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

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炎嗣 等 著
圖書標籤:
  • 級進模
  • 多工位模
  • 模具設計
  • 模具製造
  • 衝壓模具
  • 金屬成形
  • 機械工程
  • 製造工程
  • 工業設計
  • 模具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47047
版次:2
商品編碼:11424941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共10章,第1章對多工位級進模的特殊作用、特點、使用條件等方麵作瞭論述。第2章至第7章,分彆就以下幾方麵作瞭較為係統的闡述:①級進模設計基礎與衝壓工藝分析;②排樣的優化設計;③帶料多工位連續拉深排樣設計和工藝計算;④步距與定距定位方式;⑤凸、凹模的結構和固定;⑥多工位級進模的結構件及有關裝置的設計方法、要點、技巧、結構形式等。第8章介紹瞭實用多工位級進模38例,如空調器翅片模,帶有衝裁、壓彎、成形的級進模,微型殼類件連續拉深模,模內帶自攻螺紋的衝壓攻螺紋多工位連續模,硬質閤金長壽命級進模等。在這些實例中,傳統與現代相結閤,更多的現代的“三高”模具結構,從不同角度可以瞭解這些模具的具體結構特點。第9章介紹瞭級進模材料的選用與熱處理。第10章介紹級進模的製造和裝配要點,關鍵零件加工舉例,以及級進模的試衝、調整、維修、保養要領等。最後為附錄,選編瞭模具設計中常用的一些參數。
本書可供從事衝模設計的技術人員和相關工藝人員使用,也可供有關專業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概論1
1.1多工位級進模的特殊含義1
1.2多工位級進模的衝壓特點與功能1
1.3多工位級進模和另外三種高效衝模使用特點比較3
1.4多工位級進模的使用條件6
1.5多工位級進模的閤理應用7
第2章多工位級進模設計基礎與衝壓件工藝分析9
2.1多工位級進模的分類和命名9
2.1.1按衝壓工序性質分9
2.1.2按衝裁方法不同分10
2.1.3按模具的主要結構形式分11
2.1.4按被衝壓的製件名稱分13
2.1.5按被衝壓的製件名稱和模具工作零件所采用特殊材料分13
2.1.6按工位數和製件名稱分13
2.1.7按模具使用特徵分13
2.2多工位級進模基本結構的組成13
2.3多工位級進模設計步驟和注意事項15
2.3.1模具設計任務書17
2.3.2工藝分析17
2.3.3設計排樣並繪製排樣圖17
2.3.4對模具圖的要求18
2.3.5校核22
2.4多工位級進模用衝壓材料23
2.4.1選擇衝壓材料的基本原則23
2.4.2對多工位級進模衝壓用料的要求24
2.4.3多工位級進模衝壓用料種類與規格26
2.4.4衝壓用料的剪切備料33
2.5多工位級進模用衝壓設備36
2.5.1多工位級進模對衝壓設備的要求36
2.5.2閤理選用壓力機38
2.5.3關於高速衝的衝速劃分39
2.5.4多工位級進模用壓力機種類:型號與技術參數40
2.6衝裁力與壓力中心40
2.6.1衝裁力的計算40
2.6.2卸料力、推料(件)力和頂件力的計算41
2.6.3衝模壓力中心的計算42
2.7衝壓件的工藝性44
2.7.1衝壓件工藝性與衝壓件設計的基本原則44
2.7.2衝裁件精度、斷麵錶麵粗糙度和毛刺44
2.7.3級進衝裁與工藝性48
2.7.4閤理選用衝裁間隙53
2.7.5衝裁凸模、凹模刃口尺寸及製造公差的確定57
2.7.6級進彎麯與工藝性62
2.7.7級進拉深與工藝性66
2.7.8圓孔翻邊與工藝性71
第3章排樣的優化設計84
3.1排樣的作用與重要性84
3.1.1排樣的作用84
3.1.2排樣的重要性85
3.2級進模排樣圖設計原則和應考慮的問題86
3.2.1級進模排樣圖設計原則86
3.2.2排樣時應考慮的問題87
3.2.3衝壓工藝與衝壓生産87
3.2.4原材料供應90
3.2.5模具結構與加工工藝91
3.3載體的種類與特點93
3.3.1載體、搭邊及作用93
3.3.2載體的基本類型與特點93
3.4條料的排樣技巧98
3.4.1製件在條料上獲取的衝壓方法98
3.4.2工序件的攜帶方法98
3.4.3提高材料利用率99
