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自我的束缚中活着;太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埋头紧盯着前行的步伐;更多的时候,我们已然忘记了自由呼吸的天性,我们一直沉睡着……或许,有时候,或许,有个地方,我们有意或无意间闯了进去,在时空交错的瞬间,会神秘地感觉到心底的触动与共鸣,会倏忽间有来生和前世的恍惚,仿若,这一刻,这地方,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精神家园。
海报:
我们为什么要远行? 是因为灵魂的麻木,还是因为被挤压和束缚得太久?
柏林,一个狂放不羁的城市。穷酸却又不失性感,自信与伤痕如青春进行曲般交错铿锵。
这里——适合撒野,也不吝给予空间。
历史的绳索曾牢牢套住这个城市,但柏林的反抗精神并未被摧毁,城市从废墟里重生,推倒了冰冷的围墙,逃脱过往的阴霾,这是全新的柏林。
柏林的上空有自由呼啸而过,这声音,是否久违?
我们为何要来到这里?信仰?青春?梦想?或者这些都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在柏林,你在哪里?
陈思宏,台湾彰化出生,一个不安分,爱“作”的男人。当过演员,现任记者,台湾宏观电视柏林特派员,表演艺术杂志德国特约撰稿人。自称为迷惘的文青一枚,曾在蜗居的四壁贴满了波兰电影海报,满足至傻笑一夜;曾不分昼夜地听着一个词也搞不懂的德文乐曲,边听边哭,伤心太平洋;曾十分迷恋小剧场的演出,看到不爽之处,一跃而起跨上台去做了场外指导,并奇迹般的因此被吸收为剧场演员。最大的爱好是胡乱读书,并总是用大笑掩饰恐惧。曾获台湾文学奖小说奖、九歌年度小说奖、林荣三文学奖小说奖。出版过小说集《指甲长花的世代》、《态度》、《营火鬼道》。电影作品《暧昧》、《宫保鸡丁》。
Achin Plum,陈思宏死党,热爱摄影的德国遗传学者,住在柏林及维也纳。
撒野之后,写故事(自序)
PART 1: 漫游者必须弯腰低头
1.不能说天使
2.虚线上的骨牌
3.电视塔从不缺席
4.秘密警察
5.希望与残酷
6.1936年的废墟
7.万湖的美丽与哀愁
8.涂鸦魔鬼山
9.公墓与绊脚石
10.柏林苍穹下:那些女神
11.魔山书店的密室隐喻
12.桥
PART2: 跳吧,不然我们就迷失了
13.有一天
14.碧娜,你在不在?
15. 青春可以这样嘉年华
16.关键词:独立,爱
17.送给苏珊娜的懒惰苏珊
18.光
19.广场上的柴可夫斯基
20.天上掉诗句的夜晚
21. 听着驯鹿低吼入梦
22.一起稀释孤单
23. 他们的创意也制造了柏林
24. 你美丽,因为你不同
25.植物园的夏天
26. 谁都抓不住时光,那就来亲眼看看繁华褪尽
PART3: 他们一开口,就是一部电影
27.这都市伤痕太多
28.一只叫布鲁诺的熊
29.与雪人道别
30.和烟囱先生握手拥抱
31.敲门,开门
32.狗运
33.收养雷声
34.身后的毕业钟声
35.孔雀岛
36.十点后,马灿见
37.呻吟与暧昧
38.占领房屋者最后的战役
39.街头的慈悲
40.柏林人的心头肉
41.这精彩的一生,不准忘
42.林青霞的化妆师
43.京剧女武生的手表火车情缘
PART4: 狂野之城
44.带苦味的摸摸渣渣
45.肉圆与咖喱香肠的双城记
46.百万面孔任我观看
47.“今天,是我的丧礼预演”
48.橘色打扫龙
49.柏林的飞行传奇
50.记得就是反抗
51.父亲们
52.“我知道死亡的味道、声音”
53.同志社群的愤怒
54.每个人偶尔都需要疯狂
54.每个人偶尔都需要疯狂
大多数的人对德国人的印象,都是拘谨、严肃、不苟言笑。但柏林人不断推翻这些刻板,他们状似冷漠,但一旦挣脱束缚,就散发张狂,礼法皆抛。《礼记》文“一国之人皆若狂”,柏林的狂野很集体,群众悖离秩序。抓狂时刻,男女老幼皆放肆,何来端庄。
我第一次体验到抓狂的柏林,是来柏林的第一个跨年夜。圣诞节刚过,超市、街上都在贩卖烟火鞭炮,人们买一包洋芋,结账时顺便买下一大袋鞭炮。
初到这里,我很想知道柏林人怎么欢庆年度交接时刻,于是跟着朋友一起到了“十字山区”的丘陵去,跟群众一起倒数。这个丘陵的顶端可以俯瞰整个柏林市,我们在背包里放了香槟、酒杯、点心、野餐毯、保暖毛毯,找了位置,准备迎接新年度。
