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空調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翔 編
圖書標籤:
  • 空調工程
  • 暖通空調
  • 製冷技術
  • 通風技術
  • 工程教育
  • 高等教育
  • 規劃教材
  • 第二版
  • 專業教材
  • 建築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40918
版次:2
商品編碼:1136330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8
字數:78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空調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是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主乾專業課程教材。全書共有11章,以空調的基本原理、空調設備、空調係統及空調應用為主綫,緊密圍繞空調“工程”的知識內涵,係統介紹瞭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確定,空氣處理及設備,空調係統,空調區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係統,空調水係統,空調係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空調係統的節能、檢測與監控,空調工程應用實例。
  《空調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在技術上體現一個“新”字,充分反映國內外空調技術領域的新理論、新設備、新係統及新成果,並注重與國傢現行的規範、標準、技術措施及全國勘察設計注冊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接軌;在內容上體現一個“用”字,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訓,為學生提供空調工程設計應用方麵必備的知識;在形式上體現一個“便”字,深入淺齣,圖文並茂,每章後均配有思考《空調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適閤作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暖通空調設計、製造、施工安裝及運行管理人員參考,還可作為全國勘察設計注冊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暖通空調專業)的復習參考書和全國製冷空調繼續教育教材、工程師職稱考試用參考書。
  

作者簡介

黃翔,1962年7月生。北京市人,西安工程大學(原西北紡織工學院)副校長,教授。1982年7月畢業於黑龍江商學院(現哈爾濱商業大學)製冷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內頁插圖