3.4.4工位數的多少106
3.4.5工序的先後安排106
3.4.6分段切除餘料(廢料)的連接方式109
3.4.7側刃和導正銷孔位置的安排113
3.4.8閤理選用載體115
3.4.9閤理排樣的其他技巧116
3.5排樣圖的畫法與錶示117
3.5.1對於平闆形製件118
3.5.2對於彎麯成形件119
3.5.3對於拉深件119
3.6排樣實例119
3.6.1片狀件119
3.6.2成形件127
3.6.3多件混閤排樣141
第4章帶料多工位連續拉深排樣設計和工藝計算144
4.1帶料多工位連續拉深的特點和應用144
4.1.1帶料連續拉深的特點144
4.1.2帶料連續拉深的分類和應用145
4.2帶料連續拉深的毛坯直徑、料寬和步距的計算147
4.2.1毛坯直徑D的計算147
4.2.2工藝切口形式與帶料寬度B、步距(進距)A的計算156
4.3帶料拉深係數和相對拉深高度158
4.4帶料連續拉深工藝計算161
4.4.1帶料連續拉深工藝計算基本步驟161
4.4.2各次拉深直徑的計算162
4.4.3各次拉深凸、凹模圓角半徑的確定163
4.4.4各次拉深高度的計算163
4.4.5整帶料連續拉深經驗計算法164
4.5帶料連續拉深工藝計算示例165
4.5.1帶料有工藝切槽的窄凸緣件連續拉深165
4.5.2帶料有工藝切縫的單孔焊片對排連續拉深168
4.5.3帶料無工藝切口的管殼連續拉深172
4.6帶料連續拉深工序(排樣)圖例174
第5章步距與定距定位方式188
5.1步距的確定與步距精度188
5.1.1步距的確定188
5.1.2步距精度189
5.2料寬的確定191
5.2.1導料闆有側壓裝置時的料寬191
5.2.2導料闆無側壓裝置時的料寬192
5.2.3采用側刃定距時的料寬192
5.3條料的一般定距定位193
5.3.1擋料定位193
5.3.2側刃和側刃擋塊197
5.3.3側壓裝置201
5.4條料的導正定距定位202
5.4.1凸模上導正銷結構、安裝和應用202
5.4.2獨立式(凸模式)導正銷結構、安裝和應用204
5.5條料的混閤定距定位應用212
5.5.1擋料釘與導正銷混閤使用212
5.5.2側刃與導正銷混閤使用213
5.5.3自動送料裝置(機構)與導正銷混閤使用215
5.6自動送料裝置定距215
5.6.1鈎式送料裝置216
5.6.2輥軸式送料裝置218
5.6.3氣動夾闆式送料裝置223
第6章凸、凹模的結構和固定228
6.1凸、凹模的作用與設計原則228
6.1.1凸、凹模的作用228
6.1.2凸、凹模的設計原則228
6.2凸模229
6.2.1凸模的種類和標準結構229
6.2.2常見的凸模形式與固定方法230
6.2.3凸模的防轉242
6.2.4凸模工作高度可調結構242
6.2.5級進模的凸模固定示例243
6.2.6凸模長度的確定245
6.2.7凸模的強度驗算247
6.3凹模249
6.3.1凹模的基本分類249
6.3.2凹模的常用結構249
6.3.3凹模刃口形式262
6.3.4凹模外形尺寸的確定263
6.3.5凹模的固定螺孔和定位銷孔大小及間距265
6.3.6螺釘擰入深度和圓柱銷配閤長度266
6.4凸、凹模的互換性267
第7章多工位級進模的結構件及有關裝置269
7.1模架與導嚮裝置269
7.1.1冷衝模架的基本類型與閤理選用269
7.1.2上、下模座279
7.1.3模架的導嚮裝置類型282
7.1.4導柱、導套的基本結構與安裝
方式283
7.1.5模柄291
7.2卸料裝置291
7.2.1固定卸料裝置292
7.2.2彈壓卸料裝置293
7.2.3卸料裝置設計要點301
7.2.4卸料裝置的潤滑304
7.3彈性元件305
7.3.1圓鋼絲圓柱螺鏇壓縮彈簧305
7.3.2強力彈簧308
7.3.3碟形彈簧313
7.3.4工業用普通橡膠墊315
7.3.5聚氨酯橡膠彈簧316
7.3.6氮氣彈簧325
7.4導料、托料裝置336
7.4.1導料形式與導料闆337
7.4.2浮動導料和托料裝置339
7.4.3導料、托料裝置的設計要點343
7.5頂齣裝置344
7.6限位裝置346
7.7斜楔與滑塊裝置347
7.7.1斜楔、滑塊的功能與分類347
7.7.2斜楔、滑塊閤理使用要求349
7.7.3斜楔、滑塊的角度與尺寸計算351
7.7.4斜楔、滑塊與側嚮衝壓應用示例353
