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针对《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大纲》(2013年版)《桥梁》和《隧道》两个科目的大纲要求,收集了大量考前模拟练习题,基本上覆盖了相应知识点。本书还附有模拟试卷,对考生复习有重要指导意义。本书主要适合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前复习之用。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原材料技术要求
3.1水泥
3.2掺合料
3.3粗集料与再生粗集料
3.4细集料
3.5水
3.6外加剂
3.7钢筋
3.8纤维
3.9接缝材料
3.10夹层与封层材料
3.11养生材料
4 配合比设计
4.1一般规定
4.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3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4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5配合比检验与施工控制
5 施工准备
5.1一般规定
5.2施工组织
5.3拌和站
5.4原材料与设备检查
5.5路基沉降观测与基层检查修复
5.6夹层与封层施工
5.7试验路段铺筑
6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与运输
6.1一般规定
6.2搅拌设备及运输车辆
6.3混凝土拌和
6.4混凝土运输
7 滑模摊铺机施工
7.1一般规定
7.2设备选择
7.3摊铺前准备
7.4水泥混凝土面层滑模摊铺机铺筑
7.5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滑模摊铺机铺筑
7.6纤维混凝土面层滑模摊铺机铺筑
7.7桥面混凝土滑模摊铺机铺装
7.8隧道水泥混凝土面层滑模摊铺机铺筑
7.9收费广场、服务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机施工
7.10路缘石、护栏等滑模摊铺机施工
8 三辊轴机组与小型机具施工
8.1一般规定
8.2模板及其架设与拆除
8.3水泥混凝土面层三辊轴机组铺筑
8.4钢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三辊轴机组铺筑
8.5水泥混凝土面层小型机具铺筑
9 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
9.1一般规定
9.2碾压混凝土面层施工
10 混凝土砌块路面砌筑施工
10.1一般规定
10.2砌块路面材料
10.3路缘基座施工
10.4砂垫层施工
10.5砌块路面铺砌
11 面层接缝、抗滑构造施工及养生
11.1一般规定
11.2接缝施工
11.3抗滑构造施工
11.4面层养生
12 特殊天气条件施工
12.1一般规定
12.2雨期施工
12.3刮风天施工
12.4高温期施工
12.5低温期施工
13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13.1一般规定
13.2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标准
13.3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标准
13.4碾压混凝土面层的质量标准
13.5混凝土砌块路面质量标准
13.6附属混凝土构造物的施工质量标准
附录A 混凝土拌合物振动黏度系数试验方法
附录B 取芯测定混凝土抗冻性及气泡间距系数方法
附录C 混凝土面层抗盐冻试验方法
附录D 混凝土拌合物中纤维体积率试验方法
附录E 早期抗裂性试验方法
附录F 混凝土砌块试验方法
附录G 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试验方法
附录H 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本细则用词用语说明
精彩书摘
12.4高温期施工
12.4.1铺筑现场连续4h平均气温高于30℃或日间最高气温高于35℃时,应按本节高温期施工的技术要求进行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12.4.2高温期宜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施工。夜间施工应有良好的操作照明,并确保施工安全。
12.4.3集料堆应设遮阳篷。搅拌用水宜采用新抽地下冷水或在水中加冰屑降温。应选用中、低热普通型水泥,不宜使用R型高热水泥。高温期施工配合比可掺适量的粉煤灰,不得掺硅灰。可采用适当的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
12.4.4采用自卸车运输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加遮盖,避免阳光直射;采用罐车运输时,混凝土罐仓外应贴隔热层。
12.4.5应加快施工各环节的衔接,采取压缩运输、布料、摊铺、饰面等各工艺环节所耗费的时间等措施,缩短从拌和至抹面完成时间。
12.4.6在每日气温最高和日照最强烈时段施工时,应采取防止阳光直射措施。可以利用防雨篷遮挡阳光。
12.4.7高温期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料温度低于35℃。
12.4.8施工中应随时检测气温,以及水泥、搅拌水和拌合物温度,监控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可增加对混凝土水化热的检测。
12.4.9采用洒水覆盖保湿养生时,应控制养生水温与混凝土面层表面的温差不大于12℃、与混凝土桥面的温差不大于10℃。不得采用冰水或冷水养生造成骤冷而导致表面开裂。条文说明
规定养生水温与表面温差的目的是避免造成冷冲击,引发面层施工期间开裂。
12.4.10切缝应按不啃边或不超过250℃·h控制,高温期宜采用比常温施工提早切缝的措施,以减少断板。在夜间降温幅度较大时或风雨后,应提早切缝。
……
前言/序言
根据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08]147号《关于下达2008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承担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一2003) (简称“原规范”)的修订工作。
根据《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导则》 (JTG A02_2013)的要求,更名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简称“本细则”)。
编写组在总结现有施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相关科研成果,对成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论证,吸收了近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所采用的成熟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并广泛征求了国内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细则的修订工作。
本细则由13章和8个附录构成。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增加了对再生粗集料、玄武岩纤维及合成纤维、硅酮及橡胶沥青填缝料、夹层与封层材料等的质量要求。
2.增加了隧道、收费广场和服务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路缘石、路肩石、浅碟形排水沟、护栏的滑模铺筑技术、质量和检验要求。
3.增加了水泥混凝土砌块路面的施工技术、质量和检验要求。
4.根据原规范颁布以来所积累的成熟施工经验,对部分工艺细节进行了修改完善。
5.取消了我国目前不再使用的轨道摊铺机铺筑、真空吸水工艺等技术内容。
6.删除原规范第12章安全生产及施工环保,将其中有实质性要求的内容编入相关章节。
