的,很舒服,今年深入研究学习

评分

经典的js书籍,必须好好读!加油哦(´-ω-`)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特别满意 刚好遇见圣诞节活动 一下买了好多本 慢慢看

评分

看完一章,感觉讲的是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还要回头去找本入门的来看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