7.7.5斜楔、滑塊的安裝形式357
7.8倒衝裝置361
7.8.1倒衝裝置的閤理應用和設計要求361
7.8.2倒衝裝置應用示例361
7.9間歇切斷裝置363
7.9.1棘輪凸輪間歇切斷機構363
7.9.2可編程控製器間歇切斷機構368
7.10微調裝置369
7.10.1垂直微調裝置369
7.10.2水平微調裝置372
7.11安全監測保護裝置373
7.11.1自動保護裝置373
7.11.2典型綫路分析381
7.12防止廢料(製件)的上浮與下堵383
7.12.1廢料上浮的原因383
7.12.2防止廢料上浮的方法384
7.12.3廢料下堵與防止方法386
7.13其他零部件及設計要素388
7.13.1凹模錶麵廢料或製件的清理388
7.13.2固定闆389
7.13.3墊闆389
7.13.4螺釘和銷釘390
第8章多工位級進模應用範例392
8.1空調翅片多工位級進模392
8.1.1翅片的特點與衝壓工藝分析392
8.1.2翅片模395
8.1.3翅片衝壓設備407
8.2衝裁多工位級進模410
8.2.1密封條鋼芯級進模410
8.2.2轉子片級進模414
8.2.314腳與50腳引綫框級進模418
8.3衝裁、彎麯多工位級進模422
8.3.1衝裁、彎麯多工位級進模標準化典型結構422
8.3.2隔離片壓包、切彎、衝孔、落料級進模424
8.3.3陽極衝孔、衝廢料、成形、落料級進模426
8.3.4彈簧鈎級進模428
8.3.5絲架級進模431
8.3.6細長簧片級進模436
8.3.7收錄機機芯的開門推闆級進模440
8.3.8接綫片級進模447
8.3.9軛鐵件綜閤成形級進模451
8.3.10支架級進模454
8.3.11側彎支座級進模456
8.3.12電器觸動支架級進模458
8.3.13小型接綫片級進模461
8.3.1425工位導電片級進模465
8.3.15耳環集成式級進模471
8.3.16多個製件混排級進模476
8.4帶料連續拉深級進模479
8.4.1帶料連續拉深級進模設計要點479
8.4.2撕拉蓋級進模483
8.4.3壓簧圈級進模485
8.4.4隔離罩級進模488
8.4.5管帽級進模490
8.4.6管殼整帶料自動連續拉深摸493
8.4.7多用途管座整帶料自動連續拉深模496
8.4.8電位器外殼自動連續拉深模(一)499
8.4.9電位器外殼自動連續拉深模(二)500
8.4.10電動機外殼級進模507
8.4.11連接支架自動攻絲級進模510
8.5硬質閤金多工位級進模513
8.5.1硬質閤金模具在設計和選材時應考慮的幾個問題513
8.5.2硬質閤金模具結構的一些特點514
8.5.3簧片硬質閤金多工位級進模516
8.5.4雙排無搭邊定轉子硬質閤金級進模521
8.5.5定轉子鐵心自動疊裝硬質閤金級進模(一)525
8.5.6定轉子鐵心自動疊裝硬質閤金級進模(二)529
8.5.7彎麯鐵心硬質閤金級進模532
8.5.8鋼結硬質閤金凹模的級進模534
第9章級進模主要零件材料與熱處理536
9.1選用模具材料的基本要求與原則536
9.1.1模具材料的基本要求536
9.1.2模具材料的選用原則537
9.2級進模用材料538
9.2.1級進模用材料分類538
9.2.2幾種優質冷作模具鋼的介紹543
9.2.3硬質閤金549
9.2.4鋼結硬質閤金551
9.2.5粉末冶金高速鋼554
9.2.6各種鋼號冷作模具鋼的特性與用途555
9.3級進模零件材料選用與熱處理要求558
9.3.1級進模凸、凹模的常用材料與熱處理要求558
9.3.2級進模一般零件的材料選用與熱處理要求561
9.3.3冷作模具鋼退火狀態硬度、淬火溫度及硬度562
第10章級進模的製造與裝配要點563
10.1級進模的加工特點與製模設備563
10.1.1級進模的加工特點563
10.1.2級進模的加工工藝流程565
10.1.3級進模加工用基本設備配置566
10.2級進模製造工藝規程的製定568
10.2.1工藝規程製定的基本步驟568
10.2.2毛坯的選擇和要求569
10.2.3定位基準的選擇570
10.2.4加工順序的安排573
10.3衝模(級進模)零件加工過程中各工序的加工要點574
10.3.1刨574
10.3.2車575
10.3.3平磨576
10.3.4銑577
10.3.5坐標鏜577
10.3.6劃綫578
10.3.7鉗工579
10.3.8熱處理579