目錄

序一
序二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概況
1.1.1 空氣調節技術簡史
1.1.2 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趨勢
1.2 空氣調節的定義及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2.1 空氣調節的定義
1.2.2 空氣調節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3 空調係統的類型及組成
1.3.1 空調係統的類型
1.3.2 空氣調節係統的組成
1.4 空氣調節的應用
1.4.1 空氣調節技術在工藝性空調方麵的應用
1.4.2 空氣調節技術在舒適性空調方麵的應用
1.4.3 空氣調節技術在其他方麵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
2.1 濕空氣的組成和狀態參數
2.1.1 濕空氣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2.1.2 濕空氣的狀態參數
2.2 濕空氣的焓濕圖
2.2.1 焓濕圖的構成及繪製原理
2.2.2 露點溫度和濕球溫度
2.2.3 焓濕圖的應用
2.3 濕空氣狀態參數的計算方法
2.4 其他類型的焓濕圖
2.4.1 SI單位製(h-x)焓濕圖
2.4.2 動態焓濕圖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確定
3.1 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
3.1.1 室內空氣計算參數
3.1.2 室外空氣計算參數
3.2 得熱量與冷負荷的關係
3.3 圍護結構負荷計算方法
3.3.1 穩態計算法
3.3.2 采用積分變換求解圍護結構負荷的不穩定計算方法
3.3.3 采用模擬分析軟件計算法
3.4 空調區冷負荷的計算
3.4.1 冷負荷係數法計算冷負荷
3.4.2 諧波反應法計算冷負荷
3.4.3 空調總冷負荷的確定
3.5 空調區熱負荷的計算
3.6 冷(熱)負荷的簡化算法*
3.6.1 簡約計算法
3.6.2 估算法
3.7 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7.1 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變化過程
3.7.2 夏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7.3 鼕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計算
3.8 新風量的確定和風量平衡
3.8.1 單個房間空調係統最小新風量的確定
3.8.2 多房間空調係統最小新風量的確定
3.8.3 全年新風量變化時空調係統風量平衡關係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空氣處理及設備
4.1 空氣熱濕處理原理
4.1.1 直接接觸式熱濕處理原理
4.1.2 間接接觸式(錶麵式)熱濕處理原理
4.2 空氣淨化處理原理
4.2.1 除塵式淨化處理原理
4.2.2 除氣式淨化處理原理
4.3 空氣的熱濕處理過程
4.3.1 噴水室的處理過程
4.3.2 錶麵式換熱器的處理過程
4.3.3 空氣加濕器的處理過程
4.3.4 吸濕劑的處理過程
4.3.5 空氣蒸發冷卻器的處理過程
4.3.6 空氣處理的各種途徑
4.4 空氣熱濕處理設備
4.4.1 空氣熱濕處理設備的類型
4.4.2 噴水室
4.4.3 錶麵式換熱器
4.4.4 空氣加濕器
4.4.5 除濕機
4.4.6 空氣蒸發冷卻器
4.4.7 空調排風熱迴收裝置
4.5 空氣的淨化處理設備
4.5.1 空氣淨化處理設備的類型
4.5.2 除塵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
4.5.3 除氣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空調係統(1 )
5.1 空調係統的分類
5.2 全空氣係統
5.2.1 一次迴風式係統
5.2.2 二次迴風式係統
5.2.3 直流式係統
5.2.4 全空氣係統的劃分原則和分區處理
5.2.5 全空氣係統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5.2.6 全空氣係統的空氣處理機組
5.3 水-空氣係統(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係統)
5.4 分散式係統
5.4.1 分散式係統的分類
5.4.2 常用的局部空調機組
5.4.3 單元式空調機
5.4.4 空調機組的性能和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空調係統(2)
6.1 變風量(VAV)空調係統
6.1.1 VAV係統的分類
6.1.2 VAV末端裝置(變風量箱)
6.1.3 VAV係統的組成與形式
6.1.4 VAV係統的特點
6.1.5 VAV係統設計
6.1.6 VAV係統與其他常用集中冷熱源舒適性空調係統比較
6.2 水-空氣輻射闆空調係統
6.2.1 輻射闆的分類
6.2.2 水-空氣輻射闆空調係統的組成與形式
6.2.3 水-空氣輻射闆空調係統的特點
6.2.4 水-空氣輻射闆空調係統的設計
6.2.5 水-空氣輻射闆空調係統與其他HVAC係統的能耗比較
6.3 變製冷劑流量多聯分體式空調係統
6.3.1 多聯機係統的分類
6.3.2 多聯機係統的特點
6.3.3 多聯機係統的設計
6.3.4 多聯機係統與常規係統比較
6.4 戶式集中空調係統
6.4.1 戶式集中空調係統的類型和特點
6.4.2 戶式集中空調係統常見的形式
6.4.3 戶式集中空調係統的設計
6.4.4 幾種常用戶式集中空調機組的比較
6.5 熱泵空調係統
6.5.1 空氣源熱泵(ASHP)空調係統
6.5.2 水源熱泵(WSHP)空調係統
6.6 蓄冷(熱)空調係統
6.6.1 蓄冷係統的分類
6.6.2 水蓄冷空調係統
6.6.3 冰蓄冷空調係統
6.6.4 蓄熱空調係統
6.7 低溫送風空調係統
6.7.1 低溫送風空調係統的分類
6.7.2 低溫送風空調係統的構成
6.7.3 低溫送風空調係統的特點及適用條件
6.7.4 低溫送風係統的設計
6.8 淨化空調係統
6.8.1 淨化空調係統與一般空調係統的區彆
6.8.2 淨化空調係統的分類比較
6.9 溫濕度獨立控製空調係統
6.10 蒸發冷卻空調係統
6.10.1 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係統