7.凡在本细则中规定了技术指标,《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中暂未编入的试验方法,编入了本细则附录。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列技术规范精选 一本全面覆盖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环节的参考书 本书精选了近年来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旨在为公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权威且实用的技术指导。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强调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注重安全、耐久与绿色环保的综合考量。 --- 第一部分:道路工程设计与规划基础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T B01—2019》深度解读 本部分聚焦于公路工程的宏观规划与基础设计原则。详细阐述了公路等级划分的最新标准、设计荷载的选取依据,以及不同气候区和地形条件下,路线设计应遵循的几何线形控制参数。重点解析了交通量预测模型的发展,以及如何将交通流理论有效地融入到路网规划之中,以确保工程的长期服务能力和经济合理性。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Z20—2018》实践指南 深入探讨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各个阶段要求。内容涵盖了工程地质勘察的取样技术、物探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以及特殊岩土(如软土、喀斯特地貌、高填深挖边坡)的稳定性评价。特别增补了现代遥感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在前期地质风险识别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强调早期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G B02—2013》修订要点解析 系统梳理了公路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理论基础,包括地震动参数的选取、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详细分析了在不同地震烈度区,桥梁上部结构、下部基础以及路基填方的抗震设防措施,并对比了国内外先进的隔震减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 第二部分:桥梁与隧道结构工程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2—2018》应用手册 本书详细解析了新版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中关于材料性能、结构分析方法及构造详图的关键变化。内容覆盖了简支梁、连续梁、拱桥和斜拉桥等多种结构类型的设计要点。特别关注了高性能混凝土(HPC)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性能指标、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控制要点,并对疲劳验算和耐久性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公路钢结构设计规范 JTG 3370—2018》案例分析 本章节侧重于钢桥和钢管结构的设计与连接技术。详细介绍了钢材的选用标准、疲劳验算方法及节点的构造要求。通过多个典型钢桥工程案例,展示了焊接、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质量控制流程,以及钢结构防腐涂装体系的优化选择。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18》施工控制要点 全面介绍了隧道工程的设计思路,特别是针对浅埋隧道、长大隧道和处于高地应力区的隧道。重点阐述了围岩分级、支护结构设计优化(如参数化设计),以及对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要求。书中收录了TBM(隧道掘进机)和钻爆法施工中,对衬砌二次衬砌施工缝处理和防水体系构建的详尽技术要求。 --- 第三部分:路面结构与基层材料技术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实践优化 虽然该规范发布已有一段时间,但本书深入分析了其核心内容,并结合近年来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如SMA、改性沥青等)的发展,提供了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摊铺精度及压实度控制的优化策略。特别强调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对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的精确控制方法,以及路面早期病害的预防措施。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地基处理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路基工程。详细介绍了软土地基的沉降预测、真空预压法、客土袋法等处理技术的应用条件与效果评估。对于高填方和深挖边坡,系统梳理了地基加固技术(如CFG桩、高压喷射灌浆)的设计参数和施工质量控制点,确保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和均匀沉降。 《公路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技术规范 JTG F20—2014》新材料应用 本章节深入探讨了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等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重点在于如何通过优化拌和工艺,实现最佳的早期强度和长期水稳性。内容包括对集料选择、石灰和水泥掺量的精确计量,以及混合料的均匀性控制和养护条件的管理。 --- 第四部分:质量控制、检测与信息化管理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2017》执行细则 本书详细解读了质量检验评定的流程、抽样方法和判定标准。内容涵盖了对地基处理、结构实体(如桥墩、箱梁)浇筑、路面铺装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通过大量表格和流程图,指导现场工程师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质量记录和工程验收。 《公路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 介绍和对比了超声波探伤、回弹法、钻芯取样以及地质雷达(GPR)等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路面结构厚度检测中的应用。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对结构损伤进行准确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养护方案。 信息化建设与BIM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本部分前瞻性地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公路和桥梁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集成应用,从初步设计阶段的冲突检测,到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可视化管理,以及后期设施的数字化运维,为读者展示了现代交通工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方向。 --- 总结: 本书集合了我国公路建设领域当前最为核心、最具操作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精髓,内容覆盖面广,技术指导性强,是从事公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参考资料。它不仅是理解和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的工具书,更是推动工程技术人员提升专业素养、掌握前沿施工技术的实用手册。