10.3.9成形磨583
10.3.10外圓磨591
10.3.11內圓磨591
10.3.12光學麯綫磨592
10.3.13坐標磨595
10.3.14數控綫切割598
10.3.15電火花加工601
10.3.16加工中心與高速切削602
10.4不同加工方法可能達到的精度和錶麵粗糙度603
10.5硬質閤金的加工608
10.5.1硬質閤金毛坯與坯料加工608
10.5.2硬質閤金電火花加工609
10.5.3硬質閤金的磨削加工610
10.6鋼結硬質閤金的加工617
10.6.1鋼結硬質閤金的切削加工617
10.6.2鋼結硬質閤金的磨削加工618
10.7硬質閤金與鋼結硬質閤金工件的研磨619
10.7.1研磨劑620
10.7.2研磨劑的配製622
10.7.3研磨工藝622
10.8凸、凹模等關鍵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舉例624
10.8.1級進模關鍵零件加工工藝過程注意事項624
10.8.2凸、凹模等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舉例625
10.9級進模的裝配636
10.9.1凸、凹模衝裁間隙的調整636
10.9.2級進模裝配用工具和設備637
10.9.3衝模(級進模)入庫時應具備的條件640
10.9.4衝模(級進模)裝配後應達到的技術要求640
10.9.5冷衝模裝配順序的確定642
10.9.6級進模的加工及裝配要點643
10.9.7多工位級進模裝配舉例644
10.10級進模的試衝與調整653
10.10.1試衝的作用與目的653
10.10.2試衝過程中的調整653
10.11級進模的保養與維修656
10.11.1衝模的日常例行檢查656
10.11.2衝模的維護與保養657
10.11.3衝模的維護性修理657
附錄662
附錄A標準公差數值與基孔製優先、常用配閤662
附錄A1標準公差數值(GB/T 1800.4—2009)662
附錄A2基孔製優先、常用配閤(GB/T 1801—2009)663
附錄B衝壓常用材料的性能和規格664
附錄B1黑色金屬的力學性能664
附錄B2有色金屬的力學性能665
附錄B3非金屬材料的抗剪強度667
附錄B4加熱時非金屬材料的抗剪強度667
附錄C彈簧668
附錄C1圓鋼絲螺鏇壓縮彈簧的規格668
附錄C2常用的圓鋼絲螺鏇壓縮彈簧基本
性能(摘自GB/T2089—1994)674
附錄C3碟形彈簧規格676
附錄C4扁鋼絲圓柱螺鏇壓縮彈簧(強力彈簧)677
附錄C4 1超輕型(FL)677
附錄C4 2輕型(L)679
附錄C4 3中型(M)683
附錄C4 4重型(H)687
附錄C4 5超重型(EH)691
附錄C5[日]東京發條中載荷(TM)
強力彈簧規格和使用特性694
附錄C6氮氣彈簧699
附錄C6 1TU型氮氣彈簧技術參數(額定充氣壓力15MPa)700
附錄D模具材料702
附錄D1國內研製開發的模具鋼代號、簡稱及主要化學成分(質量分數,%)702
附錄D2進口冷作模具鋼的鋼號、特性及應用703
附錄D3進口高速工具鋼的鋼號、特性及應用705
附錄D4進口粉末閤金的鋼號、特性及化學成分705
附錄D5福仕德美國優質硬質閤金規格錶707
附錄E幾種高速壓力機技術參數710
附錄E1J21G—25開式高速壓力機技術參數710
附錄E2J21G係列開式高速精密壓力機技術參數711
附錄E3JFC21係列開式高速高精密壓力機技術參數712
附錄E4JK21係列開式快速壓力機技術參數713
附錄E5SH係列開式超高速精密壓力機技術參數714
附錄E6VH係列開式高速精密壓力機技術參數715
附錄E7J75G係列閉式雙點高速精密壓力機技術參數717
附錄E8J76係列閉式雙點高速精密壓力機技術參數718
附錄E9JL75G係列閉式高速超精密壓力機技術參數718
附錄F模內攻牙機型號、規格與擠壓螺紋底孔尺寸719
附錄F16S型模內攻牙機型號、規格719
附錄F26R型模內攻牙機型號、規格720
附錄F36L型模內攻牙機型號、規格721
附錄F4模內攻牙擠壓公製粗牙螺紋底孔尺寸722
附錄F5模內攻牙擠壓公製細牙螺紋底孔尺寸722
附錄G級進模零件的加工精度、配閤關係與錶麵粗糙度723
附錄G1級進模零件的加工精度及配閤關係723
附錄G2衝模零件的錶麵粗糙度723
參考文獻724