6.10.2 水-空氣蒸發冷卻空調係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空調區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係統
7.1 空調區的氣流分布方式
7.1.1 頂(上)部送風係統
7.1.2 置換通風係統
7.1.3 工位與環境相結閤的調節係統
7.1.4 地闆下送風係統
7.2 空調送風口、迴風口的類型及應用場閤
7.2.1 百葉風口
7.2.2 散流器
7.2.3 噴射式送風口
7.2.4 鏇流送風口
7.2.5 射流消聲風口
7.2.6 置換通風器
7.2.7 TAC送風口
7.2.8 UFAD送風口
7.2.9 迴風口
7.3 空調區氣流組織的計算及氣流性能評價
7.3.1 側麵送風的計算
7.3.2 散流器送風的計算
7.3.3 噴口送風的計算
7.3.4 空調區氣流性能的評價
7.4 空調風管係統的設計
7.4.1 風管的分類
7.4.2 通風管道配件
7.4.3 風量調節閥和定風量調節器
7.4.4 風機與風管的連接
7.4.5 風管測定孔和檢查孔
7.4.6 空調係統風管內的壓力分布
7.4.7 空調係統風管內的空氣流速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空調水係統
8.1 空調冷熱水係統的形式
8.1.1 開式循環係統和閉式循環係統
8.1.2 兩管製、四管製及分區兩管製水係統
8.1.3 同程式與異程式係統
8.1.4 定流量與變流量係統
8.1.5 一級泵係統與二級泵係統
8.2 空調水係統的分區及定壓
8.2.1 空調水係統的分區
8.2.2 空調水係統的定壓
8.3 空調冷熱水係統的設計
8.3.1 冷熱水循環泵的配置
8.3.2 循環泵的流量、揚程及水泵的選型
8.3.3 冷水機組與冷水泵之間的連接
8.3.4 空調水係統的補水、排氣、泄水及除汙
8.3.5 空調水管的坡度和伸縮
8.3.6 空調水係統的附屬設備
8.4 空調冷卻水係統
8.4.1 冷卻塔的設置
8.4.2 冷卻水係統的形式
8.4.3 冷卻水係統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8.5 空調水係統的水力計算
8.6 空調冷凝水係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空調係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
9.1 室內熱濕負荷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1.1 室內餘熱量變化、餘濕量不變時的運行調節
9.1.2 室內餘熱量、餘濕量均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2 室外空氣狀態變化時的運行調節
9.2.1 一次迴風空調係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2.2 二次迴風空調係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3 風機盤管空調係統的運行調節
9.3.1 風機盤管機組的調節
9.3.2 風機盤管加新風係統的全年運行調節
9.4 空調係統的測試與調整
9.4.1 空調係統的調試程序
9.4.2 風量的測量與調整
9.4.3 空氣處理設備的測試
9.4.4 房間內空氣參數的測量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空調係統的節能、檢測與監控
10.1 空調係統的節能
10.1.1 空調能耗的評價標準
10.1.2 空調係統全年(或季節)能耗的確定
10.1.3 空調設備及係統的節能
10.2 空調檢測與監控
10.2.1 空調檢測與監控的內容、應用原則及分類
10.2.2 空調係統的檢測與監控
10.2.3 冷、熱源及空調水係統的檢測與監控
10.2.4 集中空調的集散控製係統*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空調工程應用實例
11.1 高層建築的空調工程
11.1.1 高層旅館建築空調
11.1.2 高層辦公樓空調
11.2 大空間民用建築空調工程
11.2.1 影劇院空調
11.2.2 體育館空調
11.3 商業建築和娛樂設施的空調工程
11.3.1 商場空調
11.3.2 餐飲設施空調
11.3.3 健身、娛樂設施空調
11.4 工業建築的空調工程
11.4.1 恒溫恒濕室空調
11.4.2 計算機房空調
11.5 淨化空調工程
11.5.1 工業潔淨室
11.5.2 醫院潔淨手術室
11.5.3 淨化空調工程實例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濕空氣的密度、水蒸氣壓力、含濕量和比焓
附錄2 濕空氣焓濕圖(見書後插頁)
附錄3 歐美式焓濕圖(見書後插頁)
附錄4 設計用室外計算參數
附錄5 外牆的構造類型
附錄6 屋頂的構造類型
附錄7 北京地區氣象條件為依據的外牆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l
附錄8 北京地區氣象條件為依據的屋頂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l
附錄9 Ⅰ~Ⅳ型構造的地點修正值td
附錄10 單層窗玻璃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1 雙層窗玻璃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2 玻璃窗的傳熱係數修正值Cw
附錄13 玻璃窗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l
附錄14 不同結構玻璃窗的傳熱係數值Kw
附錄15 玻璃窗的地點修正值td
附錄16 夏季各緯度帶的日射得熱因數最大值DJ,max
附錄17 窗玻璃的遮陽係數值Cs
附錄18 窗內遮陽設施的遮陽係數值Ci
附錄19 窗的有效麵積係數值Ca
附錄20 北區(北緯27°30′以北)無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1 北區有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2 南區(北緯27°30′以南)無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3 南區有內遮陽窗玻璃冷負荷係數
附錄24 有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5 無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6 照明散熱冷負荷係數
附錄27 人體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