倒数时刻之前,人潮涌入山丘,新年度步步逼近,山丘开始着魔,男女老少拿出各式鞭炮恣意燃放。此物我最怕,尤其四处乱窜、爆炸力猛的鞭炮。倒数时刻终于来临,柏林瞬间变成台南盐水镇区,火花钻进我的大衣,爆裂声窜进我的耳朵。但我没有雨衣、口罩、安全帽,只能用高分贝的尖叫,徒劳无功地吓阻鞭炮往我炸过来。
我仓皇地逃离山丘,香槟杯子被我留在山上。一路上,柏林人的脸都带上了狰狞的面具,烟花炸开,点亮狂欢的失控表情。从山丘看整座城市,烟硝弥漫,所有显著的高地标全都消失在烟火里。街道上也不安全,阳台上有小孩点燃冲天炮往行人射,顽皮的青少年把炮丢到停靠路边的车底,连地铁的车厢里都有人放鞭炮。
回到家后,我夸张地觉得浩劫归来,能活到新年度,真是太幸福了,所以我决定新年度一定要开心过。
一整年,柏林人只能在跨年夜尽情放鞭炮,否则违法,于是大家在这晚尽情燃放。我看到一个老妇人,用仙女棒点燃冲天炮,瞳孔里满是调皮血丝,她把冲天炮炸向对街的大楼,鞭炮炸开,她的笑声也盛开。我快速离开,生怕成为她锁定的下个目标。
狂放当中,爆竹搭配嘶吼,展望夹杂遗忘,新旧时间的交接点上,柏林用暂时的失序道新年快乐。德国人说“好好滑一跤”(Guten Rutsch)来祝福新年快乐,烟硝当中,柏林人滑进新的一年。
我最疯狂的柏林体验,则是上树桥的“蔬果大战”(Gemüseschlacht)。
上树桥是柏林“十字山区”和“斐德里斯汉区”两个行政区的交界,前几年有人突发奇想,在桥上发起蔬果大战,让两边的居民用烂蔬菜水果、水枪互相攻击,看哪边先把对方逼到桥边,就可当场宣布为胜者。
我几年前不知道这个疯狂的活动,骑脚踏车经过桥上贪看河上风光时,无端卷进蔬菜大战,被烂蔬菜打得落荒而逃。今年我可是准备万全,全身穿上防护衣,包包里有水球、西红柿酱、巧克力酱,用防水布包覆摄影机,在正午时分从我家出发,代表“斐德里斯汉区”出征,这是我的家园,我要用水球保卫。
结果在路上就有人跟我说:“听说临时取消啦!”但我已经花一上午的时间准备水球,决定至少也该去桥上看看到底状况如何。
一到了上树桥,我就看到警力在桥两端强力部署,不断对着准备来大显身手的柏林人喊话:“今天的活动取消了。”但叛逆的柏林人哪肯这么容易就听警察伯伯的话,人潮依然开始聚集,桥旁边的小公园里,蔬果大战忽然引爆,大家开始互扔水果,用废物做成的阳春盾牌抵挡飞过来的苹果,大家开始用软性没有实质杀伤力的玩具武器追打,整个场面开始失控。刚好柏林大选,候选人满街张贴的竞选广告被群众取下,就地当盾牌。
镇暴警察在旁边待命,并没有喝令阻止,反正也许这些疯狂的大人在公园里打一打就放弃回家了吧。想不到,这一开打就不可收拾,大量人潮迅速聚集,蔬果水枪满天飞,人群离开公园往街头去,演变成警民街头对峙,记者的摄影机待命,准备抢拍随时都会爆发的肢体对抗。我在一旁观察地形,心想若是这场面失控,我就要往那条小巷跑,以免被卷入纷争,我可不想以西红柿酱攻击警察的罪名进警局。
突然,在群众情绪高涨时,镇暴警察宣布:上树桥即将封闭给蔬果大战的人们,要打的人,回桥上去吧。
很快地,群众通通回到了净空的桥面上,水球、香蕉、西瓜皮在空中飞舞,两方人马开始拿软管互打。大家都边打边笑,疯了癫了,遗失的孩子气瞬间回归,平常的生活压力一下子泄洪,肢体彻底解放,推挤笑闹当中,一城皆狂。我在桥上捡到学游泳用的长条漂浮辅助,抓了就开始跟着群众互打了起来,这真是街头对打的电玩游戏真人版。这“打”不是真打,敌我双方都笑到没力气,天地任我们瞎闹。
我因为想拍到远景,撤退到早就物色好的制高点拍摄桥上大战。在路上遇到一对美国夫妇拦下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大家好像都疯了?”我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释清楚,但他们继续问:“可是怎么知道谁是来自哪边?还有这打来打去有什么意义?”
我答不出来,因为根本没有合理的答案。
混乱当中,当然没人知道谁是代表哪一区,这抓狂的街头对打,其实也没什么深层意义,就是一种城市文明的平衡,用幼稚的野蛮,调和平日的端正。其实每个人偶尔都需要疯狂,肌骨灵魂可在蔬菜大战当中彻底撒野。其实能有机会这样公开胡搞瞎搞,真的无需端庄了,反正一转身,宗教、律法、卫道、教条都在等着我们,此刻不如就疯了,往前冲。隔天回到冰冷的办公室,才能比较甘心地当个规矩文明人。
我站在制高点上看桥上的混乱,身上有腐烂蔬果的味道,脸上被喷了西红柿酱、芥末酱,背包上都是果皮残渣跟奶油。风把桥上的欢呼传递到远方,“十字山区”(Kreuzberg)赢了!我开心地笑着,像小时候跟姐姐们打枕头战之后,那种汗湿痛快的尽兴。
我在风里跟着桥上的人们疯狂呐喊。赢了!输了!警察屈服了!桥是人民的!