前言/序言


《精密衝壓技術:模具設計、製造與應用》 本書係統闡述瞭現代精密衝壓技術的核心要素,聚焦於其關鍵組成部分——模具的設計、製造及其在工業生産中的廣泛應用。全書以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模式,深入剖析瞭精密衝壓工藝的原理、影響因素以及相關的技術難題,為讀者提供一套完整、係統的技術指導。 第一部分:精密衝壓工藝基礎與理論 本部分將從精密衝壓的基本概念入手,詳細介紹各種衝壓工序,如落料、衝孔、彎麯、拉伸、翻邊、縮口、整形等。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工序的加工原理、影響因素(如材料性能、模具結構、設備參數等)以及各自的優缺點。在此基礎上,本書還將詳細闡述材料力學在衝壓過程中的應用,包括應力、應變分析,斷裂判據等,幫助讀者理解材料在衝壓過程中的變形機理和失效模式。同時,本書還將重點介紹不同金屬材料(如低碳鋼、不銹鋼、鋁閤金、銅閤金等)的衝壓性能特點、選擇原則以及相應的加工工藝對策。 第二部分:精密衝壓模具設計原理與方法 模具作為精密衝壓的核心,其設計質量直接決定瞭産品的精度和生産效率。本部分將係統介紹精密衝壓模具的設計原理,包括: 模具結構設計: 詳細闡述各種模具結構類型(如單工序模、復閤模、級進模、連續模等)的特點、適用範圍及其結構組成。重點分析導嚮裝置、卸料裝置、頂齣裝置、安全裝置等關鍵組件的設計要求和實現方式。 凸模和凹模設計: 深入講解凸模和凹模的幾何形狀設計、刃口設計(直刃、斜刃、圓角刃等)及其對衝壓力的影響。分析刃口間隙的確定方法、刃口磨損機製以及刃口強化處理工藝。 卸料和頂齣設計: 詳細介紹各種卸料裝置(如彈壓式、氣壓式、油壓式等)和頂齣裝置(如彈頂、頂杆、頂盤等)的設計原則、選型依據和計算方法。 模具材料選擇與熱處理: 深入分析適用於精密衝壓模具的各種材料(如高速鋼、碳鎢鋼、閤金工具鋼、硬質閤金等)的性能特點、選材原則以及相應的熱處理工藝(如淬火、迴火、滲碳、氮化等)對模具性能的影響。 模具公差與配閤設計: 強調模具零件的公差選擇、尺寸鏈分析以及關鍵配閤的設計方法,以確保模具的精度和裝配性能。 模具強度與剛度校核: 介紹如何通過理論計算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對模具的關鍵零件進行強度和剛度校核,以避免模具在衝壓過程中發生變形或斷裂。 第三部分:精密衝壓模具製造工藝與技術 精良的製造工藝是實現高精度模具的關鍵。本部分將詳細介紹精密衝壓模具的製造過程和先進技術: 模具加工設備: 介紹數控銑床、慢走絲電火花加工機床、精密磨床、坐標鏜床等先進模具加工設備的功能、特點及應用。 典型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 針對凸模、凹模、導套、導闆等典型模具零件,詳細講解其加工工藝流程,包括粗加工、精加工、熱處理、磨削、拋光等環節。 電火花加工(EDM)技術: 重點介紹電火花加工在模具製造中的應用,包括其加工原理、工藝參數選擇、電極製作以及在復雜型腔和硬質材料加工中的優勢。 精密磨削與拋光技術: 詳細闡述精密磨削和拋光在提高模具錶麵質量和精度方麵的作用,介紹不同磨削和拋光方式(如平麵磨削、外圓磨削、內圓磨削、珩磨、研磨等)的適用範圍和技術要領。 模具錶麵處理技術: 介紹各種模具錶麵處理技術(如PVD塗層、DLC塗層、滲氮、氮碳共滲等)及其對提高模具耐磨性、耐腐蝕性和降低摩擦係數的作用。 模具裝配與調試: 強調模具裝配的精度要求,詳細介紹模具的裝配順序、間隙調整、壓緊力控製以及裝配後的調試方法。 第四部分:精密衝壓模具在不同行業的應用與案例分析 本部分將展示精密衝壓模具在各個工業領域的成功應用,並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的應用價值: 汽車零部件製造: 介紹汽車車身麵闆、底盤件、發動機附件等衝壓件的設計與模具製造。 電子電器元件製造: 闡述連接器、開關、外殼等精密電子元件的衝壓工藝和模具開發。 傢用電器生産: 分析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傢電産品的結構件衝壓件及其對應的模具解決方案。 航空航天領域: 探討航空發動機葉片、結構件等高精度、高性能衝壓件的製造挑戰與技術。 醫療器械製造: 展示醫療器械中的精密衝壓件(如手術器械、植入物等)的設計與模具製造。 本書力求內容翔實、圖文並茂,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和豐富的實例,幫助讀者建立紮實的精密衝壓理論基礎,掌握先進的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從而提升在精密衝壓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工程實踐水平。無論您是從事模具設計、製造、工藝工程師,還是相關專業的學生,本書都將是您寶貴的參考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剛剛畢業的模具設計專業研究生,在求職過程中,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快速提升實踐能力的書籍。《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無疑是我的不二之選。這本書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高度的實踐性,成為瞭我學習和工作的得力助手。首先,書中對級進模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的闡述非常透徹,我能夠清晰地理解各個部件的功能和相互關係。特彆是在“級進模的成形工藝設計”這一章節,作者通過大量的圖例和詳細的計算過程,讓我對如何根據零件特點設計衝壓工序有瞭深入的認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廢料收集和排齣”的講解,這部分內容通常在其他教材中提及較少,但作者卻給予瞭足夠的重視,並提供瞭多種解決方案,這對於避免模具堵料、保證生産連續性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於級進模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製造(CAM)技術的應用也有所提及,雖然不是重點,但足以讓我在實際工作中瞭解到如何與軟件相結閤,提高設計效率。作者還花瞭大量的篇幅講解瞭級進模的精度控製和檢測方法,這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是建立質量意識和提升設計可靠性的重要一步。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級進模的壽命分析與評估”這一部分的講解,這讓我瞭解到如何從設計的源頭就考慮模具的耐用性,而不是僅僅追求短期內的生産順利。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樸實易懂,沒有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這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我會在後續的工作中,繼續深入研究這本書的每一個細節,相信它將陪伴我成為一名優秀的模具工程師。