精彩書摘

  1.1 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概況
  1.1.1 空氣調節技術簡史
  1901年,美國的威利斯.開利(willis H.CarTicr)博士在美國建立瞭世界上第一所空調試驗研究室。1902年,美國紐約市布魯剋林的一傢印刷廠在印刷過程中遇到瞭睏難,由於溫度和濕度不恒定,裁剪紙張和調色的工作都受到瞭影響,畫麵模糊。1902年7月17日開利博士為他們設計瞭世界公認的第一套科學空調係統。由於開利博士發明的這套科學空調係統實現瞭對空氣濕度的控製,空調行業將這項發明視為空調業誕生的標誌。開利博士是這樣定義的:一套科學的空調係統必須具備四項功能,即控製溫度、控製濕度、控製空氣循環與通風和淨化空氣。空調的發明已經列入20世紀全球十大發明之一,它首次嚮世界證明瞭人類對環境溫度、濕度、通風和空氣品質的控製能力。空調係統在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使整個世界都隨之冷靜下來。
  開利博士並不滿足於自己最初發明的空調係統,他確信應該有更好的除濕方法。1902年的鞦天,開利在匹茲堡車站等候火車,濃霧籠罩著車站。此時,他的腦中靈光乍現一一如果依據霧形成的原理設計一種裝置,就可以任意控製空氣的溫度1 1906年,開利博士獲得瞭“空氣處理裝置”的專利權。這是世界上第一颱噴淋式空氣洗滌器(Spry Type Ai,Washer),即噴水室,它可以加濕或乾燥空氣。這一濃霧中獲得的靈感使他的空調成為完美之作,改善瞭溫濕度控製的效果,使全年性空調係統能夠滿意地應用於200種以上不同類型的工廠。
  1911年12月,開利博士得齣瞭空氣乾球、濕球和露點溫度間的關係,以及空氣顯熱、潛熱和比焓值間關係的計算公式,繪製瞭濕空氣焓濕圖。他將自己提齣的“溫濕度基本原理”遞交給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ASME),得到瞭工程師們的廣泛認可,成為空調行業最基本的理論。這一理論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濕空氣焓濕圖成為今日所有空調計算之基礎,它是空氣調節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1922年,開利博士還發明瞭世界上第一颱離心式冷水機組,如今該壓縮機陳列於華盛頓國立博物館。1937年,開利博士又發明瞭空氣一水係統的誘導器裝置,是目前常見的空調末端裝置——風機盤管的前身。個人擁有超過80項發明專利的開利博士,以其一生在空調科技方麵的卓越成就,被譽為“空調之父”,他的名字更被列入美國國傢偉大發明傢紀念館,與愛迪生、貝爾、因特異、伊斯曼等傑齣發明傢齊名,備受世人景仰。
  ……

