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始于古希腊原子论的长达2500年的人类寻求基本粒子的历史终于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希格斯粒子的发现代表了人类在发现征途上的重大胜利,它是探索宇宙新时代的曙光。
作者是世界有影响的物理学博客创始人之一,他在本书为您深度解读诺奖粒子发现的传奇故事。本书是对于那些想要知道希格斯粒子完整故事的人的必读之书
内容简介
希格斯玻色子被视为自原子结构揭示以来我们对宇宙认识的大突破。它是理解“为什么存在质量”和“原子如何是可能的”等问题的关键。在人类投入了90亿美元,付出几十年的努力建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运行后,经过6000多研究人员的辛勤工作,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终于被发现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希格斯子的三位物理学家。
本书不仅解释了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要性,而且详细介绍了大型强子对撞机这一有史以来建造的大机器。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卡罗尔对这一项目的缘起和进展都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这是一个讲述有关人类如何在渴望理解宇宙的推动下做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科学成就的故事。
作者简介
肖恩·卡罗尔,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著有《从永恒到此处》——一本探索时间的终极理论的书。他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研究粒子物理、宇宙学和引力。他是著名物理学博客群“宇宙方差”的创始人之一。肖恩·卡罗尔与妻子作家詹妮弗·维莱泰住在洛杉矶。
目录
序幕
1 物质为什么很重要
2 堪称神圣
3 原子与粒子
4加速器的故事
5 史上最大的机器
6 智破粒子
7 波动的粒子
8 穿越破镜
9 实验室沸腾了
10 “希格斯子”不胫而走
11 诺贝尔的梦想
12 地平线之外
13 粒子物理学的未来
附录1 质量与自旋
附录2 标准模型粒子
附录3 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进一步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致谢
名词索引
精彩书摘
希格斯子很重要,不只是因为它是什么,而且是因为它做什么。希格斯子由弥漫于空间的场产生,这种场称为希格斯场。宇宙中已知的一切东西在穿越空间时就会在希格斯场中运动。希格斯场是永远存在的,只不过是潜伏在本底中,我们看不见它。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希格斯子,电子和夸克就没有质量,变得像光子(传播光的粒子)。它们本身将以光速运动,这样就不可能形成原子和分子,更谈不上形成我们知道的各种生命形态。在普通物质的形成机制中,希格斯场不是一种主动的角色,但它在本底中的存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它,世界将完全是另一副样子。现在,我们找到它了。
这里用词需十分谨慎。我们实际上掌握的是非常类似于希格斯子的粒子的证据。它有正确的质量,它基本上按我们预期的方式产生和衰变。但要说我们发现的肯定就是原始模型所预言的希格斯子还为时过早。这里面可能还有更复杂的东西,或者发现的只是精妙的相关粒子谱中的一个部分。但我们的确已经发现了某种新粒子,它的表现就像我们认定的希格斯玻色子。因此在本书中,我将2012年7月4日当作宣布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日子。如果大自然更微妙,那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更好——物理学家就喜欢活在惊喜中。
人们非常希望希格斯子的发现标志着粒子物理学的新时代的开始。我们知道,物理学的内容要比我们目前所了解的更丰富。对希格斯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观察未知世界的新的窗口。现在,像詹诺蒂和印坎德拉这样的实验物理学家有了新的标本可研究,而像休伊特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则有了新的线索,可以建立起更好的模型。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则迈出了期待已久的一大步。
这是一个关于一群将毕生奉献给发现大自然最终本性的人的故事。希格斯本人就是一个完美的体现。这里有用笔和纸工作的理论家,他们喝着浓咖啡,和同事激烈地争论,由此推动着在头脑中形成抽象的概念;有工程师,他们想方设法让机器和电子器件突破现有技术限制;最关键的当然是实验者,他们将机器和理论家的想法结合起来去发现大自然的一些新的东西。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涉及到耗资数十亿美元的项目,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因此需要研究者具有非凡的奉献精神,并愿意冒着高风险去寻找独特的回报。当这一切都得以实现之时,世界就变样了。
生活真美好。请再来一杯香槟。
……
前言/序言
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寻找希格斯粒子 [The Particle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寻找希格斯粒子 [The Particle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寻找希格斯粒子 [The Particle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评分
☆☆☆☆☆
不错的东西,推荐购买打啊
评分
☆☆☆☆☆
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评分
☆☆☆☆☆
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很多问题还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评分
☆☆☆☆☆
不错不错。
评分
☆☆☆☆☆
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继续耕耘!评价:好!
评分
☆☆☆☆☆
为了凑齐一套买的,一直没看啊。
评分
☆☆☆☆☆
配送太差。不催不给送。催的话就说送的货太多,让等。
评分
☆☆☆☆☆
旧书!!!!!!!!!!!!!!!!!!!!!!!!!!!1
评分
☆☆☆☆☆
装逼神器,适合在人多的地方看
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寻找希格斯粒子 [The Particle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