評分

這本《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真是個好幫手!我作為一個在模具行業摸爬滾打瞭好幾年的一綫工程師,平時工作中接觸級進模的機會非常多,尤其是在生産一些結構復雜、精度要求高的零件時,級進模的優勢就格外突齣。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裏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畢竟現在市麵上的技術書籍琳琅滿目,質量參差不齊,而且許多書籍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對於實際操作的指導性並不強。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吸引住瞭。作者在開篇就非常清晰地闡述瞭級進模的定義、特點以及在現代製造業中的重要地位,這一點就讓我覺得非常紮實。接著,書中的內容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級進模結構組成、工藝分析,到具體的凸模、凹模、導料闆、卸料闆等關鍵部件的設計原則和計算方法,都講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每個部件時,不僅僅是給齣公式和理論,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和圖示,這讓我這個有著多年經驗的工程師也能從中獲益匪淺。比如,在講到凸模的設計時,它詳細分析瞭不同形狀、不同材料凸模的受力情況,以及如何根據零件的形狀和精度要求來選擇閤適的凸模類型和刃口形式,還舉瞭好幾個不同零件的實際設計案例,對比瞭不同設計方案的優缺點。這對於我這種需要不斷攻剋各種疑難雜癥的設計師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而且,書中對於級進模的工藝流程優化、常見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法,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部分內容非常有價值,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定位和解決生産中遇到的瓶頸問題,提高生産效率。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兼顧瞭理論的深度和實踐的可操作性,既能幫助新人快速入門,也能讓有經驗的設計師從中獲得新的啓發和思路。

評分

我是一名在自動化生産綫工作的技術人員,平時接觸到的機械設備種類繁多,但對級進模的認識並不深入。《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讓我對這個精密而高效的加工工具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級進模的送料精度與控製技術”的講解所吸引。作者詳細分析瞭影響送料精度的各種因素,如送料機的性能、導料闆的磨損、材料的變形等,並提供瞭相應的解決方法。這對於保證衝壓件的尺寸精度至關重要。我注意到,書中在講解級進模的設計時,非常注重整體性和係統性。它不僅關注單個部件的設計,更強調各個部件之間的協調配閤,以及整個模具係統在高速運轉下的穩定性。我瞭解到,書中在介紹級進模的結構時,用瞭大量的篇幅來講解“級進模的卸料彈簧和復位彈簧的設計與選擇”。這部分內容在很多書中都隻是簡單帶過,但作者卻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提供瞭詳細的計算方法。這讓我對模具的細節之處有瞭更深的理解。我也會將書中介紹的彈簧選擇原則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以提高模具的可靠性。我發現,這本書的排版清晰,圖文並茂,閱讀體驗非常好。我也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同事,相信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級進模技術。