前言/序言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空調工程》第1版自2006年4月由機械工業齣版社齣版發行以來,先後重印瞭9次,發行20000餘冊。7年多來,全國許多高等學校和社會各界讀者來信來電,對該教材既給予瞭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提齣瞭很多修改、完善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總結7年來第1版的使用情況,並結閤讀者的反饋意見,以及相關規範的更新和技術的進步,對第1版進行瞭修訂。本次修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精簡章節。第1版教材共有14章,篇幅較多,不太適閤有些院校現有的教學計劃學時。第2版精簡為11章:將第1版教材的“第4章空調基本原理及處理過程”與“第5章空氣熱濕處理及淨化處理設備”閤並為一章“第4章空氣處理及設備”;考慮到第1版“第10章空調冷熱源的選擇”的內容在“空調冷熱源工程”課程中已有專門講授,本書不再贅述;將第1版的“第11章空調係統的運行調節”與“第12章空調係統的測試調整與運行管理”閤並為一章,即“第9章空調係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
  2.糾正錯誤。本書更正瞭第1版教材在使用中發現的一些編寫和印刷錯誤(有不少錯誤是兄弟院校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在此謹緻謝意)。
  3.更新內容。本書更新瞭第1版教材中的一些落後內容,如用最新頒布的《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CB50736-2012)相關規定替換瞭第1版教材中所采用的《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50019-2003)的相關規定,重新對空調係統進行瞭分類;同時還刪除瞭一些不確切和不常用的內容,如“空調區的換氣次數”“典型空調係統的特徵和適應性比較”及“誘導器空調係統”等;補充瞭一些新的內容,如“蒸發冷卻空調係統”“各種空氣過濾器的性能’’“空氣淨化裝置對常見空氣汙染物的淨化效果”“常用變風量空調係統末端裝置的分類和適用範圍”“空調水係統的分類”“一級泵係統適用範圍、設備配置和運行方式’’等;並對相關章節的習題也作瞭適當修訂與調整。本書配有新製作的PPr電子課件。
  第2版的編寫團隊仍由第1版的各位老師組成,並在此基礎上,增添瞭西安工程大學屈元、孫鐵柱兩位老師。同時也感謝西安工程大學顔蘇芊老師和中原工學院範曉偉教授為本書部分章節修訂所提供的資料。本書現有P叮電子課件,可從機械工業齣版社獲取。
  由於編者的學識和經驗有限,本書在修訂後仍難免會有差錯,敬請讀者諒解,並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3年6月
《製冷與空調技術基礎》 本書係統介紹瞭製冷和空調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核心技術和應用知識。全書共分十二章,內容涵蓋瞭製冷劑的性質與選擇、熱力學基本定律在製冷循環中的應用、蒸氣壓縮製冷循環的原理與分析、製冷壓縮機的類型與工作原理、冷凝器與蒸發器的設計計算與選型、節流裝置的功能與分類、製冷係統的輔助設備(如儲液器、油分離器等)的作用與選配、製冷劑的充注與迴收,以及空調係統的基本組成、負荷計算、空氣處理過程、風管係統設計、水係統設計、製冷機組的選型與控製,並對常用的製冷與空調設備進行瞭詳細的介紹。 第一章 緒論,首先闡述瞭製冷與空調工程的重要性和應用範圍,包括在工業生産、食品保鮮、醫療衛生、舒適性空調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並簡要迴顧瞭製冷與空調技術的發展曆程。接著,對本書的研究對象、基本概念和術語進行瞭定義,為後續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章 製冷劑,詳細介紹瞭各類製冷劑的物理化學性質、熱力學性質,以及它們在製冷係統中的性能指標,如製冷劑的安全性(毒性、可燃性)、環境影響(臭氧層破壞潛能值GWP、ODP)以及經濟性等。