我在这制高点看着这座叛逆的狂城,听着桥上人们的胜利吼叫唱诵,Kreuzberg!Kreuzberg!我的身体仿佛被吹气快速膨胀,轻飘飘地,随时可以被风带走。我感到自由,真正的自由。柏林在天上、桥上、地下、河里,也在我身体里。
我从制高点往下冲,要去桥上跟疯狂的人们在一起。
我一路吼着:“柏林,我来了!”
……
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的堆砌,也不是刻意营造的诗意,但就是有种让人沉醉其中的魔力。它就像一杯温水,淡淡的,却能驱散你内心的寒意;又像是一首舒缓的音乐,不急不缓,却能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作者在运用词语的时候,非常讲究,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好像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既准确又富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欢它描绘那些人物内心世界的片段,那种细腻的情感,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思绪,都被作者捕捉得淋漓尽致。读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啊,就是这样!”的感觉,好像作者把我们藏在心底的想法,那些我们自己都无法完全表达出来的感受,都替我们说了出来。这种共鸣感,是很多书都很难给予的。它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真正地走进了书里,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呼吸,一起感受。这本书,值得你慢慢品味,细细体会,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评分我一直觉得,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成长”的描绘。不是那种一下子就成熟了,或者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才改变的成长,而是那种潜移默化的,像植物一样,在阳光雨露下,一点一点地伸展枝叶,向着更远大的地方。书中有些情节,可能在别人看来很普通,但对我来说,却像是一种启示。我看到了那些角色在面对选择时的犹豫,在经历挫折时的失落,以及他们如何一点一点地找回内心的力量,重新站起来。这种过程,是如此真实,如此贴近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我喜欢作者没有去刻意制造冲突,而是让故事自然而然地发生,让人物在日常的点滴中展现出他们的韧性。特别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够帮助一个人完成内在的蜕变。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最好的时光”,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阶段,而是我们能够把握住当下,勇敢地去经历,去感受,去成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好像也跟着那些角色一起,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并且变得更加坚定和勇敢。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非常纯粹的“连接”感。不是那种刻意建立的关系,而是因为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而产生的天然的联系。我读的时候,常常会觉得,书里的故事,或者书里的人物,就好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者是我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某些片段的重现。这种感觉,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让人感到一丝淡淡的忧伤,因为我知道,有些时光,已经无法重来。作者在描绘这些“连接”的时候,非常克制,没有过多的渲染,但就是这种淡淡的笔触,反而更能打动人心。它让你意识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而这些经历,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留在我们的生命里,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一些渴望,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心里好像多了一份柔软,多了一份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感触。它好像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一口气读完就觉得过瘾的书。更多的是一种静水流深的感觉,像是在你心里慢慢铺开一幅画卷。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那些细微之处的笔触,比如阳光穿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风吹过草地的低语,又或者是角色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这些都好像被放大了一样,非常有画面感。我常常会一边看一边想象那个场景,好像自己也置身其中,感受着那种宁静,那种属于“最好时光”的纯粹。有时候,你会觉得书里的人物就像是你认识的朋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迷茫和坚持,都能让你产生共鸣。不是那种戏剧化的冲突,而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不期而遇的温暖,都在字里行间流淌。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心里被一种莫名的情绪填满,好像有东西在悄悄地改变着你,让你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期待。它不是那种会让你大笑或者痛哭的书,更像是一位老友在耳边轻声诉说,让你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丝慰藉和宁静。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关于“寻找”的叙事。它不是那种目的性很强的“寻宝”故事,而是一种漫无目的,却又充满希望的寻找。书中那些角色,好像都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不停地探索着,寻找着什么。有的是在寻找自己内心的方向,有的是在寻找人生的意义,有的则是在寻找一种归属感。我喜欢作者处理这种“寻找”的方式,没有刻意去强调结果,而是更注重过程中的体验。那些在路上的风景,那些偶遇的人,那些发生在不经意间的对话,都构成了这段寻找的独特注脚。我常常会在想,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一场关于“寻找”的旅行?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停下来歇歇脚,可以思考一下的路标。它提醒我们,在匆忙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风景,听听内心的声音,或许,你一直在寻找的,就在不远处。它不是直接给你答案,而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属于你的答案。
评分去撒野,在最好的时光里
评分柏林的,不好。。。。。不推荐。
评分又优惠质量又好 包装很仔细,开心!
评分看着还不错,给女儿买的
评分送给同学的 她说很好看
评分书很不错呢·~~~~还蛮好看的呢~~
评分去撒野,在这最美好的时光里
评分看着还不错,给女儿买的
评分很好看啊,真的呢,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