評分

作為一名模具製造領域的資深技術專傢,我見證瞭模具技術的發展曆程,也深知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的重要性。《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過的最令人滿意的一本。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級進模的材料科學與失效分析”的深入講解。作者詳細剖析瞭不同材料在級進模應用中的性能錶現,以及模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失效模式,並提供瞭相應的預防和修復措施。這對於提高模具的可靠性和延長使用壽命具有極高的價值。我注意到,書中在闡述復雜技術時,都輔以大量的圖錶、公式和案例分析,使得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易於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級進模的設計優化與仿真分析”的講解。作者通過引入現代化的仿真技術,幫助我們提前預測模具在實際運行中的錶現,從而在設計階段就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這極大地提高瞭設計效率和模具的性能。我也會將書中的仿真分析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以提升我們的設計水平。我注意到,書中在介紹級進模的製造工藝時,也提及瞭先進的加工技術,如電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等,這讓我瞭解到目前製造技術的最新進展。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導書,更是一本能夠啓發創新思維、引領技術發展的寶典,我會將它作為我案頭的必備參考書。

評分

我是一名模具製造企業的技術總監,一直緻力於推動企業技術的升級換代。這次拜讀《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讓我看到瞭提升我們企業級進模設計和製造水平的希望。《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從理論到實踐,從基礎到前沿,都做瞭非常全麵而深入的闡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級進模的模架結構與選擇”這一部分的講解。模架是級進模的基礎,其選擇直接影響模具的整體性能。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模架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根據零件特點和生産需求進行閤理選擇。這對於我們指導生産一綫的設計人員非常有幫助。我注意到,書中在講解級進模的衝壓力計算和模具剛度分析時,采用瞭最新的理論模型和計算方法,這使得我們的設計計算更加精確可靠。我瞭解到,書中還對“級進模的自動化生産綫集成”進行瞭探討,這讓我看到瞭未來模具技術的發展方嚮,也為我們規劃企業未來的技術發展提供瞭思路。我也會將書中關於自動化集成的內容,與我們現有的生産綫進行對接,以實現更高效的生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級進模的設計知識管理與復用”的探討。這對於我們這種經驗積纍型的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如何將寶貴的經驗轉化為可復用的設計資源,書中提供瞭一些很好的建議。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集理論性、實踐性、前沿性於一體的優秀著作,它將極大地促進我們企業在級進模領域的技.術進步。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自動化設備設計和製造的工程師,我對各種精密機械結構有著深入的瞭解,而級進模無疑是其中技術含量較高的一種。這次閱讀《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讓我對級進模的設計和製造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級進模的動態分析與仿真”這一部分的講解所吸引。作者不僅僅停留在靜態的設計層麵,還考慮到瞭模具在高速運轉過程中的受力、變形以及振動等動態因素,並提供瞭相應的分析方法。這對於提高模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延長模具使用壽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我瞭解到,書中在介紹各種設計要素時,都充分考慮瞭實際生産環境的復雜性,並提供瞭多種解決方案,以應對不同的工況和挑戰。例如,在討論“級進模的潤滑係統設計”時,作者不僅介紹瞭傳統的潤滑方式,還探討瞭現代化的集成潤滑係統,並分析瞭其優缺點。這讓我意識到,在現代精密製造中,細節決定成敗,而這本書正是注重每一個細節的講解。我非常欣賞書中在講解過程中,始終貫穿的“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作者不僅關注技術本身,更關注如何讓設計者能夠更便捷、更有效地完成工作。書中提供的許多實用技巧和經驗總結,都是作者多年實踐經驗的結晶,對於我們這些在實際工作中摸索的人來說,是寶貴的財富。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於“新型級進模材料及應用”的探討,這讓我瞭解到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也為我未來的設計工作提供瞭新的思路和方嚮。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導書,更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引領創新的寶典。

評分

作為一名在精密衝壓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我深知高質量級進模的重要性,它直接關係到産品質量和生産效率。最近有幸拜讀瞭《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從宏觀的理論框架到微觀的具體細節,都做瞭詳盡的闡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內容編排上的匠心獨運,它不像很多同類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將復雜的理論知識融入到生動的案例分析中,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核心技術。書中的第一部分,對級進模的基本原理和分類進行瞭清晰的介紹,這為後續內容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接著,在零件工藝性分析部分,作者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幫助我們預判零件在衝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提前做好設計上的應對。我個人覺得,在“送料和卸料機構設計”這一章節,作者的講解尤為精彩。以往我在這方麵總是憑經驗摸索,而這本書則給齣瞭係統性的理論指導和計算依據,讓我能夠更科學、更精準地設計這些關鍵機構,避免瞭許多不必要的返工。此外,書中還詳細介紹瞭級進模的材料選擇、熱處理工藝以及製造精度控製等內容,這些都是保證模具壽命和穩定性的重要因素。作者在講解這些內容時,並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材料的性能特點,以及熱處理工藝對模具性能的影響,並給齣瞭具體的選材和工藝建議。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於“級進模的常見故障及排除”這一部分的描述,非常詳盡,涵蓋瞭各種可能齣現的意外情況,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對於一綫生産人員來說,無疑是一本“救命稻草”。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能夠帶領讀者在級進模設計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評分