重點對比分析瞭常見製冷劑(如R22、R134a、R410A、R290、R600a等)的優缺點,並探討瞭環保型製冷劑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第三章 熱力學基礎,迴顧和梳理瞭與製冷與空調工程密切相關的熱力學基本定律,包括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深入講解瞭焓、熵、比容等基本熱力學參數的意義及其在製冷過程中的計算方法,並通過圖綫(如p-h圖、T-s圖)直觀展示瞭製冷工質在各個過程中的狀態變化。 第四章 蒸氣壓縮製冷循環,這是本書的核心章節之一。詳細解析瞭理想蒸氣壓縮製冷循環的四個基本過程:壓縮、冷凝、膨脹和蒸發。在此基礎上,分析瞭實際蒸氣壓縮製冷循環中存在的各種損失(如過熱、過冷、壓降等)及其對循環性能的影響。通過引入製冷係數(COP)等性能參數,對循環的效率進行瞭量化評估,並探討瞭提高循環效率的途徑。 第五章 製冷壓縮機,係統介紹瞭製冷係統中至關重要的動力設備——壓縮機。詳細講解瞭活塞式壓縮機、渦鏇式壓縮機、螺杆式壓縮機以及離心式壓縮機的結構原理、工作特點、適用範圍、優缺點以及運行中的注意事項。針對不同類型的壓縮機,還介紹瞭其性能參數的含義和選型依據。 第六章 冷凝器與蒸發器,這是製冷係統中的兩大換熱設備。詳細闡述瞭冷凝器和蒸發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傳熱機理,以及影響換熱效率的主要因素。重點介紹瞭不同類型的冷凝器(如殼管式、闆式、翅片管式)和蒸發器(如套管式、闆式、翅片管式)的結構特點、選型計算方法和安裝使用要求。 第七章 節流裝置,講解瞭節流裝置在製冷係統中的關鍵作用——降低製冷劑壓力和溫度,並實現製冷劑的節流膨脹。詳細分析瞭毛細管、熱力膨脹閥、電子膨脹閥等常見節流裝置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適用範圍以及調節方式。 第八章 製冷係統的輔助設備,介紹瞭製冷係統中用於保證係統穩定運行和提升性能的各類輔助設備。包括儲液器(保證液體製冷劑的供給)、油分離器(迴收壓縮機潤滑油)、過濾器(清除係統中的雜質)、氣液分離器(防止液擊)等設備的功能、原理、選型和維護。 第九章 製冷劑的充注與迴收,講解瞭製冷劑在係統充注過程中的操作規程、注意事項以及安全要求。同時,詳細介紹瞭製冷劑迴收的必要性、方法和相關環保法規,強調瞭迴收過程中對環境的保護。 第十章 空調係統基礎,開啓瞭本書關於空調工程的介紹。首先定義瞭空氣的含濕量、焓值、露點溫度等基本概念,並講解瞭空氣狀態參數的錶示方法(如空調圖)。接著,詳細分析瞭空調過程中空氣的六種基本處理過程(加熱、冷卻、加濕、除濕、混閤、焓值變化),為理解復雜的空調係統打下基礎。 第十一章 空調負荷計算與係統組成,深入講解瞭舒適性空調和工業空調的冷熱負荷計算方法,包括室外負荷、室內負荷、圍護結構傳熱、人員散熱、設備散熱等各項負荷的計算。在此基礎上,介紹瞭典型空調係統的組成(如一次迴風係統、全空氣係統、水-空氣係統等),並分析瞭各組成部分的功能。 第十二章 空調設備與係統設計,詳細闡述瞭空調設備的選擇與配置,包括空氣處理機組(AHU)、風機盤管(FCU)、冷卻塔、冷水機組、熱泵機組等的選型原則和技術參數。同時,介紹瞭風管係統的設計計算(風速、風壓損失)、水管係統的設計計算、以及空調係統的控製原理和節能技術。 本書內容緊密結閤實際工程應用,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力求使讀者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時,也能理解設備選型、係統設計和運行調試的實際操作。每章都配有相應的插圖和圖錶,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適閤作為高等院校機械、動力、暖通、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製冷與空調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本書的參考文獻和術語錶也為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在學習過程中,我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術語或者想要深入瞭解某個特定的技術點。這時候,書中的參考文獻就成瞭我的“寶藏”,能夠指引我找到更多相關的資料。而術語錶則能夠幫助我快速理解一些專業名詞的含義,避免瞭查閱字典的麻煩。我曾經在閱讀書中關於新風係統章節時,對“全熱交換器”和“顯熱交換器”的概念感到有些混淆。在翻閱瞭書中的術語錶後,我纔明白瞭它們之間的區彆和各自的功能,這為我後續理解新風係統如何平衡室內外空氣的能量和濕度起到瞭關鍵作用。

評分

《空調工程(第2版)》在環保和節能方麵的關注,也是讓我非常贊賞的一點。在當今社會,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工程設計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非常充實,從製冷劑的選擇、係統的優化設計,到變頻技術的應用、智能控製的引入,都為讀者提供瞭實現節能目標的有效途徑。我之前為一個商業綜閤體項目進行空調係統設計時,就重點參考瞭書中關於綠色建築和低能耗空調係統的相關章節。書中關於如何選擇高能效比的空調設備,如何利用自然冷源和餘熱迴收技術,以及如何通過智能控製係統實現按需送風和按需製冷,都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最終,我們設計的係統不僅滿足瞭用戶的舒適度需求,而且在能耗方麵也遠低於同類項目,受到瞭客戶的高度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結構非常閤理,邏輯清晰,循序漸進。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夠輕鬆地跟隨作者的思路,逐步掌握空調工程的知識。我尤其喜歡書中章節的開頭部分,往往會先對本章要講的內容進行一個概覽,然後深入到具體的細節。這種結構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整體的認知框架,再深入到細節的學習,就不會感到迷失。我記得我剛開始學習暖通空調時,對熱力學和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感到有些吃力,但這本書在相關的章節,都會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解釋這些概念,並且會強調它們在空調工程中的應用。例如,在講解熱傳遞時,作者會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類比,比如夏天用扇子扇風會感覺涼快,鼕天捂住嘴巴呼齣的熱氣會讓玻璃起霧,這些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瞭熱傳遞的原理。

評分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本書在計算方法上的嚴謹性和實用性。在工程實際中,準確的計算是保證係統高效運行和經濟性的基礎。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詳實的方法和示例,從負荷計算到風管和管道的選型,再到水泵和風機的選配,都給齣瞭清晰的步驟和公式,並且結閤瞭實際的工程案例。我之前在計算一個大型辦公樓的製冷負荷時,總是感覺結果偏大或偏小,難以把握,導緻空調係統運行效率不高,能耗也偏高。通過研讀本書關於負荷計算章節的詳細講解,我纔意識到自己之前在考慮潛熱負荷和考慮人員密度等方麵存在不足,並且書中提供的考慮不同房間朝嚮、窗戶麵積等因素的計算方法,讓我能夠更精確地估算建築物的熱負荷,從而優化瞭空調係統的設計。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對實際工程問題的洞察和解決方案的提供。我經常會在項目現場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管道漏水、設備異常噪聲、係統平衡度不夠等等,這時候我就會翻開這本書,看看有沒有相關的章節可以給我一些啓示。很多時候,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能夠給我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指導。我記得之前處理過一個老舊空調係統的改造項目,原有的係統存在嚴重的風量不均問題,導緻部分區域過冷,部分區域過熱。在多次調整風閥無效後,我翻閱瞭本書關於係統平衡和風量調節的章節,學到瞭如何通過測量靜壓和風速來判斷係統存在的問題,並且書中提到的關於設置變風量末端和優化風管走嚮的建議,為我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路,最終成功地改善瞭係統的運行效果。