我是一名熱愛機械工程的業餘愛好者,對各種精密機械裝置充滿瞭好奇。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瞭《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模具製造的認知,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廣闊和精密的工業世界。雖然我並非專業人士,但這本書的講解方式卻非常吸引我。作者並沒有使用過於艱深的術語,而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級進模的復雜原理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衝壓件的材料特性與級進模設計”的章節。作者詳細介紹瞭不同金屬材料的性能,以及這些性能如何影響衝壓工藝,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零件容易衝壓,而有些則需要特彆的設計。書中還通過大量的圖解,展示瞭不同衝壓工序在級進模中的實現方式,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精密工廠,親眼目睹著零件的誕生過程。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級進模的維護保養與常見問題預防”的講解所打動。作者強調瞭預防的重要性,並提供瞭一係列簡單易行的維護方法,這讓我意識到,精密的機械設備同樣需要細心的嗬護。我瞭解到,級進模的製造不僅僅是簡單的切割和裝配,更是一門融閤瞭材料科學、機械動力學、精密測量等多種學科的綜閤藝術。書中關於“級進模的精度保證與測量技術”的講解,讓我對模具製造的精密度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發現,即便是微小的尺寸偏差,都可能對最終産品的質量産生巨大的影響。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技進步的力量,也讓我對製造業的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模具製造廠技術負責人,我深知一本優質的設計製造書籍對於提升團隊整體技術水平的重要性。《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近年來遇到的最全麵、最實用的專業書籍之一。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級進模的標準化與係列化設計”這一部分的深入探討。在實際生産中,標準化和係列化能夠極大地提高設計效率,降低製造成本,延長模具的通用性。這本書提供瞭非常清晰的設計指南和模塊化思路,幫助我們構建自己的標準化設計體係。書中還對“級進模的伺服驅動與智能化控製”進行瞭前瞻性的介紹,這讓我看到瞭未來級進模發展的方嚮,也為我們引進和應用新技術提供瞭理論依據。我注意到,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非常注重知識的係統性和邏輯性。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層層遞進,條理清晰,使得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核心技術。書中提供的各種計算公式和圖錶,都經過瞭嚴格的驗證,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我最喜歡的一點是,書中對於“級進模的經濟性分析與優化”進行瞭詳盡的闡述。這對於我們這種以市場為導嚮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如何平衡模具的性能、成本和生産效率,這本書給瞭我們很多有益的啓示。我也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設計團隊,相信它能幫助我們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評分

我是一名從事多年模具開發和生産管理的工程師,對各種類型的模具都有一定的瞭解。接觸到《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製造(第2版)》這本書,讓我對級進模這個細分領域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內容覆蓋麵廣,同時又深入到各個關鍵技術點。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級進模的成形精度控製與影響因素分析”的內容印象深刻。作者詳細分析瞭影響級進模成形精度的各個因素,如材料的塑性變形、模具的剛度、刃口間隙的均勻性等等,並提供瞭相應的控製策略。這對於我們追求高精度零件生産至關重要。我瞭解到,書中在講解每一項技術時,都盡量引用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業標準,這使得這本書具有很高的前沿性和參考價值。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紹級進模的設計方法時,並沒有局限於某一種特定的軟件或工具,而是強調瞭設計思想和原理的重要性,這使得本書的學習具有普適性。我個人覺得,書中關於“級進模的特殊結構件設計與應用”的章節非常有價值,它介紹瞭一些非標準件的設計思路,為解決復雜零件的衝壓問題提供瞭新的思路。我也會在未來的設計工作中,藉鑒書中的一些創新設計理念。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學習和深入瞭解級進模設計的寶貴平颱,我會反復研讀,不斷汲取其中的知識和智慧。

評分

不錯的書,很容易明白

評分

還不錯,正在看,

評分

不錯的書,很容易明白

評分

不錯。。。。。。。。。

評分

實惠好用,一直都用它。

評分

送貨及時,使用方便!!!!

評分

評分

送貨及時,使用方便!!!!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