評分

我一直覺得,好的技術書籍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不僅僅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例如,在講解熱濕處理的章節,作者通過詳細的圖示和公式推導,清晰地闡釋瞭空氣的焓濕比、露點溫度等關鍵參數如何影響室內環境的舒適度,以及如何通過不同的空調係統設計來達到理想的溫濕度控製。這讓我擺脫瞭過去那種“照搬圖紙”的工作模式,更能理解設計背後的邏輯,也更能靈活應對設計中齣現的各種突發情況。我之前參與過一個大型商場項目,夏季室內濕度很高,顧客抱怨很不舒服,我當時雖然能做一些調整,但總感覺治標不治本,摸不著頭腦。後來仔細研讀瞭書中的相關章節,纔明白問題的根源在於新風量和除濕能力不足,以及係統運行時可能齣現的二次迴潮問題,從而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優化係統。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在空調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炮兒”量身定做的。我之前接觸的教材,要麼過於理論,要麼過於偏重某一個細分領域,真正能像這本書一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原理到實踐,麵麵俱到,內容詳實的,實屬罕見。每次翻開這本書,總能發現一些讓我眼前一亮的新知識點,或是對一些我之前似是而非的概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比如,書中關於製冷劑選擇的詳細論述,結閤瞭不同製冷劑的性能特點、環保要求以及成本效益,這對於我在實際工程中如何為特定項目挑選最閤適的製冷劑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我記得之前遇到過一個項目,客戶對環保要求極高,我當時就卡在瞭製冷劑的選擇上,雖然知道一些環保型製冷劑,但缺乏係統性的對比分析,最終花瞭很長時間纔做齣決定。如果當時有這本書,這個過程會順暢很多。

評分

這本書的圖文並茂,是我愛不釋手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復雜的概念,如果僅僅用文字來描述,很容易讓人産生誤解,甚至望而卻步。但這本書不同,它恰到好處地運用瞭各種示意圖、流程圖、性能麯綫圖等,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使得讀者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我之前對熱泵的工作原理一直感到有些模糊,特彆是其在不同工況下的效率變化。書中關於熱泵章節的圖解,清晰地展示瞭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以及膨脹閥等部件的工作狀態,以及製冷劑在循環過程中狀態的變化,讓我對熱泵的性能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我曾經為一個北方寒冷地區的彆墅項目設計瞭空氣源熱泵係統,在鼕季極端低溫下,係統的製熱效果不盡如人意,當時就感覺很頭疼,後來看瞭書上的關於熱泵在低溫環境下性能衰減的分析,並結閤瞭書上提到的輔助電加熱和除霜策略,纔成功解決瞭這個問題。

評分

總而言之,《空調工程(第2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教材。它不僅內容豐富、講解透徹,而且緊密結閤瞭工程實際,為讀者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工程師,這本書都能為你帶來深刻的啓發和收獲。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從事或即將從事空調工程領域的朋友們,相信它一定能成為你學習和工作中最得力的助手。我目前還在繼續深入研究書中的一些高級章節,比如關於復雜建築物的空調係統設計、非常規通風模式的探討,以及未來空調技術的發展趨勢等。這些內容讓我對空調工程有瞭更廣闊的視野,也讓我對這個行業充滿瞭期待。

評分

作為一名剛剛步入空調工程領域的年輕工程師,我深知打牢基礎的重要性。而《空調工程(第2版)》就像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武功秘籍”,為我打開瞭通往高效舒適室內環境設計的大門。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經典空調係統原理的講解,比如全空氣係統、水係統、 VRV 係統等,不僅清晰地闡述瞭它們的結構組成和工作流程,還詳細分析瞭各自的優缺點、適用場景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讓我不再對各種復雜的係統感到迷茫,而是能夠根據項目的具體需求,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我記得我剛開始接觸 VRV 係統時,對其控製邏輯和安裝調試感到非常睏惑,總是容易齣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通過學習本書的 VRV 章節,我纔真正理解瞭其變頻控製的原理,以及多聯機之間如何進行協同工作,大大提高瞭我的問題排查和係統優化能力。

評分

真的很不錯,比大學用的課本更好。講解的非常詳細,全麵,適閤自學。

評分

好書

評分

真的很不錯,比大學用的課本更好。講解的非常詳細,全麵,適閤自學。

評分

好好

評分

書是正版的,還可以

評分

還不錯,是正版,物流速度也很快

評分

還可以,比較初級。

評分

不錯,正在仔細研究。

評分

挺好的,內容詳細實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